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风云-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召回斛律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高纬最近也在为这件事头痛。姐姐,还有很多勋贵大臣都劝自己尽快和大周议和。
    这么多年了,从神武皇帝到现在,大齐地军队何曾杀进过关中?斛律光飞扬跋扈。以为自己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很骄狂,但大周人岂是好惹地?那个韦孝宽就是当年在玉璧击败神武皇帝的人,他的守城之术令人叹为观止。律光是矛,韦孝宽就是盾,只要韦孝宽活着,斛律光就没有机会杀进关中。相反,还要防备韦孝宽反手一击。律光这次把大齐主力军队全部带去了,姑且不论他有没有野心,也不管他是不是图谋篡僭。他假若败了,损失惨重。那大齐地武力就要遭受重创,将来拿什么戍守边疆?大齐的安危和斛律光个人功绩比起来,孰轻孰重?还是早点议和,撤军了事,不要因小失大,给大齐带来无穷祸患。
    这话听多了,不要说皇帝,就是普通人也会动摇。山东前有玉璧之败,后有侯景之乱,距今不过十几年的事,惨痛的教训至今历历在目,高纬就算再昏庸,他也知道国祚的轻重,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开玩笑。
    但他害怕斛律光。律光地报捷奏章一个接着一个,在每份奏章的背后,他都要反复恳请皇帝不要听信馋言,不要议和,要坚决打下去,务必一统北方。高纬看到这些奏章,仿佛看到斛律光正拿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胆战心惊。
    高纬找来崔季舒、魏收等精通天象卜的大臣,名义上是请他们商讨军国大事,实际上就是征询对策。
    这些汉臣众口一词,这仗一定要打,天象已经显示了,陛下今年可以一统北方,但问题是,“明月照长安”,这个纬言也不是假的。“明月照长安”有两种解释,一是斛律光攻克了长安,灭亡了大周,其次是律光很可能借此机会崛起于关陇。
    高纬一听脸都吓白了。律光崛起于关陇,自建霸业,那我还守得住这片江山吗?我宁愿和大周东西对峙,也不能让斛律光抢了我的国祚。
    他要议和,要立即撤军。
    尚书令唐和左右仆射祖珽、段孝言、侍中穆提婆、高元海、高阿那,领军大将军韩凤等亲信大臣意见不一,连番争吵。有的说先攻克长安,然后再杀斛律光;有的说即刻换帅,把斛律光召回京城禁锢起来;有地说不能杀斛律光,那是自毁长城之举,不如先解了他兵权,让他在家待着,必要的时候,他这把刀还能用用。
    段孝言出了个主意,说先不要急着议和,斛律光强烈反对议和,如果激怒了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回来,诬陷我们都是奸佞之臣,大家一个都跑不掉。他建议国主手诏一封,说一下城正在传唱的纬谣。律光如果忠诚于陛下,必定会以此为借口,自解兵权;相反,他会置之不理,以统一北方为借口继续攻击,继而牢牢控制兵权。
    “到了那个时候,陛下随便找个什么借口让他回京一趟……”段孝言做了个砍头的手势,“一劳永逸。”
    高纬认为这个主意不错,让唐写了一份声情并茂地手诏,派人送到了前线。
    此刻斛律光正在督军猛攻潼关,接到高纬的手诏后,勃然大怒,痛骂朝中奸佞。高延宗、独孤永业、贺拔伏恩、慕容三藏、斛律武都等人极力劝阻,叫他赶快回京一趟,面陈国君,以解信任危机。
    律光不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对国主忠心耿耿,我怕什么?”其实他真地有些怕,他怕自己回去后脑袋就掉了。这些年朝堂上的杀戮太多了,自己就杀了不少人,双手沾满了同僚的血迹,那些无辜死去的亡灵正在城等着自己。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这句话太厉害了。如果自己是国君,身边正好有这么一个大臣,不杀才是怪事。纬谣这种东西不是真假的问题,而是信不信的问题。对于国君来说,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心里总惦记着,杀了就一了百了了,再也不会疑神疑鬼了。
    律光悄悄派人回城打探消息,并密告家眷,想方设法和皇后联系,密切掌握皇帝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回复。同时书告河阳战场的律羡,城形势不好,为防备高氏下手,你要尽快渡过黄河,先行打开局面。
    律光回书高纬,把朝中祖珽、穆提婆等一帮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们收受了大周人的贿赂,不但诬陷我,还要出卖大齐,一旦我查得真凭实据,必定杀了他们全族。
    高纬愈发恐惧。
    这时,城发生了一连串的刺杀。一夜之间,祖珽、穆提婆、段孝言、高元海四位中枢大臣遇刺,穆提婆受伤,高元海被刺身亡。
    陆令萱哭诉于国君,说这一切都是斛律光干的,他要杀我全家了。穆提婆是他儿子,而高元海是陆令萱的外甥女婿,这次刺杀目标都是和陆令萱关系密切的人,而且肆无忌惮,非常嚣张。仔细想起来,一夜之间行刺四位大臣,这需要精密的筹划和雄厚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朝中大臣在背后指使,根本不可能。
    高纬震惊之余,决定杀斛律光。今天我不杀你,明天就是你杀我了。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六节


    
    时间很快进入四月,齐军在两个战场上都取得了惊人战绩。斛律光兵临潼关,战场从洛京延伸到了关西。高长恭猛攻蒲坂津,宇文宪兵力严重不足,无力抵挡,不得不集结所有兵力,死守蒲关最后一道防线,河阳诸州尽数丢失。两路齐军随即隔河相望,兵锋直指关中。
    益州总管国公宇文俭率军赶到同州。巴蜀军长途跋涉而来,疲惫不堪,李丹让他们就地休息,暂时不要上战场了。宇文俭听完高颎对各个战场的介绍后,极力请缨,要求再急行军三百里赶到龙门,帮助侯莫陈琼镇守关隘。李丹拒绝了,御敌计策有变,你和蜀军在同州候命。
    四月上,韦孝宽和宇文宪接到李丹的书信,急赴大行台议事。
    此刻距离大陈军队渡江北伐的时间越来越近,而据城传来的消息,大齐国主高纬已经下旨,叫祖珽、段孝言加快议和进程,“按照我们的估计,假如城接到淮南前线的急报,肯定会即刻议和,然后从关西战场上抽调援兵戍守淮河一线。”高颎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担心地说道,“这个时候,斛律光极有可能撤兵。他已经拿下了河阳和洛京,功勋足够大了,在他无法逾越黄河和潼关两道险隘的情况下,他有可能放弃攻击,接受城的命令,结束西征。”
    “大陈人渡江北伐的可能性有多大?”宇文宪问道,“从目前战局来看,中原战场还处在对峙僵持阶段。不利于大陈夺取淮南。而吴明彻、淳于量都是沙场老将,他们会审时度势,选择最好的时机发动凌厉一击。所以我怀疑近期内他们会脚踩两条船,一边屯兵长江虚张声势,一边静待时机。”
    “昭武摄政王正在赶往建康地路上。”李丹很自信,“她既然能顺利解决江陵地事,当然也有办法说服大陈国主遵守盟约。”
    宇文俭也参加了这次军议,他是宇文泰的第八子。宇文宪的弟弟,这几年一直在巴蜀,他认为斛律光放弃西征地可能不大,“目前关西、河东两个战场上大约有二十万齐军,就算大陈人毁盟攻击,斛律光把江淮军急速调回淮南,也依旧还有足够的兵力继续西征。另外,城谣言满天飞。大齐国主高纬可能已经动了杀机,斛律光这个时候选择撤军,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即使他把兵权还给了皇帝。也有可能被灭族,他不为自己和家人着想。也总应该为自己的部下,为自己的高车族将士想想吧?难道他想让高车人都给他陪葬?”
    “我们在城的人,正在不惜代价推波助澜,必要地时候会刺杀斛律光的对手,从而嫁祸斛律光,把他和陆令萱、祖珽等人的矛盾彻底激发。”李丹笑道,“这次律光若想逃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那个皇帝女婿无条件地信任他,但可惜的是,城纬谣如潮,再加上皇帝身边那一帮奸佞小人的馋言,他恐怕很难再得到皇帝的信任了,所以……”李丹伸出一个手指头用力敲敲了案几,“他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为了数万追随他出生入死的高车人,他有可能借此机会急速撤兵,回到城把自己地对手全部杀了。”
    韦孝宽和宇文宪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以斛律光的性格,这个可能非常大,他这个人做事,向来心狠手辣,不会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律光这个人非常骄横,甚至有些骄恣枉法。去年他撤军回京的时候,皇帝高纬给军队的赏赐太少。律光大怒,拒绝解散军队,带着五万大军缓缓逼近京师,以此来威胁高纬,直到高纬满足了他地要求为止。这件事虽然表明了律光的骄横,但现在反过来看看,似乎是他地一种预谋,他用这种动作告诉城人,他对这个皇帝非常不满,于是引发了琅琊王高俨的兵变。
    琅琊王高俨大概从这件事里肯定了斛律光的态度,所以马上发动兵变,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他的背后是斛律光的支持,没有斛律光,凭高俨那个十几岁的孩子敢做出这等谋逆大事?结果等到高俨杀了和士开,律光马上出手,把高俨和他的一帮手下,还有京畿府和京畿军全部解决了,虽然血流成河,但干净利落。这场兵变帮助他杀了和士开,替皇帝夺回了权柄,又杀了高俨,替皇帝解决了京畿府这个威胁。
    由此可以推知,这个人惹不起,陆令萱和祖珽这帮人以为靠着皇帝就能为所欲为,他们就不想想,鲜卑人和高车人都是什么出身?靠什么得天下?斛律光是鲜卑和高车诸胡的酋帅,而他本人是高车人,所以他和他的家族绝对拥有高车大军,杀了斛律光等于失去高车军队,大齐皇帝如果做了这种事,等于自毁长城。
    高欢是汉人,他之所以成就河北霸业,靠的就是鲜卑人和高车人,大齐立国后,鲜卑人和高车人一直把持朝政,汉人根本无法立足,原因就在如此,即使大齐的皇帝拥有汉人血统,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只要稍微有头脑的皇帝,都会忍让斛律光,把他哄得团团转,让他和高车人替自己卖命。
    “只要斛律光撤军,城那帮奸佞恐怕也死定了。”李丹说道,“但我们就麻烦了。我们不但失去了河阳和洛京,还失去了击败斛律光的机会。律光不死,大周终究没有出头之日。”
    宇文宪暗自冷笑。对于你来说,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所以你不惜代价,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斛律光撤军,大周最大的危机解除了,我们就算赢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律光要想把持大齐权柄。要想好好活下去。他就要遵守“养寇自重”这个生存法则,他如果迟迟不能攻克潼关,不能渡过黄河。他肯定会选择撤军。晚撤不如早撤,城形势的变化,大陈人攻击淮南,都是他撤军的最好理由,他还有必要再打下去吗?
    “养寇自重”历来是武人地生存法则。当年宇文泰和高欢在邙山决战时,高欢手下悍将彭乐突阵。宇文泰地大军抵挡不住,全线崩溃。彭乐发现了宇文泰,穷追不舍,宇文泰无法脱身,停下马来给彭乐讲”兔死狗亨“的道理,让彭乐放他逃命。彭乐居然答应了。事后高欢气的暴跳如雷,七窍生烟,当即赏给彭乐绢帛三千匹。并把这三千匹绢帛全部压在他背上,以赏功惩过,差点把彭乐压死了。彭乐吐了点血,以很小地代价养寇自重。而宇文泰却因此在关陇成就了霸业,天下因此三分。
    悍将彭
    为天下门阀豪族、文臣武将和贤人良士保住了“饭碗
    这些年。大周的军队东伐南征,大齐也连番西讨,大陈也屡屡用兵攻城略地,三国军队打得热火朝天,功成名就者比比皆是,但回头一看,三国虽然损兵折将,耗费了惊人钱财,但实际上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大家还是在十几年前的国界上杀来杀去。
    律光或许心怀大志,意在一统华夏,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在自身性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首先要“养寇自重”,不能让自己失去作用,其次就可以倚仗皇帝对自己的倚重大肆诛杀朝堂上的对手,这其实也是为了活命。
    “秦公,那你有什么建议?”韦孝宽沉思良久,缓缓问道,“你打算把律光拖在关西?”
    —
    “我打算弃守潼关,把他放进来。”李丹说道,“由于我们主动议和,城地形势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本来我们打算挑起大齐内部矛盾,用议和拖延斛律光进攻的速度,继而伺机反攻,但现在大齐朝堂上的矛盾爆发太快了,斛律光有可能利用议和急速撤兵,所以当务之急不是签订和约,而是利用大陈人马上发动攻击的机会,拖延签订和约的时间,让大齐内部矛盾爆发的速度慢一点,以便给我们找到击败斛律光的机会。”
    “议和和约不能签订,大齐人一无所获,这一仗白打了,他们必定心有不甘,而斛律光地大军又打进了潼关,直逼长安,大齐的皇帝和大臣们看到了灭亡大周的希望,贪婪之心再起,这时他们的策略会摇摆不定,既担心占据长安后无法控制斛律光,又担心失去统一北方地机会。在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下,城和前线地矛盾会交织发展。”李丹停了一下,看看宇文宪等人,微微笑道,“我们击败斛律光的机会就在这里。”
    韦孝宽、宇文宪等人沉默不语,凝神沉思。
    “当我们和斛律光僵持不下的时候,城的皇帝和斛律光也在僵持不下,这时,假如突厥人突然越过长城,直杀太原,必将给大齐人重重一击,大齐皇帝和斛律光之间的僵持马上就会产生剧变,两者之间必定爆发激烈冲突。”李丹的手重重敲击在地图上,“斛律光百战百胜的神话,必定就此终结。”
    这话极赋诱惑性。对于韦孝宽、宇文宪等人来说,击败斛律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了却了他们埋在心底的最大心愿,那就是报仇雪恨。两次东伐,十几万大军的损失,无数兄弟的生命,这些仇恨年复一年地折磨着他们,让他们痛不欲生。
    “你有何具体对策?”宇文宪首先按捺不住,急切问道。
    “齐公,你即刻退过黄河。”李丹手指地图,点了点地图上的蒲坂津,“蒲坂津的对岸是夏阳津,夏阳津的背后是临晋,临晋背后就是同州,而同州就在洛水东岸。我们在洛水、同州、临晋、夏阳津一线建立防线,把高长恭的大军挡在黄河对岸。”
    “现在龙门防线岌岌可危,蒲关和蒲坂津一旦失守,斛律羡必定尽遣主力南下会合高长恭,从蒲坂津方向展开强攻。”李丹手指潼关,“此刻我们若放弃潼关。律光必定以为我们兵力不足。为了守住夏阳津而弃守潼关,已经顾此失彼,他会迅速指挥大军向关中推进。”
    “我们则集结所有兵力。在渭南设伏。”李丹手指地图上的华州,“潼关之后是华阴县,华阴县之后是华山郡,此处北有渭水河,南有大山,我们重重设防。步步阻击,把斛律光诱到预定地点合围。”
    宇文宪摇摇头,“潼关一破,关中门户打开,斛律光为了以最快速度打到长安,必定会从河东战场调兵。”他重重敲击了一下地图上的蒲津,“放弃蒲坂津,等于放弃了反攻地机会。黄河既能阻挡高长恭,同样也会阻挡我们反攻河东,所以我们不能放弃蒲关,相反。我们应该死守蒲关,拖住高长恭地军队。如此斛律光则孤军深入,我们才有围歼的可能。”
    “潼关失守,夏阳津、同州防线腹背受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