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一旦在菜肴里看到一点油星,就如同被人踩中了尾巴的猫,说翻脸就翻脸。
就连船上的船夫们也知道陆老爷念佛,见不得肉,都改吃起了斋。
实在忍不住了,才在停船的间隙,偷偷地跑到岸上的酒馆里解谗。
两三天下来,清汤寡水,生生将胖子折腾得两眼绿光,看到那些露着黝黑胳膊的艄公船夫,却自动替换成烧鸡卤肘子,人都快变成神经病了。
不吃肉,勿宁死。
陆畅这次去扬州上任,随行的除了丁香,还有程管家和两个奴仆。丁香且不说了,程管家是外宅的老人,五十来岁,一向不得志,这次去扬州属于是变相的发配。这老头是个憨厚之人,也不管事。
另外,同行的还有一个文的秀才,是陆胖子在学堂里的同窗,沾了些亲。学业很差,中举无望,索性做了他的师爷,去扬州发财。这个文秀才身体孱弱,一上船就吐,晕得七荤八素,如今还在船舱里躺着。
“今天中午吃什么呀?”陆畅吃了三天豆腐白菜,嘴巴里除了鸟,连洪水猛兽都淡出来了。虽然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可心中还是抱着一丝幻想。
“老爷身子要紧,依旧是昨天那样。”
“难道就不能加点肉,实在不行,弄条鱼也可以啊。”
“老爷,不能啊!”
死胖子一脸的失望。
正在这个时候,一股浓郁的炖牛肉香味从舱里传来。
这下,陆畅的口水却控制不住地渗将出来。心中大喜,一把抱住丁香:“姐姐,你是我的救命恩人,终于知道心疼人了!”
丁香被丈夫一把抱住,心中一热,脸却红透了。慌乱地朝四下看看,还好,周围都是白茫茫的大雾,也不会被人看到。
这几日,死胖子对她极尽体贴之为能事,又花样百出,让丁香觉得,这日子过得真是不错,只恨不得这条水路再长些,永远没有尽头才好。
在胖子怀里温存了片刻,丁香总算在迷乱中清醒过来。脸色一变,猛地推开陆畅,就惊讶地叫了一声:“谁在做牛肉,不知道老爷见不得这种东西吗?”
“怎么,不是你做的?”胖子也是诧异。
“真不是我!”丁香摆了摆头,很是恼怒:“一定是船上的下人们不知道好歹,不懂规矩。真以为出了府,没有管束,加上老爷你又是一个好性子,就放肆起来。今日定好好好管教管教他们,老爷你也别管!”
说完,就急冲冲地朝船里走去,怒道:“谁,谁在炖牛肉!”
听说不是丁香为自己准备的午饭,陆畅大感失望,忍不住长叹一声。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听到丁香惊天动地的大叫起来:“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声音里带着极大的震惊和畏惧。
陆胖子以为出了什么事,心下一惊,也冲了进去。
却见船舱正中的地板上铺着一条猩红色的地毯,上面摆着各色果子冷盘,正中是一大钵白萝卜钝牛肉。
那一钵牛肉都是上好的扁担筋,炖得稀烂,看起来呈现半透明状,上面还浮着一层黄色的牛油。配合上雪白的萝卜,色彩分明,异香扑鼻。
陆爽陆三小姐正盘膝坐在地毯上,手里端着一只青瓷牛眼睛酒杯:“文公子,来,喝了这一杯。”
而那个文秀才则瑟缩着身子使劲地朝墙角里钻:“三小姐,晚生不能饮酒……这种蒸馏美酒,却是……却是……受用不起。”
三小姐的脸显得有些脏,看起来颇为狼狈,可笑容却显得欢畅自在。
“小妹,你你你,你!”陆胖子高高地跳了起来。
“你怎么吓成这样,二哥,你还是个男人吗?”三小姐一口饮尽杯中酒,小脸已经微红,鼻翼上的几点雀斑也分外生动:“没错,我是逃出来的,已经在你的船舱里躲了三天了。哎,又脏,又冷,又臭,还饿。”
将杯子扔到地上,陆三小姐又转头对丁香道:“丁香,准备一桶热水,再拿些干净衣服来,本小姐要沐浴更衣。哎,自由真好,这三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第二百三十九章 利益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利益的
北顶娘娘庙。
吸了一口气,吴节也不废话,径直问:“陛下是否担心一旦军队有了财权,就不受中央节制,酿成大患?”
说出这样直接的话,他还是有些紧张。
不过,这一关无论如何得过去。
说到底,吴节还是不想做一个单纯的弄臣、宠臣。
首先,他的目标是混进文官队伍,依科举正途入仕。明朝文官集团才是决定政治和舆论走向的最大势力,即便是皇权,也要受其约束。如果吴节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东方朔式的人物,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嘉靖皇帝没几年好活了。等到新君登基,也没吴节什么事了。
所以,目前的他有两件事需要做。一是中个进士,拿到进入翰林院的资格;二是在政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习惯那么多弯弯绕绕。与其弄巧,不如藏拙,有话直说就是了。
嘉靖在明朝的历代君主中,就其政治能力和权谋而言,至少能排进前三,仅次于太祖和成祖。自己这么说话,虽然可以引起他的不快,可其中的道理,却应该能想得明白。
所以,也顾不得嘉靖难看的脸色,吴节又缓缓道:“陛下这么想确实有道理,不过,依臣看来,此举不过是权宜之策。厘金制度只为解决东南剿倭事宜,一旦平定倭乱,就可以取消。难不成,战事平定之后,朝廷还会在江南保留几十万常备军不成?”
确实,比如现在主持东南战事的胡宗宪的浙直总督衙门就不是一个常设的机构。他本有兵部尚书头衔,为了这场战役,特意从中央派出到地方。一但战争结束,这个总督衙门就会立即撤消。
不像后面的清朝,实行的是督抚制。总督和巡抚并行,总督统管全局,巡抚主持地方政务。
“权宜之策?”嘉靖的脸色缓和了些,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浙直总督衙门随时都可以撤消,也不怕有人有了经济大权之后,拥兵自重,行割据之事:“不过,此例一开,将来国家但有战事。兵部、户部、内阁为了省钱,也照此办理,岂不天下大乱了。那些人可精着呢!”
皇帝冷笑一声:“一旦国家需要用钱了,要掏他们腰包了,一个个如丧考比,见天喊穷。甚至,还将主意打到朕的头上来。”
嘉靖的愤概吴节可以理解,这同明朝的财政制度有一定关系。明朝的中央财政每年腊月的头一天,内阁和司礼监,再加上皇帝就会坐到一起做一个本年的财政预算。各部门,各地方需要用多少钱都是有规定的。当然,这其中还要留出一些余量,以备不时之需。
问题是,备用金虽多,可也架不住四方伸手。于是,这预留部通常会在六月前被挪用一空。下半年一旦有突发事件,大家也只有抓瞎。
到这个时候,文官们都会把眼睛盯到皇帝的体己银子上。反正你是皇帝,天下都是你的,要钱做什么呀!你若舍不得出血,就是昏君,等着被御使言官们骂吧。
所以说,明朝的皇帝就是被这些文官们活生生逼成财迷的,实在是被他们拆借得太多。借了又不还,日子过得苦啊!
当然,也有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比如万历。不但不借,反变着法儿广开财源。得罪文官的下场很是凄惨,于是,万历同学一身集昏君、庸君、暴君几大名号于一身,变成了九五之尊中的反动典型。
“乱不了,乱不了。”吴节突然微笑起来:“陛下想差了。”
嘉靖知道吴节正说到最紧要的关头,也不发怒。实际上,他现在也被中央恶劣的财政状况弄得焦头烂额,但凡有一点辙,都不肯放过。厘金制度实在太诱人了,如此大一场战役,每年光军费开销就得八百万两。
天见可怜,如今的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两万。
等到万历张居正改革时,实行银本位制度,一条鞭法之后,太仓的入项才上升到四百到五百万两。
这场东南战役拖的时间实在是长了点,朝廷拆东墙补西墙,漏洞越来越大,有全面崩溃的迹象。
就嘉靖皇帝来说,即便是一杯毒酒,也得喝下去。
嘉靖:“说下去,说说朕错在何处,怎么就乱不了。今年蒙古俺答可是直接打到朕的眼皮子底下了。东南不靖,我看这北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得用兵。你这个厘金制度一出,宣府、大同的边军也照此办理。对了,还有延安、榆林,东北那边的山海关、宁远。整个九边都各自设卡收税,朕只怕到时候连一兵一马都节制不住了。”
吴节:“臣上的这个厘金制度只是军队在对内作战的时候才临时采用,对外战争却是不用的。比如说九边对北用兵吧,就算设置厘金局,设关卡收钱,也没处收去。北方都是军镇,地方凋敝,商贾不行。骡马又是朝廷专营,总不可能让军队到草原上去设卡吧。他们真有那个本事杀到草原上去,国家也没有边患一说。”
“至于对内,内地有战事,地方早就一片糜烂,别说商税,就算是田赋,只怕也收不上来。厘金只不过是把朝廷损失的部收上来罢了,对国家来说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是一件好事。所以说,厘金制度只不过是专为应付叛乱、民变所设,真到那个时候,国家一团混乱,还怕出现军阀割据吗?再说,一个刚正的君王,自有统御军队的能力,所谓将将之将也。若君王连军中统帅都统御不住,就算没有厘金制度,也会出现军阀。”
吴节最后抛出一个糖衣炮弹:“再说了,真要实行厘金制度,设置厘金局,也不可能让军队自己说了算。他们说收多少就收多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那是不可能的。朝廷必然会派出官员主持,监督税赋用途。等到战争一结束,军队解散或者各归建制,也不可能将没用掉的部私分了事,还得归还国库。就拿胡总督所执掌的南方五省来说,都是膏腴之地,一年下来,收千万两银子也是有可能的。若在调高厘金,两千万两都有可能。前线军费才多少,**百万两顶天了。战争一但结束,国库至少增加上千万两入项。”
话还没说完,嘉靖霍然站了起来:“当真!”一张死人脸已经彻底变色了。
上千万两,这可是朝廷三年的收入啊!
当然,这事实际操作起来肯定有许多变数,不过,每年弄三四百两还是有可能的。
怎么不叫人动心?
只一瞬间,嘉靖心中转过无数念头,可所有的念头无一不被白花花的银子的光芒给掩盖了。
穷,实在是太穷了。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嘉靖皇帝又不是聋子瞎子,怎不知道外面是如何议论自己的,又如何不知道自己的家底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如吴节刚才所说,厘金制度不过是对内战争时的临时举措。真到内乱之时,国家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只要能将乱贼剿灭,也顾不了其他。至于出现军阀,也不是不能控制。明朝对于文武相制,大小相制早就积累起一整套的政治经验,对这一点,嘉靖皇帝还是有信心的。
“禀陛下,这个条陈,臣已经推敲过许久了,已然酝酿成熟。”吴节肯定地点了点头,看到嘉靖神采飞扬的表情,他偷偷地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自己算是过去了。
或许,这是自己的一个机遇。过去了,就算是在大明朝政坛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个厘金制度一出,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肯定都不会在少数。
以明朝官员们党同伐异的性子,不管怎么说,吴节肯定会拥有一大批同志。这就是他未来在政坛上立足的根本。
“好好好。”嘉靖皇帝终于露出灿烂的微笑,又一身松弛地坐到蒲团上。并指了指身边:“吴卿且坐,详细将你这事说说。”
“是,陛下。”吴节也学着皇帝样子盘膝坐下,将着个厘金制度从头到尾说将起来。
当然,这个制度吴节完全照搬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当年的那一套,数据翔实,有根有据,自然有极强的说服力。
当然,他也不怕说出纰漏。实际上,全然照搬的数据挪到明朝来还算是保守的。
毕竟,清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gdp大多来自农税,建立在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基础上。至于商业,却还是比不上明朝。
如今的大明朝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整个商业社会都处于蓬勃的上升期。厘金只收商业税,就其数量上,却要比清朝时大上许多。
这一点嘉靖也看出来了,时不时打断吴节的述说,纠正他数据上的错误,微笑道:“吴爱卿为人稳重,不肯将话说满。不过,数字这种东西,还是实说的好,不用刻意压低。”
吴节有些惊讶,他也没想到嘉靖对数字如此敏感。这家伙,很有些后世技术官僚的气质啊!
很快,吴节就和嘉靖一道商议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由浙直总督派出人手设置一个厘金局,不过,朝廷得派出御使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行使否决权。
当然,皇帝还特意派出了一个太监,在收取的厘金之中提取一成,充实内虏。
嘉靖皇帝还是不忘从中获取个人好处,否则,一旦战事结束,节余部分充入国库,再想伸手,就有些难了。
第二百四十章 惊变
第二百四十章惊变
雪还在静静地落着,整个北中国已经被一层白色覆盖。//。小说网//
这一场雪从昨天落到现在,开始大起来。
也不知道在大殿里坐了多长时间,北顶娘娘庙里的松柏还有那一棵古槐树已经变白。
嘉靖皇帝站了起来,将长袖一甩,裹在双臂上,然后背着双手走到门口。面上带着喜色:“去年冬天自入冬以来,二十来天没有下雪,以至于整个顺天府农作物歉收,看今年这种情形,应该有个好收成。瑞雪兆丰年,儒家讲究天人感应,若遇天灾,臣工们都要逼着朕下罪自诏,如此大雪,他们应该没有什么话说吧。”
天人感应那一套吴节觉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自然现象什么时候同君王的德行牵扯在一起了?
所谓天人感应,西汉时的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吴节现在批着一张儒生的皮,当然不可能反对,只是暗自腹诽。
说起来,这不过是儒家对君权的一种制约。君权神授,却要受到上天的监管,不能肆意胡为。
他已经在这里坐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大殿里四下通风,一身都快要冻得僵硬了,脸上也冷得没有血色。
见皇帝站起来,大叫一声“太好了”就吃力地从蒲团上挣扎着站起来,柱着拐杖走到皇帝身后:“那还不是因为陛下的德行。”
嘉靖哈哈一笑,看着吴节道:“冷了?”
吴节打着哆嗦:“陛下乃是半仙之体,臣**凡胎,自然比不了。”
嘉靖:“朕素食少餐,已经避谷数日。你既然冷成这样,不如去禅堂喝口热茶,陪朕用些茶点,顺便让住持将那册供奉在观里的三丰真人的《道德经》取来一观。”
吴节高兴得差点就说了一声:“那感情好。”
禅堂位于大殿旁边的耳房,里面倒也清雅,墙壁上挂着一张老子骑青牛出关图。
走到门口,就听到蛾子银铃般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