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隽这话是在点醒朱瑞祥,既然博尔忽跑到射程以外去了,蒙古军队还在射程之内,你完全可以对准他们进行火力准备。
    朱瑞祥也是个玲珑人,一点就透,道:“谢皇上提醒。  准备!放。  ”
    一声令下,第三个齐射过去,炮弹落在人群里,一炸一大片,一轮齐射下来,不知道多少蒙古士卒倒了大霉,不是给炸死就是给炸伤,死了地惨不忍睹,花花绿绿的肠肠肚肚到处都是,破碎的肉块,飞溅的鲜血到处都是,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  受伤的虽然保住了一条小命,其状甚惨,伤处血肉模糊,好象给洪荒猛兽噬啮过一般。
    这种惨状,要是郭侃带往江南的军队重见的话,也许不惊奇,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大规模火炮的洗礼,有了很好的心理基础,见怪不怪了,只可惜这支军队早就全军覆灭在江南了。
    博尔忽这支军队第一次经历这种让人惊心动魄地场面,心中地震惊自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真要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可能是“震骇无已”四字了,已经震惊到无以复加地程度。
    蒙古军队一向善于制造混乱,把恐怖留给对手,当他们遭到如此猛烈的打击时,他们和在他们面前失败的军队一样,仍然是感到惊恐,昔日的高傲之气荡然无存。
    抓住这机会进行猛烈的火力打击,会为即将到来的近身肉搏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朱瑞祥深明此理,决定把这种惊恐最大化,要每一个蒙古军卒都知道什么叫恐怖,不停地下令火炮轰击。  火炮一次次地怒吼,不计其数的炮弹倾泄在蒙古军阵里,造成巨大的杀伤。
    博尔忽是一员良将,知道要是不采取对策,让宋军的火炮再猛轰一阵地话。  损失会很大。  这且不说,最重要的损失可能要算对士气的打击了,任何一支军队,哪怕就是神明的军队在如此近乎残酷的打击面前,都会士气低落。
    稍一权衡,博尔忽决定发起进攻,利用骑兵的优势。  冲乱蒙军的阵势,在近身肉搏战中取得胜利。  郭侃在评价南宋军队发生地变化时说“南朝军队的变化非常之大。  他们拥有先进地武器,尤其火器更是我军骑兵的最大威胁。  不过,只要利用好我军骑兵的优势,及时发起冲锋,打乱他们的阵势,在近身肉搏中取得胜利也不是什么难事。  南朝军队的砍杀技巧的确提高了不少,不过。  要与我军百年积累的砍杀比起来,还是存在差距。  因而,保证我军必胜地方式就是骑兵的冲锋与近战的搏杀。  ”
    郭侃不愧神人之称,他这一评价是正确的,就是李隽也是如此认为。  南宋军队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若是论整体实力,还是没有蒙古军队强,这点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南宋军队的实力超过蒙古军队固然是李隽追求的目标。  但南宋军队存在的问题太多,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赶超蒙古军队。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李隽才接受杜大用地建议,组建战略突击力量,集中高技术武器,打造几支实力强劲的军队。  当作突击力量使用。
    博尔忽对郭侃的信任一如既往,马上就想到他这一评价,决定把这一评价变成行动,一下拔出弯刀,喝道:“术烈,你带一万骑兵攻敌之左翼。  怯的留花,你带一万骑兵攻之右翼。  其余的骑兵攻敌之正中,步兵随后攻击。  ”弯刀幻出一个漂亮的刀花,对着宋军阵势一指,喝道:“成吉思汗!杀!”
    “成吉思汗!”一阵惊天动地地吼声从蒙古军卒嘴里冲出来。  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宵汉。  天空中漂浮的几朵白云都为之震颤。
    博尔忽进军的路线是当年蒙哥走过的路线,路程远。  山道多,地形复杂,考虑到地形带来的困难以及要在成都平原打一个大胜仗,彻底解决久战不决的东川问题,忽必烈决定投入蒙古在西北的精锐部队。  因而,博尔忽这支部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军队,虽然没有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强大,也差得不是太多。
    他的命令一下,蒙古军卒嗥叫着,挥着弯刀发起冲锋。  从远处望去,蒙古军队地冲锋好象移动地麻秆似的,不计其数地大汉举着弯刀,嗥叫着冲向宋军,好象一股涌动的海潮,随时有把宋军淹没的可能。
    在他们身边,不时闪现一个个火球,飞溅起尘沙。  要是有不走运的兵卒给炮弹击中的话,就会坐土飞机,血肉横飞,马毁人亡。
    蒙古骑兵虽然行动神速,但是也不可能不经过宋军火炮的射程。  朱瑞祥是个优秀的炮兵指挥官,知道一旦近身肉搏开始,火炮基本上派不上用场,这是打击蒙古军队的最后机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开炮。
    这支炮兵部队参加过临安保卫战,全歼郭侃的战斗,以及以后的一系列作战,作战经验丰富,尤其喜欢打蒙古骑兵,因为蒙古骑兵曾经让宋军吃足了苦头,有了火炮这利器不用来打骑兵报复,还能打什么?就是朱瑞祥不说他们也知道怎么做,拼命地装填,一装填好马上就开炮,炮弹好象不是用银子买的,而是天上掉下似的,根本就不用心疼。
    把骑兵这一古老兵种赶出战场是坦克,不是炮兵,但是炮兵会给骑兵造成巨大的威胁,这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蒙古骑兵在密集的轰炸面前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冲到宋军阵前。
    在博尔忽看来,他的骑兵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人倒下,冲到宋军阵前实是非常不容易。  能够冲到宋军阵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场大战是发生在松藩大草原上,有足够的空间,蒙古骑兵可以分散开冲锋,要不然的话,代价会大得多。
    “准备!扔!”术烈大吼一声,把手里的手掷式铸铁炸弹扔向宋军。  蒙古骑兵得到命令,把手掷式铸铁炸弹扔向宋军阵里,一时间,宋军阵里响起阵爆炸声。  不少宋军给炸死炸伤。
    术烈冲到宋军阵前的同时,怯地留花也冲到宋军阵前,他一声令下,手掷式铸铁炸弹铺天盖地地飞向宋军。
    就在蒙古军骑兵扔出手掷式铸铁炸弹的同时,宋军也把手掷式铸铁炸弹扔向蒙古军阵中,一阵爆炸声响起,不少蒙古骑兵给炸死炸伤。  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临安保卫战。  宋军最大的利器是钢弩,正是凭借钢弩的密集箭矢给蒙古军队造成巨大的杀伤才坚守住了临安。  自从手掷式铸铁炸弹投入使用以来,钢弩已经被淘汰出局,黄永善非常不情愿地把原先自己赶工造出来的钢弩毁掉,把钢铁用来生产手掷式铸铁炸弹。
    手掷式铸铁炸弹的威力,宋军已经在实战中得到验证,是继火炮、火铳之后地又一利器。  是宋军的一大心爱武器,要是不用来对付蒙古骑兵那就不对了。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器对决中,宋军占有绝对优势,一个原因是宋军已经多次使用手掷式铸炸弹,知道应付之道,蒙古军队地手掷式铸铁炸弹一扔过来马上就散开,杀伤虽是不可避免,减少了不少。
    反观蒙古军队。  问题就严重多了。  蒙古骑兵虽然骑术不错,但和人比起来自然不够灵活,反应自然是比宋军慢。  再者,用手掷式铸铁炸弹对付骑兵,对于宋军来说驾轻就熟,要集中扔。  形成面式杀伤,威力才大,蒙古骑兵想不吃亏都不行。
    蒙古军队这是第一次使用火器进行实战,没有经验,还是草创,讨不到便宜。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军队到现在还没有破译出宋军的火药配方,使用的是老式火药,其威力自然是不如宋军。
    是以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器大战中。  宋军占有绝对优势。  而蒙古军队伤亡比起宋军来说大得多。
    博尔忽这次进军把希望寄托在两件利器上,一是火炮。  二是手掷式铸铁炸弹上,想凭借这两把利剑横扫四川。  没想到带到四川的所有火炮仅仅是炸出了上百弹坑就给毁掉了。
    没有了火炮,博尔忽把希望寄托在手掷式铸铁炸弹上,以他想来有了这利器的相助,再加上精锐的骑兵扭转局势很有希望。  让他万万想不到地是,两军一对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宋军的手掷式铸铁炸弹威力大得多,吃亏的仍然是蒙古军队,他的感觉比吃了死苍蝇还要难受一万倍。
    蒙古军队居然使用手掷式铸铁炸弹,着实有点出人意料,李隽也是没有想到,念头一转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忽必烈雄材大略,再有郭侃这样的人才相助,在付出百万大军的代价后要是没有改变的话那才真正地不对,这也说明一点,蒙古人也在奋起直追。
    “学习是相互的,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就得看谁更善于学习。  我们大兴教育,必将迎来科技的春天,到时,我们就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就会有更多的先进武器,你再追也是追不上。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大手一挥,一阵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大宋朝万岁!”响起,宋军挥着手里地宝刀,直向蒙古军队迎上去。
    自从临安保卫战以来,宋军连战皆捷,士气高昂,进入四川作战之后,大小数十战下来,光复了四川全境,锐气势不可挡,不要说他们面对的是蒙古骑兵,就是神兵天将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只要李隽一声令下,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在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中,蒙宋两军展开近身肉搏战,一场血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蒙古军队来说,在广阔的松藩草原上大战,骑兵优势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冲锋砍杀射箭这些传统强势技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是在以往的话,蒙古骑兵如此发挥,宋军早已抵挡不住了,溃不成军了。  博尔忽非常惊奇地发现,现在宋军士气高昂,砍杀起来无惧无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凶险,好象他们的对手不是曾经令他们闻风丧胆的可怕蒙古精锐骑兵,而是一群作恶多端的土匪,让人痛恨。
    这还不是让他最吃惊的,最让博尔忽吃惊地是,宋军地砍杀非常不错,特别是在手掷式铸铁炸弹的使用上,更是让他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比如说宋军要扔手掷式铸铁炸弹,就会有几个同伴掩护,给他争取到足够地安全度,让他把炸弹扔到最有利的地位,炸死威胁最大的敌人。  一个宋军扔完了,换下一个,其他的同伴给他掩护,让他完成相同的过程。
    蒙古军队的配合就没有宋军那样完美,一个士卒要扔炸弹的话,其他的同伴不是不提供掩护,而是很难提供到足够的掩护,蒙古士卒很难把炸弹扔到最需要扔的地方。
    这不用奇怪,宋军使用炸弹的次数多了去了,经验丰富,早就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战术,相互之间进行配合支援。  蒙古军队还是草创时期,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检验,也就是说需要磨合,还需要时间。
    “完美无缺!”博尔忽以军事家的眼光赞美宋军的表现。
    李隽笑对身边的朱瑞祥道:“将士们打得不错,气势如虹!这样的硬仗要多打,对我们的提高会很有益处。  一支真正优秀的军队不仅仅要有先进的装备,还要有能够打硬仗的硬朗作风。  这样的硬仗打个几十场下来,我军的战斗力就会提高一大截。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六章 围歼博尔忽(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六章 围歼博尔忽(下)
    (按:有朋友提出说战争场面一样,没什么新意,并非我不想改变,而是目前的装备就是这样,在同样的军事理论指导下,战争场面的确难有改变,我相信熟悉战史的朋友们会认可这点。  在北伐中原时,技术兵器的出现,战争场面会大为改变。  )
    蒙宋两军各有优劣,蒙古军队胜在骑兵多,在松藩草原上骑兵的优势得到完全的发挥,可以不断发起冲锋。  宋军的优势在于士气高昂,锐不可挡,拥有先进的装备,经过实战检验的火器配合战术,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硬仗,针尖对上麦芒,不是短时间分得出胜负。
    李隽并非不知道蒙古军队和宋军的优势,而是特地安排一场硬仗给宋军打。  李隽非常清楚地知道,还有大量的国土没有收复,要收复这些国土当然是要靠真刀真枪来打,其中肯定会有很多硬仗。  别的不说,蒙古军队的怯薛兵团和五卫禁军这些精锐到现在还没有遭到象样的损失,要是和这样的精锐中的精锐对上了,宋军不能打硬仗的话,凭着宋军的优势还是可以赢下来,但会赢得很是艰苦。
    自从李隽统帅宋军开始,宋军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宋军没有打过硬仗。  临安保卫战靠的是坚固的城墙和一系列先进的武器才守住临安,援军到来后前后夹击,大败蒙古军队。  对于郭侃军队,就更不用说了。  要不是李隽设计了郭侃,挖了不计其数的战壕,把郭侃地大军围困住,让他的骑兵发挥不出威力,胜负之数真的很难说。
    光复淮东淮西四川这些地方,宋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奇兵,特别是解晋的骑兵部队长途奔袭。  打了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纵观宋军这一年多来地作战。  取胜的法宝可以概括为:兵力优势,先进地武器,先进的军事理论,先进的技战术,出奇用兵,妙算蒙古人。
    打了这么多的胜仗,就是没有打过几次硬仗。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李隽决定把博尔忽当作试金石,打一场硬仗,以此来检验宋军的战斗力。
    蒙古骑兵是蒙古军队的利刃,无坚不摧,在博尔忽的记忆中,只要投入骑兵,必然会给宋军带来巨大地威胁。  无休无止地制造混乱,把恐惧留给宋军,直至宋军崩溃。  然而,这一法则在今天却失效了,宋军对蒙古骑兵并不害怕,不仅不怕。  反而是迎着蒙古骑兵冲上去,好象蒙古骑兵不是让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而是香饽饽,他们则是饿夫似的。  远了就扔炸弹,近了就肉搏,或是砍马腿,或是砍马头。
    这种战术是宋军用来对付蒙古骑兵的不二法宝,在以往的战斗中就没少用过,着实让蒙古骑兵吃足了苦头,让这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骑兵部队伤亡惨重。
    在宋军近乎完美的技战术配合面前。  博尔忽寄予厚望的骑兵伤亡越来越大。  堆积在地上地人尸马尸越来越多,鲜血飞溅得到处都不是。  不少地方已经出现血泊。  是鲜血来不及浸入草地里,汇聚而成。
    望着一片赤红的草原,博尔忽想到的是“难以置信”四个字,要不是亲见,他真的是不会相信宋军会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仿佛宋军不是血肉之躯,是一架战争机器似的。
    这场战斗从日上三竿开始,一直打到日落西山之时,都没有分出胜负。  博尔忽开始焦虑起来了,一拉马缰,飞驰到阵前,挥着手中地弯刀,大吼一声,道:“草原上的雄鹰们:成吉思汗在召唤我们!成吉思汗在召唤我们的胜利!成吉思汗!”骑着马在阵中飞驰,一边跑一边大吼“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个人在其他民族心目中是恶魔,是刽子手,杀人无数,然而在蒙古人心目中近乎神的存在,至高无上。  博尔忽这一吼叫,蒙古军卒好象吃了兴奋剂似的,原本疲惫的身心一下子兴奋起来,大吼道:“成吉思汗!”
    数万股声浪汇聚在一起,汇成一首惊天动地呐喊,一时间,整个草地上都是“成吉思汗”的吼声,惊天动地,响遏浮云。
    博尔忽一马当先,直向宋军扑来,手里的弯刀不断幻出刀花,在夕阳照射下耀眼生辉,很是骇人。
    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是一种非常不错地选择,往往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