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第8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马修被判刑之后,虽然法律依旧保护他的基本人权,但事实上他已经被主流社会所抛弃了,每个人都希望他早点被处决。可是人们却忽略了,马修之所以会犯罪,就是因为他一直都是社会边缘人,社会从来就没有给予过他一席之地,更不要说公平的待遇了,卡尔的威胁只是让大坝决堤的最后一丝力量罢了,即使没有最终这个恶行案件的爆发,马修也是被社会所抛弃的那个。
  严格来说,犯罪之前和犯罪之后,对马修来说没有任何区别。所以,马修拒绝认罪。
  事实上,马修不是无辜的,他是帮凶,他不仅眼睁睁目睹了杀戮的发生,而且也是其中一份子,但值得思索的是,为什么马修被判死刑,而作为主犯卡尔却免除一死?电影里给出了简单的答案,富家子弟从未被判死刑。但是深入思考,其实恰恰就是社会的弊端,一种程序合理化表象下的不合理,有钱人可以请到更好的律师逃脱法律的制裁;一种无形的歧视和差别,被社会流放的穷人和金钱能够改变一切的富人;一种制度漏洞下的个体悲剧,人们对死囚喊打喊杀,却忽略了事实的真相。
  当人们高喊着快点对马修行刑时,在这背后却是放过了真正的主犯,人们实现的只是他们内心认可的正义,而不是真正的正义。这才是最为可悲的部分。
  所以,当故事的最后,马修的忏悔让我们心如刀绞,马修的恐惧让我们潸然泪下,马修的救赎让我们心灵震撼。而那因为是死囚家属而受到社会迫害的庞斯莱一家,则成为了现代社会冷漠、粗暴的牺牲品,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愤怒,往往让我们忽略了‘恶魔’的原本身份也是人类。
  这让我想起了轰动全球的‘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案’,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件,但却引发了我们相似的反思。当新闻媒体爆料出迈克尔猥。亵。幼。童时,我们是什么态度?这绝对是令人发指的恶心举动,任何对孩子做出的犯罪都是不允许的,而且是罪大恶极的,这也是联邦宪法打击力度最强有力的事件领域之一。
  所以,所有人都出离地愤怒了,所有人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在新闻媒体的煽动之下,所有民众狰狞地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将迈克尔从神坛拉了下来。但问题是,却从来没有人询问过事情的真相。
  马修和迈克尔不一样,迈克尔得到了他的清白,而马修则亲口承认了他的罪恶。可一样的是,面对恶性事件时,我们被愤怒所支配,不去询问背后的真相,只是单纯地想要发泄愤怒,但真正受伤的却是自己,因为就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杀死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恶魔。
  ‘死囚漫步’给予了我们一个平台,但能够引发什么样的反思风暴,则取决于我们有多勇敢——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可惜的是,人们最不愿意的就是面对自己的错误。马修是幸运的,他在海伦的帮助下得到了自我的救赎。
  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故事的节奏略显缓慢、剧情也略显琐碎,但是蒂姆…罗宾斯却依靠两位演员的出色演出,挖掘出了故事背后的无限可能性,这才是‘死囚漫步’的最大成功。
  苏珊…萨兰登在这部作品里奉献了绝佳表演,不卑不亢、真诚细腻、勇敢善良的眼神赋予了她神圣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仅是依靠一本圣经和一个十字架就可以带来的,而是来自那颗虔诚的内心,萨兰登脆弱却又不失坚强的演出让海伦…普雷金看起来伟大而神圣。
  雨果…兰开斯特无疑又一次震惊了所有人,即使我们都已经抱着高高的期待,但兰开斯特的演出依旧远远超出期待,恶魔外壳之下的柔软内心,残暴行为背后的痛苦煎熬,冷血杀人之外的怯弱悲伤,在他的演绎之中绽放出令人无法直视的光芒。从冷血到救赎的转变,兰开斯特演绎的丝丝入扣,电影结尾告解、遗言等几场戏,带着一股震撼心灵的力量将电影升华到全新高度。”
  不同于罗杰,尼古拉斯没有关注死刑,也没有关注马修,他居然以普通民众的视角对“死囚漫步”进行了探讨,这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民众在电影里几乎只是一个背景的存在,根本不能算是主角。但尼古拉斯独特的视角却具有强大冲击力,这也延续了“七宗罪”时期,尼古拉斯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再一次将核心直指社会现状。
  罗杰和尼古拉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从“七宗罪”到“死囚漫步”,雨果在这两部作品之中将社会问题的冷酷和残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雨果的表演都堪称是重中之重!
  “洛杉矶时报”给予了八十八分的不俗评价,这也与尼古拉斯的影评观点不谋而合:成品质量略有不足,但表演闪光。
  从“芝加哥太阳报”到“洛杉矶时报”,一股反思狂潮正在不可遏制地席卷全美,“七宗罪”之后始终没有平复下来的美国舆论界又一次迎来了疾风骤雨!
  
  第1361章 群起热议
  
  就在三个月之前,“七宗罪”的上映掀起了北美一股热议狂潮,无冕之王们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了枪靶子,甚至让新闻媒体的腐败和利益至上成为了明年大选年的瞩目焦点,至今都没有完全消散,无冕之王们现在依旧小心翼翼,唯恐自己的行差踏错就会引来民愤。
  不过那一股热议狂潮是有历史特殊性的,一个接一个的历史事件累积起来,最终在当今影响力第一人雨果的身上被彻底引爆,这才导致了如此深远影响,这也可以看做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
  这一次,“死囚漫步”上映之后,又再次引起了一股热议浪潮,但相对而言,自然是无法和“七宗罪”相提并论的,因为“死囚漫步”的争议焦点完全是老生常谈。无论是死刑问题,还是社会冷漠问题,都由来已久,讨论过无数次了,倒是尼古拉斯提出的民众问题,颇为新鲜。
  民众作为一个广泛的群体代名词,组成阵容多样复杂,很难一概而论,所以他们很难成为攻击对象。但这一次“死囚漫步”的特殊性,却让民众成为了瞩目焦点。
  事实上,罗德尼…金事件、迈克尔…杰克逊事件、雨果事件……包括无冕之王们利益至上、煽风点火等问题,民众都在其中扮演了不能忽视的角色。因为民众的情绪往往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当然,尼古拉斯这一次探讨的不是利用民众的问题,而是民众在对待新闻事件的情绪失控,很容易成为追逐真相的绊脚石。
  在这背后,不仅要求民众能够学会冷静看待事情,更要求作为舆论引导者的无冕之王们和舆论领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说“死囚漫步”里关于马修的报道,同样的事件媒体报道角度的差异就能够左右民众观点的走向,如果媒体更加负责地督促警方追查事情真相,如果媒体给予修女海伦更多支持,也许马修还是难逃一死,但至少卡尔不会逍遥法外。
  这,就是差异。
  但问题就在于,针对民众的指责是十分困难的,不仅因为民众基础太过广泛,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就是因为民众的视线局限性,因为民众教育程度的差异,这才需要法律的束缚、媒体的引导、政府的领导。
  “纽约客”就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撰写了一篇“无冕之王们,请承担起你们的责任”的通稿,言辞十分激烈尖锐,秉持了“纽约客”一贯的风格,对新闻媒体再次发起了谴责。
  在这篇文章里,“纽约客”表示,新闻媒体在知道自己肩负着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职责的情况下,却因为短期利益而蒙蔽双眼,甚至不惜捏造新闻来制造爆点,从而煽动普通民众,制造更大的灾难,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耻辱,美国媒体必须深刻反思,否则这就将是社会瓦解的前兆。
  “纽约客”延续了之前“七宗罪”时期引发的争议,对无冕之王们进一步施压。作为美国国内最具尖锐性、敏感性、时事性的媒体之一,虽然“纽约客”颇有些地域歧视,视线也往往会局限在大纽约地区,这一点是比不上“纽约时报”的,但他们的观点的确常常独辟蹊径、发人深省。
  可以说,“死囚漫步”再一次将“七宗罪”上映期间的讨论热点延续了下来,立志于参加明年竞选的政客们也都将新闻媒体这个话题纳入了准备范畴。不过,相对而言,“死囚漫步”真正引爆讨论的,还是电影核心——关于死刑的态度。这对于总统候选们来说更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即使到了2014年,死刑、堕。胎这类牵扯到宗教的话题也依旧是总统候选们的必修课题。
  几乎每次处决死囚时,都会有反对死刑的人权和宗教人士出来抗议,而美国联邦政府和三十三个州至今仍然保留着死刑,也使得这个话题始终没有退过热潮。这一次“死囚漫步”引爆的焦点,更是成为人权和宗教人士的表演舞台。
  其实在“死囚漫步”原著之中,现实生活中的修女海伦…普雷金,她就是死刑的坚决反对者,而且她也在竭尽自己一生的力量反对死刑。这自然是有宗教因素在其中的。
  在天主教和人权主义者看来,执行死刑是一种极端暴力的行为,这不仅是强制剥离人类生存自由权利的行为,而且人的生命尊严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也是在支持人类生命的神圣。他们从道德、社会公平、基本人权、错杀概率和法律成本等多方面多角度批评死刑制度,并且指出死刑其实并没有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
  可是有趣的是,根据2014年的民意测验显示,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支持死刑,但是在历史上,反对死刑支持率最高峰的时候也就是在1966年,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七,比百分之四十二的支持死刑势力略高。但是在那之后,支持死刑的人数就一直占据优势。
  就在去年的年末,死刑话题再次成为争议焦点,可是民意结果却显示: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死刑,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死刑支持率的最高点,可以清晰看出目前北美地区对于死刑的态度。一直以来,人权和宗教人士都在为了废除死刑而努力活动着,可惜收效甚微,2014年为止,美国也只有十八个州废除了死刑。
  这一次,“死囚漫步”问世之后,虽然蒂姆…罗宾斯竭尽全力保持了自己的中立立场,但由于原著的影响,特别是以修女海伦为视角进行阐述,整体的走向还是不可避免地朝“废除死刑”方向稍微倾斜。
  尤其是马修在临死之前那一句“无论是谁,杀人都是错的,不管是我、是你们、还是政府……”更是引起了无数讨论。这句话也被普遍认为是蒂姆的真实想法,通过马修之口表述出来而已。
  所以,伴随着“死囚漫步”的上映,各个宗教团体和诸多人权人士都纷纷站了出来,对电影表示了强烈的支持,由于明年就是大选年了,“废除死刑”的话题再次占据了舆论焦点,美国各大城市的宗教团体都举行了集会或者游行,纷纷表示应该废除死刑:不仅要避免马修这样的悲剧,而且即使杀死了马修,也无法让沃尔特、霍普复活,更不要说露西尔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随后,话题的温度在持续走高,并且持续发酵,不久之后就连联合国人权机构都站了出来,表达了对“死囚漫步”的支持,希望美国联邦政府能够推动废除死刑的进行。这一次话题居然登上了世界舞台,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象——即使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强大影响力。
  在短短不到两周时间内,美国十五个城市就出现了三十七次大规模集会,号召美国政府废除死刑,声势之浩大让人瞠目结舌。最大规模的无疑是跨年当天,在华盛顿白宫面前聚集的三千人请愿团队,让比尔…克林顿不得不急忙正式出面,安抚现场宗教团队的情绪,这才避免了跨年当天的一场混乱。
  可是死刑支持者在美国由来已久,特别是去年百分之八十的民众都表示支持死刑,如此强大而顽固的势力几乎是无法撼动的。面对人权和宗教人士的行动,他们也纷纷在各大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媒体又再次成为了主战场。
  多达二十七个电视节目、一百多个电台节目、四十一份报纸都在讨论死刑话题,仅仅两周时间里“死刑”话题出现频率就已经突破了数千次,成为近期最为火热的焦点——这其实和“死囚漫步”无关,原本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不过这一次,反对死刑的人士们似乎终于找到了寄托,他们开始在各大城市大批大批组织自己的支持者进入电影院观看“死囚漫步”,甚至不惜组织公益活动、举行慈善活动号召观众观看“死囚漫步”。这是电影在上映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局面,让人瞠目结舌。
  同样,支持死刑的人士们也不甘落后,他们也纷纷走进电影院,希望通过观看“死囚漫步”来寻找反驳宗教人士、支持死刑的证据——因为影评人不是都说这是一部中立视角的作品吗?
  一部文艺作品,一部在艺术院线上映的独立文艺作品,居然成为了风口浪尖的热潮,这着实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即使在此之前众人已经经历过类似的事件,是应该说雨果的号召力强大呢?还是说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到了雨果那一边?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围绕着“死囚漫步”展开的讨论功不可没,而雨果在电影里奉献的精彩演出更是成为了重要推力,成功实现了蒂姆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将死刑争议再次带到所有人面前的同时,更通过自身的精彩演出展现了关于死囚本身的错杂,将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推向高峰。
  比起人权和宗教人士的如火如荼,“死囚漫步”上映之后,得益于强大的关注力,影评人们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对电影表示了关注。
  
  第1362章 好评如潮
  
  作为一部在地标院线进行点映的作品,“死囚漫步”从一开始就是希望以影评人作为突破口,成为一部赢得口碑的出色艺术电影,所以作为制作公司的梦工厂和作为发行公司的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对专业影评人十分重视,不仅邀请他们参加了内部试映会,而且还在点映当日提供了内部门票,让更多专业影评人可以进入院线观看电影。
  得益于梦工厂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明智,“死囚漫步”点映拉开序幕当日的盛况才没有影响到影评人的积极参与——当然,如此盛况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票房才是根本之根本。
  除了“芝加哥太阳报”和“洛杉矶时报”,这一次第一时间发布了“死囚漫步”影评的媒体居然多达二十六家!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一众暑期档商业电影的瞩目程度,轻而易举成为十二月最闪耀的一部作品,即使是同一天举行盛大首映的“勇敢者游戏”也只能甘拜下风。
  更让人意外的是,给予“死囚漫步”送上赞誉的媒体居然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纽约时报”居然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的超高评价,全面超过了罗杰和尼古拉斯两个人的评分,而且一句话评论更是送上至高赞赏,“这部电影让电影制作产业变得高尚!”在详细评论之中,“纽约时报”强调这样作品的存在正是电影成为精神食粮、成就艺术价值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这部作品蕴含的内核思想是弥足珍贵的,而且也超越了“七宗罪”,更为深刻地探讨了许多敏感话题。
  “华盛顿邮报”的评分似乎“低”了一些,只有八十五分,“这不是一部在题材方面具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