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强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强国梦-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供情报或有所请示。各级将领也有前来烧冷灶的,袁都用极其亲切的态度来接待,临别时还要致送一笔丰厚的路费。他用这些手段保持了他和北洋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复兴会起事,袁世凯敏感地意识到他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来了。按照当时的形势,禁卫军要留在京城保卫皇室,北洋军第一镇要留在直隶看守老家,第五镇要留在山东巩固北方,此外可以调动的北洋军,尽皆都是往日袁所训练的旧部。
    如何在这乱局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袁世凯微微眯起了眼睛,借此机会把军事和政治大权都从满族大臣的手里夺过来,使清政府成为一具活尸,完全听受他的摆布。当然,还要把革命军保全下来,以便作为挟制清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让革命军将清廷逼得没办法,自己攫取到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大。
    “袁公,你料南方新军可恃否?”杨度见袁世凯只是冷笑,却不言语,便又追问了一句。
    袁世凯摇了摇头,嘲讽地说道:“南方新军已被革命党渗透,令湘、闽、桂、赣新军去灭广东革命军,犹抱薪救火,不仅无功,恐怕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朝廷这帮满人亲贵,实在是难以成事,愚蠢之至。”
    “如此,朝廷可恃者就只有北洋诸镇了。”杨度扬起头,轻轻敲着茶碗盖,笑着说道:“袁公,如今正是奋发之时,逼迫清廷立宪之良机,万不可错过。袁公应马上出山,统率旧部,联名会奏朝廷尽快如快开国公,立宪,组建议院,颁布宪法,如此,天下归心,革命自然烟消云散,到时出面组织责任内阁的人除了袁公之外,还有何人有此威望?”
    袁世凯暗自撇了撇嘴,心中斥道:书生之见,只想着什么立宪开国会,那玩艺有用吗?现在出马,我成什么了?逼宫的大奸臣,好,这个骂名也不算什么。可清廷就是那么好对付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弄不好就是一场大战,倒是白白便宜了革命军。袁世凯的思想旧,满脑子都是中国传统的统治术。所以,他在后来唱了很多看似高明的老调子,玩了些许其实并不高明的小伎俩,而且,袁世凯根本没有对民主制度的基本信仰。虽然,袁世凯在清末新政的时候,是个相当新的人物。
    “晳子,这件事情急不得。”袁世凯委婉地说道:“我还要与芝泉、华甫等人商议确定,且再等等看吧!对了,你说复兴会此时将乔森,曹人强,还是什么肖志华的身份揭开,到底是何用意?”
    杨度想了想,猜测着说道:“乔森博士是享誉中外的名人,又有着美国国籍,复兴会此时推出他来,想必是想让人以为复兴会背后是美国在支持,或是与美国有深厚关系,借此自重。再者,乔森博士还发表过一系列宪政理论和法律法规,在南方立宪派中还是颇有影响的。最后一点,乔森博士是联合银行的执行总裁,善于经营,又与一群巨商大贾交情不错,这恐怕也有向世人显示其财力雄厚的因素在内。”
    袁世凯赞同地点了点头,却还有些想不通,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却不知兵的家伙,为何会担任革命军的总司令呢?
    ……………………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五章 乱局的开始
     更新时间:2010…9…5 21:36:40 本章字数:2131

    我不知兵,我是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肖志华仔细看着地图,很想展示一下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没系统学过军事就不要逞能,真以为打仗是图上作业啊!其实,他还是很嫉妒某些穿越前辈的特殊才能的,你瞅瞅,甭管人家穿越前是什么职业,哪怕只是个初中生或者民工,也能纸上谈兵,在地图上圈圈点点,就让各位名将心悦诚服,甘当小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可俺咋就不行呢,到底差哪了?
    算了,也别对着地图发呆了,反正战略方向自己已经定下来,就让这几个士官生忙活吧!肖志华很严肃地站起来,转身走出了指挥室,来到自己的小房间,先将军政府发布的外交原则看了一遍,苦笑着放在了桌案上。
    “……保护所有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之各国人民、财产;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之权利,所借之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次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外人有加助清政府以妨害军政府者,概以敌视之;外人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争用之物品者,一律搜获没收。”
    这些外交原则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含糊带过,比如不平等条约和赔款问题,但是确实正如历史书上所评价的一样,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可肖志华也觉得很冤枉,这个时候明确反帝,那不是给列强提供干涉的理由吗?难道真要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气概,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推dao英、美、法、德、日、俄等纸老虎……算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形势比人强,咱别理那些后世闲得无聊的御用文人。
    虽然肖志华现在主管军事,但在复兴会中,长时间以来的正确决策已经奠定了他坚实的地位,而且,联合银行握在手中,江浙财团和一些粤闽巨商已经通过利益这条锁链牢牢和他捆在了一起。而且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也需要一个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倾斜,以便与享有很多经济特权的外国企业竞争求发展。所以,他们在看明白形势后,给予革命军积极支持,提供大量资金援助是可以确定的。而且随着中华革命军越来越强大的政治军事资源,共同的意愿以及两者间较良好的私人关系,这种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而这一切,光是拥有广东还不够说服力,云南、湖北、江浙这些复兴会势力占优的省份必须牢牢控制在手,广西则可靠武力夺取过来。至于其它南方各省,虽然复兴会很强大,可也没有一举全部吞下的实力,只有看形势发展而定。共进会、奋进会等组织虽然比较弱小,但在某一省、一地占据优势也并不是很稀奇的事情。还有在国内闹腾得挺欢实的立宪派,他们的势力在清末发展也是很快的,对地方的影响力也不可轻视。
    历史因为肖志华的动作已经乱套了,复兴会早期是将未来的华兴会、光复会整合起来,吸收了一批精英人物,然后,依靠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完善的革命理论,发展极其迅速。但要想将所有的革命团体全部吸纳,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虽然肖志华这样想过,也努力过。但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不能奢望所有人都理解支持他的革命理论。
    复兴会的强势崛起和迅猛发展,挤占了历史上同盟会的位置,后来孙中山先生也曾提出大联合的意向,复兴会当时也未表反对,于是便有了肖志华、宋教仁、黄兴、陶成章等复兴会首脑与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的东京秘密会谈。
    然而,此次会谈的结果却与历史上兴中会兼并华兴会、光复会大不相同,复兴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强大许多,再加上已经有了相对较完备的理论指导,主客换位,孙中山先生刚刚提出的三民主义雏形自然落了下风。
    最后,复兴会与兴中会联合一事告吹,兴中会将日本横滨作根据地,联合了几个小团体,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至于双方分道扬镳的原因,双方都未做公开答复,而据后世解密的复兴会档案记载:会谈后,肖志华委员的话起了关键作用,他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得到了几名复兴会头脑的同意,那就是固执偏激,多的是漏*点,少的是智略,但目光却缺乏一个革命领袖应有的穿透力。孙中山先生的人品勿庸置疑,但在会谈中,这种人品优越感和其自认为主义的正确有转化成救世主意识的极大可能。是的,孙中山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真心想把中国民众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人。但他将革命随随便便地交付给了尚且还空洞抽象的主义,而且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感到理直气壮,踌躇满志……
    革命先行者,毛ZD的定义是准确的,肖志华可以尊敬他,却绝不能服从他,因为他知道,那条被描绘得一片光明的救国救民之路是走不通的。
    现在,各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纷繁复杂的局面马上就要展现在面前。肖志华的目光转到了桌上的一张外文报纸上,上面刊登着“孙逸仙博士从美启程归国”的消息。
    由于复兴会的强势,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于历史上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孙中山的影响力也比历史上逊色许多。而且,到目前为止,同盟会还没在哪个省起事,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持,他回来干什么?
    肖志华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还是有些不得要领,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情报工作还要加强啊,关键是专业人士太少,面撒得挺大,情报搜集和分析却有些混乱,有时来一堆,得他费心去分析判断。
    上海,肖志华心中突然浮起一丝警觉,难道是陈其美…………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六章 陈其美的计划
     更新时间:2010…9…5 21:36:40 本章字数:2192

    夜幕降临,沿街的煤气路灯,一盏盏被点亮了。上海,又迎来了一个夜晚,而且是个不平静的夜晚。
    上海公共租界的四马路,是著名的红粉街和文化街,这里的妓女每年都要在报纸上公开评选上海皇后、名花、状元、花国大总统,使得色*情文化与出版文化相得益彰。当年的高档妓院号称“长三”,意思是进门要交三块大洋的门票钱;陪酒要交三块大洋的服务费;过夜还要交三块大洋的住宿费。除了“长三”堂子之外,另有一种更加高级的妓院叫“书寓”,“书寓”里的妓女是以卖艺为主的“女校书”。
    天色黑下来,红粉之地便热闹起来,无论何时,总有醉生梦死之流在花天酒地中酣歌狂饮,纵酒欢乐。
    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清和坊琴楼竟是同盟会的附属机关。陈其美正在与几位“革命志士”密议光复上海的大事,嘿嘿,果然是有了醇酒美人,革命更有干劲啊!
    陈其美,浙江湖州人,家里数代来耕读经商,却不幸在太平天国时期家产荡尽,尽管其父勉力恢复祖业,但毕竟劫后余生,大不如前。按照传统的习惯,其父对陈家三兄弟做了如下安排,老大陈其业继承祖业,经营农桑;老二陈其美外出学徒,志在从商;老三陈其采修学私塾,以博功名。
    陈家老三其采也确有出息,十六岁便中了秀才,随后,陈其采进入南洋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并于1898年11月作为官费生被选派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陈其采在日本学习期间表现优异,他在成城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做见习士官,一年见习期满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02年3月,陈其采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陈其采等人是第一批学成回国的军事留学生,自然受到了清廷的极大重视,他刚一回国,便被任命为驻沪新军统带;不久,又被派往湖南创办湖南武备学堂,并担任监督(校长)一职。1905年,湖南巡抚端方将新军扩编为步兵两标,陈其采在两标中都担任过标统(团长),此时他不过25岁。1907年,陈其采被调往南京任陆军第九镇正参谋官,未及一年,又被征调入京担任军咨府第三厅厅长,负责掌管全国新军及调度事宜。在此期间,陈其采还兼任了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的监督(校长)。
    弟弟的成功经历给了陈其美很大的刺激和启发,这如何能让人心理平衡。于是,陈其美要求弟弟给予资助并于1906年赴日,后进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
    东斌学校是不能和振武学校相提并论的,因为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必须要由清廷官派,而当时来想学习军事的人太多,于是聪明的日本人办了不少野鸡学校来招徕中国人,以骗取他们的学费,东斌学校便是其中一所。
    在这样的学校,当然学不到什么东西,好在像陈其美这种情况的人多得很,当时东京已有几千名中国留学生,除了少部分能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外,其他的大多以混日子为业(在日本呆了几年而不会日语的留学生大有人在)。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陈其美很快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了汪精卫、胡汉民等人。
    与这些老资格的同盟会领导人相比,陈其美参加革命的时间要晚得多,资历也浅得多,但陈其美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多年的历练使得他在革命活动中极为的精明强干,由此很快跻身领导人之中,并受到孙中山的重视。
    陈其美在日本混了一段时间后于1908年返回上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最初,他主要潜伏在汉口、上海等地报社中从事宣传,但工作并不显著。直到后来,因为偶然的机缘,陈其美因为其弟曾任驻沪新军统带陈其采的关系,与上海知名的黑帮老大“范高头”搭上线,这才打开局面,并一跃成为蜚声沪上的革命党人。
    陈其美这个人,一向胆大心黑,做事果断,当时有“四捷”之称(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加上他本人也确实豪侠仗义,好交朋友,因而进入青帮后如鱼得水,很快便结识了帮中上上下下的头目。为了方便革命,陈本人不久后便加入了青帮,而且还把一些青帮头目拉入了革命党的阵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反清”嘛。因此,青帮中的大小会众数千人也就成为了陈其美用来依靠的革命力量。
    “李平书这个赤佬,不肯和我们合作,没有商团,我们照样干,以后再给他点颜色看。”杨虎啪地将茶杯墩在桌子上,气恼地说道。
    “对,凭青帮几千号兄弟,咱们也能光复上海,底定东南。”应夔丞也瞪起了眼睛,恶狠狠地说道。
    陈其美摆了摆手,示意手下这群江湖好汉安静,他沉思了半晌,抬头说道:“咱们人虽多,但武器太少,若是能将制造局拿下,里面可是有几千条枪啊!”
    “制造局的水泥围墙有二人多高,四面都有角楼,楼上架着马克沁重机枪,没有火炮,攻打起来,恐怕不容易呀!”陈其美的结拜兄弟蒋志清在日本学过些军事,比这群江湖人物看得细致,说得也很有道理。
    “是啊,硬攻不易。”陈其美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制造局总办张士珩与我倒还有些交情,而且此人胆小,如果我去说降与他,大事或可成。”
    “英士兄,你为上海同盟会主脑,切不可轻身冒险。”蒋志清皱着眉头劝说道。
    陈其美叹了口气,摆手道:“不必说了,复兴会风头太劲,若再瞻前顾后,则同盟会再也立足之地矣。况且我已电告孙先生,光复上海唾手可得,谁曾想李平书竟不肯合作,现在也只能深入虎穴,以求一逞了。”
    蒋志清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说降亦要有武力作保障,我们带领青帮兄弟随你一起去,为英士兄保驾助威。”
    ……………………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七章 再度发力
     更新时间:2010…9…5 21:36:41 本章字数:2125

    有线电报中断,无线电报又传不了那么远,派去上海的信使已经出发,肖志华还是很不放心,夜已经深了,却还在思索着可能产生的变局。
    对于陈其美这个人,他很厌恶,虽然蒋介石上台之后,神化了孙中山,在党史中也拔高了陈其美,但陈其美的斑斑劣迹,还是掩盖不住的。加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