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群臣真的为肃泰帝的子嗣急了,虽然已经官拜吏部尚书的简虚白没有理会此事的意思,但很多臣子还是自发的上表,要求肃泰帝再纳妃嫔,绵延子嗣,以安天下人之心!
因为知道肃泰帝宠爱皇后,很多人甚至在表书中直言皇后德行不足——这种情况你做皇后的应该主动劝皇帝纳妃,甚至先斩后奏的给皇帝选好小老婆、送到皇帝怀里好不好?你居然就这么看着皇帝为了你生不出孩子来操心?!
你到底会不会做皇后!?
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后,你就不能翻翻史书,跟着以前那些知道给皇帝添人的贤后们学一学吗?
诸如此类的奏章,仅仅数日,就在宣明宫的御案上足足堆了尺高。
尽管肃泰帝一律不理不睬,然而这种谏议却是与日俱增,瞧着竟有越闹越大之势了!
聂皇后闻讯之后,气得在长乐殿上摔了碗。
但特意进宫来探望她的清江郡主却也劝她:“你要是自己能生,做姐姐的何尝不希望看到你一辈子宠夺专房?可现在你不能生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这会陛下宠着你,不介意,也还罢了。将来陛下万一改了心思,说来说去,谁都要说你不对,这善妒的名头压下来,若再有那觊觎后位的,你说你要怎么办?”
所以,“依我之见,你不如看看这宫里寒门出身的宫女,拣那齐整温驯的,推荐两个给陛下。如此她们生下子嗣,你去母留子也好,记到自己名下也罢,既消弭了前朝后宫对你的攻讦与不满,也给自己往后找个依靠不是?”
说到这儿见聂皇后只是流泪不作声,清江郡主晓得她对于亲自孕育子嗣还是抱着渺茫的希望的——尽管清江郡主不赞成,但因为姐妹年纪差距大,又是异父,感情也没有非常深刻,不好说太多,只叹道,“你好好想想以后!就算你是皇后,将来无子也不可能被送去行宫等死,然而新君若跟你不亲近,你以为铭仁宫的日子就一定好过吗?”
聂皇后被她说得心灰意冷,走的时候甚至提不起送她的兴致。
晚芳陪着清江郡主到宫门口,特特提醒清江郡主:“本来这件事情才出来的时候,娘娘就死了心了。然而宋夫人偏偏要跟娘娘说世事无绝对,难保没有一线生机!弄得娘娘这会老觉得也许明天就能找到个深藏不露的大夫——今儿个郡主给娘娘说的尽管是金玉之言,怕就怕娘娘听不进去!”
“那有什么办法呢?”清江郡主叹了口气,“本来我是不想管这种闲事的,可是如今前朝后宫都在议论皇后妒忌,自己无子,也拦着不许别人生!你说皇后本来就根基不深,还被传出这样的名声,我要不进宫来提点几句,这不是看着她往火坑里走吗?”
又叹息,“终究是我们这些做姐姐嫂子的以前对皇后关心太少,以至于皇后听不进去我们的话。”
两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聂皇后本来就因为这一年来求医无果,几近绝望,被清江郡主这么一劝,彻底的冷了心,决定随波逐流了。
只是聂皇后尚未想好要怎么劝肃泰帝纳妃,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传来:苏太后对于皇后一直无所出的情况发话了!
太后的态度非常明确:“皇后嫁与皇帝虽然已经有几年了,然而这两个孩子才成亲就守上了孝,出孝之后又赶着事情不断。好不容易熬到皇帝承位,跟着就是北伐,如此一件接一件,说是夫妻,实则聚少离多,迄今无消息,有什么奇怪的?至于说忧来鹤之事,前朝永平帝之后能生,难道当今皇帝的福泽还不如永平帝吗?!”
“现在皇榜张出去才一年,以大睿的地大物博,恐怕好些乡野奇士,压根都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哪!”
“当年哀家生长兴时,距离嫁给先帝都过去多少年了?帝后现在都年轻,哀家这个做长辈的都不急,也不知道其他人急个什么劲儿?!北伐那么大的事情,还不够朝野上下操心的么?!”
苏太后虽然是皇帝名义上的婶母,实则是生身之母,睿武宗生前没有成亲,现在肃泰帝自无嗣母在上,太后的地位无论是名份上还是实际上,都是丝毫未受影响。
她这么直白的维护聂皇后,许多人虽然仍旧不服,认为天子一直无子不是个事,但苏太后跟着又说了一番话:“如今北伐节节胜利,天下人民皆安居乐业,皇帝年少且御体安康,一时半会的没有皇子诞生有什么要紧的?这会子急来急去的人,都安的怎么心?”
那些人才终于不闹了——毕竟苏太后这言下之意:如果还有人催着肃泰帝的子嗣问题,这人莫不是认为皇帝活不长?
不然太后都说了,局势一片大好,皇帝身体好也年轻,暂时无子有什么关系?子嗣受到朝堂重视,无非关系传承,但若无意外的话,现在距离肃泰帝传位还早着呢不是吗?
“母后怎么会忽然为我说话了呢?”那些希望肃泰帝快点有儿子的人虽然为此非常扼腕,但对于未央宫来说,这却着实是个好消息,聂皇后高兴之余,也是非常意外,“你们可知道缘故?”
侍者们面面相觑片刻,却是晚芳有些尴尬的出来道:“听说燕国夫人昨儿个陪城阳王妃进过宫,只是没来咱们这边,乃是直接去了铭仁宫。”
也难怪她尴尬:自从聂皇后入主中宫以来,苏太后虽然没有为难过皇后,但也从来没有对皇后高看一眼的意思。
由于长兴长公主之事,苏太后这两年对帝后其实都可以说是不冷不热。
这回皇后因为子嗣的事情受到内外夹击,连清江郡主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都特意进宫来劝她妥协,苏太后竟然会站出来替皇后说话——这当然不可能是太后忽然怜惜起了皇后,只能是有人为皇后在太后面前说了好话,而且说动了太后。
而苏太后这段时间,唯一见过的人就是城阳王妃跟燕国夫人,是谁为聂皇后出的头,这还用说吗?
晚芳早先因为晋国大长公主的事情,一直对燕国公府存着敌意,对聂皇后信任宋宜笑,颇有些怒其不争的意思。
如今得知此事,不免既羞又愧:城阳王妃是什么心性,她也有所知,这位老王妃没弄死聂皇后就算给外孙面子了,又怎么可能帮皇后呢?昨儿个肯进宫走这一趟,除了却不过燕国公夫妇之求外,还能是什么缘故?
“往常我总觉得燕国公府对娘娘肯定不是真心,却原来我还没有娘娘看得清楚!”晚芳想到这儿,越发感到无地自容。
她作为晋国大长公主专门给小女儿栽培的陪嫁,对聂皇后其实是很忠心的。
这些日子聂皇后的压力有多大,晚芳都看在眼里,之所以会赞成清江郡主的建议,也是怕聂皇后蹉跎太久,误了自己。
现在燕国公府请动苏太后出来说了这番维护皇后的话,即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聂皇后如今面临的困境,却也给了皇后一个喘息的机会——古往今来,被扣上“善妒”帽子的女子,尤其是在皇家,能够有好结果的,真心不多。
否则古往今来的女子,做什么一个个想方设法的养贤名?
而苏太后的表态,等于是委婉的否定了聂皇后的妒名。
无论聂皇后将来能否生儿育女,燕国公府这回,都为皇后解决了一个原本会后患无穷的麻烦。
晚芳为聂皇后松口气之余,原本的那些芥蒂,此刻倒都转成了感激。
然而此刻的聂皇后并没有很高兴,反而皱紧了眉:“是四哥四嫂帮了我?可知道他们许了母后什么好处,才请动了母后?”
再天真,到底做了两年皇后了,聂皇后怎么会不知道,苏太后对自己的喜爱程度,远远没到这种时候站出来替自己呛声的地步?
而燕国公府与苏太后的关系,也没好到可以随意支使太后——那么苏太后会这么做,可想而知,燕国公府,必定是付出了代价的!
聂皇后非常担心,这份代价会对燕国公府不利。
因为以苏太后现在的身份地位,让她动心的筹码,岂是等闲?
第六百二十七章 太后心机
虽然聂皇后很为燕国公府担心,但实际上,铭仁宫的谈判没什么波折,甚至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城阳王妃是这么跟苏太后说的:“太后为了长兴长公主殿下的事情,与陛下置气已经两年有余,尽管陛下依然对您孝顺非常,然而陛下当年既然能够罔顾胞姐之死,可见陛下是个有主意的人!即使太后与陛下乃是亲生母子,如果继续与陛下冷淡下去,对太后、对苏家,恐怕都将不利啊!”
“皇帝虽然心狠,总也不可能说拿哀家这个亲娘怎么样。”苏太后起初不以为意,“至于说苏家,皇帝如果对苏家有情义,又怎么会看着阿虚把少歌都赶回了青州?婶母向来聪慧,该知道哀家现在根本没什么求着皇帝的地方,又何必勉强自己,去讨好他?”
“太后自己当然没什么求着皇帝的地方。”城阳王妃一笑道,“但闻说太后欲从苏家为长兴长公主挑选嗣子?”
苏太后皱起眉,明白她的意思:苏太后自己确实不怕肃泰帝,有她护着,肃泰帝也不会不给长兴长公主的嗣子面子,问题是,她都是早就做了祖母的人了,又能替长兴长公主抚养嗣子多久呢?
到时候自己撒手而去,撇下女儿的嗣子,一个不好,岂非就要代自己承受肃泰帝的不喜?
至于说干脆不替长兴长公主过继嗣子了,那也不可能。
苏太后跟肃泰帝冷战这么久,主要还不是气恼肃泰帝的忤逆,主要是心疼女儿一辈子为了弟弟牺牲、却连个善终的结果都没有得到——让她看着女儿身后孤苦无依,她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么着,她还非向肃泰帝低头,或者委婉点说,要改变对肃泰帝的冷淡态度了?
苏太后脸色难看起来:“婶母到底想说什么?”
“太后是长辈,还是陛下的生身之母。”城阳王妃微笑着,“纵然要心疼陛下,总也要有个缘故。不然不但传出去会引起有心人嘀咕,陛下知道了,没准也会多想。太后说是不是?”
“婶母是七窍玲珑心。”苏太后哼了一声,“有话直言就好,何必作弄哀家呢?”
——当她听不出来城阳王妃话中的挑拨之意吗?
所谓“传出去会引起有心人嘀咕”,还能说是指有人会背地里嘲笑太后作为长辈,到底也只能对肃泰帝低头;而“陛下会多想”,却是比较直白的暗示,以肃泰帝的城府,说不准要疑心是不是苏家悄悄递了什么消息进宫,是以苏太后才会忽然对他转了脸色呢!
不过苏太后虽然不喜欢城阳王妃说的这番话,却也不得不承认,城阳王妃都说到了她担心的地方。
作为生身之母,现在也是名义上的婶母,而且也认为自己责怪肃泰帝理所当然,苏太后即使想跟肃泰帝缓和关系,但维持了两年多的距离了,这叫她怎么可能说亲切就亲切呢?没个合适的理由,太后是真的下不了这个台的。
何况肃泰帝对世家门阀的疑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即使是嫡亲外家苏家,这位年少的皇帝也是防备重重——苏太后只要想一想,自己明明是为了女儿未来嗣子的前途,对他态度软和下来,结果他却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真是想不吐血都不行!
“这不是现在看到现成的机会,来给你提个醒么?”城阳王妃安然一笑,开门见山道,“这会外头到处都在说皇后的不是,你也晓得陛下素来看重皇后——你站出去替皇后说几句话,既显得做长辈的宽容慈爱,又叫帝后都感激在心,台阶不就有了?”
苏太后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不悦的冷哼:“婶母这话说的也太好听了?阿虚媳妇跟皇后的私交也不是什么秘密,明明是为了皇后来的,口口声声倒仿佛是替哀家考虑一样了!这么着,哀家替你们办了事儿,还得领你们情。回头你们到了皇后跟前,少不得再表一番功劳——这是把哀家跟皇后娘儿两个当傻子了吗?”
太后还有句更生气的话委实说不出口:她怎么说也是肃泰帝的亲娘,现在难道竟要靠讨好肃泰帝的皇后,才能跟儿子和解?!
这换了哪个当亲娘的都不能忍好不好!
“你这话说的,倒仿佛我们故意算计你一样了。”城阳王妃却仍旧笑着,“但你想想,你平时就没管过皇后死活,这点里里外外都清楚得很。忽然亲自发话维护皇后,那跟你直接对陛下低头有什么两样呢?今儿个我带阿虚媳妇来走这一趟,完了你再去疼皇后——固然皇后要记我们的好,然而也没人觉得你撑不住了只好对晚辈低头,是也不是?”
她慢悠悠道,“好歹是个太后,太失。身份的举动做了,你就算不怕内外嘲笑,自己扪心想想,咽得下这口气吗?”
苏太后被气笑了:“照婶母这么说,哀家这会去替皇后说话,难道就咽得下这口气?”
“这件事情你迟早要表态的。”城阳王妃放缓了语气,“现在朝臣已经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皇后——如果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的话,你信不信他们下一步一准是把事情闹到你跟前,要你这个宗室长辈,关心一下陛下的子嗣问题?毕竟谁叫太皇太后跟晋国这些人都不在了,眼下宗室里能跟陛下说这些的除了你还有谁?”
王妃端起茶水抿了口,继续道,“到那时候你要怎么表态?赞成那些人的谏议?这两年你都没过问过后宫之事,难为别人一起哄,你倒是老老实实给他们当幌子,去跟皇后结仇?虽然你没必要怕皇后,这个皇后也没什么好让人惧怕的,然而你一个太后,这么轻易的被几个臣子利用,说出去也太掉价了?”
“什么都不说?你不说的话,那起子上表的人会帮你说啊——太后娘娘对陛下的子嗣问题闭口不言,这说明了什么?很显然太后也对皇后生不出孩子还要霸着陛下很不满意,只不过太后出身名门涵养好,故而矜持着不肯明言罢了!又或者,说你没能力影响到陛下,只能不作声了!”
城阳王妃说到这儿,看着脸色铁青的苏太后,轻笑出声,“你最后基本还是选择帮皇后说话,既然如此,何必等那些人来逼你呢?顺着我跟阿虚媳妇今儿个进宫来的这一趟,把态度给表了,对大家都好,不是吗?”
苏太后转过头来瞪着她,半晌才要笑不笑道:“婶母占了大头的便宜,自然乐见其成!然而哀家出力最多,获利最小,凭什么?”
“你还想要什么?”城阳王妃闻言,颇有些失笑的看着她,“太过份的可不行,这个我得给你先说好了!”
“长兴往后的嗣子,我打算给他跟皇帝要个爵位。”苏太后干脆的说道,“虽然皇帝肯定会答应——但爵位也是有高有低的!”
城阳王妃思索了会,说道:“顶多侯爵,公爵太高了,就算阿虚帮忙说话,陛下十有八。九也不会答应的!何况苏家现在已经有一个侯爵一个伯爵外加两位郡主,噢,还有你这个太后。纵然记到了长兴名下,终究也是苏氏血脉,要没意外,那孩子终归还是会跟苏家走近的。盛极必衰的道理,你应该懂!”
苏太后苦涩一笑:“做娘的,谁不希望把好东西都给儿女呢?只可惜长兴去得那样早,嗣子再好也不是她亲生的,说到底,哀家也不过是怕她身后无人,在地下也是冷冷清清的没人管罢了!”
“陛下也是你的骨血。”提到丧女之痛,城阳王妃也唏嘘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