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不像米26那样发展后勤和民用呢?不然的话三年前那次大地震也不至于租人家的了。”郑远清问道。
“中国的国情不同,老毛子地域宽广还穷,很多地方铁路都建不起,对他们来说这种飞机有很大用处;但是中国则不同,除了青藏高原哪都是四通八达的用不着这种飞机;中国到尸乱前为止只引进了三架米26就够用了,如果不是近些年气候反常、灾难四起,这三架都用不着。为了这种傻大笨粗的飞机专门建立个生产线太浪费了。”邱国兴简单地解释道。
“那这种东西也不该扔到兰州驻军指挥部啊?这也太那啥了吧?”钢索不解地问道。的确,按说这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按理说就算过时没用了,也应该在中科院或者军科院存档才对。
“这个应该是备份档。在那个随时准备打仗的年代,这种重大军事科研项目很多都在兰州的秘密研究所研制,放在这里也不无可能。”邱国兴想了一下说道,“不过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这飞机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咱没有重工业生产能力,这东西还是一堆废纸。”
“但是怎么说呢,这种飞机终究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技术简单,也没什么精密仪器,如果说日后咱们能搞到一条普通的直升机生产线和原料不排除能生产出来。”邱国兴加了一句,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可能性虽然不能说是天方夜谭但也差之不远。
郑远清点了点头表示只要有可能就行。另一个档案盒中的东西更是神奇,队伍里所有的人都是外行中的外行,这份档案袋中装的是中苏合作开发的重型舰炮――305mm大口径舰炮。根据资料显示这种大口径舰炮被称为“67―305型”重型巡洋舰舰炮,长15米,口径305mm,可以发射500多公斤的穿甲弹和400多公斤的高爆弹;射程达35公里。
资料后面的对比表格说明,中苏联合研制的重型舰炮的性能堪比美国用来装备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的“马克8型”305mm口径舰炮。可是和重型直升机一样,这种舰炮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甚至只有一个样品便被扔到了档案室中尘封至今。
第三份资料更离谱,也是中苏合作开发的工程项目:巨型载机潜艇,也是上十万吨级的核动力潜艇;同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就的,其体积要比目前最大的2万吨级“台风”级核潜艇大上数倍,据资料显示,这种家伙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二战日本“伊400”载机潜艇的基础之上;可惜的是,这个超级战舰干脆连建造都没有便被扔进了档案室。
这三份资料里的东西就像当年二战德国的“鼠”级百吨级坦克、日本的7万吨级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甚至传说中20万吨级“天国”号一样,大炮巨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就凭郑远清这点海军知识都知道这东西在尸乱前的世界完全就是活靶子,体型巨大、能量消耗巨大、各项费用巨大更是这种战舰的弊端;但是在一下子被打回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还有可能回到农耕时代、奴隶时代的末世,这些东西却有着极大的价值,但是有价值又有什么用?没有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根本不可能造出这种巨舰。
“留着吧,也许有一天咱们会用到。”郑远清让红月把这些档案收起来,哪怕只有一点可能性,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这三样东西中只要能有一个成型的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远清,指挥部里的物资都统计完了。要不要念一下?”李若琳进来了,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进来坐下;嫣云则跟着坐在李若琳身边,看样子妻妾处的还挺好。
“不用了,大体说下吧。”郑远清向来对那成堆的数字头疼,他只需要知道个大概数字就行。
“各种军火全部被搬空,只给咱们留下3吨左右的空包弹。汽油、柴油很多,有十几吨的存量。各种军用车全部开走,剩下的也没法拿,少川他们把车库里的零件都搬来了。另外,所有的电脑机箱全部被暴力破坏取走硬盘,他们走的时候应该很急,连拆卸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就是大批的军用被褥和各式衣服以及7吨的军用干粮和罐头,保存完好。”李若琳凭着记忆大致说了下,“还有哦,从一个铁皮柜里发现了几十套07款的校官常服和礼服,正好咱们不是没有这种衣服么。”
“嘿,校官衣服。若琳,全套么?”郑远清感到有点兴趣。
“嗯,全套,还有空军的全套衣服,呢子大衣、毛衣,陆军空军的一应俱全,应该是生产出备用的。”李若琳笑嘻嘻地说道,“这下你们可不用再穿着作训服让人家不相信了。”
“队长,外军的研究报告美军编制部分已经复印完了。”正说话间,蓝雪抱着一摞A4纸走了过来说道。
“嗯,好,大家都看看,后天咱们开会解决一下编制问题。”郑远清接过后分成几份递给邱国兴、钢索和徐少川让他们给其他人带过去研究一下。建立一个编制虽然不难,但也不容易,其中最难的就是火力配备,如何能用最小的成本形成最大的战斗力,这个性价比率需要一个严谨的论证和计算过程;虽然郑远清他们没这个本事,但也不能一律配备高射机枪、120mm迫击炮吧?他们可不是弹药无限的外挂模式,该做的流程一点也不能少。
“军用地图翻了么?”钢索翻着手中的资料在腿上拍了一下问道。
“还没来得及看呢;只是大致翻了翻,最晚的地图是92年的,很多东西肯定都变了。但是有些地方不会变,挨个去看看就是了。”郑远清打开一份纸质地图大致看了下说道。这份地图是兰州市的地图,对照着民用地图一看,会发现很多看似普通的地方却都是军事重点单位;很多民用地图上是一片操场在军用地图上却是一个防空洞,诸如此类等等,但是民用地图是2010年最新版的,而军用地图却是1992年的,因此很多地方没有可比性。
第二百二十四章 历史机密
但是这也就够了,兰州军区面积涉及甘肃、青海、新疆、宁夏、陕西、西藏阿里地区五省一区,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防区,为二十多万现役军人、预备役、武警准备的物资得有多少?哪怕就拿上个小指头都够独立八师狠狠地发上一笔财了。!
要发财其实很容易,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胆量和头脑,实力是什么?胆量+头脑=实力。当看透了末世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末世和和平时期没有什么不同,实力的获得公式仍旧离不开胆量和头脑。想干,就没有想不出的办法;不想干,什么困难都是理由;而强者和弱者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强者想干;而只要你想干,钱和人都不是根本问题,其实就这么简单。
“那这些地方会不会已经被其他幸存者基地搬空了?咱这点实力如果跟着去抢的话咱可捞不着便宜。”徐少川要过地图大致翻了翻说道。
“有这个可能,以前丧尸少的时候不排除他们已经派人派车去搬空了的。但是怎么说呢?总有点残渣剩饭吧?大型基地虽然人多枪多实力强,但是人也傲气;和长野基地、铜山基地一样,他们这会儿估计正在为谁当老大正打得不可开交呢。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也不相信有谁能把这么多的物资搬走,即便是有小股势力抢占了物资仓库,他们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留下等着被军区的人再次夺走。二是运走,但是庞大的车队首先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再者卫星很快就能发现;这两条路都逃不出大型幸存者基地的手掌心。咱们得赌一把去看看。”郑远清说道。
“而且不排除大型基地目前还不敢出去搬粮食;铜山基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没有让逼到那个份上没人愿意出去。所以咱们得手的可能性很大。”许书成分析道,“而且这些大小仓库都建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大型基地搬东西容易,咱们搬也容易,所以就看谁手快了。”
“嗯,后天解决编制问题。大后天开始咱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哪怕就给咱剩点菜汤也够咱喝的。然后等下雪之后咱们开始做生意。”郑远清看大家也都困了,就让大家去休息;他还要看看那份儿关于长野基地的资料。
。。。
众人散去后,郑远清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档案盒,他要认真看看这个长野基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些驻扎在长野基地中的兵为什么要精挑细选?为什么要大半辈子都驻扎在这里直到50岁才能退役?这群兵究竟都是些什么人?那个地下的水泥棺材中究竟埋得是什么东西?自己临上飞机时听到的那一声叹息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事情绝对不是单一事件,其间必有联系,自己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郑远清拆开红漆铅封,打开档案盒;长野基地事件需要单独立档而不是和其余的灵异事件、超自然事件一同立档,这本身就说了一个问题,起码这事很重要;但就这份档案存放在兰州军区指挥部也可以说明这事不会像“双鱼玉佩”、“罗布泊”那样属于顶级机密;这份档案盒上盖的印章不过是简单的“机密”而已。
拆开老式大号档案袋,排在第一页的竟然是油墨印刷的全日文资料,这些资料被塑封后装订成册,在这本三十几页的资料中,郑远清只认得开头那几个字“昭和十四年,己卯,癸酉,戊申。。。。。。。”而已,后面的都看不懂。郑远清没有往后翻,而是放下了第一沓资料,直接抽出第二沓资料,这是繁体字印刷的一本16开、数十页的小册子,已经发黄的封面上印着一行竖体字:“长野事件考”,在竖体字的上方赫然就是青天白日的图案;图案旁边加盖着一个血红的印章“机密”,这表示这件事情在当时也属于机密范围。
“。。。。。。民国28年9月23日,甘肃省渭川道长野县,陇南富商薛氏一家卅九人遭怪力灭门,家丁五十余惨死,双手尽裂,死状凄惨;然薛氏邻人无一伤亡。”
“日伪军249师团第23小队往赴查验,遇奇叟与之战,伪军尽数覆灭;后日伪军第三大队往赴围剿,尽数覆灭。日寇第250师团携重武器往赴与之战,奇叟忽失所在,如幽冥莫测。同年10月初十,日军、日伪军混成步兵中队押解一巨型水泥棺赴长野县郊清河村环丘腹地;兴建工事常驻。”
“民国34年日寇败降,该日寇混成中队由中央战斗序列**第八战区宁夏警备第2旅受降。该中队日寇于受降仪式后集体剖腹;日军官言及此处事关重大需重兵镇守;然剖腹日军无一知详情,故此事断无可考。第八战区警备2旅旅长麻的贵据实上报,国防部下令接防并严加死守。。。。。。”
这份资料不厚,前面是对整个事件的简介,中间是当时宁夏警备旅派出的特别行动组对此事的调查记录,最后面附着的是当时拍下的照片,虽然全部是黑白照片,但是仍然能够看出这就是长野基地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样子。在民国时期,渭川道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长野县倒没有变化。
国民党的资料没有任何价值,除了一个调查报告外什么都没有,后面的细则内容和前面的简介内容一模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无非是详细一点而已;照片就是围着长野基地里的环境照了一圈景物和当时参与调查的人员以及接受询问的村民们。
毕竟国民党前去调查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7年,连年战乱当地人流离失所,什么线索都没有了。日军的资料更是简单,就是十几页经过塑封了的纸而已,盖有日军军官守备印以证实确有其事,后面就是几张当初日本驻军的照片而已,连那口棺材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虽然资料及其简略,但是有几点可以肯定:第一,日军在下面埋了什么东西;第二,这个东西需要严防死守,而且相当厉害;第三,国民党当局也接过了日军的接力棒,至于为什么,可能国民党的守军都不知道。
从日军的资料和国民党的资料来看下面埋着的那个东西也没有多厉害,日军和伪军一共一个中队也就是一个连撑死了百来号人就能看得住;而且到了国民党时期同样也是一个连接防,但是为什么到了共和国时就变成了一个营呢?还是一个整编营!郑远清感到十分奇怪。
接着郑远清拿出了共和国留下密档,更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共和国封存的档案袋上竟然压上了“秘密”两个字,可见到了共和国时期这种事情已经不算什么极其稀罕的事情了;既然不稀罕,而且武器要先进了许多,那么为什么又增加到了两个整编营的编制?
然而另郑远清失望的是,共和国留下的资料和国民党留下的资料同出一辙,无非是文字由半文言变成了白话文;增加了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数次换防的是哪支部队什么番号什么编号,什么时候定下来由一支部队常驻,什么时候人数由一个连变成两个整编营;除此之外依旧是表明了那三个郑远清已经肯定的事实;依旧是留下了一个疑问,依旧没有说明为什么要从一个连的看守变成两个整编营,也依旧没有说明下面埋藏的究竟是什么。
翻完了正本资料郑远清很是失望,几乎和老周说的是一个样子,无非就是有几点不同:第一,至始至终中**队都和日军不共戴天,从来没有传说中的精诚合作;
第二,这里的一个营的编制并非是从来就有,而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变成一个营;
第三,长野基地里的人不是一直就这样,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不断换防,直到八十年代初第六次大裁军之后才让这里变成了一个某部队的永久性驻兵点;
第四,那个刻着日本人名字的碑文仅仅是留下来驻防的日军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自己搞的,就是为了剖腹自杀时能有个墓碑而已;在国民党部队接手时就已经有了,日军战败后在全国各地留下的这种“活人碑”数不胜数,只是有很少一部分保留到现在而已。
这样下来得出的结论无非就是下面埋了个鬼物,是僵尸还是山魈不得而知,但肯定都知道不能深挖,不能放出来,即便是它跑出来一个连的火力就能拿下它。除此之外郑远清看不出还会有什么可能。
看不出来就不看了,就当读了读小说吧,郑远清揉了揉眼睛感到一丝困倦,自己也不打算过去挖开看看,不管它真厉害也好假厉害也罢,仙凡隔路人鬼殊途,跟自己没关系。地底下藏着的东西多着呢,北新桥海眼、四川南充僵尸事件、黄河镇河铁牛事件这种事情数不胜数,真的假的谁都不知道,搞不好就是给特工看的吧?大国之间的特工战十分厉害,厉害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这些资料搞不好就是用来迷惑特工的。
。。。
(第三更!九千字完成!)
第二百二十五章 柔妻一吻
在世界各国,凡是有传说的地方地下必有文物,不仅中国的盗墓贼会惦记,国外的盗墓贼也会惦记,弄三个营过去你们在旁边窥视吧,省得到处给老子惹麻烦,不排除兰州驻军会搞出这一手来。!
“累了吧?天快亮了休息会儿吧。”就在此时门开了,李若琳端着一杯速溶咖啡走了进来轻轻地放在了桌子上。李若琳换了一身便装,白色的体恤衫外是一件红色的束腰小夹克,深蓝色的牛仔裤,黑色的小皮鞋,披散着一头秀发。
“你没睡觉啊?”郑远清睁开眼问道,“你的脸怎么这么红啊?没生病吧?”
“拿下去!没事!”李若琳嬉笑着打开郑远清放她额头上的手说道。
“来,坐夫君腿上,好久没和你亲热过了。”郑远清一把揽过李若琳纤细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