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秦-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他转身离开了大秦帝国学院。在他身后,韩谈和要命紧紧跟随。虽然现在歌舞升平,可冢组织还在,两个高手一刻也不敢放松。

胡亥离开了,留下了沉思的张良和兴奋的大秦帝国学院的学生。

胡亥刚刚回到咸阳宫,北方的大草原就传来了消息,北方行省的省长秦穆派人送来了许多上好的贡品。

想到秦穆,胡亥就有点儿想笑。在秦穆身上,他看到了人性的多面。这个家伙如果单单讲朋友之宜,绝对没问题。可如果用儒家的道德礼法衡量,他简直就是个混蛋。

“听说秦穆在草原之上又收了一对儿母女?”胡亥在自己的后庭,脸上带着笑问秦穆派来的进贡使者。

那使者听了,脸上一红,说道:“陛下明鉴,这穆公子那一点儿都好,就只有这点儿爱好,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

胡亥看了看这个使者,一看就是个玲珑之人,摆手笑了笑道:“御史们风闻奏事,朕略有耳闻。让你们家穆公子略微收敛一点儿就好,都管理一个行省,要检点一点儿。上行下效,朕可不希望北方的大片草原都效仿他。”

进贡使听了,立刻拱手抱拳,微微躬身说道:“陛下之言,臣定然转达,并坚决让穆公子执行。”

胡亥笑了笑说道:“这北方大草原虽然走了匈奴,并不安生。这个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不只有大秦,让你们家穆公子给朕把北大门看好,其他的事儿朕会帮他。”

给秦穆的使者敲了敲警钟之后,胡亥又询问了一下北方草原的现状,这才让使者回到驿馆。

如今已经是皇后的夏幽挺着个大肚子陪着胡亥,她就在屏风后面看着秦穆送来的礼单,很丰盛。

“北方越来越好了。这许多贡品都是咱们这里没有出产的物件儿。”夏幽合上礼单说道。

胡亥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夏幽在提醒他,北方的管理需要加强。

“朕的皇后就别担心国事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朕的儿子好好的生下来。”胡亥把耳朵贴在夏幽的大肚子上,笑嘻嘻的说道。

夏幽用手轻轻的在他的脸上抚了一下,笑道:“咱们孩子名想好了没呢?”

胡亥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一脸正经的说道:“老人都说贱名好养活,朕看你肚子里的孩子就叫狗蛋儿吧。”

夏幽用手再次拍打了胡亥一下,笑道:“赢狗蛋儿,这名字难听死了。”说着咯咯笑了起来。

胡亥故作愁态的说道:“唉,既然朕的老婆不喜欢这名字,那就要换一个,是叫二愣子还是叫狗剩子呢?”

夏幽啐了一口笑道:“没个正行,人家是皇后,不是你说的什么老婆,嘻嘻。”

“朕说你是老婆就是老婆,你管得着。”胡亥摸着夏幽的肚子,脸上神色渐渐淡定下来,说道:“朕都想好了,不论男女,这孩子就叫赢夏,你觉的怎么样?”

夏幽的脸一红,点头说道:“赢夏,这个名字好,有你的赢,我的夏。”

就这样,胡亥在大秦帝国的第一个娃名字就定下来。

平静的日子如水一般流淌。

这一天,大秦帝国学院传来了消息,这个消息是张良亲自入咸阳宫送来的。

“墨清的蒸汽机改良之后,已经能够和战船完美的契合。请陛下择日,让大秦帝国学院恪物院的学子们为您演示。”张良久不穿朝服,如今正式的穿上朝服,到让许多人感到不适应。

胡亥看着张良手上那份显然是很多人签名的请柬,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你们若是准备好了,朕随时都可以去看看。”

张良一抱拳说道:“恪物院,随时待命。”

胡亥手在龙椅上敲打了两下,说道:“这样,你今天先回去和墨清准备,朕明天带着所有臣工,一起去恪物院给你们助威。”

张良看了看四周的那些朝中重臣,用力的一抱拳,说道:“陛下放心,恪物院会给大秦一个完美的交代。”

朝会散了之后,所有的大臣都开始耳语。他们也听说了似乎出现了一种新的机器。都在纷纷猜测。

自从恪物院制造出了玻璃等生活用品之后,那些原本因循守旧的大臣渐渐的对恪物院的看法产生了改变。

从当初的抵触,到接受,再到一听说是恪物院的产品,就会立刻疯狂盯上,很怕把自己家族落下。这种转变是巨大的。

听说皇帝要带着所有臣工去恪物院观察新的发明,各位大臣都已经憋足了劲儿。如今许多权臣已经开始让自己的后辈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大秦帝国学院的所有新鲜玩意儿都是他们觊觎的。

如果能够让皇帝开恩,一不小心成了皇商,那可就平步青云。

战争是迫不得已的,如果能够和平,谁不愿意做一个太平盛世的富贵佬儿?

恪物院在得到了皇帝要带领当朝所有权贵前来观摩实验之后,也兴奋了起来。几个负责教学的副院长跟着张良一起找到了墨清等人。

这些曾经自以为技艺超群的老家伙竟然心甘情愿的为墨清和他的几个学弟打起了下手,任劳任怨。

这一次,墨清把实验场地设在了帝国学院中间的大湖之上。他和同学们不眠不休的建造了一个五米左右的仿真战舰,并且在战舰上安放了一个船舵,可以容纳一人操控坐船行驶。

让张良等人所不知道的,是这艘船是经过墨家几个能工巧匠改良过的,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414章帝国学院的意义

实验的日子到来,胡亥早早的带领众位朝臣,来到了大秦帝国学院之中。

搞科学的人总是木讷的,没有给皇帝搭建一个特殊的高台,就那样让所有的大臣和学生们围拢在湖边,看着墨清带着几个年轻人在忙活。

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撤离开来。只有墨清一人踏上了那艘五米左右的航船。

虽然只有五米,但整个航船就是一个大秦海军战舰的缩影。

为了这次演示效果良好,墨清早早的就把蒸汽机启动。那艘航模在憋足了劲儿之后,随着岸上的张良一挥动手中的旗子,缓缓的动了起来。

开始还是缓慢的移动,但随着蒸汽机的工作,航船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墨清的操控下,航船灵活的在湖面转弯。

周围的观者纷纷露出了惊骇的表情。胡亥自然知道如果蒸汽机运用得当,做到这样并不难。但其他的人可不是一样的想法。

蒙毅第一时间想到若把这蒸汽机应用的到车上,无论是运送粮草,还是战车战争,都会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

李斯老眼眨巴着,他想起了曾经让老皇帝建立驰道,位的就是能够迅速的纵贯南北东西。如果在这东西的基础上做出更完善的驰道和车辆,那速度要比战马快许多许多。火车的雏形在他的脑子一点一点的勾勒,不过后续的东西还是需要大秦帝国学院的支持。

不同部门的职司人员,都想到了这种东西在不同地方的运用,当然也有人在打蒸汽机的注意。一旦这东西运作成熟,投放市场,会颠覆这个社会不说,收入肯定是不菲。

就在所有人都为这艘战船的灵活而惊讶的时候,随着张良的再次挥动旗子,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墨清一手握住船舵,另一只手一拉身边的一个操纵杆。突然在船舷两边有一块儿块儿的木板放下,从中竟然出现了一个个黑黝黝的铁管。

众人还都没反应过来,那些铁管突然发出轰隆隆的炸响,一团团烟火之中,一道道彩色的硝烟升腾而起,使得这艘战舰模型如在云里雾里,隐藏起来。

“这艘船最初是恪物院建造,后来整个大秦帝国学院都参与到了舰船的建造之中。现在船舷伸出的东西,是经过皇上御赐名字的,叫做火炮。如果放上铅弹,杀伤力强大无比。”张良在一边解释。

所有的大臣惊骇的望着胡亥。

如果说战舰让他们感到惊讶的话,也不过是运行灵活快速,但还是需要真刀真枪的砍杀一番。

如今这种快速的舰船再配上这种能发射铅弹的大炮,恐怕在整个海上,没有人是大秦海军的对手。

“这种舰船要量产一批,然后交给任嚣。再把原来我大秦海军的舰船替换下来,统统改造一番。”蒙毅心里想着,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哥哥蒙恬,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这么先进的东西,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他把心里想的话和胡亥说了。

胡亥点了点头,在蒙毅耳边说道:“朕还有个大胆的想法,现在的舰船多数都是木质。我们要造就要造更进一步的,钢铁舰船。”

蒙毅点了点头,他没有因为二世皇帝的说法而震惊。因为大秦帝国学院的妖孽们早就研究出了什么密度。不论是钢铁还是木材,只要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就能浮在水面上。

蒙毅虽然不知道密度是什么,但知道这种东西玄之又玄。听说还有人在研究怎么让人的密度比风还小,据说这样就能飞起来。

疯子,都是疯子。蒙毅第一次觉得这群研究学术的大秦儒生比那些战场上杀敌千万的将军还要可怕。

随着实验的圆满结束,胡亥立刻下令,封赏墨清为蒸汽侯。

这个侯爵真是名副其实,如果没有墨清就不会有蒸汽机,自然要封为蒸汽侯。

当所有人都认为墨清这个侯爵有名无实的时候,第二道旨意再次传下,墨清食邑两千户。

这一下就震动了所有武将。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出生入死换来的侯爵,有些人征战一辈子,也没有得到侯爵的封赏。可如今墨清简简单单的就在大秦帝国学院做研究,就能够封侯,不免有些人心中不服。

胡亥知道他们的想法,所以才会带他们来看这次实验。在实验面前,这些武夫们应该能最直观的领略的科技带来的改变。

如果这样凶悍的战船量产出来,对上那些土鳖的海盗甚至其他国家的舰队,将是一边倒的胜利。

在战场上多杀敌,少死人,就是最大的功劳。如果细分,墨清的功劳给个侯爵已经是亏待了。

这种话他做皇帝的自然不会去说,不过优旃这个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小矮子已经把皇帝的心思传了出去,大臣们还有谁敢多言语的。

在大秦帝国学院,有一个和恪物院完全相反的学院。如果说恪物院研究的东西都是实用的,那么这个学院研究的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个学院叫做人文院。

这几年大秦的律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许多条条框框就来自这个人文院。

大秦的勋贵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权。可是人文院在胡亥的授意和引导之下,得到了一个几乎可以算作是造反的概念——人权。

就是苍天之下,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人权。

不过这个环境之中,他们还不敢提倡人权,因为一旦提出,将会违背那些大家族和朝中权贵的利益。

也不知道皇帝是有意还是无意,对人权这块儿竟然没有约束,而是从侧面提醒他们完善法律,通过法律一点一点的规范大秦的勋贵和子民们。

从去年李斯的儿子和邻居百姓因为一点儿私怨争执,而咸阳令没有任何徇私舞弊,条条框框都按照新颁发的法规来处理,罚李由当街给邻居赔礼道歉,并且赔偿金钱若干之后,百姓们终于知道大秦的法律已经超越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

这一切都是大秦帝国学院在背后推动。

这种推动,对张良来说压力也是很大。因为他要面对的是整个朝局勋贵们的施压。

第415章飞速前进的大秦

张良的压力,胡亥知道。

不过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布局。这种布局会让大秦在将来的征战之中,无往不利,甚至会永远屹立于地球最强国家的位置。

曾经的胡亥,前世只是为自己的奋斗,房子车子女子,是每一个后世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的压力太大,没法考虑太多。

如今他是帝王,拥有天下。有人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胡亥的胸怀已经升华为兼济天下。

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现今的国家政体进行一个改变。当然这个改变是缓慢的,循序渐渐的。用土话说就是温水煮蛤蟆,一点一点儿的。

首先从教育入手。

张良这几天就在忙活教育的事儿。因为皇帝说了,要让大秦帝国学院遍地开花,整个大秦的土地上都要有大秦帝国学院的影子。

这一点张良和陈平这个足智多谋的家伙商量了许久也没得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两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想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大秦帝国学院根本不现实。最多只能在天下三十六郡之中建立一些小规模的,类似于大秦帝国学院的学校。

两个人斟酌了良久,这才前来咸阳宫拜见胡亥。

把他们的想法呈上来之后,胡亥就知道两个人的确用心了。现在的大秦经济正在快速的恢复之中,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把大秦帝国学院遍地开花的确不容易。

不过张良和陈平拿出的办法是把天下三十六郡的郡城先建立学院,正符合胡亥心中所设定的。

看着二人的奏章,胡亥沉吟了一下说道:“朕有个简单的想法,在三十六郡的郡城建立大秦帝国的分院。然而各个县城则可以建立关于基础学科的学校。”

胡亥说完这话,张良和陈平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这事儿他们不是没想过,不过想到皇帝要建立的是类似于大秦帝国学院的大学校,恐怕目光没有放在基础教育上,就没敢说。

如今见胡亥主动提出,陈平一拱手说道:“陛下有这想法,是天下子民的福祉,陈平谢陛下。”

胡亥哈哈一笑道:“基础办学当然是大秦的国之根本。如同大秦帝国学院这样的地方,有几个就够了。一切东西都要从娃娃抓起。基础学科,朕要普及到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听了皇帝这话,手一拍自己的大腿,兴奋的说道:“陛下,如果说做基础学科,臣倒是有一个想法。”

“说说看。”胡亥笑看着张良。

“如今大秦帝国学院之中,许多学子已经学有所成,有些人根本不能和墨清一样沉下心来搞科研,但是让他们独当一面去办个学校,朝廷出资,或许也是个好去处。”张良说这些,就是想到了人文学院那些人。

对于人文学院的作用,张良隐隐猜到一二。他认为皇帝是想借着人文学院提出的法律和人权问题来提高百姓的认知,同时分散贵族对朝廷政权的掌控力,让赢姓的江山更加稳固。

所以他和适宜的提出了让这些人分散开去,即能普及基础教育,又能扩散人文院的影响。

胡亥点了点头,人文院研究的人权、民生、法律等问题,都是他默许的。

“这样,你们研究一下。建立基础学校这个事情,地方的学校出资一半,朝廷补助一半。这事儿朕会交给萧何办理。督建学校的事儿,让蒙毅去办。这些年他走遍了大秦每一处土地,风物人情都熟悉的很。”胡亥一边说一边把做事的人选都搞了出来。

“建造学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儿,这中间涉及到许多银钱上的往来和利益,请陛下一定严密监督。”陈平立刻想到了上方政策如何能够通达执行的问题。

胡亥点了点头,这事儿他心中想过。管钱的和监督的分为两条线。蒙毅和萧何他都信得过,两个人负责每一分钱用到位,而监管的问题就要韩谈来负责。

韩谈为人正直,胡亥很放心。

此时,胡亥已经执政大秦五年。

在他执政五年的时候,大秦开始建造基础教育设施。于萧何和蒙毅的调度下,于陈平和张良的奔波之中,外加韩谈的严密监督下,所有的东西都有条不紊的建立起来。

在这些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胡亥的第一个孩子,赢夏诞生了。这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小小子。

就在夏幽生产赢夏不久,蕊珠又给胡亥填了一个小公主赢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