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养青梅-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施大夫帮我诊断,毕竟辛苦一场,你得帮我去答谢她一番。”沈朝元道。
  “这。”郑婵略有犹豫,施月娥给沈朝元诊出石女之症,郑婵心中总有些愤慨。
  “要你去就去,我这病又不是她传染给我的。”沈朝元严肃地说。
  郑婵松开眉结,叹息一声,点点头道:“是,那奴婢等下就……”
  “不用等,你现在就去,这里有青宁在,你有什么好不放心的?”沈朝元说。
  “是。”郑婵讪笑一声,回头收拾了一些东西,便拿着出了正月园。
  青宁一直坐在小凳子上,盯着炉子里的火,等郑婵走了便赶紧站起来跑到沈朝元身边,很佩服地说:“县主您真厉害!”她还想沈朝元会用什么办法藏起这堆火,没料到沈朝元竟然光明正大地在院子中央煮起了药,而且还把这件事交给她负责!
  沈朝元命她出去拿药,顺便把盆子里的药解决。
  青宁点点头,端着盆子跑了出去,没多久就端着一盆子药回来,但看包装就知道已经换了。
  她得意地说:“婢子把药藏在了假山,等下找机会出去一趟,把药扔到外面。”
  “做得好。”沈朝元给她一个鼓鼓囊囊的荷包,“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
  青宁接过荷包收好,甜甜一笑,“婢子向来都守口如瓶。”
  “什么守口如瓶呀?”敏锐的杨柳钻出来了。
  沈朝元默默盯着她,想了半天说:“这是跟你没关系的词。”
  “唉,我真伤心。”杨柳装模作样地摸摸眼睛又问了,“这是在煮什么?”
  “煮药。”青宁若无其事地在木盆里拆开纸包,等水烧开,将药材全倒了进去。
  “好浓的药!”杨柳皱着眉躲开从砂锅里猛然腾起的白雾,“这一定会很苦吧?”
  “那也没办法,非喝不可呀。”沈朝元去摇椅上躺着,等药煮好还要一阵呢。
  杨柳问:“要不我帮您试试味道?”
  “你不能喝。”沈朝元摆摆手,“我不爱喝别人剩下的。”
  元娘什么时候有的这习惯?杨柳想了想说,“我多拿个小碗来。”
  “这可是药,哪能乱喝?”青宁打圆场,笑着对杨柳说,“是药三分毒,你可不能喝。”
  “我还想替您分担一下呢。”她对沈朝元说。
  沈朝元笑道:“谢谢你,不过,我喝不完会倒掉,你就不用替我操心了。”
  “行吧。”杨柳退了两步,“那婢子先去做事了。”
  杨柳走了。
  青宁去拿来纱布,又过了一会儿,等砂锅里的药汤熬得只剩下四分之一,便把它从炉子上端下来。她将纱布沉在大碗里,将药汤全倒进碗中,最后将纱布抬起头,裹着药渣拧了一下,扔进砂锅里,碗中就只剩澄澈的褐色药汤了。
  药味略香,但这只不过是药汤的保护性气味而已。
  沈朝元完全可以预料到药汤会是什么味道。
  她定定地盯着面前的药汤看了一会儿,猛然将它端起,一饮而尽。一口把药汤吞下肚,沈朝元死死咬着牙没吐出来,青宁拿来水和糖,漱口可以清除嘴中药味,糖返甜。
  郑婵也从外面回来了,告诉她施月娥已经提前退房离开。
  “您的补偿,可以事后托人寄去莒城。”
  “你去办吧。”沈朝元接过青宁递来的手绢,抹了抹嘴,让青宁把砂锅和药碗端走清洗。
  郑婵来到沈朝元面前,“您已经喝了药?”
  “嗯。”
  “如果药有用就好了。”郑婵紧张地说。
  沈朝元轻轻点头,她也和郑婵有一样的想法。
  

☆、笄礼

  
  最大的困扰解决,沈朝元神清气爽。
  随着时间流逝,郑婵的神情越来越阴郁,她的表情则截然相反地晴朗起来。
  宛如没来月事的人不是她而是郑婵似的。
  己亥年。
  过年那天,沈朝元又见到了晋王殿下。他对沈朝元和颜悦色,首先关心了她的手,而后问她喜好,接着又督促世子妃要给沈朝元操办好这场生辰宴。沈朝元欣然接受了晋王的关怀,她最担心的婚事已经成了空中楼阁,守孝这个借口不用就不用吧。
  不过,等她结束晚宴,回到正月园和郑婵聊了几句,才知道这生辰宴很麻烦。
  不光是世子妃头疼,她也别想偷懒。
  虽然最重要的敲定客人,写请帖,递请帖,布置宴会等繁琐工作都由世子妃一手包揽,但作为生辰宴的主人,她也不可能像平时参加别人的宴会那样缩在角落里,必然会成为宴会的中心。这是她回到晋王府后的第一场生辰宴,十七岁生日,按照晋王的口风来说必定要大办,甚至有可能补上笄礼。
  “笄礼?”沈朝元无语,那是十五岁的事,现在她可即将年满十七了!
  “可错过了毕竟是错过了。”郑婵是支持晋王和世子妃的,“还是补上好。”
  沈朝元没法说服她,索性提起另一件事。
  “过几天我就满十七了,你也是时候该把我的身体情况告诉世子妃了吧?”沈朝元道。
  郑婵表情一变,声音陡转低沉:“奴婢觉得……不如还是等生辰宴以后再说?”
  “你还真是固执。”沈朝元问,“你不会是不肯帮我说吧?那我自己来?”
  “再等几天!”郑婵恳求道,“如果生辰宴后也……那奴婢一定去!”
  “这次你可别反悔。”
  “是!奴婢绝不反悔!”郑婵忙说。
  沈朝元决定再给她一个机会,才几天而已,等等也不要紧,让她心服口服。
  ……
  正月初十。
  沈朝元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生辰竟然也会如此重要,晋王府提前三日准备,世子妃早早写好请帖,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做笄礼的助手。宾客也是再三斟酌,多是晋王交好的世家,沈姓之人也有几位应邀,譬如叶律歆等琴痴更是早早写了回执答应赴宴。
  笄礼十分繁琐。
  首先是主人,一般是笄者的双亲,但由于沈朝元的父母早逝,主人便由她的三叔也就是世子代替。笄者是沈朝元。其后还有主持笄礼仪式的赞礼,正宾、赞者、摈者各一人,执事三人,乐者一人。世子妃主动承担正宾之职,赞者是延陵郡主,而赞礼,摈者与执事皆是世子妃邀请的好友,乐者是府中琴艺夫子詹唯勤。
  郑婵事先为沈朝元讨来流程单,让她记熟。
  笄礼不存在彩排,当然沈朝元乐意她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排练多次。不过,她指着最后的致辞为难了,“这里说要对客人致辞,可我该说什么?”
  郑婵安慰她:“世子妃一定会准备致辞的文章,您照着念就行了。”
  “嗯。”沈朝元稍稍安心。
  前一夜她早早睡了,清晨天未亮便醒来做准备。
  在未行礼前要穿童子服,首先沐浴,方能更衣。鉴于天气寒冷,沈朝元原本该穿短褂,却换成了长衣,腿上着长裤而非裙子,衣裤都是淄布只有边缘缝着一圈朱红色锦布。脚上着布鞋,头上梳的是双嬛髻,沈朝元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如此打扮,盯着铜镜看了半天。
  “可惜您只能穿这一次,笄礼后就要穿得更加庄重了。”郑婵道。
  沈朝元反而松了口气:“我倒庆幸我只用穿这一次。”
  她委实不喜欢现在的打扮。
  梳洗妆扮后,赶往家庙,等待客人,等到日出后,天放亮,客人们便来得七七八八了。
  这时主人等仪式主持到达,多穿深衣,看起来都极其庄严。晋王虽然未曾担任宾位,却在上位坐好,一脸欣慰地望着沈朝元。沈朝元不宜多嘴,便只远远朝他行了一礼,晋王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对祖孙两年间只见过几面,但都对对方的印象不错。
  也许正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吧。
  在沈朝元心中,晋王高高在上;在晋王心中,沈朝元是乖巧懂事只会给自己挣面子的孙女。
  二人不用相处,自然都觉得对方甚好甚好。
  沈朝亚也作为宾客来了,甜甜笑着,站在叶律歆身旁。在沈朝元刻意与叶律歆划清界限后,京城中渐渐没人再议论他们间莫须有的暧昧关系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沈朝亚看向沈朝元的目光十分温柔。
  叶律歆只是满脸可惜,沈朝元今日是笄者,不可能为大家抚琴。
  ——好在那位不断弹奏着《高山》与《流水》的乐者技巧不错。
  叶律歆马上把注意力从沈朝元脸上移到了詹唯勤的手上。
  沈朝亚警惕地往上看那琴师的脸,嗯,男的,这才移开目光。恰好常玉从旁边跑过来,沈朝亚微微向右偏头,常玉便凑到她耳边低声说了一句,“郡主,办好了。”
  “你去旁边休息吧。”沈朝亚赞许地点点头,露出笑意。
  常玉走了。
  叶律歆扭头看了她一眼,“有什么事?”
  “没有,她有个认识的朋友在附近,问我能不能去跟她朋友聚聚。”沈朝亚眼都不眨。
  “你对你的侍女总是这么好。”叶律歆笑了。
  沈朝亚也笑了,“要对身边的人好,这不是表哥您教我的话吗?”
  “我对你说的话,你都记得?”叶律歆一怔。
  沈朝亚低头浅笑,“我从没忘过。”
  叶律歆看她的目光越来越柔软,同时,心下也做了一个决定。
  这时赞礼宣布仪式开始,叶律歆忙将目光移开,看向前方。
  ……
  来到家庙后,沈朝元的引导便由郑婵换成了宛椒。郑婵毫无怨言地走到世子妃身后,给了沈朝元一个安心的眼神,便合袖站定。宛椒引领沈朝元走进东房中等候,这里放着一个火盆,屋内十分温暖,即使沈朝元穿着并不厚实的采衣采履,也不会感到寒冷。
  外面好像很热闹,一直能听到世子妃的声音,只不过隔着一道墙,沈朝元听不清。
  沈朝元已经背诵下笄礼的步骤,迎宾、就位、开礼、笄者就位、宾盥、初加、一拜、二加、二拜、三加、三拜、置醴、醮子、字笄者、聆训、笄者揖谢、礼成这十七个步骤。致辞在笄者揖谢这个环节,沈朝元还不知道要念什么,便问宛椒。
  宛椒知道她没经验,笑吟吟地安抚她,致辞的文章世子妃已经准备好,会在需要她致辞时送上,她只需要按照那篇文章念诵即可,很简单。
  宛椒和郑婵的安慰是一个说法,沈朝元便不再担忧。
  她听着外面的声音,暗暗猜测现在到了哪一步。
  直到她听见世子的声音,最后一句很大声:“请元娘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该我出去了?”沈朝元问。
  宛椒提醒她,“先是二小姐去西阶就位,等她出去就会有人来通知您。”
  “步骤好麻烦,我都记不清了。”沈朝元苦笑。
  宛椒陪着笑,恰好这时一个小侍女进来禀报,笄者已可出场。
  沈朝元推门走出,至笄礼所在场地中央,面向南方向各位观礼宾客行揖礼,而后去笄者席上,面向西方正坐。延陵郡主缓步走来,为她梳头,将梳子放于席子南边。紧接着世子妃起身,世子陪她走到东阶,世子妃盥洗双手,摈者递上干布为她拭水,世子妃与世子相互行揖礼后各自归位就坐。
  沈朝元转向东方正坐。一位执事上前奉上罗帕与发笄。世子妃走到沈朝元面前,高声吟诵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念罢,跪坐下来为沈朝元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延陵郡主象征性地为沈朝元正笄,沈朝元起身,接受宾客的祝贺,接下来便走回东房。
  东房即是更衣间,延陵郡主捧着一套素衣襦裙进来,“换吧。”
  今天是沈朝元的笄礼,她很给面子,没冷脸。
  沈朝元致谢一句,换上襦裙走出东房,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世子,行正规拜礼。
  至此是初加和一拜,主要表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不过沈朝元的父母早逝,她流落民间,在有意识时不曾感受过天伦之乐,着实没有多少感受,何况这次是世子代替她的父母接受行礼,所以这只是走个过场罢了,参与的人心知肚明。
  二加二拜和三加三拜的程序一致。
  只不过祝辞有所修改,二加后换曲裾深衣,三加后换大袖长裙礼服,拜不同的人而已。
  沈朝元记这段步骤时有些混乱,看了五次才记清顺序。
  

☆、跳阱

  
  三拜后,执事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
  世子妃行揖礼请沈朝元入席,沈朝元来到席西侧,面向南方。是时,世子妃面向西方,延陵郡主奉上酒,沈朝元转向北方,而世子妃接过醴酒,走到沈朝元席前,面向沈朝元念祝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沈朝元恭敬地向她行拜礼,而后接过醴酒,世子妃则回拜。
  沈朝元重新入席,跪着把酒洒下一半作祭酒后,持酒象征性地沾一下嘴唇,再将酒放在面前的小桌上。一位执事上前奉上饭,沈朝元接过,与喝酒一样象征性地吃一点。放下饭碗,沈朝元拜下,世子妃回拜。
  这时,沈朝元可以起身离席,站到西阶的东面,面朝南方。
  接下来就是笄礼的第十四个步骤,字笄者,即为笄者取“字”。
  世子妃给了沈朝元一个便宜,让她给自己取“字”,如果世子妃看过觉得可以,到时候便用沈朝元自己取的字。沈朝元想了一个晚上,决定从有名的诗句或词语中选择,正好她翻书瞥见一句“蕙质兰心”,便决定用这个。
  不过杨柳路过时听说她要取“蕙兰”为字,拼死反对,沈朝元只好答应她换一个。沈朝元从另一本书里翻出个“和光同尘”,这次杨柳总算没吭声,沈朝元便拟了一个交上去,世子妃看过,派宛椒来回话说可以用。
  沈朝元紧张地看着前方。
  世子妃起身下来面向东,而世子也起身下来则面向西。世子妃取出一张红帖打开,念诵祝辞:“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和光’甫。”沈朝元忙开口答道:“和光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和光便是沈朝元选用的“字”了。
  念诵罢,沈朝元向世子妃再次行揖礼,世子妃回礼,而后走到原位。
  沈朝元则前往世子面前跪下,这时她本该听从父母的教诲,但此刻只能由世子代替。在聆讯这一步中,如何教训由父母酌定,沈朝元只能安静地聆听,一般亲生父母的发言会较为严厉,但世子替兄为主,自然是以慈爱关怀的句子为优先,很长。沈朝元耐心地等他说完,开口回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世子拜下。
  脸藏在两臂间,沈朝元的神情渐渐和缓,这个辛苦的仪式终于走到了末尾。
  “呼。”她起身时,情不自禁地吐了口气。
  世子听见了,装没听见,反倒朝她笑笑。
  若是亲生父母在这里,可不会如此轻松。
  沈朝元先直起腰,而后用腰部的力量站起来,只轻轻扶着地。在这种正式的环节,每一步都必须严肃庄重,不能够有一丁点失礼,像往常那样轻松地爬起来是不可能的,那很轻松,姿态也很难看。沈朝元今天已经拜下好几次,每次起身都是直腰直立,累得要死,脸上看起来很正常,其实是花了全身的力气在忍。
  什么笄礼呀,真是折腾人!幸好,马上就结束了。
  沈朝元转过身,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沈朝元走到场地中央站定,默默回忆着顺序,要向这些人先后行揖礼,从正宾起,至客人终,最后向代替父母受礼的世子行礼,而受礼者只需要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