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风云-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子,又有昭成帝之子,诸人行辈既为兄弟,又为叔侄。这在北俗中蒸报之事本无所嫌,如果《代歌》中有此等内容,也不一定会受到注意,可是记入《代记》,诸人行辈混乱所涉人伦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自己在考察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时,对此现象也有所发现,有所议论。国史所记这类本无足异的拓跋旧事,在道武帝成为专制帝王以后极易成为定罪口实,崔浩国史中的“不典”、“国恶”,的确可以从此得到解释。
    崔浩不负所托,受命十年,国史告成。道武纪及拓跋先人追叙部分以邓渊《代记》为蓝本而有所加工,所谓“删定勒成之笔”,当出崔浩。邓渊死后道武纪所缺部分自然也由崔浩续成。太宗明元帝及世祖太武帝纪由崔浩、高允同撰。三纪的注疏高允居多,总裁在崔浩。从后来崔浩罹大狱而高允无罪的情节看来,除了景穆极力保护高允以外,也许还有别的原因,例如所谓“备而不典”问题不出在太宗、世祖二纪,而出在崔浩续成太祖纪中;不出在各纪注疏而出在选材综理方面,等等。前有邓渊之狱,崔浩又蹈覆辙,我看只能从崔浩当真执行“务从实录”寻求解释。
    崔浩总裁史事,首在破邓渊狱后史臣裹足局面,一切惟“务从实录”是崇,显示自己忠于太武帝的付托。而竞趋之士为了迎合崔浩,更以国史刊石立衢,“欲彰浩直笔之迹”。古来权势宠幸者于臣君相与之际,有时未达一间,酿成事端,自贻伊戚。智如崔浩,也不免忘乎所以,竟不思伴虎之谚。所以高允议论刊石诸事,“分寸之间,恐为崔浩万世之祸”。希君之旨以实录为依归,以直笔相标榜者,终于栽倒在直笔之下!人主的复杂心态使希旨者祸福无常,给史学造成祸害,问题不正是出在“分寸之间”吗?
    ――――――摘自田余庆《《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节


    
    昭武江南的车队到达楼兰海后,扎营于鹦鹉洲。过了两天,大陈国的始兴王陈叔陵飞马疾驰而来,此时,大陈使团的其它成员还远在数百里之外的焉耆国境内。
    陈叔陵十八岁,个子不高,皮肤白净,颧骨高耸,嘴唇很薄,长相虽然不是很英俊,但眼睛很漂亮,很有神采,官宦子弟的高贵、骄傲和自信在那双眼睛里一览无遗。昭武江南对李丹说,陈叔陵少小就以机辩显名于江左,嘴皮子非常厉害,而且很有主见,几近于独断专行。三年前她出使大陈的时候,现任大陈国主陈顼还是总揆权柄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尚没有废帝自立,那个时候的陈叔陵就是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的江州刺史了,锋芒毕露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他为人严苛、骄横跋扈的缺点。昭武江南告诫李丹,陈叔陵是此次大陈使团之主,只要能说服他,则计策必成。
    陈叔陵不爱喝酒,喜欢精美可口的菜肴,这种习惯在江左很罕见。不喝酒的人,头脑能一直保持清醒,很多在酒筵上觥斛交错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就不行了。昭武江南投其所好,备了丰盛菜肴招待陈叔陵。李丹随即发现陈叔陵进食节奏慢得惊人,任何食物到了陈叔陵面前,他都要仔细观赏一下,闻闻味道,把玩再三后,方才一点点品尝,然后还做出品评,言辞优雅,态度认真,举止斯文,感觉他不像在吃饭,而是在吟诗作赋。李丹惊讶之余十分好笑,相比起来,自己狼吞虎咽,怎么看都是一个野蛮人,和文雅半点边也扯不上。
    陈叔陵年纪很轻,学识却很渊博,出口成章,诸般典故信手拈来,谈笑风生,挥洒自如。吃饭能吃出这种高雅,李丹还是头一次见到。早先在宁戎寺的时候,李丹曾和陈叔坚有过短暂接触,陈叔坚好酒,三杯酒下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温文尔雅,言辞谦虚,让人感觉很亲近,不像陈叔陵,陈叔陵说得越多,越是让人感觉他高高在上,而且自负狂傲,他说那个东西是圆的,它就是圆的,如果你反驳,他能旁征博引,找出一百个理由驳倒你,临了他还要鄙视你一番,言辞很是刻薄,丝毫不留情面。
    李丹面带笑容,洗耳恭听,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昭武江南教的,她说你哥哥是个很内敛的人,虽然言行不乏狂放之举,但很多时候以沉默应对一切,尤其在筵席上,更是冷眼旁观,很少插足酒筵上的无聊闲谈。昭武江南对他在楼兰海借着酒兴,挑起事端,蓄意砸坏夸吕古琴一事,很是反感,她说那种场合下,你哥哥绝不会这么做,以后到了长安,千万不要这么冲动。
    李丹随即发现了沉默的好处,除了可以悠闲地喝酒外,还能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别人。他发现昭武江南很有才华,涉猎很广,上至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下至风土人情、鉴赏珠宝,无一不晓。不管她是否精通,她样样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陈叔陵喜欢下棋、品尝美食,昭武江南就陪着他闲扯,两人说到开心处,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接下来李丹发现陈叔陵还有一个特长,品评美女。
    陈叔陵大概觉得昭武江南有求于己,席间有些放肆,两只眼睛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昭武江南,那贪婪的眼神似乎恨不得把昭武江南扒光了细细欣赏,然后他就开始赞美,华丽的词藻从他那张油光锃亮的嘴里喷涌而出,极尽夸张的溢美之辞让李丹听得浑身发麻,但陈叔陵却潇洒奔放,唾沫星四溅,是不是还遗憾长叹,埋怨自己学识浅薄,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赞美眼前的仙女,接着他意犹未尽,开始赋诗,要用诗歌来赞美。
    陈叔陵的确有才,张口就来,不服不行。连赋三首,陈叔陵兴致更高,击案而歌,吟唱自己刚做的诗句。陈叔陵嗓子不错,歌声悠扬而委婉,靡靡之中带着一股悲戚之气,听了很舒服。
    昭武江南虽然笑容满面,但脸上始终带着一丝矜持,眼神很清晰地表达出她的高傲和不屑,对陈叔陵的赞美坦然受之,而且,她略略还有一些不快,因为在陈叔陵眼里,她不过是个杂胡女,是个未经教化的蛮人,无论她多么漂亮,多么有权势,多么有钱,她始终摆脱不掉杂胡这个身份。这一点从陈叔陵那轻佻的言辞和轻薄的诗句中就能看出来,陈叔陵纯粹吃饱了没事,以调侃为乐。
    这顿饭整整吃了三个多时辰,天都黑了,陈叔陵还在侃侃而谈。李丹算是拜服了,他实在看不出来陈叔陵那个单薄的身材小小的肚子能装下这么多食物,这也是不喝酒的好处?如果喝酒,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还可以理解,但一个人在不喝酒的情况下也能进食三个时辰以上,只能让人目瞪口呆了。
    陈叔陵好不容易吃完了,嗽洗结束,正襟危坐,话题陡然一变,直接切入主题。李丹对他的印象不禁大为改观,这个人吃饭就是吃饭,做事就是做事,泾渭分明,也不拖泥带水,果然与众不同。
    “鸿烈公,你打算怎么办?”陈叔陵笑着问道,“你的目的都达到了,接下来我们该谈谈江陵的问题了?宇文护是不是又要背信弃义,自毁诺言?他是不是还要继续帮助梁人和我们争夺江陵?”
    李丹沉默良久,忽然说道:“燕都死了。”
    陈叔陵脸显惊色,转目看向昭武江南。昭武江南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燕都死了。”
    陈叔陵呆了一会儿。燕都死了,天下形势就完全变了,大陈必须尽快重新制定对策。对于大陈来说,不管是联齐,还是联周,当务之急是抢占江陵,并迅速夺回襄阳,尽快重建江左西线屏障。
    “这么说,大齐人很快就西征关陇了?”陈叔陵停了片刻,两眼盯着李丹,迟疑问道,“宇文护是否打算放弃对江陵的保护?”
    “可汗希望你们在三月之前不要发动对江陵的攻击。”昭武江南说道,“并且希望你们能在三月之前一直和长安商量结盟共抗大齐的事情,另外,他还希望你们在三月之前不要和大齐签订共击大周的盟约。”
    陈叔陵略一思索,已经明白室点密的意思,嘴角不禁掀起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这么说,三月之后,如果大周还没有如约打开丝路,可汗就要挥军东击中土了?”
    “是的,可汗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给宇文护时间。”昭武江南笑道,“可汗需要丝路,你们需要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刻突厥人和你们大陈、大周人的共同敌人是大齐,因此……”
    “三月之后呢?”陈叔陵打断了昭武江南的话,“三月之后,如果宇文护还是没有同意重开丝路,如果大齐已经开始攻打大周,如果突厥汗国陷入分裂……”
    “所以可汗要打中土。”昭武江南也马上打断了陈叔陵的话,“可汗打中土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嫁突厥人内部的激烈矛盾,以维持突厥汗国的统一,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你们中土人看不到突厥汗国的分裂,你们的计策失败了。”
    陈叔陵明白了,“你是说,可汗要借着大齐人攻打大周的机会,乘机要挟大周人重开丝路,然后联手夹击大齐?”
    昭武江南赞赏地点点头,“突厥人目前并不具备倾尽全力南下中土的条件,可汗要想达到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大周人逼到绝路,然后让大周俯首称臣,向突厥借兵共击大齐,如此一来,大周重开了丝路,而中土最富裕的大齐将遭到重创,突厥人随即可以借此契机,从大齐敲诈更多的财富,并维持中土分裂的局面,继续保持对中土的强大威慑。这就像燕都大可汗在当年晋阳大战中的做法一样,利用鹬蚌相争的机会,渔翁得利。”
    “因此,你们的军队不要动,你们的使臣在长安和宇文护商谈盟约,给大齐造成陈、周联盟的假象,拖延大齐攻打关陇的时间,一旦可汗出兵了,大齐人的军队马上就会出动,当大周陷入突厥人和大齐人东西夹击之地时,你们就可以打江陵了,把宇文护彻底逼上绝路,迫使他低头重开丝路,向突厥人借兵,接下来局势如何发展,相信你也猜测得出来。”
    “告诉可汗,大周如若借兵,必须有附加条件,必须把江陵还给我们。”陈叔陵不假思索地说道,“只要江左有了西线屏障,我们将竭尽全力渡江北伐,乘着突厥和大周攻击大齐的时候,收复江淮失地,直逼中原。”
    李丹暗自冷笑。这个陈叔陵的胃口果然大,既得江陵,又望江淮,手段老到,一点都不吃亏。
    “可以,只有你始兴王有那个本事,你就是攻占洛阳,饮马黄河,我们也全力支持。”昭武江南娇笑道,“如果你同意这个办法,我们就具体商量一下。”
    陈叔陵摇摇手,望着李丹问道:“鸿烈公,你背叛了宇文护?”
    李丹苦笑,眼露痛苦之色,“可汗认为燕都的死,是楼兰海铸像造成的,为此他大发雷霆,要把我卖给宇文护,让我李家九族尽灭,我没有办法……”
    “你没有办法?”陈叔陵嗤之以鼻,“你会没有办法……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想借助突厥人的力量,乘机帮助宇文护废帝自立?”
    昭武江南脸色顿时就变了,神色冷峻,恨恨地盯着李丹,然后又看看陈叔陵,刚想开口解释,陈叔陵傲然挥手,毫不客气地阻止了她,“王上不要再蓄意欺瞒了。大齐的和士开就是粟特人,这些年他和斛律光、冯子琮为了权柄斗得头破血流,限制丝路之策就是他们互相打击的重点,而王上因为和士开的关系,利用南来北往的粟特商贾,和大齐一直保持着密切商贸往来,从中获得了惊人的财富。现在和士开死了,王上的财路被断绝了,所以你想利用突厥人的力量,再度打开大齐的国门,是不是?宇文护那个老东西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他早就想篡逆了,但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好了,有了你们的帮助,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了,而你们也顺理成章地打开了丝路的大门,好,好办法……”
    陈叔陵手指昭武江南和李丹,鄙夷地说道:“你们两个狼狈为奸,一个贪图钱财,一个贪图权势,竟敢玩弄于天下人于股掌之间,你们以为天下人都是瞎子啊?”
    “你父亲能从自己侄子手中夺走国祚,宇文护为什么不能从自己弟弟手中拿走江山?”李丹冷嘲道,“和你父亲比起来,宇文护更有资格成为一国之主,因为大周就是在他的手中建立的,并且发展到今天这种实力。没有宇文护,哪来的宇文氏国祚,宇文氏江山?”
    “宇文护算什么东西,他夺取了拓跋大魏的国祚,弑杀了一位大魏皇帝,两位大周皇帝,这种人也能和我大陈皇帝相提并论?”
    “你大陈从何而来?你祖父陈霸先夺取大梁国祚的事你忘了?如果不是你祖父,大梁国怎么会分裂?江左何以会失去巴蜀,失去荆襄,失去江淮?”李丹想起亡国之恨,顿时怒不可遏,厉声质问。
    “江左失去大片疆土,和我大陈高祖皇帝没有任何关系,这都是梁武帝那个老混蛋做得好事,如果不是他引狼入室,不是他收降侯景,江左何以会遭此浩劫?”陈叔陵很是自豪地说道,“江左能有今日之局面,都是我高祖皇帝的功勋,我高祖皇帝凭着显赫武功建立国祚,岂是宇文护那种卑鄙之徒可以相比?”
    昭武江南伸出了双手,示意双方都不要争了。这个年头谈什么国祚、武功、忠诚、弑君都是瞎扯谈,这个年头谁有实力,谁的拳头硬,谁的心够狠够黑,谁就是胜利者,成王败寇,其它的没有任何意义。
    “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昭武江南望着陈叔陵,郑重问道。
    “可以,我同意。”陈叔陵笑道,“子成就在后面,我让他随你一起去长安,但条件是,宇文护登基之日,就是把江陵还给大陈之期,否则我回到江左后,禀奏父皇,即刻和大齐联手,夹攻大周。”陈叔陵看看昭武江南,笑容满面,“如今可汗需要时间处理王位继承问题,需要时间稳定大漠诸族,更需要时间集结兵马,如果我们和大齐抢先了一步,可汗就要失去这个机会了。”
    “以我看来,如今大齐人大概正在想方设法离间东西两部突厥。东突厥的佗钵、摄图、大逻便等人虽然彼此对抗,但都不愿意让室点密抢去大可汗之位,为了把大可汗的继承权留在东部突厥,他们极有可能和大齐联手,得到大齐的物资支持,同时帮助大齐打大周。假如东突厥的军队率先南下,切断河西道,吐谷浑再乘机而起,彻底河南道,通往西域的丝路就被彻底切断,东突厥随即占据主动,而室点密可汗的军队因为大雪封山,还在碎叶河一带迟迟不能东进,待到明年春天,他已非常被动,再率军东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维持突厥汗国的统一也就成了一场美梦了。”
    “我说得对不对?”陈叔陵洋洋得意,继续说道,“但是,我不希望突厥人分裂,更不希望东部突厥人和大齐联手攻打大齐,改变中土三国鼎立的局面,因为这对我们江左非常不利。我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一个让江左收复失地的机会,而我这个条件对于宇文护来说,并不难接受,他手上还有巴蜀,还是襄阳,他并没有多少损失,不过少了一个藩属国而已,所以室点密必须以此为条件逼迫宇文护,而宇文护必须把抢去的东西还给我们。”
    昭武江南和李丹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相信晋公登基之日,便是大陈军队收复江陵之期。”李丹笑道,“你会如愿以偿。”
    =
    送走陈叔陵,昭武江南和李丹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兴奋,相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