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王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数理王冠-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短信和未接来电几乎全都是来自于李教授。
  短信最后一条就是,“看到了立刻给我回电话!”
  ——李教授在埃及忘了看洛叶给他的什么,等回到家他太太给他收拾衣服,从他外套口袋里掏出了洛叶给他的盒子,还以为是什么,随手打开了居然是一颗宝石,李太太一看就喜欢上了,还以为这是李教授终于开窍了。
  等他回来,就喜滋滋的把宝石拿出来,埋怨他怎么不早点告诉他。
  而李教授当时还莫名其妙,心道他买了什么啊?他不是给她买来了一个挂毯吗?他怎么可能去买珠宝?
  等李太太把那个盒子拿出来后,还没有老年痴呆的李教授终于想起了洛叶给他的盒子,想起来后差点被口水呛死。
  这孩子怎么能随手送宝石!
  洛叶送的时候轻描淡写,之后也没有再问过一句,实在是让李教授想不到对方居然随手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接着就是想打电话给洛叶,让她把宝石收回去,可是洛叶当时已经自动关机了,他打了个几十个电话都没人接,最后发短信。一个暑假下来,他都没脾气了,接到洛叶的电话后,“你总算打电话了。”
  洛叶,“之前在忙一件事,没看手机和电脑。什么事?”
  李教授提到那颗宝石,洛叶不以为意,“送给你就是你的了,我这里还有许多。”
  感觉自己被炫富了一把的李教授:“……”他其实特意去做了鉴定,说并不是多名贵的宝石,而且克拉也不大,没有经过切割,市场价一万块内搞定。确定了这个价值,他心里就踏实了,而且媳妇难得喜欢上一颗宝石,说带着舒服,他也没有再非要让洛叶拿回去的心了。
  可是听到洛叶那仿佛说“我还有很多糖果”一样的口气,李教授就觉得受到了重创。
  ——他看出来了洛叶家境良好,她的衣服什么的全都是名牌,价值不菲。而且那偶尔流露出来的气度骗不了人,只是没想到对方的家境比他想的还要好,宝石都是论打的。
  “清贫”的数学教授李教授,“……”确定这对洛叶真的不值一提,对方压根没有放在心上,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你不是写了两篇论文吗?现在怎么样了?需要我看看吗?”
  这也该出结果了吧?
  洛叶第一次写论文,总会有疏漏的地方,而他也没想到洛叶那么大胆,直接投稿到了世界数学权威期刊上,如果投到一般的期刊上,那也就是月刊,经过这么长时间,月刊怎么都该出结果了,拒稿,大修,小修。
  洛叶道,“我刚刚看了,还在审核,最迟这个月月底应该会有结果了。”
  还要一个月?李教授吃惊,又想洛叶毕竟是个学生,编辑看人下碟,所以才拖到现在吧。想到这里,他就释然了,再次告诉了她一遍,被拒稿了也没事,无论是拒稿了还是大修小修,都告诉他一声,到时候他帮她看看。
  李教授挂了电话后还叹了口气,李太太道,“电话都打通了还叹气什么?之前不是还担心的很?”长时间的联系不到洛叶,李教授还担心洛叶出事了,想去S市看看,现在打电话来他放下了一桩心事啊,愁什么?
  李教授道,“我愁她这个性格啊……”
  洛叶本人特别独立,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她太独了,李教授之前还欣赏过,觉得这是一个数学家的必备素养,可经过这一遭,李教授就觉得洛叶这是太不通人情世故了。
  真愁人啊。
  李太太:“……吃你的吧。”
  ……
  康奈尔大学。
  鲍里斯教授刚刚上完课,拿着教案回到办公室,按了按肩膀,坐回了办公椅上,整“让我想想,今天还要什么任务没有完成?上一次的课堂作业批改了,之前被建议小修的论文也修改好了,如果顺利,下个月就能发表了。对对对,我申请的项目……”
  等确定自己的今天的任务大体完成,只剩下几个短时间内完不成的,他顿时松了口气,打开了邮箱,看到了发给他的邮件,“好了,今天就暂时看论文吧。”
  好歹也是刚刚走马上任,还是快点完成自己的任务。
  下载附件,点击打开,《单位球上的星行映射在极点处的偏差定理》,再看作者名字,不认识,顺眼扫了眼单位,就这一眼,口水差点呛出来。
  本来还颇有兴致,可现在兴致一下子降下来了。
  一个中学老师的论文,有什么好看的?
  可是无论如何,任务还是要做的。他强提起精神来,准备好好的挑一挑的这篇论文的错误。
  “凸映射和星行映射是多复变几何函数论的重要研究对象……”
  “……几乎所有的单复变几何函数论推广到多复变几何函数都不成立。”
  “设B是f上的正规化双全纯星形映射几何,如:……”
  ……
  他本来是漫不经心的看着,可是越看越惊奇,不知不觉已经看完了论文的前面两页,还拿出了草稿纸开始按照这上面的逻辑开始推理。
  等他按照论文上的逻辑做完了第一部分,之前的漫不经心已经完全消失了,“……居然没有找出来逻辑漏洞。”
  不管后面如何,从现在来看,这篇论文的逻辑简直是无懈可击,完全符合一个数学家的逻辑思维,非常的缜密。
  审稿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逻辑和逻辑的碰撞,谁的思维更为严谨,逻辑更为无懈可击,那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审稿的教授看整篇论文,从尽力从里面找出来逻辑漏洞来否定这篇论文,一个不合格的数学论文就是,它逻辑甚至无法做到自洽。
  一个满分的数学论文,是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完整、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
  而这篇论文,至少前半部分,他先是按照论文上的逻辑来运算了一遍,然后再套入自己的逻辑,可是他居然没有找到一个下手点,哪怕这才刚刚开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逻辑漏洞。
  之前消失的兴致再次悄然出现,甚至比之前还要有兴味,经过刚刚第一阶段的“隔空交锋”,他已经不再把论文作者当成一个不自量力的投稿高端数学期刊的中学教师,而是正式当成一个对手,甚至还有了一中别样的心思。
  我好歹是大学教授啊,还是康奈尔大学,虽然康奈尔大学数学系比不上普林斯顿,斯坦福,巴黎高师,可也是藤校,他的水平也不低,如果找不到一个中学教师论文的逻辑漏洞,岂不是我输了?
  他怀着好胜心继续看了下去,一边看一边做草稿,不知不觉,草稿越堆越多。
  “由定理1。4我们可以得到全纯切空间上凸映射的矩阵型偏差定理和复法空间上的凸映射的矩阵型偏差定理……”
  “引理 2 。 1,设f:B^n…B^n … 是全纯映射若 f……”
  一个个步骤,都是为了引出最后的结论,如果中间每一个步骤逻辑都没有错误,最后的结果没有错误的概率非常大。
  鲍里斯教授本着一定要找出来逻辑错误的念头,本来是准备花一个小时来看这篇论文,可是中间为了推翻洛叶的逻辑和步骤,不知不觉采用了好几种方法,每一个步骤都用试图用几个不同的方法去推翻,而每一个方法运算起来都颇费时间,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山了,埋首在桌子上奋战的鲍里斯教授发现看字有些费劲了,这才恍然,“天黑了?一下午过去了?”
  他居然在这篇一开始不怎么看得上的论文上耗费了一下午的时间?
  而现在他绝对无法再看不起这篇论文了,他打开灯重新坐了回去,“不应该啊,不应该啊……”
  声音里充满了不可置信,甚至忍不住敲了敲脑袋,他和这篇论文硬拼了一下午,居然没有找出来一个逻辑漏洞!!
  他,康奈尔大学数学系正教授。
  而对方,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学教师。
  他备受打击,头一次感觉到了,数学界真的是藏龙卧虎,天才频频出现,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来一个天才。
  其实是他运气不好,偏偏审核到了这一篇,如果是洛叶关于群的那篇,他不至于忙活到现在也找不到漏洞开始怀疑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139

  没错,真的怀疑人生。
  鲍里斯教授几乎都控制不住手想要再去搜一搜这位作者的其他论文; 这么严谨的论文真的是一个新手写出来的吗?
  他回想他在大学时刊登的第一篇论文; 不是这样高端的数学杂志; 就是一本半科普性质的数学期刊; 他写的时候查阅了好多资料,还请教授帮忙修改了下,可是仍旧被通知小改了几次,对方如果是纯新手,这未免也太可怕了吧?
  他现在已经不需要看那种半科普兴致数学期刊了,也就没有订阅,也许这位作者就是在这样低端数学期刊上练手; 最近才投稿到了这样的数学期刊上; 如果他去搜或许能找到。
  可是刚刚冒出来这个念头; 他又制止了自己,拍了拍自己的脸,他已经在这篇论文上用了太多时间了,他接下来还有工作要做; 如果对方接下来再在高端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 他肯定能看到,到时候再去详细打听下这位作者的消息也行,如果接下来沉寂无声,那他也没有必要关注了。
  做了决定后,他就开始写自己的审稿结果,“给予通过; 无修改意见。”
  这篇论文的水平确实配得上期刊水平。
  ……
  与此同时,西北大学的洛夫教授也刚好看完了这一篇论文,他的身边也堆了几张演算的草稿,确定了这篇论文没有错误,他同样回了一封邮件,“予以通过,无修改意见。”
  在一星期后,另一封来自于芝加哥大学的邮件同样到了编辑部邮箱,上面同样写着,“予以通过,无修改意见。”
  一篇论文同时得到回复后,常驻编辑就会得到提醒,听到邮箱叮咚一声,他匆匆的搞定了手头上的事,打开了邮箱,“让我看看,是哪一篇论文得到回复了……”
  他每天至少要筛选几百篇论文,论理是记不住不知道多久前发出去的一篇论文的,可是毕竟洛叶这篇论文让他们编辑部惊讶了一段时间,他对这篇还有点印象,他点开后,心道原来是这一篇啊。
  这通过是一个还是两个呢?三个审稿人,两个给予通过,这篇论文就处于待定状态,看第三位审稿人是全盘否定还是部分否定,后者好说,前者他们就需要分别和这三位审稿人沟通一下,实在无法统一,那就要去向主编汇报,让对方拿主意。
  而三个通过就可以直接送到主编面前了,成为“备选”,到了这一步,这篇论文刊登几率就超过百分是六十了,接下来就看运气了,只要到了这一步的论文篇数不太多,就可能在这一期,或者下一期刊登。
  而点开之前,这位编辑完全没有想到,居然会看到三个“予以通过”,根据他的猜测,有两个予以通过已经很不错了,居然是三个!而且后面还都是“无修改意见”,这意味着这三位审稿人都没有找到这篇论文的一丁点错误。
  一般这样齐刷刷的“无修改意见”只会出现在权威教授的论文后面,万万没想到,现在就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了他面前,这位编辑呆滞了一下。
  眼睛不由的看向署名的位置,心里很难平静下来 ,直到同事好奇的推了下他,询问他这样是发生了什么事吗,他才从呆滞中回过神来,眼神复杂,“没……”
  心里不由的和鲍里斯教授的心理活动重合一部分,数学界真的藏龙卧虎啊……
  看来,民间除了那些不靠谱的民科,还是有真材实料的数学家的,以后看到这样毫无名气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整理下自己的复杂情绪,把这篇论文和三位审稿教授的意见全都发给了主编,接下来就是等着主编意见就够了。
  ……
  主编往往也是兼任,身上同时会有多个头衔,平常异常忙碌,每每也就月底可以分给期刊几天时间,查看发到他邮箱的论文。
  《一类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可增长性》。
  《平均振荡和相关于具有非光滑核的奇异积分算子的 Toepl itz 型算子的有界性》
  ……
  一直到《单位球上星形映射在极值点处的偏差定理》。
  到现在为止,同时被三位审稿人予以通过,表示可以刊登的论文数量超过了二十篇。
  这对一个高端数学期刊来说,数量太多了,物以稀为贵,走到哪都是一个道理,一本高端数学期刊想要维持格调,就要严格控制每次刊登论文的数量,国际四大期刊就做的很不错,每年予以刊登的数量也就那么几十篇,每个学者都以刊登上为荣。
  他们期刊比不上四大的格调和威望,但是好歹也属于权威杂志,季刊一次也不能刊登这么多篇。
  主编之所以能当上主编,就因为他涉猎数学范围比较广,可以看得懂大部分的数学论文,不说完全看懂,至少可以大致的知道这篇论文的质量水平,如果再拿捏不准的,只能向业内的好友求教了。
  他一看这些论文就看了几天,最后才翻到了洛叶的论文,嘴里嘀咕着,“这次过稿的论文水平都不错啊这……”
  实在有些难以抉择啊,而且投稿的人,他不是见过就是听说过,不是成名已久,就是数学新秀,数学圈就是小……等看到了洛叶的,也下意识的看了看署名,“这不会又是哪一个老朋友吧?或者是哪一个老朋友的学生。”
  等看到了洛叶的名字,不由的惊讶的挑了挑眉,居然不是,猜错了。
  再看向了三位审稿人意见,全都没有意见?
  看来水平不错。
  随后打开论文开始看,看完了第一部分,他就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三位审稿人都没有修改意见,实在是太严谨了……
  一步步的朝下推导,环环相扣,最后得出结论,不给审稿人留下一丝找茬的机会。
  等看完后,审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居然能写出来这么一篇毫无漏洞的论文,这篇论文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属于数学的味道——严谨。
  读下来真的让人不由的就心生愉悦,他犹豫了下,把这篇论文放到了“待定”的位置,“如果接下来再没有比这篇高质量的论文,就这篇吧……”
  ……
  这篇《单位球》论文虽然在编辑部的邮箱底部待了许多时间,可是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没有遇到最让作者头痛的大修事件。
  大修简直是每个作者心里的痛。
  这几乎相当于推翻重写了,要花费几乎和写作时相同的精力,而更可怕的是花了这么多长时间,最后还可能通不过……
  大修就相当于吊在你眼前的胡萝卜,能不能吃的下去,还要看自己的本事。
  而洛叶的《散在单群》论文,险之又险的遭到了这个“大修”,之所以是说是险些,是因为这篇论文被要求修改的部分非常多,几乎就要到了“大修”定义的最低标准,还有一个原因,审稿人大概是个话痨,他不但把要修改的地方给洛叶标注了过来,还非常热心的写了修改方法。
  只要按照这个修改方法来,这篇论文就能得到予以通过。
  大概是帮忙转发修改意见的编辑也很无语,在发给洛叶的邮件时,小心翼翼的加了句,“是否采用,或者是有其余意见,请再发邮件通知我们。”
  洛叶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沉默当中。
  在认真看完了修改意见,又拿出了草稿纸开始演算,再然后,又啪啪啪的写了一封邮件,连同收到的论文一同发了过去。
  这篇论文耗费的精力比《单位球》还要多,几乎被审稿人推翻,这对洛叶来说简直不能忍,这岂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