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样锦-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云娘因玉瀚在,倒也不好多留。待丰姨娘走了,又赶紧叫了李嬷嬷帮忙准备明日要用的衣裳首饰。探望病人,既不能穿得太素,又不能穿得太艳丽,总要病人看着心里舒服才是,首饰亦是一样,不能太过华贵,也不能太过简薄。
    又要多备出两套衣裳,只怕中间有何意外。
    毕竟是云娘到了京城后第一次去亲戚家中,她自然十分重视,只恐外祖母不喜欢自己,每一样小东西都斟酌半晌,就连跟在身边丫头的衣裳也看了一回。
    待觉得安置齐全了,将明日要穿的都摆在外面,多备下的两套让江花拿包袱包了起来,就连首饰也备了一盒带着,又问玉瀚和李嬷嬷,“永昌侯府里还有什么人?又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外祖母家里人丁兴旺,只我们嫡亲的舅舅就有三个,其中二舅舅一向最喜欢我,偏巧前些日子他方从边塞回来……”玉瀚说了半日含笑道:“我明日亦要去看外祖母和二舅舅,只是早上却要进宫值卫,便先送你们过去,等晚些我出宫后再去,顺便接你们回来。”
    又道:“你带李嬷嬷过去,有什么事只管问她,她都是知道的。”
    李嬷嬷亦笑道:“我打小儿便在那边长大,虽然后来到了我们府上,但还有许多亲戚在呢,是以上上下下都认得。”又与云娘说了一些永昌侯府的杂事,“我们夫人的长兄早袭了爵位,自然是极稳重的一个人,只是二兄却是个极跳脱的,小的时候与我们夫人最好,时常在一处玩。后来突然要从军,便留下一封信跑到了边塞从军去了,这一去便是几十年,每隔两三年才回来一次,妻子过世了也没再娶,膝下竟然连一子半女也没有,太夫人虑及此事时便生气……”
    “家里还有许多人……”
    云娘一一记在心里。
    说了半晌,看到了亥时,大家方睡了。
    第二日,云娘装扮好了,便先去了大奶奶的正院,又有三奶奶、四奶奶两个也在,大奶奶便道:“继母身子也不大好,其余的也各有事情,只我们四人了。”说着带大家一同出了门,却乘着四台大轿。
    原来永昌侯府并不很远,轿子出了府很快便到了,下轿后早有仆妇们接了进去,仪门前又有同辈的夫人来迎,一同进了府内的正房,就见正中榻上斜靠着一个头发全白了的老妇人,身边围着许多姑娘媳妇。瞧着大家进来,太夫人便笑道:“我又没怎么样,偏累得你们又跑来。”
    大奶奶带着大家行了礼,方才坐下道:“知道太夫人必然无事的,只是我们小辈的一点心思。再者,”说着指了指云娘道:“我们家里六奶奶才进京没多久,总要到太夫人面前行个礼的。”
    云娘被这样一指,赶紧站了起来,重新行下礼去,却被大家拉住,又将屋内的长辈妯娌一一告诉她,果然人丁兴旺,竟比武定侯府还要多几房。
    问了一回太夫人的病,原来是家宴时高兴,多吃了点,恐怕又受了风寒,身子便不舒服起来,用了药已经好些,大家便又说了些好好保养的话。
    太夫人便叫人将云娘带到身边,拉了手细看半晌道:“果然是个江南美人,无怪玉瀚那样喜欢。”又道:“这样娇嫩的小人,竟然还会织锦,可真真想不到。听孩子们说,那屏风织得十分地好,竟然是从没见过的,皇上都夸呢!”
    只要是皇上夸过的,那就是最好的,云娘近些时候听多了这样的话,虽免不了红了脸,却也十分熟练地道:“也不过是小技,且那上的字都是玉瀚写的。”
    “正是这样,才是你们的孝心。”说着又让人拿了一支攒珠累丝的凤钗给云娘,“若是女儿见小儿子如今再娶了亲,又升了官,也应该是极高兴的。”说着又伤心起来,拿着帕子擦眼睛。
    大家便赶紧劝解,又说了会儿旁的话才将方才的伤悲掩了过去。至中午,便在太夫人跟前用了饭,又说一回话哄老人家,就听外面人来报,“二老爷和武定侯府六爷一同来了。”
    云娘便知玉瀚忙过了公事,来见外祖母并接她们回去。又见大家都向屏风后面回避,便也起身跟着。却听太夫人笑道:“六爷又不是外人,从小便在我们府里玩惯了的,倒不必回避。”大家方才停下,却都立到太夫人身旁。
    靴子声响过,便走进来两个人。
    云娘昨天听玉瀚与李嬷嬷讲起永昌侯府的人,十句里倒是有八句是说这位二舅舅的,知他与母亲情份极好,且他年少时正是文采斐然地佳公子,忽然便立志投笔从戎,新婚燕尔之际便匹马去了边塞,如今是从二品的副都统,正是个传奇人物,便也十分好奇。
    
    第117章 人物
    
    云娘原以为边塞守将,从二品的副都统,必然是十分威严勇武之人,不料却见与玉瀚一同进来的二舅舅却仿佛白面书生,虽然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被风霜刻下了深深的印迹,但是她对二舅舅的感觉还是儒雅。
    他站在那里,身腰笔直,面带笑容,举手投足之间说不出的高洁,让云娘突然想起来一个词——玉树临风。先前看书的时候,以为玉树临风只能用于英俊的青年人,就如玉瀚一般的,可是今天见了二舅舅,竟觉得原来这个词并不分年龄,而是与生俱来,天然出乎众人之上的。
    于是,云娘便莫名地对二舅舅有了十分的好感。待到了给二舅舅行礼的时候,就见二舅舅向她和熙地笑着,又道:“回头我送你们些好玩意儿,也算恭贺你们新婚。”
    话语其实也平常,但是云娘却能觉出二舅舅的真心,比起永昌侯府里所有人都真心。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又福了一福。
    这时太夫人便道:“如今浩哥儿也再娶了,只看神色就与过去不一样,想来小日子过得甜蜜。老二你这一次回京便多住些日子,让你大嫂帮你说一门亲事,也有一个像样的家才好,难不成你就这样混一辈子吗?”
    二舅舅便笑道:“母亲,我这样才好,心无牵挂,俗语说得好‘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就是将来老了,过继一个嗣子,还能不孝敬我?”又见太夫人面露不虞之色,赶紧又道:“趁着我现在还年轻,便依旧在边塞效力,既不负天恩,又能为府里挣得些颜面,再过几年,我便挂冠回京,长依母亲膝下。母亲想着可好?”
    太夫人无奈道:“只怕我这老骨头熬不到那个时候了。”
    二舅舅便笑道:“母亲的身子硬朗着呢,再好生将养,必能长命百岁!”
    又有大家凑趣,便将太夫人哄转了回来。
    一时便有人问:“你们舅甥二人怎么凑到了一处?”
    二舅舅便与玉瀚说明了缘故,原来今日朝中并无大事,二舅舅与玉瀚相约一同回府,却正遇到神机营正在比武,便将他们拉了过去,较量了半日方回。
    永昌侯府的人倒还罢了,唯有大嫂笑道:“定然是神机营的那些把总指挥不服气六爷,舅舅便去助拳了。只是不知战况如何?”
    原来永昌侯府几代人已经不事兵戈,倒是都转而成为诗礼之族,现在听了这话,太夫人便急忙问:“那些个粗人动手也没深浅,可伤到了哪里?”
    大嫂又赶紧笑道:“太夫人不必急,二舅舅勇冠三军,我们家六爷虽然比不了舅舅,但好歹也是武探花,他们俩人在一起,还能吃亏不成?”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太夫人也笑道:“是你提起来唬我们一跳,又是你来劝我们。”
    大奶奶赶紧上前笑道:“因我家大爷在宫里这么多年,我倒听了些京卫三大营上二十六卫的事情,估量着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因口无遮拦便说了出来,唬了太夫人,正是该打呢。”
    太夫人原就是喜欢这个外孙媳妇的,又听她说说的有趣,便就笑了起来,“如此,就免了你的罪过吧。”
    大家又说笑一回,武定侯府的几位奶奶便辞别而去。太夫人便叫了云娘,“玉瀚没有亲娘,我便多操些心,只恐你身边没有可信的人,便送你两个人使。”说着便叫了两个十五六的丫头上来,皆举止温柔,相貌姣好,“原都是我身边长大的,心性也都好,又是容易生养的,总比外面买的强。”
    云娘笑嘻嘻地上前谢了,又收了太夫人给的身契,自带回家中不提。
    及至回了府,便交给李嬷嬷,吩咐道:“与先前侯爷赐下来的人放在一处,也排在芍药苑内做活。”如今她便不似第一次侯爷遣人来时般地生气和手足无措了。
    李嬷嬷听了,答应一声,将人带了下去,却悄悄回来向云娘道:“上次侯爷赏的蕙莲和蕙菱,如今在苑内做洒扫呢。府里人传的话便不怎么好听,这一次外祖母赏的人,恐怕还是尊重一些为是。”
    云娘只摆手一笑,“倒不是她特别贬低她们,只是凭她们是谁赏的,总是下人,可还要怎么尊重的好?我进府时带来的江花和如蓝自然是贴身用的,眼下又有嬷嬷在一旁扶持,房内便用不了许多人。”又特别瞅了李嬷嬷一眼笑道:“如果将她们都提到房里管事,房里的人便多了,让谁出去的好?”
    李嬷嬷听了六奶奶如此一句,当时便再不敢劝,陪笑道:“六奶奶说的竟然十分地有道理,老婆子先前并没有想得如此明白!”说着便讪讪地下去了。
    玉瀚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上前托了云娘的脸笑,“如今我们家的云娘越发能干懂礼了,这番话说得果真好!”十分地赞赏。
    云娘便斜了他一眼道:“现成的便宜话谁不会说?我也想把人都留在房内,只是那谁去做洒扫的粗活?且我们六房用的是下人,却不需养那些横针不动,竖线不拈,只打扮得妖妖娆娆的丫头们,平白地糜费了米粮!”
    汤玉瀚见她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说得顺畅,其实还是十分眷恋自己,一分一毫都舍不得让别人沾了,掩都掩不住的私情,不由得心神激荡,便将人紧紧揽在怀里,低了头去香,“你对我这赤诚之心,我再明白不过,也再领情不过。”
    世人的女人多得很,想嫁他的人也不少,可是真如云娘一般如此而已只一颗私心爱慕他的却只她一个,说着话就动了情。
    其实云娘也明白玉瀚对自己亦是一片赤诚,此时心动神摇,一时竟记了周遭到的一切,也揽住他的腰将头贴在他胸前,听他咚咚的心跳声,只觉得十分地安心。
    两人正情谊绵绵,就听外面有人禀报,“永昌侯府二爷遣人送东西来了。”倒把两人唬了一跳。
    玉瀚低头看云娘满脸飞红、鬓发散乱、衣衫不整,便将她放在炕上,拿被子盖住,自己整了整衣衫出去,收了礼单,打发了人,急忙便回房扑过去问:“可想我了?”
    云娘早在室内听他三言两语将来人打发了,又见来问,遂伏在炕上嗤嗤地笑,“我并没有你那般猴急!”
    汤玉瀚再看云娘,这一会儿工夫,她已经将头发拆了,去了首饰,梳理齐整在脑后松松地挽了个髻,大衣裳也脱了,只是脸上犹红,正拿双手掩着笑,心里早更痒了十倍,“我就该让你出去应酬的,你一定比我还快。”
    云娘便犟嘴,“我才不能。”
    玉瀚拉了她的手凑过去道:“我信才傻呢。”
    一番柔情蜜意,自不在话下。
    其实时候尚早,晚饭还没有摆。两人又起来,却只都懒懒的,依在一起说闲话,又想起了刚刚二舅舅送的东西,对着礼单让人拿进来看。
    只看礼单便觉得十分丰厚,及东西抬了起来,方知原来竟然足足装了两车,尽是边塞风物:各色皮毛、染花大壁毯、异域的金器、形状古怪的弯刀、少见的药材等等,不一而足,许多都是云娘从没见过的,免不了好奇地摆弄。
    玉瀚便道:“二舅舅没家没业的,且他也不置产业,最是洒脱的人物,每次回京都似散财童子一般,有什么好的便分给大家,只是今日给我们的却是最厚,你道为什么?”
    “二舅舅与母亲兄妹情深,是以才多给你的。”
    “这原也不错,只是今天又有一层意思,”玉瀚便笑道:“我们的亲事,最初人人反对,唯有二舅舅赞同,且他又在亲朋之间十分维护我们,今日送了这许多礼品,正是支持我们之意。”
    “怪不得我一见了二舅舅,便觉出他的好意。”
    “二舅舅一直说,只要我们两厢情愿,其余的都不算什么。”
    没想到一家子亲友,竟然是远在边塞,从未谋面的二舅舅真正护着玉瀚和自己,云娘感慨一番,又奇道:“二舅母过世多久了?是不是二舅舅与她情深,才不肯再娶的?”
    “听说二舅母嫁过来没几年就过世了,从此二舅舅便没有再娶,只是那时我也年少,纵有什么事也不知道,现在外祖母等都在催促,哪里有我多问的地方。”
    其实云娘随口问过后便想了起来,二舅舅是在新婚不久去了边塞的,那么未必能与二舅母有多少情谊。那么他为什么不肯再娶呢?只是这些长辈的隐私之事,她不好再打听的。于是便拿起一个小口大肚的镂花金瓮向玉瀚道:“这个摆在我们屋里吧。”
    又将东西一一整好,有自己留的,有送人的,还有赏李嬷嬷江花这些下人的,还有荼蘼和阿虎,亦没有忘记她们。
    因在理帐,又想到一事,遂向玉瀚道:“崇文门大街上那间铺子已经收拾妥了,丁寡妇和苏娘子也回信同意大家合伙儿做生意,得了利三家分。只是铺子的掌柜我打算让邓家人来做,你觉得可好?”
    玉瀚自然也知道邓家,便道:“先前邓管事是犯了错的,所以我便不再用他。”
    此事云娘早打听过了,“邓管事当时的确犯了错,在铺子里虚报了几十两银子的帐被抓到赶了出去。我倒不是说他虚报帐是对的,只是若是如此追究起来,你们武定侯府所有的管事恐怕都要赶走。”
    汤玉瀚自有被贬江南的经历,对于人情阅历早不比先前,闻言倒不至于不可置信,只是他先前一直以为下人就应该对主人忠心不二,是以对此言终究还是不能全信,便道:“我就不信府里连一个忠仆也没有?”
    
    第118章 留情
    
    汤玉瀚从小长于侯府,虽有母亲祖母爱护,但其实却是在仆妇环绕中长大,李奶娘、红裳等人要比亲生的祖母和母亲还要亲近,是以也相信她们。
    而云娘与玉瀚的经历完全不同,到了侯府,冷眼旁观,想法自然不同,“倒不是一个忠仆也没有,而是侯府里如此理事,就是不想贪的也都贪了。”说着将自己看到的讲给玉瀚,“府里所有采买、管事都是好几代的下人,父承子业,府里要做什么只是让他们报了价发下银子来办,却从没有人查上一查。且就是查了,也是打发下人去查,他们间又都是亲戚,只有相互包庇的,断没有相互拆台的。”
    “就比如那天我去厨房,听说鸽子蛋一两银子一个买来的,惊得不知说什么好,上次出门时特特去打听了一下,集市里卖鸽子蛋的都说,就是拿那人参灵芝喂鸽子,生的蛋也不能值一两银子一个——这些吃食其实还是小的,论起府里的土木、嫁娶、宴客等大事来,那里面的花头就更大了……”
    见汤玉瀚听得目瞪口呆,反又替大家解说道:“人生世间,衣食住行样样少不了,便哪里能不爱金银财物呢?就算是皇上的私产,恐怕也一样会有人打主意。府里的下仆又都不是圣人,既然银子这样容易到手,贪上一些其实真怪不得他们。”
    “就是当初我们在盛泽,你让我收商人的绸时,我也真心想收的,想到你的声名好不容易才忍住了,”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