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许就是目前整个好莱坞对这个天才儿童的评断了,由于他那被称为“地狱看门犬”的父亲的贪婪无厌,各大制片公司都已经开始厌恶了和麦考利打交道,哪怕他被认为是目前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童星。
  1994年,麦考利有三部电影即将上映,而他在这三部电影之中的片酬都已经高达八百万美元,是整个好莱坞片酬最高的童星。可这就是全部了,蛮横无理的麦考利,再加上嗜钱如命、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卡尔金夫妇为了争夺麦考利的巨额财产而交战不休,再加上麦考利去年出演的两部作品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十分一般,所以麦考利就逐渐从各大制片公司的合作名单上消失了。
  年初拍摄完“威威阔少爷(Richie。Rich)”之后,麦考利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接到新剧本了,这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是不可能的,麦考利的父亲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外以大放厥词他正在为儿子挑选更好的作品,但雨果所了解的历史却明白地显示着:这就是麦考利巅峰时期的句点了。
  此后麦考利一直等到2002年才重新回到舞台上,但那时毒瘾缠身的他已经不再拥有孩童时期的灵气和可爱了,也就彻彻底底沦落为三线小演员。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事,今年麦考利还有两部作品将在下半年上映,“小鬼出招”仅仅是他在1994年的第一部作品而已,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为了宣传“小鬼出招”麦考利和他的父母都十分卖力——这部作品可是为麦考利带来了八百万美元的片酬收入。
  上周,麦考利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还大放厥词,“雨果的片酬才不过六百万而已,他和麦克(Mac)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麦考利的父亲克里斯托弗…基特…卡尔金(Christopher。‘Kit’。Culkin)是一只愚蠢的疯狗,时不时就会在媒体面前抽风一次,但这次基特的言论却明摆着就是在“纽约邮报”的煽动之下大放厥词的荒谬言论,着实是让人嗤之以鼻,媒体们不仅没有给“纽约邮报”任何支持,而且冷嘲热讽基特是“井底之蛙”。
  雨果当初接拍“生死时速”最终片酬是六百万,而不是最开始商量的八百万,这是因为雨果为剧组节省预算而主动降低酬劳的,不过票房分红却上升到了十二个百分点,也可以看出剧组对雨果票房号召力的信任。
  只有基特这样无知的人才会认为雨果的片酬六百万是一个可笑的数字,严格来说,雨果接拍“低俗小说”片酬更低,才不过二十五万美元而已,但显然雨果和其他拿二十五万美元的演员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但“纽约邮报”现在却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们只能把基特“放出来”,让基特在媒体面前像疯狗一般到处乱咬人,鄙视雨果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视线集中到“小鬼出招”身上。“纽约邮报”现在只能希望,麦考利这位二十世纪仅次于秀兰…邓波的最伟大童星能够再次绽放出他的魔力,爆发出强大票房,完成对“生死时速”的狙击。
  所以,“纽约邮报”一方面则幕后刺激基特,让他大放厥词,吸引了媒体火力;一方面又对“小鬼出招”大加赞赏,甚至还对麦考利进行了一篇专访,尽可能地将宣传声势推向高潮,吸引更多观众。
  可惜的是,事实却证明了宣传永远只是手段而已,观众不是傻子,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作品本身。“小鬼出招”依旧延续了“小鬼当家”系列的风格,但显然观众不再买账了。
  麦考利的神奇魅力在“小鬼当家”系列已经挥霍殆尽,去年两部作品已经尽显疲态,这一次的“小鬼出招”更是一败涂地,两千家院线的首映规模,结果单馆票房连三千都没有突破,最终首映周末仅仅五百五十万的票房收入,让投资商米高梅影业、发行商环球影业都是苦涩无比,“纽约邮报”更是哑口无言。
  至于“生死时速”的第三周末,正如所有媒体预测的一般,根本没有接受到任何挑战,“今夜秀”的火爆收视率就是最佳佐证。
  “生死时速”在本周仅仅付出了百分之四的票房损失,让所有媒体都尖叫不已,“芝加哥论坛报”的新闻标题“麦考利:爸爸,你为什么不买票看我的电影?”更是成为了本周最大的笑点,基特在此之前的言论成为各大媒体嘲讽的焦点。
  这让基特气急败坏,在媒体上口不择言地破口大骂,不过他的言论也没有什么新意,翻来覆去都是重复着“小鬼当家”的辉煌,不值一提。
  比起基特来说,“生死时速”的票房跌幅真的是可以配得上“可怕”这样的形容词。
  百分之四的票房跌幅,这样的数据无论放在哪一部电影哪一个时间段都是值得庆祝的,更何况还是在电影上映的第三周,就更加显得惊人了。没有人会忘记,“生死时速”上一周的周末票房是两千七百万美元,而本周扣除百分之四的跌幅之后,也就意味着“生死时速”本周周末三天狂揽两千五百九十万美元!
  此前一周“纽约邮报”还将希望寄托在本周“生死时速”的票房跌幅能够超过百分之八十,发生雪崩;但媒体专业测评却认为“生死时速”的本周跌幅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现在,“生死时速”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票房数字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仅仅百分之四的跌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竞争对手根本没有给“生死时速”施加任何压力,无论是新上映的“小鬼出招”,还是上一周来势凶猛的“狼”、“城市乡巴佬2”和“摩登原始人”,都没有能够对“生死时速”制造麻烦,相反还因为连续四周时间内所有新上映的电影口碑之糟糕,让所有观众都一窝蜂地朝“生死时速”放映场馆涌进,从而制造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面对如此跌幅,基特的大放厥词就更加具有喜剧效果了,“小鬼出招”几乎没有对“生死时速”制造任何冲击力,就好像是纸糊的一般,还没有来得及肢体接触,自己就已经毁于一旦。这也成为了六月第三周最具喜感的一个比较了。
  连续三周首映票房达到两千万水准,这无疑是北美电影市场最为轰动的一件事,这也成为了“侏罗纪公园”之后,北美影史上第二部连续三周周末票房突破两千万的作品,“生死时速”的第三周周末票房仅次于“侏罗纪公园”,位居目前北美影史的第二位!
  此时人们才发现,“生死时速”已经在悄无声息之中开始创造影史记录了,首映周末一鸣惊人,位列影史第八位;次周票房仅仅落后于“侏罗纪公园”、“蝙蝠侠(Batman)”和“小鬼当家2”,上升到影史第四位;第三周票房继续劈波斩浪,前面只剩下“侏罗纪公园”这座大山了,第三周周末票房位列影史亚军!
  有人可以预料到“生死时速”如此彪悍的成绩吗?没有任何人!哪怕是雨果也不能!
  两千五百九十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根本找不到任何竞争对手,“生死时速”轻轻松松完成北美三连冠!如此威势足以让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胆寒,原本以为人见人欺的软柿子,结果发现却是实力强劲的绝世高手,这可是让一众竞争对手都苦不堪言,早知如此,他们就不触这个霉头了,可现在,为时已晚。
  在“生死时速”的压迫之下,“狼”爆出百分之三十五的票房跌幅,勉强达到了合格线,只是可惜首周票房就落后了一点,次周再落后一点,差距已经被进一步拉大,两周累积三千七百万美元的成绩让哥伦比亚影业实在是无法轻松起来;而“摩登原始人”和“城市乡巴佬2”的票房跌幅也都高达百分之四十。
  六月第三周最终票房前五名就分别为“生死时速”、“狼”、“摩登原始人”、“城市乡巴佬”和“小鬼出招”。
  凭借着越战越勇的票房数据,“生死时速”在第三周同期表现已经完爆“终结者2”了,“终结者2”第三周票房仅仅一千五百万不到而已,比起“生死时速”有不小的差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影评人和观众的赞誉对于长线卖座的影响了。
  “生死时速”上映三周累积票房一举冲破一亿门槛,并且彪悍地来到了一亿一千万美元的位置,在此之前,“纽约邮报”还死鸭子嘴硬,绝对不肯认输,但失败的阴影还是无法遏制地来到了科林…迈勒的头顶上,他们仅仅再坚持了一周,甚至没有能够等到下一周“狮子王”的强势来袭,就眼睁睁地看着“生死时速”迈过了一亿美元门槛。
  次周百分之十一、第三周百分之四的票房跌幅,让“纽约邮报”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在短短三周时间内,就一败涂地!
  票房赌局胜负已分,快速地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那么,赌注又该如何呢?
  
  第904章 公开致歉
  
  当“生死时速”首映票房出现的时候,其实人们就已经知道这一场票房赌局的胜负天平已经倾斜,三千万级别的首映数据几乎已经预定了一个一亿票房席位,可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胜负尘埃落定的这一天会如此快到来。
  “生死时速”仅仅耗时三周时间——或者更为准确一点是十七天,就突破一亿美元票房,强势地实现完胜,“纽约邮报”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挣扎就输掉了这场赌局。无论是被寄予厚望的“狼”,还是矮个之中拔高个的“小鬼出招”,都没有能够狙击“生死时速”,相反还成就了“生死时速”这匹黑马在暑期档的华丽逆袭。
  在过去三周时间里,“生死时速”的表现堪称完美,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漏洞的,从盛大的首映式开始,到观众的热烈反应,再到影评人的交口称赞,最后演变成为票房大捷,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票房爆发之际更是水到渠成。
  “纽约邮报”虽然苦苦挣扎,但他们越挣扎反而是显得越发无力,最终只能沦为小丑。
  科林…迈勒知道,再狡辩也没有用了,如果再嘴硬,只是让“纽约邮报”更加难堪罢了,更何况,等到其他媒体来奚落时,他们就完全是自取其辱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纽约邮报”率先承认错误,反而能够赢得公众的好感。
  于是,就在六月第三周周末电影票房排行榜公布之际,“纽约邮报”提前三天就已经知道了“生死时速”票房过亿,所以他们的道歉信也在第一时间正式刊登。
  “对不起(Sorry)!”
  硕大的红色道歉字体成为了“纽约邮报”这一天的头版。整个版面就只有这一句话,那鲜血淋淋的红色更是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科林如此干脆利落地认输,这倒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他们还以为科林会再纠缠一段时间,然后和雨果打打嘴仗,最后在媒体的强大压迫之下,无奈地认输。毕竟向艺人低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无冕之王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这无关胜负,只关尊严。
  但科林却没有任何挣扎,甚至无需其他媒体催促,直接就坦然认错了。虽然说事实不容狡辩,但这……还是太过诡异。
  可是,阅读了“纽约邮报”的文章之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因为科林显然没有打算低头。
  “这只是一部电影的成败,票房数字的胜利却依旧无法改变我们对‘生死时速’的看法,这样一部糟糕透顶的作品却受到了观众的如此追捧,这对于好莱坞是一次倒退!
  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票房成功不仅仅是兰开斯特一个人的胜利,更是作为顶尖艺人的糟糕案例:兰开斯特的狂妄自大只会继续助涨气焰,未来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伴随而来的就是好莱坞的内部腐朽。
  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再一次崩溃了。
  但是,本报说到做到,胜利就是胜利,失败就是失败。在这场关于票房的赌局之中,‘生死时速’赢了,本报也将履行承诺,正式向雨果…兰开斯特表示诚挚的歉意。”
  “纽约邮报”的这篇文章很长,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他们详细分析了“生死时速”这部作品的成功对于好莱坞的危害,以及雨果作为艺人榜样的糟糕脾气将会引起的后续负面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危言耸听,就差没有说“雨果就将成为好莱坞崩溃的开始”了。
  可是,以一个担忧好莱坞前景的苦心人视角进行劝慰之后,在文章的最后,“纽约邮报”又做出一副“愿赌服输”的姿态,不仅正式道歉,还把自己塑造成为光明正大、履行承诺的正人君子形象。
  不得不说,科林的确很有一套,头版仅仅是一句“对不起”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而后的文章又是把塑造出了自己的完美形象,又是贬低了一番“生死时速”和雨果,这完全就是一副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烈士姿态。
  如果不明所以,看了这篇文章都要抹一把热泪了,为“纽约邮报”顾全大局而委曲求全的行为感动不已。
  可以看得出来,科林即使输了,也输得十分体面。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纽约邮报”都会成为瞩目焦点,而且他们还可以挽回不少名声。所以,这个“壮士断腕”绝对划算。
  但科林却忽略了一点:所谓的瞩目焦点不是依靠单方策划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媒体的配合才行。这也是记者和艺人之间关系一直模糊不清的原因,因为他们彼此需要又彼此制约。这一次,科林的算盘显然是落空了。
  “纽约邮报”头版红字进行道歉,如此大的新闻,按道理应该引起全美轰动才对,毕竟他们可是全美销量前十的顶尖报纸,而且许多媒体同行肯定也十分乐于落井下石,黑一下“纽约邮报”来出一把风头。科林就等着这一刻,这样一来“纽约邮报”苦大仇恨、忍辱负重的形象就彻底建立起来了。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纽约邮报”道歉的第二天,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这件事:注意,是没有任何一家!就连纽约地区的小报纸都没有进行报道!彷佛“纽约邮报”就根本没有道歉过一般,彷佛昨天那惊天动地的新闻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般。
  刹那间,科林就变了脸色。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意味着“纽约邮报”的道歉没有办法制造更加深远的影响力;第二,媒体不配合,就变成“纽约邮报”在唱独角戏,苦大仇深的苦情戏就没有办法继续唱下去了,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媒体的集体无视是对“纽约邮报”的排挤,这背后似乎意味着他们联手对“纽约邮报”进行制裁。
  “纽约邮报”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等待着其他人的口诛笔伐,但现在这场戏没有人配合了,他们的弱者落寞身影就变得可笑而荒谬起来。
  科林立刻就慌张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仔细追查一下,不难发现真相。
  看到“纽约邮报”的道歉信,媒体自然是蜂拥向雨果,询问他的看法,但雨果却拒绝作出回应,他只说了一句话,“开赌局是他说的,赌注也是他说的,胜败还是他说的,这都是他的独角戏,我从来都没有参与过。”
  媒体立刻就反应了过来,雨果是在嘲讽这次事件完全就是“纽约邮报”的自我炒作,他并不打算配合演出。
  随后,里克…罗森、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卫…格芬以及二十世纪福克斯全面开火,联络了所有新闻媒体,恳求大家不要报道“纽约邮报”的道歉事件,就让这件事彻底淹没在庞大的新闻浪潮之中。
  媒体们当然知道这是“纽约邮报”的自我炒作,他们愿意配合,也就是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