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歌-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接到烽火传令的赵率教,立刻于11月3日,领兵4000驰援,与后金兵相遇,悉力拒战,全军覆没。

看着这份战报,小朱心中哀鸣,历史上,恰恰就是这次事件,导致了袁崇焕的死亡。之前,大家对毛文龙和袁崇焕的矛盾,如何处理,就闹的乱哄哄的,并且无论是毛文龙、刘策,包括宣府总兵满桂,都上书弹劾袁崇焕,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袁崇焕擅开马市,僭主议和。

马市这个问题,小朱在选拔皇商时就有考虑,当时和众臣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只允许于北三关:宣府、大同、山西偏关等地重开马市,毕竟蒙古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旦逼迫急切了,他们又要闹事,只好用盐、茶叶、棉布同他们换取良马和皮毛。这个任务也归由山西皇商舒烨稷来打理。舒烨稷本身具有蒙古血统,商户出身,又和代王、边军将领的后裔关系密切,他垄断马市之后,整个长城外围的物资供应,就都依靠这北三关的输出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老舒家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通过这种垄断性质的经营,朝廷可以随时控制,对外易货贸易的规模和价格。

本身蒙古就已经四分五裂,右翼的科尔沁、?尔?等部因为和后金的关系密切,从中得到的物资更是少的可怜,价格也高。因为物资出关之后,就是部落之间为主角来进行易货贸易了。

而蒙古内部的矛盾,使得右翼的人在换取盐茶的时候,将要付出更大的价格,逐步形成经济恶化的怪圈,使他们的力量减弱。

大明开放马市的险恶目的也包含了这一层次,因此,袁崇焕擅开马市的后果,就是大明的经济战目的消弭无形。这种后果,不是小朱首先想到的,恰恰是周延儒想到的。因此,他对于袁崇焕擅开马市的行为最为激动。只是因为后续的剿匪事情太杂乱、太繁忙,又有小朱的暗中作梗,才一直没争吵升级。

但僭主议和的问题就大了,有明一代,血性和烈性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仅文臣要死谏,武将更要死战。更有江西清江举子敖英,公开自豪且激昂的著述论曰:“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试想,这样的人文环境下,袁崇焕和皇太极议和不是自找没趣吗?但是,袁崇焕议和却是小朱主张的。

不是小朱软骨头,而是小朱真的想在这几年能消停消停,等他把一些政治措施理上轨道,后金不找他,小朱还找他们呢。

小朱赶紧摇晃摇晃脑袋,把里面的乱事给摇出去。

“传旨,优恤赵率教所部上下,另于北郊筑坛,朕要亲祭这些死事的大明男儿。”

“皇上,为今之计,应速招各地勤王。”

钱谦益现在对袁崇焕的意见很多,其中既有读书人应有的风骨。也有袁崇焕擅开马市的行为,使得他和周延儒从舒烨稷那里的分红减少。不过令小朱惊讶的是,钱谦益此刻毫无任何惊慌失措的样子,很有气定神闲指点江山的大家风范。

“准奏,着钱谦益速拟勤王旨意。”

“皇上,勤王各师的饷银?”温体仁这小子,这个时候还算计钱?

“朕的内帑还有四百多万,全归你主理,可否够了吗?”

“够…够…”温体仁连忙吓的跑去户部筹措了,皇帝连全部内帑都拿出来,这事儿他可不敢应。好在户部还有三千万的富裕,优厚发饷的政策就这么定下来了。

“皇上,京三营足员只有三万人,故臣祈命李邦华提督城守,凡京三营、巡捕营、锦衣卫,悉归其辖制。违令者斩。”

钱谦益边准备着手书写勤王旨意,边拱手再次提出建议。

“准!还有,让勇卫营的人也一并过来。”

“再旨,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入援遵化,事急徐图。晓谕遵化守官王元雅等人,朕只求活忠臣,不需死国士。后金入寇,城失之责不在他们,而在朝廷。让他们在可为的情况下,尽力将民众军资转到北京来。”

这条完全是要买人心的手段,王元雅接到这个旨意的时候,估计早已经殉国了。但是,这样的国士如果没有功反有罪的话,势必要寒了天下人的心。

“皇上,各地勤王援师,应派人总理。臣斗胆推荐前大同总兵孙祖寿,总理各地勤王援师,另,前左都督马世龙尝辽东旧将,可佐理之。再命蓟镇总督刘策严守蓟河、保定,命昌平总兵尤世威严守昌平,此蓟西三线切不可有失。然,亦不可冒然出战。”孙承宗悄声奏道。

“准了,尽快拟旨。”那个马世龙小朱还有点印象,似乎还是带罪的身子,“诏孙祖寿总理援师,马世龙图功自赎佐理援师。”甭管好猫赖猫,孙承宗既然推荐了,一概选用就是。现在已经是多位阁臣在帮方正化拟旨了,一切都紧张的进行着。

“皇上,京师久未经兵,臣还望皇上能出旨安抚,迟则恐生事端。”

“准了,周先生这就拟旨便是。”

“皇上,怀柔兵器司那边,是否要派人接回?”

“这事情是要办,钱先生推荐个人吧。”

“臣举荐吏部陕西道清吏司主事贺逢圣。”

“准,尽快办理。命贺逢圣协理城防。”

“对了,着高起潜传释、道高师,还有那个费力一起出面佐周先生安抚京师。但有乱言闹事者,斩立决。”

安定人心的,宗教是最好的打算。

等这些人都退了下去,小朱一个人呆呆的坐在御书案前发愣,回想了一下刚才的布置,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纰漏。但令小朱觉得恐怖的是,众多大臣似乎都刻意忽略了袁崇焕。

这个现象使得小朱心中产生了危险的信号,群臣如果抛弃了袁崇焕,老袁的性命堪忧。

小朱连忙让曹化淳找来纸笔,他要亲自分析和推演这一切的一切:

首先是大的背景:

朝鲜那边因为有毛文龙的火器输入,一直在和阿敏等人纠缠不清。丁卯胡乱之后,朝鲜每年给后金送粮送女,同时也跟大明保持贸易往来,最近这一年来,因为朝鲜手中拥有了一定比例的火器,阿敏滞留在朝鲜的军队越来越处境艰难。

而毛文龙退居海上,使得后金后方,不再出现零星危机。后顾无忧正是此次入寇的前提。

其次,这次后金入寇北京有着多重的战略目的:

1。如果撞大运,一口气把小朱给灭了,把北京给占了,他后金就可以再次成就,靖难时,成祖直捣南京的绝世武功。

2。都知道袁崇焕号称国之干城,蓟辽在理论上,都是袁督师的防区,一旦能长驱到北京城下,兴许皇帝能杀了他。事实曾经证明,这点他们达到了。

3。震慑蒙古全境和朝鲜,后金连明的北京城都能打到,更何况你们这些人,从而达到巩固蒙古左翼,巩固朝鲜朝贡事实的目的。事实曾经证明,这个目的他们也达到了。

4。如果纵兵往来无损伤的成绩,是在京师重地完成的,将逼迫大明间接承认清国的存在,起码在今后的日子里,大明不敢与后金交锋,从而达到休养和整备八旗,并且打消关外汉民的返国幻想。这点也曾达到了。

5。为将来彻底征服朝鲜做好一切准备,每次入寇,后金都能抢劫掳掠,大量的物资和汉民被裹挟出关,沿途的明军很难有阻挡和遏制的行动出现。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第三,结论:

从这次的入寇可以判断出,皇太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熟。他先不打朝鲜和蒙古左翼,因为小弟被打的再惨,终究是小弟。大佬没事情,小弟早晚要回到大佬的怀抱中。

一次军事行动,可以重新统合各方面的势力,触动多方的利益,并且五个战略目的达到了四个,可见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

最后,小朱的应对措施:

没有,除了刚才跟廷臣一起发的这么些旨意,他是一筹莫展。小朱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想到这里,小朱气恼的骂了自己一句,准备找点人进来一起商议商议。

连喊了两声,曹化淳才跑了进来。小朱一看他这么急促,立刻大怒:

“怎么搞的,你可是内廷重臣,京师大警,你等怎么可以惊慌失措呢?”

“回皇上,刚刚东厂王公着人送来的军情,小的,小的。”

“哦?快拿来!”

但是拿过来,小朱就失望了,老调重弹,后金放了不少风声,说什么袁崇焕放关开门,才导致后金入寇的。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派人送了过来。

“算了,朕不负袁崇焕,元素定不会负朕的。大伴,快拟旨意,朕想知道赵率教究竟是何酋所杀?在何地所杀,这样可以知道胡酋究竟打到那里了。明白吗?”

“奴才明白!”

曹化淳写好圣旨往外跑的时候,恰好方正化举着刚刚盖好章的几道圣旨进来。两人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慌里慌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方正化,你这般从容,是否有退敌良策?”

“回皇上,我主圣孝格天,故莫之为而为,臣不虑也。”

娘的,小朱心中暗骂,说实话,方正化斟字酌句的调书袋,小朱根本没听懂他说的什么。但显然,方正化绝对有料。

“方正化,朕问的是退敌良策!!!”

“回圣上,胡酋初冬入寇,纵深千里,其兵皆骑,必然轻装疾进。粮草辎重势必要在京畿、北直隶、遵化四围来解决。如若万岁爷能再发旨意,号令这几地坚壁清野,不日敌可退。”

“哎呀,对啊,这事居然忘记了,快,快替朕拟旨,坚壁清野。不得留任何粮辎给后金。”

“遵旨!”

等方正化出去后,小朱再次陷入沉思,解决皇太极的问题好办,关键是如何将他这次入寇的影响力给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袁崇焕则坚决不杀,这事儿小朱有把握,因为今天阁臣的态度虽然冷漠,但明显也是知道自己的心思。既然有默许的可能,老袁估计死不了了。到时候罚他几年俸禄就是了。

至于其他的政治影响,则必须拿出两全可行的法子出来,否则自己注定败亡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只有在这次便改变走向,小朱才能继续走下去,不仅是继续当皇帝的问题,还是能否活命的问题。为了活命,为了不再重演甲申之难,小朱必须从中找到漏洞。还别说,真让这小子给找到了。

皇太极这次入寇计划中有一个环节,他并没有处理好。这个环节将成为小朱的救命稻草,那就是:赵率教的问题。

按说赵率教只是山海关总兵,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上,都不高。但是他却是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曾经信誓旦旦的上书,说辽东有三人即可:祖大寿、何可刚还有赵率教。

为了这个,小朱和内阁特意把满桂抽调出来,任大同总兵,为的就是让袁崇焕的军队上下成铁板一块,不再揉着任何不和谐之音。而且,因为议和事情的整个过程小朱都知道,袁崇焕的确也想把议和的事情完成,所以才搞出很多被人非议的事情出来。

但是,赵率教的死亡,彻底叫袁崇焕清醒过来,现在不是后金要以战促和,而是我大明要以战促和。

想到这里,小朱不仅高兴起来,刚才刚好叫曹化淳去打听赵率教阵亡的详细情况去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理由实施刚刚想到的计划了,如今这个舞台,小朱即将成为主角。');

第七章:放手一博

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报一份接一份,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究竟还是牺牲了。他接到了满桂用箭羽射进城的圣旨之后,面南叩拜,朗声大笑。与推官何天球等人相顾曰:“国不负士,主不责臣,臣又岂能苟全?我大明比臣忠良者多矣,还望国君莫要责罚臣等抗旨不尊之罪。”

之后,连夜在满桂和侯世禄协助下,尽全力转移走了遵化城周边地区的物资和百姓,然后领着自愿守城的一干将士军民,抵挡了两天一夜,焚城殉国。

随后的二十几天里,整个华北平原内,大明与后金展开了物资抢夺战。主持这件事情的张彝宪不愧他抢钱恶鬼的名号,今年境内收成的红白薯,他就近指派,分别分配给蓟镇、山海关、大同、宣府以及北直隶等地,然后在满桂、侯如禄的拼命阻挡下,北直隶境内的军民被悉数转移进到北京和天津。

京城内部,尽管有事先的安民政策,但依然产生了变故,直到李邦华行霹雳手段,连杀了数百人,才勉强把这股势头给压下去。

李邦华的血腥手段,不仅没被弹劾,还罕见的得到群臣的支持。而支持李邦华的行动,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同‘坚壁清野’的政策。小朱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他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于此同时进行的,是皇太极等人也在杀戮夺财,但是在王元雅接旨仍死的刺激下,很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平民都采取焚火烧屋的举动,使得皇太极就地整备粮草的计划遭到遏制。但对于有备而来的他们来说,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得到体现,一时间,烽烟遍地,后金八旗四处出击,还是被他们存储下了过冬的粮食。

这过程中,渐渐生出了袁崇焕该杀的声音。原因有两个:

袁崇焕诱杀毛文龙不果,致使毛文龙撤兵海上,使得后金不再有后顾之忧。虽说毛文龙有畏战避难嫌疑,但始作俑者确是袁崇焕,理应为这次遭难负责。

这点被小朱强行按压下去,毕竟那毛文龙没死不是?难道因为和袁崇焕有矛盾,就可以弃国家大义而不顾吗?要说有责任,起码也是他们两人都有问题。一下子要处理两个重臣,这问题就大了,因此言官也就不再折腾这条了。

再有,就是宣府、大同的援军早就到了,并且一直在跟八旗苦战、力战。而山海关的援军却迟迟没到。即便山西、河南的勤王援军都已经到了三拨了,甚至四川都有援军派出来了,袁崇焕的援军仍姗姗未到。

这点不止臣民奇怪,连小朱都有些紧张,不过曹化淳打探来的消息,多少平复了一些声音,袁崇焕在蓟镇刘策那里,因为袁崇焕只担着督师蓟辽的职务,真正的蓟镇总督可是人家刘策,不是有‘现官不如现管’这么一句俗话吗?动用整个蓟镇内的军队,还是要看刘策的面子滴。

袁崇焕希望刘策和自己一同行动,并且因为出援紧迫,袁崇焕带的兵马不是很多,只有九千人左右,因此想调蓟镇的一些地方军归他指挥。但刘策因为有死守保定的圣旨,而左右迟疑,所以耽误了袁崇焕和祖大寿的援军速度。

“皇上”一日朝会,忽然小朱觉得周延儒的语气变得阴郁起来。“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疆敌宵遁。”

靠,这家伙,现在忽然提了一个大家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大明江山之所以威震东方数百年,靠的就是铁血政策,无论你是谁,只要不是皇上,犯法之后,必须得死。现在他这么提,小朱估计很多人的脖子都凉嗖嗖的。

“此事容后再议,此刻乃临战之时,不得轻言任何人的罪责。”

“臣等遵旨。”

“传旨,勤王各师均功在忠勇,以到京之序,按勇烈合毅,武英觉真的排次,赐名分赏。赐各军别号忠毅,号忠烈,号忠武…。”

将某支军队赐以特殊的名号,这是惯例了。有了特定的番号,士兵的荣誉感、归属感都将大大增强,作战时悍勇无畏,并形成传统代代相传,真的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之前的先例很多啦!由远及近分别有:细柳军―周亚夫;黑槊龙骧―…冉闵;银枪效节―李存勖;背崽军―岳飞;戚家军―戚继光;白杆军―秦良玉。

不仅是封号上的奖励,各路勤王的援军还得到了很多超额的粮饷,带队将官均官升一级(半品)等等以此类推,要买人心嘛!

接着,小朱拿着曹化淳报过来的战报,特意同内阁交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