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徽浇凶芙帷

尽管这一次战争代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共计歼灭了秦军约十五万,俘虏了秦军六万余人,又占领了大量的土地,但代军的伤亡同样也不小,阵亡的士兵达到七万余人,另有四千余士兵受伤致残,已经无法再从军作战了。另外还消耗了大量了粮食物资,财力物力。尽管这一战基本是在代郡的周边进行,但代郡还是征集了五十余万民役,以支援前线的战事,因此对代郡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本来代郡的耕地就不多,难以完全自给自足,今年的田赋肯定不足,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来填补这个缺口。

不过这一仗对代郡来说,仍然还是收获巨大,到目前为此,代军实际占领的地区是燕国的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赵国的巨鹿郡、东阳郡,加上原有的领土,大体包括后来的河北省大部,山西北部、东部,內蒙古中南的部份地区,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有余,人口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统计,但估计应在四百到五百万之间,由其是燕国的广阳郡,也就是督亢之地,一直都是燕国最主要的产粮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赵国的巨鹿郡位于黄河下游,也是一片沃土,可以说只要治理得当,代郡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因此在这一战之后,代郡的整体实力己经得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还不如秦齐楚三国,但己经强于被秦国所灭的赵魏韩燕等国,完全可以和秦军抗衡。

不过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新占领的,因此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委任地方官员,恢复当地秩序,制定税赋,完全纳入到代郡的统制体系中来,但在短时间不仅不能给代郡带来多少收益,相反还需要代郡支付相当的人力物力来恢复重建,但这只是一笔前期投资,一但等这些地方恢复了正常之后,代郡就可以开始坐收红利了。

好在是代郡为了这一场战争,做了数年的准备,确实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钱,而且这一次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也不过只有五个多月,因此虽然消耗了相当多的物资钱财,但在府库中还有一定的富余,目前还能够支持下去。而新占领的这些地方并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人员流失也不大,重建起来也并不需要太多的财力物力,相反是人力的投入要大一些。主要是在被占领的这些地方,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和军事力量。

另外在代郡的这六年时间里,代郡己经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行政体系制度和治国经验,并且也培养了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中下层官员,因此在占领的地方建立行政管理系统到并不算十分困难,只要把这一套治国的经验制度复制到其他占领的地方就行了,再一个就是将军队进行重新划分。

宁戚等人己经开始为战后的恢复建设工作有几个初步的构想,也做了一些准备,并且确定了一些人选,只等高原来拍板决定。

其实在返回代郡的道路上,高原也曾想过战后的治理事务,并且大体有了三点设想:第一是对现有地区的重新划,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域,目前代郡管辖的地区共有九个郡,分别是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巨鹿郡、东阳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

“郡”大体相当于后世的一个省的概念,但高原认为,虽然说自己现在的领土不算小,但要分成九个省级行政区域,还是显得多了一点,因为在另一时空里,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也不过将全国划分成三十六个郡,后来南征百越,北击匈奴,才又増设了四个郡,共计四十个郡。

现在自己这么点地盘,就划分成九个郡,当然是多了,会造成官员的人数过多,行政成本过大,行政效率降低等不利因素,因此应该将现在的九个郡进行一定的合并,减少到五到六个郡,才比较合适。

第二是迁都,现在代郡是高原的行政中心,也就相当于是都城,但代郡的位置过于偏北,远离中原地区,以前就这么一块地方,所以没有别的选择,而且随着领土面积的扩大,重心也在逐渐向南方偏移,如果还是以代郡为行政中心,显然就不适合了,不仅不利于代郡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以后的军事行动展开,因此有必要另选一个新的地方作为行政中心。

不过新的都城选在那里,高原一时还洠в幸桓雒魅返哪勘辏谀壳白约赫剂斓牡厍冢⒚挥泄婺L乇鸫螅屎嫌谏枇⒍汲堑某鞘校绻卵∫豢榈胤浇ǘ迹中枰度氪罅康娜肆ξ锪Γ虼嘶挂痛蟪济巧桃橹笤僮鼍龆ā

第三是北击辽东,彻底灭亡燕国,将燕国现在残余的辽东、辽西两郡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这一点是高原听说燕国派出使臣,来向自已讨要蓟京之后,做出的决定。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是相对另类的一个,一方面燕国的历史最久,又是周室的最后一支,因此在燕人心里,往往以正统自居,瞧不起其他几国,但燕国偏偏又是七雄中最弱的一个,仅仅只是在燕昭王时期强大过几年,而且影响力也仅限于东方,最大的成绩也就是差一点灭了齐国;另一方面燕国是合纵中最不安定因素,由其是在早期的合纵中,燕国屡次背盟,导致合纵失败。而在战国后期,秦赵争雄,赵国位于秦燕之间,为燕国挡住了秦国的兵锋,按照唇亡齿寒的道理,燕国应当与赵国交好才对,但不知为何,燕国偏偏要与赵国为敌,毎一次赵秦大战之后,燕国都会出兵进攻赵国,结果每一次都被赵国打得大败,损兵丧地。而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如果燕国想扩大疆土,也应该去进攻一向不重武备的齐国才对,为什么偏偏要去遭惹公认兵锋最强的赵国。

不过高原懒得去研究燕国是什么心态,既然燕国是一个不安定因素,那么就尽早将这个不安定因素减除掉,永绝后患,才是最好的办法。正好大战之后,各国都要休整几年此会进入几年的安定期,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正是彻底灭亡燕国,消除不安定因素的大好时机,而且现在燕国只剩下辽西、辽东两郡,己是衰弱之极,和其他国家也没有领土接壤,因此不会有国家来救援燕国。根本就不甘一击。

而听高原说了自己的这三点构想之后,宁戚道:“主公所说这三点,都是应当立刻施行之事,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两件事情,更为紧急,这两件事情如果不解决,主公所说的这三点,都难以行施。”

高原也怔了一怔,道:“还有那两件事情,这么着急吗?”

宁戚、申慎、耿忠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宁戚笑道:“请主公先称王建国,然后再施行主公的那三点建议。”

高原听了之后,也不仅笑了起来,道:“我还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原来是这两件事情。”

申慎正色道:“主公且不可以为这两件事情无关紧要,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周室已亡,群雄无首,秦楚齐燕各国早已称王,而现在主公刚刚大胜秦军,现在已有彊域千里,带甲数十万,足以与秦楚齐并尊,而主公现在乃以武安君为尊号,实在是名不付实,而且对于我们设官封爵也多有不便,既然秦楚齐都己然称王,主公又为何不可称王。”

耿忠也道:“而称王必要建国,现在主公已拥九郡之地,区区一个代郡,己不足以为号,公文来往、布告公示,诏书政令等等也都有诸多不便,因此理当建立国号,以求名正言顺。”

高原点了点头,虽然他一向不在意这些虚名,但如果真的是众望所归,也不会拒绝称王建国,而且他也明白官员们的心里,封君虽然现在代郡仍然施行周制的士、大夫、卿三级官爵制度,而封君虽然要超于士、大夫、卿三级官爵之上,但仍然还是一个臣下的封号,更不用说秦国在封君上面还设了关内候、列候两个爵位,在名议上比封君更高,因此现在高原仍然还是用武安君的称号,当然是多有不更,同时也影响了代郡其他官员的晋升。虽然封君也好,封候也好,不过就是一个名号而己,但不是所有人都和高原一样,不在乎虚号。

另外高原也想到,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有大败秦军的功绩,就是称个王也说得过去,既然大臣们都劝自巳称王,也就不便拒绝,而既然是称王,当然也就要建立国号,这样说起来也好听一些,因此也点了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那就依大家的意见吧。”

三人听了,也都一阵欢喜,齐声道:“多谢主公。”

但高原想了一想,又道:“不过此事先不可声张,因为齐楚两国的使臣马上就要来到代郡,既然要结成三国同盟,那么称王之举,也就不能不顾他们的感受,先听听齐楚两国的态度再说,不要让他们觉得过于突然了。”

第六三零章三国合纵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代郡的官员们按照高原提出的三点建议在积极的讨论研究,而高原的主要精力则放在对军队的嘉奖事务上。

代郡是采用类似于秦国的奖励军功制度,军队的晋升,都是以军功为准,功赏过罚,让能者上,庸者下。这样不禁可以保持军队的士气,让士兵在战场上奋力作战,勇跃杀敌,另外也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政府的公信力丧失了,那么这个政府的存在时间也就指曰可待了。

当初商鞅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革新的时候,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而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秦人始信商鞅,于是商鞅才开始在秦国推行新法。史称“徙木立信”。

在后世对“徙木立信”的评价也是所说不一,正面的观点认为这是商鞅在秦国的民众当中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相信秦国朝廷颁布的新法政令,为在秦国变法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而反面观点则认为,这不过是商鞅的一次作秀,是愚弄民众的一个小把戏而己,也就是告诉民众,不用思考,一切听我的就行了。

公正一点说,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徙木立信”确实起到了建立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但也确实是商鞅的一次作秀。不过作秀本来就是政治活动中一个重要成分,古今中外,没有不作秀的政客,因此关建不在于作秀本身,而在于作秀后的结果。

想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仅仅靠作秀是不可能,必须要有后续的手段,而在这方面,商鞅无疑是做成功了,因为新法的推行,巩固了通过“徙木立信”建立起来的政府公信力,因此“徙木立信”也不仅仅只是商鞅的一次作秀。

在代郡的这几年中,高原确实在代郡建立了将当高的政府公信力,代郡的居民对政府发布的消息,颁布的各种制度,交税服役也都基本什么反对的意见,就像这一次抵抗秦军,代郡的百姓对官府的各项行动都相当的支持。

不过高原也知道,政府的公信力,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而且建立起来十分困难,想要毀掉却十分容易,因此必须做好每一个小细节。对功赏过罚,令行禁止是十分重要的,对士兵的奖励、晋升绝不能轻视,由其是大胜秦军之后,更是不能马虎。

由于这一战是代军取得大胜,因此几乎所有参加过这一次战斗的士兵基本人人有奖,那怕是没有上过战场打仗,只是跟着出云转了一圈的士兵,除了正常的军饷之外,毎人还能够得到二百铜钱的奖励。二百铜钱,在代郡差不多己经足够一户普通四五口人的人家两三个月的生活了,而只是代军最低的奖励,其他参加过战斗的士兵,则根据毎人参战次数,还有立功大小等成绩,各获得数量不等的钱财奖励。另外受伤或阵亡的士兵也都得到了相当的抚恤,有一些家庭还得到了减税、免税的待遇。

结果仅仅是奖励士兵,就花去了近百万铜钱,还有数千镒黄金,本来这一战之后,代郡还库存着相当数量的黄金铜钱,一下子又用去了一大半,不过总算还是支付得起。

除了奖励金钱之外,还有相当一部份士兵、将领因为军功,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虽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也基本能够做到让立下军功的将士都得到封赏的机会。因此绝大部份的将士对自己的奖励都十分满意,而高原更是敬服无比。

忙了好几天,总算才将军队的奖赏都处理完,临时征集士兵也马上解散,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而正在服役期间的士兵则轮流休假,毎个人都可以轮到回家去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另外这一次战斗代军也阵亡了近七万将士,另外还有数千受伤致残,因此在军队中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现在代军的构成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固定役军队,也就是职业军队或专业军队,有固定的服役年限,在服役期间,不得中途退出,像代郡组建四个军团就属于固定役军队,也是代军的主力;另一种是临时征集军队,也叫预备役军队,平时是普通农民,但平时要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到战时再临时征调,做为主力的补充。

这样的一套军事制度,虽然要长期固定俸养一支军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但一般中小规模的战事,可以由固定役军队来应对,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只有进行大规模战斗时,才会征调预备役军队。在这个战争不断的时代,还是利大于憋的。

阵亡的人员中大部份都是来自于固定军队,大约有五万余的缺口,而这个缺口自然是要重新招募新的士兵来填补,不过现在高原的地盘扩大了,那么军队的数量也应该相应的增加,不过到是不用急于一时,毕竟在短时间內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还有更多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因此可以让军队修整一段时间以后再说。

等到高原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齐楚两国的使团也接近了代郡,暂时在代郡城外的馆驿中休息。而随同两国使团一起来到代郡的张良则连夜进城,晋见高原。

不过在接见张良之前,高原就听馆驿的人员通报,本来被代郡驱逐出境的燕国使臣一行,居然和齐楚两国的使团一起又回到了代郡,并且住进了馆驿里。

本来馆驿的人员己经得到了宁戚命令,禁止收留燕国使者,但这一次燕国的使者是随齐楚两国的使团一起来到代郡的,而且双方显得十分亲近,而馆驿的人员也得到了代郡城中的指示,一定要以最高的规格,盛情接待齐楚两国的使团,不能有失礼数,因此当着齐楚两国使团的面,馆驿的人员也不好以武力驱逐燕国使者,只好先让燕国使者也住进馆驿,然后派人进城通告高原,听候高原的处置。

高原得知之后,也觉得有些意外,齐楚两国的使团到底知不知道自已己经驱赶了燕国使者,如果不知道,那么就是被燕国使者骗了,被燕国使者利用,或者说燕国的使臣打算用这个机会见到自己,向自己提出索要蓟京;如果齐楚两国的使团己经知道自已驱赶燕国使者的事情,还要带着燕国使者一起前来代郡,那就是有意思了,难道说齐楚两国真打算帮燕国索要蓟京吗。

当然俱体的情况,高原还不太清楚,正好这时张良也来了,因此要好好问一问,不过不管是什么情况,高原是绝不会放弃燕国的一寸土地的。

两人相见之后,张良首先向高原道贺,恭贺高原这一次能够击败秦军,取得一场关建性,甚致可以说是改变了天下大势的战斗。

高原笑道:“子房不用这么客气了,坐下说话吧。”

张良谢座之后,高原才道:“燕囯使者是怎么和齐楚两国的使团碰上头的。”

张良笑道:“臣就知道主公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其实在城外的时候,就是在下擅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