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一边听一边要做笔记,或者在书上、在卷子上勾勾画画,把老师讲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笔记应该记得比较简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不能光顾着记笔记而耽误了听课。心到呢?就是老师讲的东西耳朵听了以后,要争取在心里把它弄明白,老师一边讲,你要一边动脑筋想想为什么。做到了这“五到”,上课专心就不难了。
这个“五到”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打麻将。麻将乃是国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谓“看着手里的,盯着锅里的”,两只眼睛肯定不闲着;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样样都要动手,有的人连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么牌了,这也是一种本事;口到,打麻将就图个热闹,一边打一边埋怨手气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见面,有什么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说了,玩麻将反而成了一种形式;有人开口就有人听,耳到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洗牌的时候唏唏唰唰的声音尤其悦耳;最后,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么是生张什么是熟张那是一定要计算清楚的,不然自己听了牌胡不了,还光给人家点炮就损失惨重了。
有了这“五到”,你看有几个人打麻将不专心致志的?不仅专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几个通宵都不成问题。人感到精神劳累,往往不是由于工作时间长,而是由于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将一样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难感到劳累。
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虽然用打麻将来跟听课做对比有些不伦不类,但它们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实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这样,你想走神也无从走起。
合理安排时间
“我总认为,即使一个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个好计划,他是会大有作为的。”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
“计划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计划能够让你更轻松愉快的做事,计划能够让你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
……新疆02年高考理科第一名郭慧勤
一、我的高三冲刺时间表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总是还有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把一点一滴的时间都挤出来。
高三上学期的十一以后,我自己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开始发奋学习。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成绩的飞跃,我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计划表并认真遵照执行。
首先是每天早上6:25准时起床,我用的电子表十分精确,起床以后煮上两个鸡蛋,洗脸漱口,再冲上一包麦片,把鸡蛋一吃。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到了学校一般是7:00。然后拿出英语书来读,上完早自习到了7:30开始上正课。当然是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做好笔记。
第36节:听完一节课干什么呢
听完一节课干什么呢?趴在桌子上睡觉,我这个人不属于精力过人的那种,一天睡觉时间不能少于八个小时,不然就浑身没劲。并且在上大学以前没有熬过通宵。所以要抓紧时间补瞌睡,下节课才能保证集中注意力。有的时候从七点钟进教室到中午11点45放学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没有挪过地方。
到了11:45的时候,老师一宣布下课,我就从书桌里抽出饭盒,冲向食堂,去抢饭。为什么叫“抢饭”?因为学校人多,你要是稍微迟钝一点就要排上长队等上半天。为了节约时间必须争分夺妙,一般我都是前一两位,打到饭以后怎么办呢?我既不去饭厅,也不回教室,也不回住的地方,而是端着饭盒到阅报栏去看报纸,了解一下时事政治。
吃完饭就回住的地方,回去以后,把上午的数学笔记拿出来看一下,一般是用手把老师的方法一盖,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做的方法是否和老师的一样,是我的方法好还是老师的方法好。为什么要看,因为这样才能记得牢。
人的记性特征我在前面讲了一点,形象记忆强于文字记忆。我再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著名的记忆曲线,就是说记一样东西,记第一遍可能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就忘了,再记一遍可能管一周,第三遍可以管一个月,第四遍可以保持半年,所以学的东西不能看一遍就算了,但时间又不允许你天天看,你可以按照学习的规律,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再看一遍,周末把一周学的知识复习一遍,一个月后把这个月的东西再复习一遍,半期再看一遍,这样既有效率又记得牢。
还有一个记忆特征,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里说的“一样知识只有被运用过才能记得牢。”比如说学电脑,你捧着一本电脑书背上一个月,可能还不如一边看书一边操作一天记得牢。有的英文单词你死活记不住它是什么意思,但你要写一篇英语作文,往往是写一遍之后就再也忘不掉了。这一点对数学尤其适用,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边听得头头是道。但过两天把老师讲的原题拿出来,很多人又不会做了。因为你没有把例题下来自己做过一遍,也就是说没有把知识运用过,当然记不牢。
我每天中午把数学复习完之后,差不多到了一点,就上床睡觉。在整个高三,我一直坚持睡午觉。前面讲过,我不属于那种精力旺盛型的人才。不过在我到北京以后认识的十多位各省状元并跟他们交流学习经验以后,他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他们从不熬夜,每天定时睡觉定时起床。我们班原来有很多同学喜欢熬夜,或者中午不睡觉,结果上课没精神,老师的课听不好,但又不敢在课堂上睡觉,既使睡也睡不熟。所以一天到晚都没精打采的样子,成绩当然上不去。他想靠几晚上的突击来快速取得好成绩,却走了不知比别人多多少的弯路。
睡到14:15,我的电子闹表又会十分准时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顺便说一句,我经常睡不着,因为脑子里特别紧张,老想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时候越睡越清醒,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听英语磁盘,听着听着很快就睡着了。注意要找大部分能听得懂的,那种完全不懂的美国口语效果不好,不过说明一下,这个方法是用来催眠的,跟练听力没有多大关系。有的同学爱睡着听音乐,也可以,我也试过,不过效果不如英语磁带好。
来到学校,上课。跟上午的一样,也是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到了5:40下课又端着饭盒冲出去抢饭,抢了饭到阅报栏看报纸,看完报纸回住的地方。这段时间会比较长,一般来说我会用它来复习英语,首先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复习一遍,再拿一本资料书出来把相应的部分做了。我在做英语题的时候有个习惯,特别是单选题,拿不准的就在题号前打个勾,然后再把觉得最好的答案填上去。做完以后一对,实际上大部分拿不准的题都做对了的,但由于有记号,所以我知道这道题拿不准,所以还要再研究一番,我为什么做对了。当然,做错的题就更需要研究了。错的题也要打上记号,并且要在题的后面注明错误的原因。所有做过的题我都保存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专看有记号的,如果发现还不会,就再打一个记号,然后第三遍的时候就重点看有两个记号的,再不会就再加一个标记,如此往复。
英语看到19:20,然后就去上晚自习。晚自习首先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不过一般作业我都早在晚自习之前就做完了,既使还剩下一些,也会很快搞定的。那么我晚自习做什么呢?做卷子,主要是数学卷子和英语卷子。从19:30到21:30两个小时,正好可以做一张,英语和数学轮着做,今天数学,明天英语,后天数学……
晚自习下课后就回家,在途中有一家小卖部,我会到那里买一包方便面,方便面的牌子我现在都还记得,是面霸120,学校里面卖2元,那里只卖1。8元,要便宜两毛钱。回家之后把方便面一泡,吃完之后就开始我晚上的学习。这一段时间我主要复习政治历史。
简单来说,我的高三冲刺时间表如下:
6:25准时起床
7:30……11:45上课
11:45……12:15吃午饭、阅报
12:30……13:00复习数学笔记
13:00……14:15午休
14:30……17:40下午上课
17:40……18:10吃晚饭、阅报
18:10……19:20复习英语
第37节:把时间都挤出来
19:30……21:30上晚自习
21:45……23:45复习政治历史
24:00上床睡觉
我严格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度过了我的高三下半期,几乎每天如此,偶尔小有微调。只用了一个半学期,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25名最后成为年级第一名。台湾歌手张信哲的名曲《爱就一个字》里面有一句歌词叫做“付出永远不会太迟”,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不要以为还有一年,还有半年,就肯定来不及了,没有的事。完全来得及,但是,这个“来得及”必须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你比别人加倍的抓紧时间,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来得及。因为你以前没有好好学,落后了,别人以前比你用功,所以学的比你好,你要迎头赶上,就必须把一年当作三年用,这样对你很公平,对别人也很公平。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总是还有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把一点一滴的时间都挤出来。
二、时间安排的几个重要原则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一)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为什么我要用晚上回家的时间来看政治历史,又为什么我要用中午睡觉前的那半个小时来复习数学笔记?就是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的。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我记得我考研的时候为了好好复习,专门到西安爷爷家住了两个月。因为那里我没有熟人朋友,可以安心看书。但我奶奶也许是过于关心我,经常没事推门进来给我个香蕉苹果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对我影响很大,后来还是决定回学校复习了。现在有很多家长也是这样,他老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不好好学习,于是一会儿送个水果,一会儿加件衣服之类的,找了种种借口,无非是为了看一眼孩子在认真看书,就心满意足了。殊不知你这一眼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干扰,本来他在认真看的,你一进来就变成装着认真看了。要等你走了很久以后,他才能再次静下心来认真看书作业。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再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二)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说了我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美军的陆军守则里面有这么一条:“记住,你不是超人。”意在警告那些年轻的陆军士兵们不要上好莱坞大片的当,以为“孤胆英雄”真的那么好当,随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非人力所能为的“奇迹”。在学习中,每个人也都要明白:“你不是超人”,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长时间超极限的学习会将你击倒的。
马歇尔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在他手里形成的,他有两个弟子比他更加出名,一个叫庇古,是福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另一个就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师徒三人都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马歇尔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就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每个周末他都会徒步到附近的山区旅行,白天不停的走路,晚上打开帐篷休息,静静的思考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一习惯使得他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何强健的体魄,成为了一代经济学巨匠。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发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试图阻止签订削弱苏联中央权力的《新联盟条约》。政变者将军队开进莫斯科,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苏维埃会议大楼组织抵抗。在自己的回忆录《总统笔记》中,叶利钦这样回忆8·19之夜,他写道:
第38节: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我的意志不但坚强,而且神经系统也很健康。当时身体有种感觉:如果不能休息哪怕半小时,明天就会犯错误,就会作出不正确的决定。那就是一种殊死的冒险。于是,我强迫自己睡了半小时,然后又一跃而起开始工作。”
叶利钦在生死关头,还知道必须休息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误。高考压力再大,与叶利钦在8·19之夜所承受的压力也不可同日而语,自然更要好好休息。每天比别人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得看谁的学习效率高。浙江省理科状元陆文在演讲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非常经典: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你每天学习24个小时你就一定能学好,而是你可能每天只学习十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但你能保证在这学习的八个小时中,你是精力充沛的、专心致志的、富有效率的,这才能真正学好。
(三)每天都要制定计划
你需要有一个大概的计划纲要,比如我前文所列的我的高三冲刺时间表。但这个时间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学校突然组织大家去听高考专家的报告会,那么这一天的时间安排就必须有所变化了。所以每天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制定的计划需要写出来,写到纸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拿出来看几遍,认真的把它记住。只有这样,第二天才能真正的按照计划行事。按照某些成功学的理论,制定的计划不是看三遍,而是大声朗读三遍。这就比较夸张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