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
荣家那边很配合,完全按照李路的要求办了。爱国基金会摇身变成荣家的一个营利性慈善机构。在荣家以及本港几大富豪的帮助下,爱国基金会一个星期内,从南洋以及本港募集到了三个亿的资金。这可把李路乐坏了,顿感肩膀上的压力少了不少。
忙完了爱国基金会的时候,李路又开始遥控指挥杰克想办法把方向机械制造公司里的雄猫设计团队挑几个大拿,秘密送过来华夏,参加708工程的研制。这一步有些冒险,不过为了708工程,李路顾不上了。
有大名鼎鼎的雄猫设计团队大拿的加入,运10的研发速度以及质量肯定会上一个档次。别以为设计战斗机的就不擅长运输机,这玩意都是相通的。另外,李路藏在红色汽车制造厂里的那颗awg…9雷达也秘密送到了红色飞机公司那,组建了一个小团队负责研究。
人才方面,在军方的配合下,李路几乎搜罗了全国专业高校里的顶尖人才。丫的开出高额的研究经费和待遇,到处挖人,不管是国企还是研究所,能挖的都他妈的挖过来,再多都不嫌多。
红色飞机公司成立仅半个月,居然拉起来一支人数五百多的技术团队,加上原来的708工程老团队的大部分,人数直逼千人而去。为此,李路得付出一笔高额的人工费用。因为现在他们不再是为国家干活,而是为了私企干活。待遇不高是留不住人才的。
况且,如果不是有军队私下里找一些人谈话,恐怕那些政治过硬的老技术员们再多的钱也不会来红色飞机公司。
借着军方出面的便利,李路也不忘往自己的独资公司里扒拉人才。任何时候,人才都是第一位。为此,李路不惜代价。
正当李路终于有时间歇口气的时候,一个来自本港的电话让他又再次忙碌起来。
李晓萍告诉他,奔驰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问问李路感兴趣不感兴趣。
李路当时就坐起了身子,之前他让杰克去寻求奔驰卡车的合作未果,现在反倒是送上门来了。当下他就启程前往本港。
李晓萍在关口接他,数月不见,李晓萍变得越发的妩媚了,身上多了一种成熟的气质。今时不同往日,两三个月前李晓萍是给人打工的白领,现在是一家新兴国际贸易公司的老总。
看着朝自己稳步走来的男人,李晓萍心中百感交集,如果不是他,恐怕现在自己连白领都不是,而是一个因为身负高利贷不得不沦为他人玩物的女奴。
想起这些,李晓萍就觉得委屈,眼中渐渐泛出了泪花,张开双臂扑向李路。正是南方逐渐降温的时节,李晓萍里面穿了低胸毛衣,外面套个小外套,下面是短裙和丝袜。迈着长长的美腿,小腰左右地扭着又圆又翘的屁股,引来无数的目光。
李路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把她给揽入怀里,让她饱满的胸部紧紧贴着自己,就这样搂着她走向轿车。李晓萍体贴地接过李路手里的公文包。
旁人看到这一幕,无不朝李路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李路上一次来本港住的是凯悦酒店,郑大钧给开的高级套房。李晓萍成为李路在本港的唯一女人之后,她就把凯悦酒店的总统套给长期包了下来,平时自己住,李路来了就可以住。
两人直接回到凯悦酒店,一进门,李路就拿过李晓萍手里的公文包扔到一边,然后把李晓萍摁在墙壁上嘴巴就亲了上去。娇喘之中,李晓萍动作还有些笨拙地解开李路的裤子,膝盖一曲,就把头埋了下去……
(此次省略战斗场面一万二千字,请各位自行脑补)
点了根事后烟,李路问道:“说说情况。”
李晓萍淡淡的眉毛轻轻皱着,“战斗”让她下面很受伤。“奔驰想要在内地建立合资企业,销售轿车。”
李路眉头皱了皱,回忆一下,86年奔驰在本港建立了经销公司,拉开了布局华夏的序幕。可以说,这个公司的确拥有很敏锐的意识,看到了内地蕴含的巨大市场。
不过奔驰本港迁往首都并且改为奔驰华夏,那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有这种想法呢?
“仅仅是经销奔驰所有的进口产品?”
李晓萍点点头,“听他们的意思是这样的。”
李路抽了几口烟,“你先跟他们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建立合资工厂的可能。”
李晓萍张大了美丽的眼睛,“这样能赚钱吗?”
的确,以李晓萍的眼光,她看不到内地未来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就看不到奔驰等豪华轿车品牌在内地会烂大街。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之后,长期待在珠海或者深圳的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多数挂着港澳牌照的轿车,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老款车,当然包括奔驰。而反观内地路上跑的,各种新款豪车充斥着街道。往往汽车一上市,很短时间内就能轻易地在大街上看到它,如果它的确不错的话。
那个时候的华夏内地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当然,仅仅是针对少部分人来说。要命的是,这个“少部分人”,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
“按照我说的办。”
第104章 舆论造势
李路之所以希望有和奔驰合作的机会,起初的原因是想获得奔驰卡车并且生产它们。
为什么李路那么看重奔驰卡车,根源却是在他重生前的一次偶然。当时他还在特种部队,一次演习中,他亲眼看见国防军中数量极少的奔驰卡车拉着拖曳式重炮在泥泞的野外上轻轻松松地越野。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的军卡,一样的马力拉着一样重的东西,却频频发生意外,不是陷车就是机械故障,而且都还是出厂两三年的新车。奔驰卡车却是使用了将近二十年。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奔驰卡车的质量的确是过得硬。
这个印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李路的脑子里,以至于重生后,看到军卡他就想起这件事。
直到杰克获得了斯堪尼亚卡车的技术,他这个想法才慢慢淡下来。
现在,奔驰的人却找上门来想要进行合作,倒是让李路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答应,如果答应,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他没有去调查奔驰为什么会找上远海公司,那根本不需要调查——肯定是奔驰从郑大钧或者一些知道自己背景却不是很清楚的人那里得知,远海公司有着深厚的内地大人物背景。
唯一的问题是,奔驰怎么现在就有进军内地的想法了,或者说,历史上本来如此,只是李路不曾了解。
李晓萍遵照李路的意思,和奔驰本港的人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奔驰无意在内地建立合资工厂。李路不觉意外,历史上奔驰直到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内地建立合资工厂。
于是,李路便失去了对奔驰的兴趣。他看上奔驰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技术和培养工人。没有合资工厂,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本港逗留了两天,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处理的,郑大钧等人也不知道他来。李路就安安心心地两天都待在房间里。
确切地说两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和妖精般迷人的李晓萍频频发生战斗。到李路准备离开本港的时候,李晓萍已经没有办法正常走路了,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也许她需要购买一些补肾药品吃一吃。
李路正要离开本港,远海公司的经理人却向李晓萍汇报,说奔驰的人想得到和李先生见面的机会。李路当即就知道,奔驰的人知道李晓萍不是远海公司的真正老板,所以才说“李先生”而不是“李小姐”。
不过,李路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自顾走了,只是交代李晓萍全权处理这个事情。这两天,李晓萍已经很清楚李路的条件了,所以只要按照李路的指示去做就行。反正李路对和奔驰的合作已经不是当初那么迫切和必须了。
回到首都,李路和翟小静温存了几天,假期就结束了。翟小静调回了总部医院,以后和心上人相处的时候会越来越多。翟小静经常往李家老宅跑,照顾小李麦,俨然把自己当成老李家的第三代女主人了。李路为此很欣慰。
而李路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他现在的正式职务是总长办公室特别参谋。他这个特别体现在,他没有具体负责的工作,但是什么工作他都需要去做,当需要他的时候。
说起来,李路的工作重点还是在于特种作战部队。101大队结束了在卫藏的任务后返回,李路便频频地往101大队驻地跑,指导他们的训练。同时,李路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本身有这方面的知识是一回事,他做不做研究又是另外一回事。总不能什么都不学习,完了就表现出逆天的知识来,那岂不是会被当成怪物。
总的来说,在总部机关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里,李路做的最多的,是对特种作战的理论上的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发表出去。他深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影响范围。
他要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掀起舆论的大讨论。
李路在《国防军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特种作战》的长篇论文,连载了整整五期,将近三万字的巨作。
李路首先在论文中阐述了特种作战的具体含义和特点。在第一期里,李路着重强调了特种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并不仅仅限于陆军。后世陆海空三军都有自己的特种部队,这点无疑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具体到“特种兵”这个兵种来说,它是陆海空军数十个兵种当中最新的一个,又是最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一个。
说到特种作战,就必须说到特种兵,那么,什么是特种兵呢?很多人都能找出答案来。通俗地说,执行特种作战的兵就是特种兵,特种部队里的兵就是特种兵。这话没错。
李路认为,真正的特种兵必须具备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不管他隶属什么军种。隶属谁,那是领导归属问题,具备不具备海陆空作战能力是战斗力程度问题。
在文中,李路对当前各大军区以及海空军计划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持欢迎态度,但是他不忘强调,特种部队不在多而在精,隐晦地提出,希望能首先搞清楚“特种部队”,然后再动手去组建。
可以说,头上顶着国防军第一支特种部队缔造者、国防军特战先驱光环的李路,他是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的。路三哥早在南疆战事中,就两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的理念和能力。
洋洋洒洒三万字的论文轰动了军队,甚至被军校收录研究,日后更是列为了理论教材。
李路并未就此停笔,他酝酿中的第二波文章紧接着发表——《未来海军和海洋权益之我见》。又是一篇宏伟巨制。
如果说写特种作战的时候,李路是站在军队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在写这篇直接指向海军建设的文章的时候,李路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提出建议。
他以西沙海战和金门之战为具体例子,深入剖析了结果迥然的两次以海军为主体的战斗。他没有用很高深的语言文字,而是采取一种直白通俗的方式,把海军的重要性点出来。
“……从日本列岛到马六甲,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华夏将遭到来自帝国主义的围困——我们将遭遇浅海困龙的困境。突破岛链的封锁,保住我们的出洋口,维护海洋权益,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未来的世界必将会是海洋的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全世界。华夏必须奋起直追,加强海军建设,以保证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手里能够掌握着一支可以随着国家利益扩张而扩张的海洋力量……”
“……我国有着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有着面积达300万平方海洋国土。我们需要的,绝对不是千百吨级的护卫舰,更不会只需要几千吨级的驱逐舰。我们需要更大更先进的驱护舰,需要能够搭载足够战机的航母,来维护海洋国土的主权利益。倘若现在不重视,十年后,我们将会被别人甩下半个世纪的差距……”
“……我认为,华夏海军应该实行阶段性发展,大致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到2000年我们应该拥有至少6艘6000吨级的搭载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驱逐舰,6艘通用型导弹驱逐舰,至少12艘4000吨级的导弹护卫舰,以及不少于20艘先进常规潜艇。到第二阶段,也就是2010年前,万吨级的防空驱逐舰以及更多的先进潜艇、国产航母已经加入海军的服役序列,至少在2015年到来之际,完成第二艘航母的下水。到2020年,海军应该至少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保证需求……”
在接下来的连载中,李路毫不客气地用几乎是怒斥的文字,批评当局忽略了海军的建设,“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一艘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战舰”。李路直白无误地指出,“有人曲解了老人家‘军队要忍耐,全力发展经济’的意思,军队忍耐并不代表完全停滞不发展,尤其是最需要加快建设的海空军。”。
李路没有任何顾虑地把矛头指向当政的那位,他知道有些问题并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历史原因。但是,站在对手的角度,李路不介意把更多的屎盆子扣在那位的脑袋上。
一通令人目瞪口呆的怒斥之后,李路回过头来,从华夏的地理位置、国土资源、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等切入,大斥某些人以“天朝大国”自居,丧失了基本的忧患意识,并且忽略对群众的宣传,任由民间弥漫着自大盲目的思想潮流。然后话锋一转,引出海军的建设。再次强调,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必须,还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生存的底气,更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之林的地位保障。
李路通俗而煽情的文章,首先引起了军事院校以及地方高校的学员学生的大讨论,然后蔓延到中学、社会。经过各大保持的头条转载,一时间在全军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海权热”,海军一下子成了瞩目的焦点。
李路的目的达到了……
第105章 家庭会议
转眼就到1989年的春节了,在这个传统佳节,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共和国几乎进入一个停歇的状态。唯有一个特殊的集体,和往常一样,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和战备值班。
他们就是国防军。
除夕夜,李路是在101大队和战士们一起过的。吃饭喝酒唱歌,所有不用担任战备值班的战士欢聚在一起吃大餐。在李路的建议下,陆勇从抽了大部分军官去接替站岗放哨的战士。李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一时的提议日后会成为整个国防军部队不成文的规矩。
节日干部骨干站岗,战士休息。
一直到晚熄灯号响起,李路在陆勇的陪同下巡视了一圈之后,才驾车和刘小光返回李家老宅。李家三代,基本算是团聚在一起。李健国一家,李建军一家,李建设这个光棍,李建芳这个还在读博士的姑姑,还有刘小光和他的母亲。
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热热闹闹的。
老爷子坐镇东南,这个时候他肯定不能离开岗位,此时此刻老爷子还在视察部队的途中。边远哨所、重点部队,以老爷子的作风,春节这几天他都坚持要走到。
李路没把刘小光当外人,更没有把刘妈当外人,老李家的成员秉承了老爷子的作风,更是一个个的有贵族的气质却没贵族的架子。张慧芬对一心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