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伯伯(父王、父皇)恩典。”
一群小猴子的嬉闹声,差点鼓破了小朱的耳膜,太子慈?内心激动,表面平静,随后施礼告退。望着慈?的背影,小朱欣慰的笑了起来,他能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的接班人,这是他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了。想到此,抬头望着蓝蓝的天空,前几天阴雨连绵,今天才放晴,就如此清亮,让人心旷神怡。再低头时,就又回到目前的吵乱架风波中来,小朱不由得回顾了自己的执政生涯,最后的结论是:
如果说,在正式场合互相指谪是明代文官的特征之一,那么由于皇帝本身的失误,而促使“早朝辩论大会”渐进成一场又一场波及到“庙堂、江湖、草莽、街巷”的骂大街比赛,就成为他身为皇帝任期内的主旋律了。
这个结论让他感觉挺解恨的,身为中国权力的最顶点,他付出的代价非常沉重(起码他自己这么认为),如果不找点儿由头给下面的人添点儿乱,心理不平衡啊!
前两天北京一直在下雨,以至于原本有些燥热的天气,变得有些阴凉湿冷,这让一直微循环障碍的小朱,感觉很不适应,他的脚又变得冰凉冰凉。坐在上书房中,他想起了十八年前的那个冬夜,年仅八岁的绯儿,过来给他暖脚。那情那景,留在回忆中,分外的温馨与浪漫。
想到了绯儿,就不得不想起阿萝,第一次乾清宫召寝,因为他的失误,让阿萝的双腿,麻木得连路都走不了。但却丝毫不能掩饰阿萝的鬼灵精怪。且由此展开了长达十八年的爱恨情仇。
昨天的连绵雨丝,就很像他与阿萝的恋爱,寒冷中透出温暖,浪漫中些许刺痛。此时此刻,仍被禁锢在香山鬼见愁的阿萝,是否也会趁着这艳阳蓝天,想起了自己呢?
“启禀皇上,杨阁辅宫外求见!”
王坤腻腻的声音,轻轻响起在耳边,让小朱的心神回复现实中来,杨嗣昌上门,准没好事儿。
“启禀皇上,臣有一事,要报与万岁。”
“…”
小朱没搭话,而是先摆手让王坤滚蛋,太监最喜欢听墙根儿,而且最不能保守秘密的就是这个王坤。随后君臣二人返回上书房,小朱歪歪扭扭的往椅子上一坐,随手点了点旁边的凳子,但杨嗣昌挺直腰杆,动也不动。
“呵呵,”小朱懒洋洋的笑了一下,“杨先生果然与别人不同,钱谦益、贺逢圣会立刻出言警示朕要注意礼仪。洪承畴、卢象升他们则假装看不到。唯独你啊!”说话间,小朱已经正襟危坐。
“唯独你,既不说话讨朕的烦厌,又要这般笔直的站着。唉,君臣之礼,朕守着呢!”
“臣不敢,”眼见皇上坐好了位置,杨嗣昌很痛快的跟小朱并排坐下。随后一拱手,
“皇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您可曾见过?”
“?,”小朱愁眉苦脸的看了看杨嗣昌,心说这大杨没事儿吧,最近他为了实现边区政府化管理,针对很多功勋卓著的武将进行饬斥,非但成为“乱骂”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更是已然得罪了天下武林。现在好么,居然动脑筋动到了吴应熊的头上了。吴三桂虽说人品差劲,但能力出众,而且从军人角度,他这种杀伐决断、智巧百出的性格,是非常符合军人胃口的。所以谁都动不了也降不住吴三桂,只有小朱这个万岁爷才有这个资格。杨嗣昌嘛,有点儿玄!想到此,小朱准备劝劝杨嗣昌。
“先生最近不写游记了吧。”
“嗯,”杨嗣昌一愣,他很聪明,但不像洪承畴灵活,一时间搞不明白小朱的意思,只能顺口说下去,
“回皇上,臣最近一直在看《徐霞客游记》,确实不写了。”
“呵呵,您的《武陵争渡记》可以说是千古佳作,徐霞客的文笔不如你,但他的书,注定会比你的文字传的广,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臣不知。但臣想,若要世人以文知我,不如让天下知我能政。”
“唉,”小朱点点头,杨嗣昌这点公心,谁都清楚,但毕竟性格有缺陷,太容易伤人了。
“徐霞客性子随遇而安,让他的足迹遍布天下。先生若是太过执着,恐怕余地会越来越小。”
“臣谢皇上。”杨嗣昌忽然长身起,施了一个大礼。作为一个为了心中理想而不惜手段的人,皇上此言,更像是一个多年老友在劝慰自己。有没有效果不提,这中知己的感动,已经让他满足了。
“算啦,算啦。说说吴应熊吧,他今年才十七吧。”
“回皇上,正是。而且,也未娶妻。”
“哦,晚婚晚育嘛,挺好的!”
“…”
皇上经常胡说八道,杨嗣昌很了解,可如今刚说两句正经话,就来这么一下子,杨嗣昌使劲眨巴眨巴眼睛,才把思路给拽回来。
“启禀皇上,吴家有意让应熊迎娶孙诚的女儿。”
“哦,什么?”小朱吓了一跳,立刻精神了,“夏儿今年才六岁,他吴应熊想干什么?”
“回皇上,不是吴应熊想干什么,而是吴襄与吴三桂想干什么。”
“…”
其实由阮大铖开始的这场大乱骂,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全体中国人在小朱的带领下,拜托亡国亡天下的噩运之后,针对如何“走向明天”的道路选择上,进行的一次大辩论。之前大家不吵架,是因为沿江六省的旧党叛乱,可现在眼见旧党后续乏力,而且根据情报,似乎左良玉的身体也出现问题,经常因为胃痛而吃不下饭,并且还吐了几次血。从症状上看,不是胃寒底子,就是食道癌爆发。这都是军人职业病,因为常年打仗,饮食不规律,而且还老喝酒……。
不管怎么说吧,左良玉如果倒下,他手下的六大总兵,就会各自打起小算盘,左梦庚的天份不错,但左良玉不擅教子,好好一个人才坯子,现在变成了一个不堪重用的大少爷。义子丘慧荣是有口皆碑的危险人物,但身份太低,恐怕很难领导群雄。
单从军事表面来看,旧党叛乱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更何况很多高层知晓的“惊天骗局”了。
因此当一个坚守自己路线的政党叛乱被证明失败之后,原本被转移的根本矛盾,再次被提了出来,那就是道路的选择。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不了解自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亦即不处理好主要矛盾,那是绝对要倒霉的,看看现在的大明吧,在稳固到圈圈里,一直在前进在调整,这就是生命力的表现。但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大明不是以前的大明了,可每个人都会扪心自问,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吗?从出生到现在官居高位或者生儿育女,每个人的名字也没怎么换吧,但是,名字包含到内涵和外延却大大的变化了。小朱登基有十九年了,20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至少到现在为止,小朱的一切言行和政策,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需要,这是最重要的。
但仍无法回避主要矛盾的激烈对抗: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官僚、地主阶级利益受到触动,但保护他们的利益,又必然会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一个鸭梨、一个苹果,究竟吃那个,不仅是现在活人的选择,也是温体仁这些已经故去的人的选择。大家一路走来,一路探索。
因为中国有着浓厚的世代为官的官僚阶层!这不是谁能一下子就能扳倒的!官僚阶层的后代都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这点毋庸置疑。后天基础决定成长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传承千年的官僚阶层,沉淀了丰富的治世、处事的经验,无论风云变幻,他们最终都会跻身到决策层面上!
小朱早起只是为了攒钱、积蓄力量,因此放任这个官僚阶层来自我运转,而且当初他也迫切需要这些人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皇商制度被证明高效,就是例证。
但到今天为止,吏治腐败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就是因为这些官僚阶层在没有竞争压力之下,已经完全渗透腐化了!
因此现在必须改革,但在治人方面,官僚阶层有着数千年来的积累!旧党可以顶牛,因为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同时在经营盘踞数百年的沿江六省,他们对下层的控制力很高。可控制力再高,也要保证民众利益不要受损。当郑成功反正之后,旧党其实已经断掉了财源,既要分红给平民,以维护自己的占领区,又要分钱给左兵,以保持自己的安全。坐吃山空,势必会捉襟见肘。这也是“惊天骗局”得以启动的原因之一。
但以侯恂、侯方域父子领衔的旧党,却失之鲁莽,他们不幸的成为钱谦益为代表的官僚阶层的枪手。
像钱谦益、周延儒这样的人,纯粹就是太极拳的高手。老钱现在仍逗留北京,整个官僚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不得不保护钱谦益。而小朱又不可能九把刀,从北杀到南,他仍然要依靠官僚阶层来完成国家的复兴改革。因此他也不得不维护钱谦益的地位。
所以至今为止,钱谦益已经洗白了身份,与叛党划清界限了。
正式在这批永远会“胜利”的太极拳高手,所给于整个国家、民族、新党、民众、小朱的压力越来越大,就如同一个越来越高的木桶,遇到任何一点波动,就会爆发出威力一般!吵乱架仅仅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大家是在最后进行一次大讨论,国家究竟应该怎么走。
正是在这种乱局之下,杨嗣昌才会提出来“整顿边区,以全定国各司其职之议”,明明是官僚阶层要全面接管国家,屎盆子却扣在李定国“躬中体国”的脑袋瓜上。
正因如此,贺逢圣、洪承畴为首的偏传统型官员,才会希望叫停与俄罗斯、欧罗巴等国的外交联系,以及“分科取士”。因为士林的权力选拔系统,一旦被分科取士所打破,他们会觉得无力的。
而卢象升、熊文灿之所以要反对“推窗之论”,也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眼界很开,卢象升是一心为生民立命;熊文灿是一心要赚钱。如果压抑住草民的积极性,钱从哪儿来?
而“推窗之论”的根本,恰恰是国家内部各阶层的一种让步与妥协。草民生活无忧、官宦稳赚不赔、国家团结和谐、政府长治久安。这点与卢象升、熊文灿的政治理想是有冲突的,他们是主张全面放权给民众,国家政体变成:大政府、大国民、小官吏。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目前掌控多数资源的官绅团体是不可能轻易就范的,拿吴三桂为例子,他身为武人,被杨嗣昌的咄咄锋芒,给逼迫得要疯,他早年浴血拼杀,中年尽心尽力,都在为国而战,如今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他当然要选择反击。迎娶夏儿的目的非常清晰:孙诚是征西军名将、田小蔷的背后是南洋田家。两家联姻之后,势必会形成武人抱团,共同对抗文官的态势。即便不搞分裂、不闹党争,以皇帝小朱对礼贵妃阿萝的感情,试问谁敢动他们吴家、孙家还有田家?
以上,就是小朱今天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所思所想。杨嗣昌的本意是借此机会,以“勋贵沟通、于国无益”为理由,针对武将做最后一击。但小朱却终于敏锐了一次,现在,必须做出让步。
而问题是走回原来“皇商制”为表征的“官僚阶层统领国家”的道路又是一条死路,所以黄宗羲的“推窗之论”就是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了。在让步的同时,也要逼迫官绅阶层做出适当让步,那就是“分科取士”。打破原有依靠“四书五经”这种必须耗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的选拔体制,让更多的工人、农民、科技人才,甚至包括罪犯,都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表面上是国家掏钱让百姓住好房子、国家开明让更多的人拥有权力,可实质上,仅仅分红而已。
国家利用整体性资源进行投资经营,然后尽可能多的阶层,劳动阶层和管理阶层都在这整个经营活动中,按比例分红。说点儿不着调的话就是,以资本主义为纲,以共产主义为领,终极目标都是一个,就是建设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极端开化到文明世界。
借着“推窗之论”的产生,小朱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大家争到不是目标,而是实现路径,大到治国小到办公室政治,至于个人的目标,那更是拥有无数资源想干什么干什么,这个想干什么干什么可不是整天强奸一百个秦淮八艳,这些都是性饥渴的理想,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凭借脑电波就可以想欢喜谁,就欢喜谁。HUHU!
总之,平均主义思想要不得,先富后富总要有个顺序,有个进程,但前提是要保证一点:政治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要一直在更新、在进化、在变化,只有这样,生存能力才能越来越强。
想好这些,小朱对着杨嗣昌嘿嘿笑了几声,搞得杨嗣昌心里面毛毛的。
PS:商业官司、贸易活动同时进行中,更新变成了休息大脑的放松活动,然而时间却难以保证了。
第三十九章:熊的抉择
杨嗣昌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他的目的……不仅要阻止吴应熊娶孙夏当老婆,还要借此机会整治全体军人……并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让他达到。非但如此,皇帝小朱还亲自交给他一个任务:
国家新省行政,起于先生,如今可参考李定国之“各司其职”完备规划。
这条命令表面上很平淡,本来现如今全国各省的行政设定就是他杨嗣昌搞出来的新政,而且还借此为“进身之阶”由地方要员直入京师成为内阁辅臣。那么李定国以边军身份主动提出改军管制为政府管理模式,自然应该由他来总负责。
但杨嗣昌心中十分清楚,不是什么事情都应该由领导说的太明白,皇上没说的潜台词,他完全可以揣摩后,自主操作一些事情。现在皇上的态度就很明确,改革可以,终止边区军管制也势在必行。但这绝不是国家要卸磨杀驴,出手打击军界,这点绝对不行。
杨嗣昌之前的动作,完全是在走中国传统路线:一旦大功告成,武将首当其冲,要被无公害处理掉,其次是一些文臣,因为在创业阶段,武将的权力要被适当放大,否则谁还有积极性跟着你拼命?文臣则要一同参与很多私密的决策,以及扮演卑鄙的代理交易人的角色。
试想,这种临时机制又怎么会长久执行?武将掌控的军事单元,其忠心是对于国家还是主将的问题,历来是敏感中的敏感。而文臣所熟悉的秘密,则是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遭领导忌讳。所以一旦事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就该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刻了。
杨嗣昌之所以敢针对武将出黑手,所仰仗的就是上述的历史惯例。一般来说,这个“收兵权”过程中,文臣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只要尽心尽力的帮着国家“灭名将”就是了。等到军界理顺,他们通常也会获得“忠心可嘉”的奖赏,然后扛着这块很不值钱很他妈龌龊但却很安全的破牌子,回家抱孙子了事儿。
更何况杨嗣昌还拥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他是第三届内阁。内阁定期制的好处就在这里,钱谦益、温体仁这两届首辅可是没少跟着干事儿,但任期已满,退休养老。其中温体仁也与世长辞,这就给后来的继任者极大的施展空间。反正黑锅即便都推给前任也没什么恶果,随便来。
这里面的黑锅是这样一个逻辑定论:这些武将之所以跋扈嚣张,以至于引来杀身之祸,全是温体仁在位时一味放纵的结果。
瞧瞧,天时地利人和,眼下的大明江山,众多武将悲惨下场的命运出现,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但小朱偏偏不这么干,因为他本就不是一个帝王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君主。在杨嗣昌这里,对当今圣上是做如此分析:
大明历朝,皆止教授太子帝王伟业,而皇子亲藩,多嬉戏荒芜。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