《夺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清-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价分别高达四十二万英镑和四十万英镑。最后抬到五十万英镑,想当于白银三百五十万两。比中国以前购买的定远、镇远二艘铁甲舰的总和还贵。而且因为西方列强的逼迫,与中国谈好了销售协议的智利被迫撕毁合同保持所谓的“中立”。
    当时智利除了要推销全新的“白郎古-恩卡拉达”号,还推销在用的“卜拉德”、“埃斯梅拉达”、“额拉粗力士”、“平度”、“康德尔”、“林则”等舰艇,这些军舰下水的时间虽然有长有短但都能使用。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北洋水师都流口水了,从朝廷的光绪皇帝到北洋的李鸿章都在积极争取,到处筹措资金。可惜白空喜一场,被西方列强联合起来调戏了一番——不许智利卖!恼怒的清政府最后只好严责经手此事的驻英公使参赞宋育仁一番,将其二品官职降为四品,从公使参赞调入翰林,让他这个弄得大家心痒痒的家伙只与故纸堆打交道。
    薛兴华心里想:如果现在就开始与智利接洽,在没有日本人竞争,没有西方列强注意的情况下,利用存放在王炽钱庄的四百多万两巨款将这些军舰“低价”买回来。即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奇货可居,到明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再高价转卖给清朝政府。也许甲午海战的结果就要改变呢。
    买不了所有出售的军舰,买一二艘也行啊。反正存在王炽钱庄里的白银也是抢来的。这些银子也许无法维持一支舰队的正常运作,但倒卖一二艘做生意赚钱应该没事吧?
    做着军火商美梦的薛兴华越想越觉得买军舰划算,而且能满足他二辈子的海军情结。
    科隆自然不知道薛兴华想什么,他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目光移向窗外,说道:“机会都是靠自己创造的?也许吧。”说完,他转头看着薛兴华问道,“你从我们法国订购了机器设备?”
    薛兴华说道:“折抵这次我军的开拔分摊费。”
    “我的天!”老头一下就知道了开拔费的真正含义,有点悲哀地说道,“我们法国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无能?”
    薛兴华笑道:“你难道看不出我的士兵眼里的那股杀气是其他军队没有的吗?”心里道:你们法国的军队除了欺负一些不发达国家,又什么时候牛气过?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被人家打的满头大包,割地投降赔款忙得不亦乐乎。不过,这狗屎国家运气就是好,虽然没有战役取胜但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依靠盟国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科隆说道:“我承认。只要你们上了婆罗洲,那里的局势就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那些轻视你们的人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阁下和阁下的军队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一个奇迹,我深信这一点。”似乎婆罗洲的人越惨他越高兴,也许在他心里认为天鹰军把荷兰人打得屁滚尿流就能抵消法国军队在安南的无能表现吧。
    “所以请你好好考虑我们刚才谈的,也许你有上军舰当大副的一天。”薛兴华看着老头道。
    老头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好好考虑。”过了一会,他又忍不住问道,“开拔费是多少?可以说出来吗?”
    薛兴华道:“没问题,五十万两白银。”
    老头痛苦地抓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薛兴华说道:“其实,你没有必要这么痛苦。如果你们的设备好,今后我会大量购买的。这也许是你们国家商品的一个极佳广告。毕竟我可对你们国家的产品不熟悉。”
    “我们法国的设备是世界最好的,等你使用后,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科隆自豪的说道,脸上的悲伤一下少了很多,他又加了一句,“还有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也是世界最棒的。”
    薛兴华笑了笑:“我倒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世界最棒的。”
    接下来的日子,关应雄带着船上的所有官兵开始了训练:天天轮流在甲板上跑步、做俯卧撑、爬桅杆、洗甲板……
    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活动活动筋骨。薛兴华跟其他士兵一样参与了关应雄的折腾行动。
    二月底,船队顺利达到婆罗洲的西北角。从班那欣预备出发到到达这里,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船队在一个叫贝蔓卡的地方拐进了一条宽达八百米的内河,顺着这条叫厄拉珐河的内河东进,前往四十三公里远的目的地——三发市。一个聚集了大量华人的地方。
    在茫茫大海里坐了几天的船,突然看见河岸两边郁郁葱葱的陆地,大家都非常高兴,甲板上挤满了士兵。河岸两边不时地有人从茂密的丛林中露出身来,惊奇地看着装满士兵的大船。
    薛兴华、田虎、关应雄等人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眼睛不停地打量这异域风光。
    “大象,好多大象!”一个亲兵突然指着河边的丛林说道。
    “那是什么?象人又象是猴子,好大!”
    “这里的地多平啊,比我们的坝子大多了,望不到边。”
    ……
    直到船上有人说船马上就到三发市的码头了,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指挥士兵列队。
    其他船上的士兵也照此而行,一时间河面上充溢军官们的吼声:“立正——!向右看——齐!报数!”
    【晚上还有一章,老谢恳请各位推荐、收藏,谢谢】

第一第060章 【达到婆罗洲】
    三发市河边的码头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广场上甚至还有舞龙舞狮子的,一个留长辫子的汉子举着一个彩球指挥二头彩色的布狮子一会儿打滚一会儿腾跃……。很多小孩在人群中欢笑着穿来穿出,大人们则心情复杂地看着几艘体型庞大的运兵船和船上整齐威严的士兵。
    在广场的右边是二列威武的天鹰军士兵,他们正昂首挺立,挎枪向薛兴华所在的运兵船行注目礼。在广场的左侧也有二列服装鲜艳的人,如果不是他们肩上都背着枪,薛兴华不会把他们当军人看,一个个随随便便的样子,没有一点精气神。
    田虎如石柱一样站在薛兴华身边,头没动,嘴巴说道:“彭二叔、王营长他们来了。”
    薛兴华点了点头,说道:“但愿我们能在这里打出一片天地,不辜负这里华人的期望。”
    “一定的,团长!”田虎吼道,“我们一定能把这里全占了。”
    薛兴华连忙说道:“小声点。”
    “他们听不见。”
    薛兴华无语:自己带的是一群什么人?咋都这么不安稳呢?呵呵。
    排在码头最前面的,除了打前站的彭二叔、王岳亭和他们手下的军官,还有五个明显是当地头面人物。他们笑容满面地看着越来越近的运输船和甲板上排列整齐的天鹰军。排最前面的那人穿着独举一格,完全是一个清朝官员打扮:红色顶戴、仙鹤前襟、厚底皂靴、脑袋后面还吊着一根辫子。其他四人中有一个穿了长袍的,另外三人则干脆洋化——西装革履。
    对清朝官员无研究的薛兴华不知道这个排最前面的人穿的是几品官员服,他奇怪地想:“他会不会是清朝的外交官,难道清朝认同了我们天鹰军?”
    薛兴华扫了码头周围一眼,看见码头远处有三艘安装了火炮的木船,在船上有几个身着同样鲜艳的士兵挺胸收腹地站着,颇有一点军人的样子。薛兴华多看了他们一眼,这才把目光移到其他地方。在码头远处,他看到了一个用石头垒成的炮台,上面还有一门黑色反光的火炮直指这边。
    田虎显然也看见了,眼里有点忧色,身子自动朝薛兴华靠了靠。
    薛兴华眼里却有一层喜色,眼睛又转向另一个方向,却没有看到其他炮台。
    看着热闹的码头,薛兴华想入非非:
    三发市是婆罗洲首都南面的一个中等城镇。它也是婆罗洲一个华人集中的城市,当1777年以华人为主建立的兰芳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华人统治的国家——占领婆罗洲极大部分土地的时候,这里的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三发市是婆罗洲地势最平缓的地方之一,不但农业发达盛产粮食、水果,地下的矿产也异常丰富,主要有黄金、煤炭。特别是煤炭,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大量出口中国。
    这里的煤炭是含热量高的优质煤,单位质量的发热量平均高达七千八百卡路里,远远超过一般的煤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列强的军舰都争先恐后地使用这里的煤炭作为军舰蒸汽锅炉的用煤。
    只不过现在的煤炭还不引入注目,西方列强还没发现这个宝贝,或者说还没发现优质煤的存储数量庞大。加上这里的黄金开采已经进入衰退期,新的金矿还没有发现,所以,担心清朝报复的荷兰殖民者没有集中全力征服这个华人占多数的城市,只在周边侵吞挤压,鼓动这里的土著闹事,其他列强也没有把手伸过来。
    按照原来的历史,直到清朝政府倒台后的1912年,荷兰人才全部占下并公开宣布婆罗洲是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彻底失去了一个可以管辖婆罗洲的机会,也失去了将南中国海变为中国内海的机会。
    如果按照本来的历史,天鹰军可以在三发市这块地方安安静静的呆上好多年,只是三发市的官员目前不知道。三发市政府的官员请天鹰军过来就是为了应付荷兰人和土著的鲸吞。
    ……
    运输船靠上码头,发出一阵震动,这才让思绪万千的薛兴华回过神来。
    没有多久,一个本地低级官员上船引导薛兴华等人下船。(更新最快http://wap。)
    脚踏上婆罗洲的土地,薛兴华心里有一种想呼喊的冲动。他带着田虎他们大步朝那五个当地头面人物走去。
    五个为首的华人都拱手为礼,薛兴华也拱手回应,田虎、关应雄则以新式军礼作答。彭二叔先将薛兴华、田虎、关应雄介绍给五个头面人物,然后也将五个人一一做了介绍:为首穿清朝官员服的是三发市市长陈长荣,其余四个分别是三发市的副市长罗伯康、三发市商会的会长李大受、兰芳公司税务官吴寿孟、法官林品章。
    想到历史上兰芳公司一直没有被清朝政府承认,薛兴华估计这个陈市长身上的官服是捐钱买来的。对于兰芳公司,薛兴华前世在网上了解一些。他知道这里的市长、副市长、商会会长等官员基本上由当地的大富商轮流担任,或者由市民选举产生。三发市的政府官员中只有税务官是由驻扎在坤甸市的上级兰芳公司总部指定,他负责从各公司、商号收缴税收并往上递交。
    不过,现在兰芳公司总部随着其首领刘阿生在七年死亡而已经不存在了,连首都坤甸市也被荷兰兵以及荷兰兵扶植下的傀儡政府所侵占。不承认傀儡政府的三发市自然也不用向坤甸交钱,税务官吴寿孟的官职完全是名存实亡。
    大家相互寒暄几句,没有像前世那种站在高台上做报告的事项,就坐上早准备好的马车朝离码头五里路远的三发市进发。下船整好队形的士兵们跟在马车后面步行。
    进城后人流分成几股:薛兴华、田虎、关应雄和众市政府官员到市长陈长荣的家出现宴会;天鹰军的士兵则在王岳亭等人的带领下继续步行到城市东郊的军营扎营;参加迎接仪式的市政府军则前往城市西郊的军营休息。
    有点疲倦的薛兴华没有仔细打量美轮美奂、豪华高大的陈府,也没有去注意那些虽然挺胸收腹但明显缺乏杀气的护院家丁,他注意的只是一盘盘精致的菜一坛坛香气四溢的酒:这几天在船上真是馋坏了。
    因为是洗尘宴,不管众人的心思怎么样,在宴席上所有的人都表现得很高兴,说的都是客气话,无非是“你帮我我不亏待你”、“我们来了你们绝对放心”之类,气氛很融洽。
    喝了几杯酒之后,几个官员半信半疑地听着田虎、关应雄吹嘘他们在薛兴华的带领下打败英国的军队、法国的军队的事迹,不时恰到好处地赞叹一二句或者凑趣似地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些官员兼商人都是调节气氛的高手,即使心里怀疑田虎、关应雄吹牛,但表面上却看不出来,努力使宴会主客双方保持一团和谐。他们之所以这么热情,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支王炽介绍来的部队与他们见过的任何部队都非常不同,士兵们身上弥漫出的那种凌厉杀气,他们相信有了这支部队,他们的生活就会安定下来,那些土著武装肯定不敢再放肆。
    饭后薛兴华拒绝了陈家的挽留,和彭二叔等人一起回到军营。在这里,彭二叔安照薛兴华的要求已经布置好了一套房子。
    “少爷,今天你累了,一些事情等明天再说吧。你放心,王岳亭都已经把哨位安排好了。这里都很安全。”彭二叔送薛兴华回房间后说道。
    薛兴华接过水儿递上的毛巾,快速擦了一把脸,说道:“累也要先问问。你来这里也有一段时间了,搞清楚情况没有?”
    彭二叔说道:“大部分都搞清楚了,这个陈市长就是王炽王大人的朋友,也是他力主邀我们过来的。”
    接着彭二叔将这里的情况稍微说了一下:
    在三发市和周围城镇居住着十五万以上的华人。他们已经与这块土地融合在一起,成了这里的主人,也因为他们的勤劳,这里的变得越来越富足,生活也很安宁。就在这块地方的华人,每年汇回中国南方家乡的白银就达一百多万两!可见其富裕程度。这些钱还是那些没有把家安置在这里的华人。当然,家安置在这里后,也就不需要汇钱回家乡了。
    但是随着荷兰殖民者的步步入侵,这里的生活也开始混乱起来。特别是统治婆罗洲的兰芳公司的总首领刘阿生于八年前死亡后,本来就一盘散沙的兰芳公司立即四崩五裂,荷兰殖民者趁机宣布接管兰芳公司。他们扶植了一个傀儡机构,利用这个傀儡机构逐步侵吞不服的公司、庄园和商家。
    虽然有不少华人商家反抗,但因为内部矛盾而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反抗者逐步被荷兰军方或由他们武装起来的土著武装所逼退,有的反抗失败后被迫逃到了其他的岛屿、其他的南洋国家,有的则退往东部地区或者干脆进了中部的丛林。
    因为荷兰还顾忌貌似强大的清朝政府,以为这里的华人每年汇入巨款回中国,清朝军队很可能会替海外的华人撑腰,加上北洋海军拥有二艘威力巨大的铁甲舰,是日渐式微的荷兰海军所无法对抗的。所以荷兰殖民者还不敢将婆罗洲的华人商家一棍子打到底,特别是对三发市这个华人聚居的城市心有忌惮。
    过了一段时间,荷兰殖民者惊喜地发现清朝政府竟然对他们的鲸吞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开始了预谋已久的行动:
    首先是派人潜入三发市里,鼓动那些好吃懒做、贫穷而对富裕华人不满的土著起来反抗,同时将那些淘汰的老式步枪甚至前膛枪、火绳枪、燧发枪送给土著们,让他们到处闹事:杀人、放火、毁坏庄园、炸毁矿井……
    之后荷兰人用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的名义派遣军舰强行进入内河,将三发市市政府下属的舰队强行收缴、解散,偏袒那些闹事的土著们,之后扬长而去。
    过一段时间,让土著把事情闹大之后,他们又来进行调解,再次趁机削弱华人的力量。
    如此往复,土著们越来越疯狂,华人的实力越来越弱小。
    一直以为兰芳公司垮掉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反而可以少缴税的三发市富豪们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几乎每天都有庄园被占、被毁,每天都有矿工被杀被打。虽然他们自养的私人武装天天出动,也曾经将那些猥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