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春秋- 第6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中美欧都在发展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战列舰提供最后的引导手段。而像日本这种次要大国,因为国力受限,而且技术也跟不上,自然无法发展全新的战略侦察机了,而用普通战术战斗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在对方严密的防空系统面前,其声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而这一战,就证明了这一点,战术侦察机在激烈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多少作用!

这场海战,也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全的配套系统,那么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是无法与航母比较的。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发展战列舰的成本并不比建造航母舰队差。换句话讲,战列舰的成本并不低,甚至有点得不偿失!

从这点上来看,这场海战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至少,将世界海军的发展分到了两个方向上去。而现在暂时不说这些,还是来看看这场海战吧!

由于中国舰队首先转向,所以很快就占据了“T”字头的有利阵位,中国的4艘战列舰的主炮基本上都没有受到破坏,36门火炮的打击威力是非常强大的。而最主要的优势,是中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有射程上的优势,换句话讲,中国战列舰不需要主动向日本舰队靠近,就能够发动有效的打击了。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发的水平,但是在实战中,为了保持齐射时的准确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钟2发左右。另外,在6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兴凯湖”级战列舰能够发射全装药的穿甲弹,其穿甲威力足以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了,当然,破坏力更为强大!

当中国战列舰开始射击的时候,日本的战列舰队还在前进。与中国舰队不一样,此时日本舰队必须前进,为了保证中国舰队无法逃逸,他们至少要将距离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够摆开阵型进行炮击。但是,在继续前进的途中,日本战列舰仍然在继续射击,而这种只能够发挥2/3火力,且射击精度低了很多的炮击,对中国正在高速运动的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在第15轮射击过后,一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青海湖”号战列舰B炮塔的3号炮因为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被迫停止射击,很快,整个B炮塔的三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接着“青海湖”号升起了黄色信号旗,战列舰上的火力系统出现故障,必须退出战斗了!

早在建造“兴凯湖”级战列舰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使用老式舰炮还是装备新式舰炮的问题,当时鉴于日本开始建造“武藏”级战列舰的威胁,决定使用新式舰炮。但是这种射程达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舰炮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需要的冷却系统比老式舰炮更严苛,虽然标准上的持续射击时间为2个小时,能够持续发射500发炮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持续发射200发炮弹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在实战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达到这一数字的。最致命的是,该主炮的冷却系统经常出故障,其故障间隔时间不到250小时,在和平时期,这已经是战列舰上最大的技术保障难题了,而在战争中,如果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将是致命的问题!

很快,“松花湖”号战列舰上的主炮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青海湖”号严重,只有A炮塔出现了问题,并没有波及到整个战舰的火力系统,而且工程师正在全力抢修,应该能够很快修复。

这时候,席林不得不让战列舰降低了射击速度。如果持续高速射击的话,冷却系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当射速降低到每分钟一发的时候,他们将不对日本舰队占任何火力上的优势!问题相当严肃,但是现在优势还是在中国舰队这边!

日本舰队还在前进中,战舰在高速前进的时候,射击精度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即使现在大多数国家主力战舰的舰炮都有双向稳定系统,但是在以60节速度航行的战舰上,即使再先进的双向稳定系统的作用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高速行驶的战舰将严重影响到主炮的发射速度,而且有两艘日本战列舰的前主炮都受到了不轻的伤害,所以射速非常低。

中国战列舰的舰炮进行了15轮射击,而日本战列舰只进行了5轮射击,算上有两座炮塔受到了破坏,日本战舰只发射了90发炮弹,所有的火箭增程穿甲弹都没有命中目标,最“理想”的一次,只打在了距离“松花湖”号200米的距离上,产生的震动,让“松花湖”号的主炮停止了一轮射击而已!

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中国战列舰在进行了75轮射击之后,日本战列舰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了。

“大和”号挨了4发炮弹,A、B两主炮塔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转向才能够用最后一座C炮塔射击!“神威”号挨了三发炮弹,出了已经受损的A炮塔区再度受到打击,舰艏严重变形之外,战舰左侧的所有防御系统都遭到了打击,速度也降低到了45节,已经无法跟上舰队的速度了!“扶桑”号战列舰的右侧挨了两发炮弹,战舰左舷的防御系统完全失去作用,同时通信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不能与前方的侦察机配合作战了!伤势最轻的是“伊势”号战列舰,但是在前面的战斗中,“伊势”号的主楼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其持续作战能力严重降低!

最糟糕的是,此时中国舰队的战斗机已经开始对日本的侦察机下手了。日本执行侦察任务的那些战斗机本来携带的对空作战弹药就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单机,或者由两机编队执行侦察任务,在中国优势战斗机的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宫本中将已经认识到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如果再做无畏的牺牲,带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更大的失败。

3月29日2点55分,宫本中将下达的撤退命令。虽然此时日本的本土舰队正在赶来,但是怎么也赶不上这场战斗了,而且宫本心里非常担心,中国舰队要是反身全力一击,先消灭掉他们,然后再迎战本土舰队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只有将自己的舰队与本土舰队整合到一起,才能够迎战中国舰队!

5点30分,双方战舰脱离了接触,“兴凯湖”号战列舰用最后一轮炮击“送走”了损失惨重的日本战列舰,然后立即调头跟上了正在西行的主力舰队,撤出了战场!

这场持续了近8个小时的海战终于结束了,虽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战列舰都没有被击沉,但是日本损失了6艘巡洋舰,而中国也有1艘巡洋舰受到重创。从整个作战过程上来看,中国舰队是完胜了。但是,对于中国舰队为什么不追击日本主力舰队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讲,中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回到本土海域,而不是与日本舰队决战,这从4艘战列舰主炮暴露出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持续战斗下去的话,恐怕最后失败的将是中国舰队!

虽然,这场海战没有分出胜负来,但是谁心里都知道,中国海军这次是胜利了。4艘出现问题的战列舰在1个月内就修复了,而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修理工作。当然,从战略上来看,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占据主动权,今后的战斗还很艰难!

第八章 痛定思痛

正文 第八章 痛定思痛

中日海战在一种没有完全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结束了,也许,这是让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人感到最失望的地方吧。

从战略上来看,日本舰队算是赢了,即使这严重的偏离了日本海军部原先全歼中国舰队的计划。按照日本海军部的计划,应该在大洋上完全歼灭中国主力舰队,使中国海军失去最主要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战争行动奠定基础。但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几乎没有损失一艘主力战舰,就连“武夷山”号巡洋舰在回到新加坡港之后,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修复了损伤,重新投入战斗了。而另外负伤的4艘战列舰分别进入了广州,福州,高雄以及上海港进行休息,维修的时间从10天到1个月不等。当然,为了改进战列舰主炮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所以还用了更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半年之后,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不但没有下降,还随着更多的主力战舰完成建造,而变得更强大了。

日本舰队的作战行动,从日本海军部来看,是完全失败了。损失了6艘巡洋舰,阵亡1800多名官兵,换来的却是中国舰队安全回到了南海,除了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之外,别的战舰迅速的进入东海,加入了中国第1舰队(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重新对海军舰队的建制进行了改变,用番号代替了以前的名字,而第1舰队的任务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作战,是中国的绝对主力舰队),取得了在东海海域的优势,如果不是日本此时已经控制了冲绳群岛,并且威胁到了台湾,中国第1舰队肯定已经冲出了东海海域,开始向日本海军发动反击了!

而日本人的损失就很大了,4艘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海军没有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而日本空军也没有!同时,暴露出了日本陆海军不合作的严重内部矛盾。可以说,这种关系已经非常悠久了,从中日甲午战胜时期开始,日本陆军与海军的关系就非常矛盾,主要是争夺本就不丰富的国内战争资源。而现在,这种矛盾已经扩大到了空军中来,而日本空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跟随陆军作战的,所以同样不卖海军的帐!另外,就是日本战列舰的主炮射程严重不足,虽然中国公布的“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为750公里左右,而实际上去能够达到惊人的900公里,而在海战中,中国的战列舰似乎没有全力作战。而日本战列舰的射程只有600公里,在使用全发射药,发射减装药火箭增程穿甲弹的时候,勉强能够达到650公里。但是,这仍然比中国战列舰的射程短了很多。如果正面交手的话,日本的战列舰至少有2个小时将处于无法还手的状态,而这两个小时,就能够决定最后的胜利归于谁了!

可以说,日本海军通过这一战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不但他们寄予厚望的战列舰除了在防御能力上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平之外,其余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欠缺,就连日本海军的航母都表现得不尽人意。当然,这些战术与技术上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而在海军的发展战略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并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宫本中将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受到多大的责难。问题并不在他这里,而是在海军部,虽然海军部的将军们并不承认,但是谁心里都知道,如果不是宫本的努力,恐怕日本主力舰队将在这一战中失去所有的主力战舰了!如果海军部能够对宫本的第一次报告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立即调遣本土舰队向其靠近,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那么以7艘战列舰,7艘航母的实力,中国主力舰队绝对不是对手,到时候,战争的天平肯定会倒向日本这边!但是,这样的机会是后悔也无法挽回的。正因为本土舰队晚了3个小时到达战场,最后让日本主力舰队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遭到了中国主力舰队的重创,并且让中国主力舰队能够从容的撤出战斗,回到安全海域去!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海军现在还控制着西太平洋,而且将中国舰队封锁在了东海与南海这片狭小的海域内。而正是通过这一点,很多人判断是日本海军胜利了,现在日本舰队能够在西太平洋上自由的航行,而中国海军大概只能够派遣自己的核潜艇到西太平洋上对日本的运输船发动袭击,而无法让自己的舰队冲过第一道岛链的防御线了!

对于中国海军这次的收缩行动,很多人都抱着疑惑的态度。以中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实力,即使是在西太平洋的广袤空间内,只要日本无法知道其具体位置,肯定能够占据到一个有利的位置,挑战日本海军的任何一支舰队,甚至获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海军的最大特点是进攻性,而让海军舰队,特别是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担任防御任务,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点呢?所以,很多人都怀疑中国海军这么做的正确性,甚至连部分海军军官都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把主力舰队收回来不可,难道就不能让其在外围牵制日本海军,对国内提供一种更加强大的间接支持吗?

当然,中国海军的这种战略决定是绝对有道理的,不然的话,历史很可能改写!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航母攻击机对战列舰这种钢铁乌龟的打击能力欠缺,就显得非常的严重了。另外,战列舰主炮的持续作战能力,这更严重的威胁到了舰队的安全!当然,最严峻的问题是,这支舰队在2044年5月就已经出海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并且很快在中日西太平洋对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舰队本身已经执行了近一年的战斗巡逻任务,其作战能力肯定下降了很多,同时官兵也急需休息。而让一支疲惫的,且问题多多的部队去担任那么沉重的任务,恐怕后果是谁都能够想象得到的吧!

从战术上来看,中国海军这次是胜了,这是支持中国舰队获胜者的主要依据,依靠不到200人的伤亡,给予了日本海军最强大舰队以重创,并且成功的撤回了自己控制的海域,让舰队摆脱了危险。

从战略的层面上来看,中国海军以保存了自身实力,为后来的战略反击奠定了基础而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此时,中国海军除了在关岛附近还有两艘战舰之外,在西太平洋腹地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海军实力。换句话说,中国已经无法威胁到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资源生产基地,日本受到的压力就非常小了,而且因为无法打击日本最主要的资源来源,导致战争被延长了一段时间,这也算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吧!

不管怎么样,现在这场有着代表性意义的海战已经结束了。这是一场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战,虽然双方都出动了航母上的战斗机参战,但是航母携带的战斗机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主要的战斗都是在双方战列舰之间进行的。而战列舰的主炮成为了海战中最主要的武器,也是给对方带来最大伤害的武器!而通过这场海战,中日双方都发现了自己海军舰队存在的问题,但是却采用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日本的解决办法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增大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同时增强战列舰的防御能力,以抵抗中国战列舰的威胁。日本的这种海军发展思想的根源是日本高度重视战列舰的作用,而忽视了战列舰的缺陷性,忽视了航母的作用,所以将宝都押在了战列舰身上,这也是日本海军后来建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战列舰的主要原因了!当然,这更是日本海军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从战术使用角度上来讲,战列舰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做到很多必须承担的任务,而这正是航母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中国海军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首先是增强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在新计划的一级战列舰,即用于取代“太湖”级战列舰的“呼伦湖”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增加到了5万吨,出了加强动力系统,改用更稳定的460毫米主炮,增强了战列舰上的防空火力之外,多出来的1。5万吨排水量中,有1。2万吨是增加的装甲!而这也是第一艘采用了电磁装甲的战舰。当然,在当时,这些都是属于绝密的情报,按照当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