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第9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小侦探哈里特”就更加悲惨了,六百万美元的票房勉强跻身前十名,由此可见全新上映的电影受到“独立日”的挤压有多么严重了。不过这部作品仅仅投资一千两百万,这样的首映数据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在竞争对手疲软的情况下,“独立日”的市场号召力进一步达到了巅峰,最终在所有观众群起追捧的情况下,“独立日”交出了百分之二十三的票房跌幅,整个北美电影市场都可以听到一片错愕的惊呼声。
  百分之二十三,仅仅百分之二十三!
  这个票房跌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媒体综评和影院分数让“独立日”的出色口碑广泛地传播开来,吸引了汹涌的人潮进入电影院;意味着一票难求的景象不仅仅是在旧金山,在北美其他城市也不例外,第一周万人空巷的盛况再一次延续了下来;意味着高投资高成本支持派的观点得到了北美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支持,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活力……更加意味着“独立日”的次周表现居然和“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是同一个水平线的!
  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侏罗纪公园”的首映票房是四千七百万,而“真实的谎言”的首映票房则是两千五百万,它们交出百分之二十的票房跌幅已经是无比惊艳的数据了。
  但是“独立日”的首映票房呢?八千万美元,足足八千万美元,和“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上,基数不一致所导致的下跌幅度自然不可能相提并论,可是最终“独立日”却交出了几乎和“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一致的跌幅,这样的意义甚至远远大于“独立日”的上映第一周所创造的票房奇迹。
  因为次周票房跌幅的逆天表现,直接而有力地证明了一件事实:一部足够出色的商业电影,在优秀的基本故事架构上,辅佐杰出的视觉特效,这对于整个北美电影市场来说是有着无与伦比吸引力的。
  正如许多媒体所说,“独立日”的故事十分简单,不算复杂,而且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有限,但是它对节奏的掌控、对特效的运用、对故事的铺垫,却十分出色,这才打造出了一场视听盛宴。
  严格来说,“独立日”和“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未来水世界”等电影不一样,它更像是商业版的“生死时速”——在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之上,为电影注入惊险刺激的灵魂,只是“生死时速”采用的是复古纯粹的方式,而“独立日”则采取了先进新潮的方式,但是二者殊途同归,最终刺激的肾上腺素效果却是一致的。
  “生死时速”在当年暑期档之中创造了一个以小博大的神话,而“独立日”则用前两周的惊艳表现证明了“高投资高回报”不是一句空话,成本的差距所造成的票房差距清晰地体现在了这两部电影身上。
  当然,这样说是以偏概全的,票房的出色永远都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更何况,“生死时速”当初以两千八百万换来了两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独立日”一亿美元的投资又能换来多少回报,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不可否认的是,“独立日”在上映第二周以百分之二十三跌幅的表现,惊世骇俗地狠狠地震撼了整个北美电影市场,并且让好莱坞这场旷日已久的争论天平开始缓缓地出现了倾斜。
  五千三百六十万美元,“独立日”以百分之二十三的跌幅表现交出了贡献出了五千三百六十万美元的次周周末票房,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依靠着周中几天的出色表现,“独立日”两周累积票房已经昂首迈步进入了两亿门槛,成为了北美最快突破两亿美元的作品之余,并且将自己的累积票房带到了两亿两千四百万美元!
  在一片哗然声之中,二十世纪福克斯自信满满地宣布:“独立日”正式进入盈利阶段!
  这是一场不断刷新三观的暑期档票房大战,“独立日”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以傲然之姿在北美电影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从首周气吞山河的首映票房,到次周横扫千军的票房跌幅,“独立日”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将自己一亿美元的投资成本换算成了利润,如此强势的表现,让一众竞争对手只能是无比惊愕地看着二十世纪福克斯,满腔的心动和亢奋却无法宣泄,只能是闷闷地吞下这一口闷气。
  这一把烈火在北美大陆熊熊燃烧着,可不仅仅是这里,大西洋对面的欧洲大陆此时也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狂潮,“独立日”的强大声势已经开始震撼欧罗巴了!
  
  第1572章 入侵欧洲
  
  “独立日”仅仅用两周时间就创造了两亿两千四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年年终票房排行榜的强有力竞争者——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媒体迫不及待地宣布,此时“独立日”已经将年终票房冠军的头衔牢牢地收入囊中了。
  在“独立日”上映之前,虽然关于票房的讨论始终没有间断过,这部电影本来就承载了整个北美电影产业的希望,但谁又能够预料到这就会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一部作品呢?而且还是以如此惊天动地的方式!
  当人们讨论“独立日”时,工业光魔所制造的惊人电脑特效无疑是首要功臣,这也是改变整个好莱坞工业的核心要素;但却没有人能够忽略雨果的效应,前有“两千万俱乐部”的头衔吸引无数关注,后有首映仪式的轰动效果,更不要说那些为了雨果友情客串的群星好友了,当然也没有人会否认雨果为电影注入的魅力。
  就如同“生死时速”一般,也许角色本身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但雨果总是能够带来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独立日”的成功之中,至少有雨果的一半功劳。
  在过去两周时间里,有许多电视节目都针对这一点探讨过了:如果男主角更换一名演员,那么“独立日”还会取得如今的辉煌吗?主流观点认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的确,许多作品之中,主角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比如说“未来水世界”,即使换了雨果,他也没有办法拯救这个糟糕的故事;比如说“侏罗纪公园”,即使更换一批籍籍无名的演员,电影一样会大卖,因为人们走进电影院观看的是恐龙,而不是人类。
  这也是控制成本派所坚持的立场,他们认为过度依赖电脑特效、过度依赖爆炸特效,这会让电影产业逐渐变得畸形,演员的作用也会逐渐被弱化,让电影成为只剩下狂轰乱炸的糟糕音乐录影带。
  他们坚信,像“死囚漫步”这样,或者是像“日出之前”这样,依靠剧本的精彩和张力、依靠演员的演出和魅力,让整个电影绽放出无穷魅力的作品。才是电影的本质,也是人们不应该忘记的部分。
  原本人们也都认为“独立日”是这样的作品——更换演员也无所谓的电影,但仔细探讨之后,主流观点也认为,这是行不通的。雨果虽然戏份有限,但他的穿针引线,他对角色和故事细节的把握,包括他所演绎的男主角,都是“独立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得益于雨果的存在,“独立日”才没有沦为无数爆炸的集合,反而是将亲情和爱情两条线演绎出了与众不同的细腻来——即使不足,但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已经实属难得了。
  简而言之,作为男主角,雨果给木偶注入了灵魂。
  更不要说雨果在北美市场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至少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观众,都是因为雨果才走进电影院的,享受了这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从“义海雄风”到“七宗罪”,从“日出之前”到“死囚漫步”,雨果出演的作品几乎都是小成本小制作,但是这些作品都创造了票房奇迹,这也使得雨果成为了北美最具号召力的男演员。但客观来说,这些电影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商业电影,雨果身上所谓的“商业号召力”、“票房吸引力”始终都没有得到最严格的检验。
  这一次,血统纯粹的“独立日”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就清晰证明了雨果当今北美电影市场无人能敌的强大号召力,“独立日”不仅成为了雨果个人第三部票房过两亿的作品,而且几乎是板上钉钉地将超越“生死时速”成为他目前为止个人票房最高的作品。
  人们现在最为好奇的是,“独立日”的最终票房究竟能够走到什么高度?
  北美大陆的热潮漂洋过海影响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原本对商业电影并不感冒的欧洲大陆一直都比较冷静自制,他们没有表现出对“独立日”太多的兴趣,只有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打算在七月第三周放映这部电影,倒是南美洲更加积极主动,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都与美国同步上映。
  可是,大西洋彼岸的狂热不仅仅成为了北美影史二十多年来最大的盛事,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欧洲大陆。这是一场电影的产业革。命,即使欧洲大陆对好莱坞商业电影不屑一顾,但电影市场还是不可免俗地受到了影响。
  由于欧洲只有英国和德国打算在七月第三周上映,这让欧洲大陆的诸国都开始沸腾了起来,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在内的国家都第一时间得知了“独立日”在北美掀起的狂潮,他们都纷纷要求本国能够尽快上映“独立日”。
  这样的情况在网络根本没有普及的1996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无比罕见的。人们的消息来源基本都是本国报刊杂志的情况下,却引发了如此多注意,从这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各国媒体对北美狂潮的关注了。
  事实也是如此,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之内,在过去一周时间内——已经比北美滞后一周了——足足有超过四十七家本国主流媒体以及近一百三十家大大小小的媒体进行了报道,传达了北美大陆万人空巷,疯狂涌进电影院里观看“独立日”的盛况。这难得一见的盛况也成为了欧罗巴大街小巷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以说,“独立日”的热潮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全世界的电影市场,从“终结者2”成为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电影作品以来就引起的争论,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酝酿之后,似乎终于寻找到了出口,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出来。欧洲大陆作为全球最重要得电影市场之一,自然也不能例外。
  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都纷纷地找上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希望能够尽快引进“独立日”。事实上,即使他们不来找二十世纪福克斯,凯文…彭斯也是不会放过海外市场的,这本来就是重要的战略环节,他们和各个国家的主流院线一直都在谈判着。
  不过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海外放映,很少会和北美同步,更多时候都是等北美上映了之后,外国院线考察了北美的媒体综评和观众口碑之后,再决定是否引进、什么时候引进。原本这一次“独立日”也不例外的,特别是罗兰在拍摄“独立日”时完全就是瞄准美国观众,这个剧本的视角都是以美国观众为出发点的,所以“独立日”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前景是被看低一线的,至少比不上“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这样的作品来得受欢迎。
  可是电影市场的变化就是如此迅速,北美的狂潮席卷而来,迅速地影响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现在看来,欧洲各个国家也不能免俗,他们本国的主流院线都开始加快脚步了,希望能够尽快地分一杯羹——商人本色,不分国籍也不分人种。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宣布了雨果的最新行程,他将会出席“独立日”在伦敦举行的首映式,随后还会前往柏林参加“独立日”的相关宣传活动。这也意味着“独立日”的全球战略正式展开。
  这下,整个欧洲大陆都要炸锅了。
  雨果对于欧洲人来说始终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从“低俗小说”勇夺戛纳电影节影帝,到“日出之前”问鼎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再到“死囚漫步”为他捧回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杯,雨果作为一名出色的演员,而且是魅力十足的年轻演员,得到了欧洲文艺电影的热烈追捧。
  再加上此前“辛德勒的名单”、“生死时速”、“七宗罪”等作品都在欧洲大陆广受好评,票房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北美。可以说,目前在整个欧洲大陆之上,雨果绝对是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符号。
  但是雨果却始终没有参加过电影的海外宣传活动——除了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之外,即使是当初备受欢迎的“辛德勒的名单”,雨果都没有前往欧洲进行宣传。这对于欧洲观众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遗憾。
  这一次情况终于发生改变了,为了宣传“独立日”,雨果在过去两周时间内就出席了北美的许多宣传活动,这也是雨果消失了七十多天之后,曝光率最密集的一段时间,让年轻火山们真正地感受到了来自雨果的无穷魅力。
  现在,雨果还将会继续宣传下去,他把宣传的热潮亲自带往伦敦和柏林,这刹那间让整个欧洲大陆都热闹了起来,似乎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电影爱好者都开始骚动了起来。如此场景,如此陌生,却又如此熟悉——雨果在北美掀起的狂潮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了欧洲,就好像是大西洋的暖流一般,从北美大陆东岸转了一圈之后,经过赤道,又溜达到了欧洲大陆的西部沿海。
  第一个感受到这股暖流威力的,赫然就是阴雨连绵的英伦三岛,位于东南方位的伦敦,迎来了1996年入夏以来最火热的一个高温天气,因为——雨果…兰开斯特来了!
  
  第1573章 伦敦之行
  
  从高空往下俯瞰,清澈透亮地宛若一块湖泊般的天空上一丝云彩都没有,金色的阳光懒洋洋地笼罩在城市上空,那没有任何规则的小道将整座城市划分成为凌乱而不规则的一个个区块,阴影交错之间将历史地沉淀和韵味犹如水墨画一般随意勾勒了出来,根本不需要亲身在那一条条巷子里穿梭,雨果就十分确定:他肯定会迷路。
  不同于美国这样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欧洲大陆的历史和文化始终是他们最骄傲的财富之一,这是时间的魔法一点一点打磨之后留下的遗迹,无法比拟,也无法忽视。那每一条大街小巷里,似乎都可以嗅到几个世纪前的芬芳。
  作为世界上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英国也曾经有着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虽然整个世界已经翻天覆地,但英国文化的影响依旧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潮流的走向,其中也包括娱乐文化。
  除了世界娱乐中心美国、亚洲娱乐中心日本之外,在欧洲,英国的娱乐产业也是位列前茅。在电影方面,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查理…卓别林、迈克…李(Mike。Leigh)、丹尼…鲍尔、肯…洛奇(Ken。Loach)、艾玛…汤普森、休…格兰特、丹尼尔…戴…刘易斯、海伦…米伦等人,都是世界电影不可或缺的财富。
  而音乐方面,披头士、滚石乐队、埃尔顿…约翰(Elton。John)、大卫…鲍伊(David。Bowie)、皇后乐队、史密斯乐团(The。Smiths)、石玫瑰(The。Stone。Roses)、污点乐队、山羊皮、神韵乐队、电台司令……这一个个重要的名字与世界音乐的历史、与整个摇滚的变迁历史牢牢地维系在了一起。
  可以说,英伦三岛这小小的土地之上,却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从各个角度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进程。
  作为古典文学专业出身的毕业生,雨果对这片土地总是有着特别的情感,似乎每一次来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