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的工资只够吃十天,可价格还在涨啊!①
老百姓只能被动地加入了抢购大潮,可这显然不是终点。
作者有话要说:①本文及后文中涉及88年物价及政策数据,均参照、引用吴晓波《吴敬琏传》及《激荡三十年》。
这周六日出门,无法回复大家!
第77章 心浮气躁
1988年 8月19日清晨,市民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听到了政府公布“价格闯关”的消息,转天的周六休息,卢秀贞被张母抓包勒令负责买调料,这真是黑暗的一天。
所有人都昏了头了,见东西就没有放过的,酱油店门也不敢开门,铁栅栏拦在那里,所有人都是手穿过栅栏和里面的营业员交易,卢秀贞买到最后两瓶醋出来时手背皮都蹭破了。
路上随处可以看见形色匆匆,拎着筐子从各个方向涌来,排队去买油、买米、买菜的人。
电器行门口,电风扇能转就买、电视机有图像就要、电冰箱有冷气就提,也不管滞销货还是问题货了,扛起来就走。
城隍庙金店里人头攒动,人群外有个抢到24k金戒指的妇女,眼神木讷的看着店内,嘴里喃喃地不知说些什么。
更可怕的是银行和储蓄所,人群声势汹涌,情绪激动……
全都疯了……
卢秀贞提着醋先回到了自己家,关上门窗,仔细盘点了空间里油盐酱醋还有多少,又看了看米和面粉的数量,拿出一部分有日期的包装签都撕掉,把东西都分成两份,骑着车提起东西就先往离自己近的娘家走,在弄堂里碰到了跟邻居在玩的小家伟,他告诉小姑姑,家里爸爸上早班,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出去排队买东西了,卢秀贞上楼留了张条子让父母不要去跟人家挤,太危险了,自己会找关系帮忙买需要的物资带过来,把东西放下就赶紧又往婆家骑。
到了公房楼梯那,观察了下没人,扔出包100斤的大米在楼道里,然后跑到窗口底下喊人,好在张垚已经回家了,下楼把大米扛了上去。
“秀贞,你手怎么搞的”张母开门接过儿媳妇手里的兜子看见破皮的手背“不会是买东西挤得吧!”
“妈妈,囡囡帮你呼呼就不疼了!”听到妈妈回家,张栌连电视都不看了,奔过来赶紧鼓起腮帮帮妈妈吹手背。
“囡囡真是乖孩子,去看电视吧!妈妈洗下手过去陪你”卢秀贞哄走小孩就跟婆婆讲“妈,外面整个都乱了,到处都是抢购的人,您千万不要去跟人家挤啊!你看看,我早上去酱油店,门都不开了,后面的人个顶个把我压在铁门上,疼都疼死了。”
“是真的,妈,菜场里好多人都是一大早就去排队的,以后我早起上班前把东西买好,年纪大的去太危险了”张垚把米放好过来也这样讲。
“这要涨到什么时候啊!让人害怕来。”
“以后每天大家都去买一点,我也找同学想想办法,吃的用的您也不用太操心,我们这么多人轮流采购肯定不会饿着的。什么时候结束真是不晓得了,最早都以为这阵风肯定很快就刮过去的。”
要知道后世2007年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华夏人民都在大呼吃不消,可88年的上海,政府已经调整了280种商品的价格,不提快速消费品,茅台酒此时一瓶从20元涨到了300多元;汾酒从8元涨到了40元;古井贡酒从12块涨到了70块;中华烟1。8元涨到了10几块;18寸彩电从1330元涨到了1900元,平均下来消费价格上涨到了18%,短短几个月银行的居民储蓄锐减300亿元,真是触目惊心。
无休无止的涨幅渐渐有全面失控的趋势,终于在八月底,当抢购进入最□时,市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恢复凭票供应火柴和食盐,铝锅只能以旧换新或者凭结婚证和户口证申请购买,但是恐慌的紧张气氛一时是无法彻底消散的。
卢秀贞看着两边家里基本都不缺什么了,赶紧骑车去看陈绮菲,她研究生在戏剧学院上的,毕业以后就留校做了老师,在这次惊心动魄的闯关中,最受冲击的除了自恃甚高的机关干部就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了,可以说自此掀开了“全民皆商”的序幕。
工厂在这次抢购中,以往卖不掉的货基本都清仓了,价格也能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给工人发几百块奖金还是可以做到的,像张森从七月份开始到九月份这三个月,手表厂工资加奖金基本都要发350左右,教师和机关人员却只能吃“死工资”。
有些教师不得不因为生计在学校做起了生意,推销一下自己编写的教材,跟家里人做做学校的吃食生意,报纸上也报道了一个大学教授在学校卖香烟的新闻。
殷兰也没闲着,家里条件相对有些同事来说要好一点,至少卢秀鸿是钢铁厂的,又有公公婆婆和小姑子贴补,吃喝是不愁,但钞票也实在不禁用,批发了一些文具,橡皮、铅笔、簿子还有笔芯、墨水什么的,几个任课的班级下课时捎带嘴说一句推销推销还是有的,反正卖不出去自己儿子也能用,亏本是不会,无奈的让人唏嘘。
带着一堆米、面、油和调料来到周敬平家,敲门的时候陈绮菲是从房东老太那出来的,喊上周敬平,三个人一起把东西搬了上来,陈绮菲挑出点东西给对面老太太送去,卢秀贞在这屋都能听到老太高兴的声音。
“秀贞,东西这么多哪里弄来的。”周敬平看着大米和油,都是大包装。
“别管了,有路子的,不好说出来。”
“秀贞,你也真是的,现在这些可都是钱啊!也不好买”陈绮菲进来给她倒了一杯水“你要有路子早点跟敬平说,至少可以帮你运一下啊!这么远推过来累死了吧!赶紧喝水。”
“提早说想得美啊!有机会就赶紧吃下来了,你别忙,我坐一会还要去看我二姐,壮壮呢!”
“在楼下小美家里看电视。”
“噢!喏”从包里掏出一袋糖“正好给人家小孩也送点。”
“你糖的生意还在做啊?”周敬平记得她生意好像结束了。
摆摆手“卖剩下的,好了,我走了噢!敬平,等这阵劲头过去,我办护照时麻烦你帮我敲章噢!”
“回头直接拿过来!”
绕了一大圈给二姐家里又送了一批,里面还有五月份存下来,周敬平送过来的鱼、虾和排骨,高母同样是感激万分,回家路上,卢秀贞只能暗叹这年头,老百姓活的不易啊!
到了十月下旬,抢购的情况是没有了,但过日子买东西大多数人都留下了后遗症,碰到合适的还是要排队买一些囤起来。
张淼和严文军在这个时候办事,场面自然是有所收敛,卢秀贞惊奇地在婚礼上认出了男方宾客里坐着的顾廷恺,顾廷恺也很惊讶,继卢秀贞选调招工离开庄子,至今快要十五年了,他还是第一次碰见一起插队的知青。
婚礼上不方便说话,等快散场时,两人跟严文军一提,大家都觉得真是很巧。顾廷恺回上海后就一直打散工、蹬黄鱼车挣钱,严文军联系好了结婚后就去学开车,想拉上他一起,但一千块不是笔小数目,而且学车的时候也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所以被他婉拒了,碰到老朋友,看到她凭借能力过的不错不是不羡慕,但多年困苦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和胆气,他再也无法向当年那样有勇气,抛开一切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卢秀贞,你跟以前马康庄下乡的知青还有联系么?他们现在回上海了没?过得怎么样?”
“我知道的就是陈绮菲、和尚和赵佳现在在上海,陈绮菲当老师,和尚和赵佳做点小生意,其他人沈杰可能知道,施军你还记得么?”
“忘不了,你们一共就四个女的呀!”
“她和冯老师结婚了,听说后来留在安徽上大学。”
“冯老师?噢,我想起来了,就是住在老温他们家土房里那个师大的老师对伐!”
“对的,当初和尚讲噶梁留在那边厂里,高建晟、王俊和黄爱敏不清楚,十几年没消息了。等会我把和尚还有赵佳的地址给你,等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小聚一下。”
“好的呀!你等会我去找张纸。”
把地址写给他后就该告辞,卢秀贞斟酌了再三还是开口“顾廷恺,我听说我妹夫要去学开车也叫你了,我觉得暂时没有更好出路的话,还是应该豁出去拼一把学学的。”
“哎!卢秀贞,谢谢你,我知道一般关系人家是不会开这个口劝的,我何尝不知道也许是一次机会呢!但我们家的情况,我也不好意思说,万一要学一年,家里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这样,那我看你还是赶紧跟和尚他们联系一下,老朋友了有点事大家不会不伸手的,要找我也很方便。”毕竟那么多插队的知青里,和顾廷恺还是有些交浅言深,说多了怕人家见怪,卢秀贞点了点话头就此作罢。
接下来的全部精力就放在了办手续上,一个月前她就开始着手准备起材料,包括单位里跟人家换班,连着两个月都没有休息,全是为了攒假期探亲,领导知道他们夫妻也几年没见了,只要不耽误工作行个方便还是愿意的。
之前的申请被弹回来过,弟弟卢秀华那边也来信说是去香港没多大问题,去德国还是少不了手续,找那边相熟的公安问过后,他把自己在香港和深圳的资产证明,都复印了材料敲好章寄了一份过来,说是申请时把这个一并交上去作担保,成功率可能会高点。
也许真的是因为家里有弟弟这层海外关系的缘故,这次探亲申请神奇地通过了,护照是一月二十号发下来的,参加完出国培训就可以走了。
卢秀贞高兴异常,赶紧给张磊去了电话,这时也顾不上电话费贵不贵了,和婆婆一起准备起吃的打算带过去给张磊,赶巧了二月六号就是春节,去那正好陪他过年,连上请的假还能多呆几天。
张栌非常舍不得妈妈,但是路程太远实在不方便带她去,最后抱着哄了很久又允诺会给她带很多礼物和爸爸的照片回来,小姑娘才擦擦眼泪。
二月二号,卢秀贞终于登机,就要和分离四年的丈夫见面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好,新文收藏了么?
评论留下了么?
第78章 流光易逝
二月六日是中国的年三十,远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不管课程多么紧张,对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个个都挺积极。
“张磊,你小子够美啊!老婆大老远能来看你。”
“就是,这小子幸福的让人牙酸,不行,一会大家得一起上去灌他。”
“出来了,兄弟们Geben Sie ihm etwas Farbe zu sehen!”(给他点颜色瞧瞧)
“别,别,我这不还给大家做饭么?你看我老婆来,吃的喝的也便宜你们了吧!这俗话说的好,吃人嘴软,你们怎么就这么缺乏自觉性呢!”张磊刚端着拌好的凉菜出来,就被起哄的人一涌而上碟了个罗汉。
卢秀贞正和几个留学生在厨房忙活着炒菜,听见外面传来的惨叫都哈哈大笑,收拾完整七点,同在异乡为异客的中国人聚在一块,陈炳先端着酒杯站起来“同志们,干一杯,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干了!”
“干杯!”
“第二杯大家祝贺一下老季,项目完成了,学位到手后有什么打算?”
老季先和大家碰了杯,一饮而尽“终于把博士学位拿到手了,项目也在扫尾,祝贺我自己”说完又干了一杯,大家也给他鼓了鼓掌“我来了七年了,还没有回过一次国,以前是穷,后来是为了早点毕业,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家。
中国留学生出国不像是台湾、香港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我们是为了深造、为了开阔眼界不是镀金来的,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说中国人思乡是小情小悦,有条件的换课也会回家一趟,好像想家是没有追求、没出息的一件事,很失败”说到这,他放下杯子指了指卢秀贞“都是狗屁话,看看,人家的家属来了,我们比人家还要高兴,想家,想回国跟理想、跟志在千里、跟前途没有一点冲突!上次小张家里寄录像带过来,我看到片子里小孩在爬着玩,忍不住哭啊!我想我儿子,我走的时候他才那么点点,现在都长成小小少年了吧!还认识我么?”
大家静静地听他说着絮絮叨叨的话,卢秀贞想起自己的女儿,都四岁多了还没有见过爸爸,就忍不住眼眶一酸,张磊瞥见赶紧握住了她的手。
“人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我后悔啊!现在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回去,同志们,老季我先走一步了,海阔天空,我在祖国等你们!干杯!”
再一次举杯,和着泪水把酒液灌进肚肠,不知是谁带头唱了起来“……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新年就算是过完了,虽然卢秀贞来了,但张磊的兼职并没有停,他接了个发传单的活儿,卢秀贞自然不肯在家呆着,和他一起走上街头,两人隔着一条马路,发几张就往那头看看,感觉比热恋还要甜蜜。
不打工的时候张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卢秀贞就会去找房东太太说话,要不就是坐在旁边静静地打毛衣,翻书的间隙中回头看看对方,再没有比现世安稳更好的词。
卢秀贞本意是不想耽误张磊学习时间的,现在拼命点以后就能早回国,可答应了女儿要带回爸爸的礼物和照片,老婆来一趟也不容易,肯定要抽出时间出去玩一玩。对他们两来说野餐太方便了,张磊特意带卢秀贞去了北部农牧区的一个农场,那里有大片的菜园和果园,而且当地以养马和马术闻名。
卢秀贞一来这看到亲切的大块田园就取笑他在安徽种田没种够,张磊很自然就回答确实没种够,他下乡没多久就招工走了,两人现在回忆起在农场种田、插秧和后来去石油打钻、上班的日子,嘴里讲起来是辛苦,其实剩下的全都是美好。
让老外帮忙拍了很多合照,秀贞也在大草原的马背上留下了自己的靓影,科隆、各种教堂、莱茵河畔、历史文化博物馆、足球场、古罗马残址、美术馆、市政厅都有他们相携的足迹。
到了三月初,把一些易保存的食品留在冰箱和张磊的房间,两人哪也没去的独处了三天,就到了卢秀贞必须要走的日子,回国总要带点洋货。公派人员回来是允许带八大件的,就是免税买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这种,目前全进口的德国货上海还是买不到的,对于国内过去的人确实相当有诱惑力,有条件不好的学生还把八大件的免税额度让给有需要却没额度的,光靠卖这个一下就能挣几千块。
别人担忧的对于卢秀贞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她给婆婆选了实用的洗衣机和热水器,国内的太阳能到底技术还不过关,有机会自然要更新换代。
来的时候卢秀华给了她一笔钱,说平时照顾不到家里,让她拿着去给父母买点好东西,二姐和她也捎点都算他的,跟弟弟尤其是做大户的弟弟,当然没有客气的必要,他的身价别人不晓得,她办过证可是一清二楚。
这个钱她一共买了三个热水器,一个给卢秀玉家里,还有两个一个自己用,一个孝敬老娘。照相机张磊早就买好了Leica的,还买了个电冰箱,到时候一块送去浦东就行,她就照着牌子用弟弟的钱给娘家也买了个照相机,零零碎碎又买了点胶卷、香肠和巧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