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功不受禄,将心比心,若是你什么都没做,而领导却无缘无故对你好到掏心掏肺,大多数人都会有点其它心思,少部分坦然接受以为自己是万人迷的就另当别论。卫嫤这种态度反倒让大家坦然,在几个月后的今天,她与凉州城这些官家夫人已经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同在一片屋檐下共事,大家相处起来会很舒服。
    这也是卫嫤想要的结果。这些官家夫人让她舒服了几个月,投桃报李,趁着过年她也让大家过舒服些。
    她不仅从如意楼订了蜜饯果脯,还拜托卫妈妈请京城的工匠打造了一批十二生肖金银锞子。每一份都装在锦盒里,各家有小孩子来拜年时,不拘官职、不拘男女,每人各有一份。
    当然这其中也有差别待遇,嫡出子女她送纯金的,庶出子女她送银的。没办法,虽然知道庶子庶女也是无辜,但如果因为他们的无辜便要跟嫡出子女一视同仁,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去爬床。毕竟只要十月怀胎生下一子半女,便能享一辈子富贵,用十个月来换日后一生,这份买卖实在太诱人。
    “过年好。”
    又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团子,颤颤巍巍地走上来拜年,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她。
    这次不用她问,后面带着孩子前来的官家夫人已经出声解释:“这是我们家大哥儿,后面两个是姨娘所出。”
    卫嫤抱起小团子,谷雨适时递上一套锦盒。
    “我们宝贝真乖,这是姨姨给你,过年好。”
    拆开礼盒,看着里面金灿灿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小团子眼睛亮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扭头,眼巴巴地看着身后娘亲。
    书吏夫人面露难色:“晏夫人,这未免也太贵重了。”
    “过年不就图个喜庆,大家都有单咱们大哥儿没有像什么话。其实我倒不在乎这点身为之物,只要转过年来诸位能好生协助家中夫婿,跟我家阿衡一道办好差,也就算我这远道从京城打的金银锞子没白麻烦。”
    这下不仅书吏夫人,坐在两旁的所有夫人都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晏夫人期待。
    “大家不用这么严肃,该吃吃、该喝喝,在我这随便点就行。”
    说完卫嫤带头,喂起了抱在怀中的小团子。
    晏夫人这人,只要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违法乱纪,其余闲事她一概不管。刚开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相处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众人若有所感,也跟着一道放松下来。

☆、第136章 州学初办

入冬时卫嫤技校开得红红火火,可一等转过年来就没了人。
    一来编花型、箩筐、糊纸盒子等事很简单,性格再愚钝的人多学几遍,熟能生巧下也就会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等开春冰化了,军户就要准备这一年的耕种。这会他们正忙着选种、打磨农具。有天大的正事干着,他们自然不会大老远来技校浪费时间。
    好在卫嫤早已预料到此点,一整个冬天她都在督促谷雨等丫鬟读书识字,片刻都不曾落下。学习是水滴石穿的事,即便每天只认五个字,一百天下来就五百个字,而常用汉字不就那千把个。一个冬天下来,到如今谷雨三字经已经认个全乎。
    得知此点后卫嫤放下心,然后请晏衡向全州发官文,召集各家孩子前来读书识字。
    在这之前,她已经做足了铺垫。庆隆帝虽然从幽州紧急调配官员过来,但大清洗过后,凉州官吏还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匮乏,尤其是最层书吏。这种不入流的官,怎么都轮不到朝廷科举取仕的进士老爷来屈才。
    别人手下人手她不管,晏衡指挥使手下所需书吏,全部公开招录。
    招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得益于有个好曾外祖父韦相,他老人家当年曾办过这一出,出过一整本备选题目。考的不是军国大事,也不是谁能做锦绣文章,而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题目。地理、农业、算数皆在此列。虽然时隔多年许多事情已经改变,但稍微改动下依旧能用。
    而且卫嫤还发现此类试卷的好处——不怕泄露试题。有拟好的题干,稍微改个别数字、内容便是一份全新的试卷。就算有人提前知道,背过答案,现场也不一定能做对。
    公告张贴出去,一开始还有人不信。谁不知道想做官先托关系,有个亲叔在衙门里,就算侄子再不学无术也能当上衙役大人。如今公开考试?不就是给关系户挡上块遮羞布?
    看在公告下晏衡亲自签名的面上,终于有书生抱着“反正考试也不交钱,慢慢试试呗”这种心思报上了名。等张榜结果出来,所有人惊奇地发现,按名次排列的复试榜上,名列前茅的皆是凉州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而传言中给当官的塞了银票,保证一定当选的不学无术之辈,毫无疑问地名落孙山。
    这下因偏见而没报名的读书人毁到肠子都青了。
    而稍后的一出更是让众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复试由晏指挥使亲自坐镇,而他最终圈定的几人,全是大家公认有才能、办事妥帖之人。
    这下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晏指挥使是真的本着挑几个有用之人,组织的这次招录。
    年前这一出,为如今卫嫤的行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哪个为人父母的不想让自家孩子当官,但当官的前提是你得识字,不然上峰的文书下来都看不懂。问题是一般人家根本没那个条件,穷的买不起笔墨纸砚,没那么穷的又请不起夫子,能请得起夫子的人家孩子真不愁出路。
    是让孩子去读书识字,还是圈他们在家里帮忙种地?
    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为了摆在凉州城多数人心头的头等问题,最终多数人心疼孩子的心占了上风。去学俩字吧,左右家里也不缺那一个劳力,大不了让姑娘多干点。
    于是在出了正月,学堂开始报名时,就出现了让卫嫤皱眉的一幕。
    先赶来的是凉州城附近的百姓,特意穿着他们过年时的新衣裳,村民们领着自家儿子聚在官衙门口。
    居高临下看去,人群中这些孩子竟然没一个丫头。
    卫嫤派谷雨下去打听,随意地问道:“你们家姑娘呢?”
    绝大多数百姓的第一反应皆是发愣,而后憨笑着摇头:“姑娘家学这个没用。”
    也有实在人直接说道:“哥儿来这读书识字,家里忙活不过来,他姐姐总得多帮些。”
    裹着狐裘站在台阶上,听到这些理由,卫嫤眉头皱成个疙瘩。几次了?上次幽州赈灾,她绞尽脑汁把握好物价、派人及时检查物资质量,本来都确保万无一失,半路杀出个楚刺史抢赈灾银两栽赃嫁祸,打了她个措手不及。她发现很多事明明自己设想很好,但到头来总会朝一个她预料不到的诡异方向发展。
    儿子要读书,等于家里少个劳动力,所以早晚要嫁出去读好书也没用的姑娘,理所当然该多帮家里干点活。
    他们说得好有道理,以大越此时的民风民俗,她完全是无言以对。
    但她心底又深深的不赞同,此举违背了她本意。
    该怎么办呢?
    迟疑之间人群如摩西分海般让出一条缝,一大早出城办事的晏衡骑马归来。下马上台阶走到她跟前,他关切地问道:
    “阿嫤怎么了?”
    他斗篷上还带着清晨的寒气,凉意袭来,卫嫤头脑一阵清醒。
    “阿衡,你看下面,这些人带来的全是家中男童。”
    居高临下晏衡打眼一扫,不置可否地摇摇头:“阿嫤不喜欢?”
    “也不是不喜欢,只是这样未免也太……”
    “那阿嫤是想要女童一道进学?”
    见她点头,晏衡了然道:“这事很简单。”
    的确很简单,心里一直装着男女平等这事,一开始见到这般景象,听百姓们嘴里说出来的理由,她的确有些反感。但这会镇定下来,她已经想出应对之策。
    还没等她开口说话,就听晏衡站在台阶最前面,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乡亲父老,衙门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是让家中十岁以下的孩子前来进学,不拘男女。”
    底下百姓面面相觑,片刻的安静后,前面有大胆的人出声:“指挥使大人的意思是,家中姑娘也要一道来?”
    晏衡点头:“姑娘也是孩子。”
    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
    “姑娘家读书有什么用。”
    “是啊,早晚要嫁人,再说孩子们都读书,家里就俩大人,地里那些活哪能忙得过来。”
    “可不是,要我看咱们都不是读书的料,难道孩子还能是文曲星。这书读了也不一定有用,还是这么算了。”
    一时间反对声不绝于耳,虽然也有少数疼女儿的家长,觉得自家姑娘一块来读书,长点见识也挺好。但在一眼就能看到,少了孩子做爹娘的必然要加倍辛苦的现实面前,大多数人还是会为自己考虑。况且女儿本身就要干活要赚彩礼,这种观念在有些人心目中也算是根深蒂固。所以那点少数派的认同之声,如一滴水汇入海洋,压根不会被人所察觉。
    愚昧真是世上最可怕的东西,诚然各家姑娘日后要嫁人,可你们家也要从别家娶媳妇。妻贤夫祸少,每个人家都想要贤妻。想要贤妻又不想花功夫教养女儿,这完全是悖论。眉头皱成个疙瘩,卫嫤刚想武力镇压,耳边传来响亮的击鼓声。
    咚、咚、咚
    见他们争论不休,晏衡干脆敲响了官衙旁的鸣冤鼓。人群再次安静下来,站在上首,腰杆挺得笔直,晏衡满脸威严,沉声道:
    “进学的孩子每季有新衣裳,一日三餐州学负责,同时提供住宿。这样算起来,你们家里算是少了张嘴,别只看到多出来的活。我话放在这,州学跟官府公开招录一样,全凭自愿,但你们要来就得守我定下的规矩。州学按男女一比一招生,每家想送男孩入学,必须同时送其姐妹一道过来。报名先建学籍,学籍与户籍绑定,书吏会仔细核查。”
    站在他斗篷的阴影里,卫嫤神情难掩错愕。
    刚才她脑子清醒时,想到的法子就是武力镇压。生米恩斗米仇,她不仅这规劝晏衡,让他不要一下对普通兵卒太好,对待平民百姓时她也持这种态度。
    这所州学由她出谋划策一手建立,虽然是凉州官衙出资,且大清洗过后提留下来的银两让如今的凉州官衙富到流油,但这笔钱也不一定要出。更直白地说,没有她说服晏衡,官府根本不会做这桩事。
    免费学习、还免费供吃穿,这等待遇比后世那些“从出生到坟墓”的福利还要好。这帮人还不满足,真当她是软柿子。
    “阿衡,今日先暂时到这吧。”
    耷拉下肩,她有些无力的说道。
    晏衡扭头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回国头后,气势依然凌厉。
    “今日报名者全不符合条件,报名暂且关闭,十日后重新开始。”
    说完他环顾四周,目光重点落在几位衙役身上:“你们记住了,州学招生完全自由,不允许有丝毫强迫。我就不信,这等提供衣食住行还有书读的好事,送到家门口都没人接受。”
    衙役站直了身子,长矛杵在地上,整齐划一的声音很有威势。
    声音过后,远处传来马蹄声,浩浩荡荡的蒙古车队走来,打头的正是朝廷第一批册封蒙古官员之一,幽州城外赶着勒勒车前来送奶茶的蒙古部落女首领:乌日娜。
    一身盛装的她见到卫嫤忙招手,疑惑地问道:“今天不招了?我还带着部落里的孩子们都来了。”
    在她身后,马车上下来身着色彩鲜艳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孩子,高矮不一,男女皆有。

☆、第137章 族学精神

乌日娜的部族聚居地虽在幽州草原,但自从为官后,有小秘书阿彤作为中间纽带,她与卫嫤的关系很是亲近。这点从她本人虽懂汉话,但还是意会卫嫤意思,主动请了几位精通蒙语的汉人为助手中就能看出来。
    这不一听阿彤说要开州学,她就带着本部落中的孩子来了。不仅有贵族的孩子,连她家世代奴隶的孩子也一并带来。好在幽州草原与凉州本就连成一片,昨天一早出发,快马加鞭赶了一夜路,他们顺利到达。
    听她说完,卫嫤心里感激得跟什么似得。
    这么好的事送上家门,有些人却跟大爷似得各种拿乔。但有些人只是听说,便拖家带口千里迢迢赶来。
    “招,当然招。”
    一叠声应着,卫嫤忙命人开门,喊谷雨回家拿果脯。过年时她从如意楼定了好些果脯,来客并没吃多少,反倒便宜了丁有德。全家这么多人就他一个爱吃甜,虽然过完年他就滚去了幽州,但每次来信必然要可怜巴巴地求果脯。
    对此卫嫤什么都没说,而是直接把信转交给了阿罗。一开始阿罗嘲笑丁有德那么个大男人爱吃甜,涉及最爱吃的甜食,即便一心想追阿罗的丁有德也忍不住跳出来为甜食辩白。就这么吵吵嚷嚷,一来二去两人闹得不亦乐乎,感情也是越来越亲近。
    这会他们俩还在闹着,不过卫嫤的果脯却保留下来。
    钱夫人订的果脯皆是上等货,精挑细选上好水果,经过秘制工艺制作而成。味道好不说,放时间久了糖分浸到水果里去,在凉州冰冷的天气里咬一口,沁凉的滋味裹夹着蜜糖一直要甜到人心底。
    乌日娜带来的蒙古孩子几时吃过滋味这般好的零嘴?孩子们很直接,有好吃的就会很满足,这会一张张纯真的小脸笑得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他们开心了,凉州这边百姓带来的孩子不干了。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能让爹娘宁愿辛苦其他孩子也要供他们读书,今早但凡能被带来的孩子,无不是家里最受宠那个。往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哪次不是先就着他们。而现在他们只能看对面那群野孩子吃,果脯他们虽然没尝过,但一看鲜艳的色彩就知道很喜欢。
    “娘,我也要吃那个。”
    “爹你去给我买。”
    一众熊孩子粘在家长身上,拧成个麻花叫着喊着,喊得爹娘羞愧又心碎。
    眼见劝不住,有人开始眼巴巴地看向谷雨。经过几个月锻炼,谷雨早已不是在京城时天真又娇气的性子。面对这帮人恳求的目光,她直接别过脸,提着一大包还没发出去的果脯原路返回。
    “晏夫……”
    “人”字还没说出口,在冷面的晏指挥使背后,众人看到了与他表情如出一辙的晏夫人。
    见到这堆孩子表现,卫嫤丝毫不掩饰心中鄙视:“原来我好心好意办州学,要招来的就是这么一群学子,真的是好上进。”
    当家长的多宠点孩子总没错,她都这么大了,不还是被卫妈妈宠着。但叫声最大的那个男孩,身量都已经打到她脖子,怎么看也将近十岁。在大越普遍十三、四岁定亲,十五六就会成亲的年纪,十岁已经算半个大人。这年纪还看不清眉眼高低,仗着家长宠爱无法无天,这种人就算教他读书,将来也不怎么能成才。
    虽然凉州官衙司库如今富得流油,但银子也不能随便往这些人身上扔。
    “代指挥使方才已经说了,十日后再行招生。但现在我还得再重申一条,州学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得注意自己言行。进学后我们会有一个月的考察期,期间调皮捣蛋或是不能适应者,都会被劝退。学籍与户籍绑定,每十年每家只有这一次机会,劝退后别人再也不能顶上来管吃管住。”
    在她说话的同时,晏衡真刀实枪练就的一身杀伐之气悉数外放。虽然年轻,但单凭气势他还是震住了底下一堆平民百姓。
    过了几个月好日子的百姓终于回忆起了被上任吴指挥使支配的恐惧,顺带也想起了官员与平民百姓间的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