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一个能从战争环境中历尽艰幸脱颖而出的将军们绝对不是凡俗之辈,虽然现在条件变了,但是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联元帅和大将们在这个位面依然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华夏这次给俄军下达的任务是守住包括库姆在内的部分重点城市。华夏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将防线稳定在伊朗西部的边境线,而是在必要的时候发动突击,所以必须集中兵力。所以俄国人的任务就是被动防御,当侧翼的英美联军挡不住的时候,由俄国人接替他们守住重要节点,即使守不住也要拖延一段时间。所以俄国陆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部队规模暂定为2个师左右。如果战况需要,或者俄国人愿意抽调更多的部队来当这个雇佣兵的话,那么部队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充。
“防御作战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一方面防御部队想依托坚固的防御阵地,尤其是永备工事来削弱对方攻击。我们会在关键地域部署钢筋混凝土工事,并且把宝贵的重装备放置其中。而另外一方面。当防御方把大量的部队部署在永备工事中的时候无疑减少了自己的机动兵力,而且因为防御要保证有一条完整的战线,所以相对于进攻方来说我们的兵力过分分散。如果没有足够机动兵力的话,那么对方只要突破一点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我们在设计防线的时候试图尽可能的将兵力部署在关键点。但是在实际中我们总能感觉到单纯的强调关键点防御并不能解决问题。”瓦图京说道。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德队的时候,对方的强悍的火力迟早可以撕碎我们的防线。不管我们在关键点修筑多么坚固的攻势,也不管我们部署多少重炮,对方迟早会敲掉它。在我们以往的防御战中,我们总是先布置警戒区,然后是第一道防线,这两层防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挡住对手,而是迟滞消耗对手。在对方攻破这两个区域后,第二道防线才是我们防御的重点。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东西对于远程火炮来说意义很有限了,现在的大口径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5千米左右,而大口径榴弹炮的射程也有15千米以上,我们所谓呈梯次的防御在对方炮兵眼中也许只用调整一下火炮仰角就可以解决问题。”科涅夫有些无奈的说道。按照以往的防御标准来部署,一个师级规模的防御不可能搞出10千米以上的纵深,所以对于对方的远程打击兵力而已,师级防御并没有纵深可言。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于对方远程火力的防御。俄国将领们对于对方航空兵是没什么想法了。空军不归他们管,能不能挡住对方的轰炸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对方的坦克也不是那么可怕。反正有反坦克炮、有地雷、必要的时候还有步兵敢死队。但是对于对方的远程火炮,俄国人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俄国人最缺的就是反炮兵火力。而且因为这次参战俄国计划只派出师级规模的部队,那么即使有重炮数量也会非常少。再考虑到伊朗战争中的整体实力对比。华夏给俄国部队配属的重炮理论上也不会超过对手,不要忘了,对方一个师可以获得军级的火力支援,而俄国人可就未必了。如果单纯论师级火力,华夏最多给俄国师配属32门榴弹炮和12门榴弹炮,射程不会超过m。就这点数量的火炮和悲催的射程,根本够不着对方的远程火炮啊!
“各位,咱们这么干看看行不行,解决对方远程火炮的关键问题就是让他们够不着纵深。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级别的火炮一般射程都在25km以上。即使他们攻击一线阵地的时候也会在10到15千米以外的距离上开火。这是为了防止对方部署在前沿的榴弹炮实施火力压制。一般需要用远程炮兵解决的目标无外乎两类,一类是比较坚固的防御掩体。同时这类掩体中又有一定的火炮,使用大口径臼炮无法解决。而另外一类就是对方的远程火炮。我们没有后者,但是却拥有前者,并且可以让对方提前展开兵力,这样一来,对方的出发阵地距离我们就会有较长的距离,这等于变相削弱了对方的火力射程优势。”一旁的朱可夫说道。
朱可夫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历史上筑垒区防御要素中逼迫对方部队提前展开的指导思想。要知道大部队展开后想要再往前推进出发阵地可是很麻烦的,炮兵需要寻找新的阵地,需要重新构筑炮兵掩体和弹药存放点。而后勤部队也需要重新设计补给站。防空部队也要跟着以上两支部队机动。如果道路装备悲催点的话,那么一旦盲目动起来直接造成道路堵死可是很正常的。也许对方最终可以完成部队的调动,但是对于防御方来说,这无疑争取了时间。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算十分困难,俄国人虽然武器少了一些,但是好在钢筋混凝土管够,时间管够。把工事正面弄到1米多厚那可是除了大口径加农炮抵近射击和航空兵的重磅炸弹之外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了。你说75mm坦克炮如何?还是洗洗睡吧。对于这种工事,德国人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展开部队,动用重火力一点点敲掉。(这可不是作者杜撰的,历史上2战期间俄国人为榴弹炮和76mm炮构筑的m2型火炮工事的正面混凝土厚度就有1。3米左右,顶部厚度也有0。9米,甚至就连后面都有0。6米!)
当然,这种强化的防御壁垒数量不会很多,只能用于关键点防御,那么剩余地带怎么办呢?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地雷真、反坦克障碍区、堑壕、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将这些区域封锁起来,这些区域没有多少兵力,完全是靠各种防御工事来延缓对方的推进。这样的话,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来迫使对方尽早的展开兵力,进而使对方的远程火炮处于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上。
不过光这样显然还不够。为了尽可能的将对方远程支援火力排除在主战场之外,俄国人又相出了一个办法,即在筑垒区和主防线之间空出大概4到6千米的距离,这片区域没有任何兵力就是一片空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方在粉碎筑垒区后必须重新整合部队。原本用于支援的榴弹炮必须通过筑垒区才能重新将俄方阵地纳入到有效打击范围内。而迫击炮和臼炮更是这样。在这片空地中,俄国防御部队会事先扫除射界并且标定射击诸元,以便在对方重新集结的过程中予以杀伤。即使因为各种原因俄国陆军错过了这个杀伤机会,这片空地依然会拖延对方的进攻步伐,为防御方争取到时间。(两道防线之间的大宽度空地的设置在历史上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出现过。而且也是师级规模的防御阵地。苏联的防御体系纵深简直厚的要命啊!)
当对方冲过了前沿筑垒区和空地区域之后,就该面对依托城市建立的主防线了。而俄国人则通过堑壕体系与城市堡垒化来抵御德军的进攻。最后一道防御体系的火力支柱将是各种反坦克炮和迫击炮。榴弹炮部队将机动部署。避免对方的火力压制。至于配属给俄国人的装甲部队,他们并不想把这些高机动性部队投入到消耗战和城市巷战中。
“从目前的分析上来看,德国投入的部队也不会特别多,相对于伊朗广袤的土地,不到10个师的德军根本无法形成一道连贯的战线,在师与师之间肯定存在大量的空隙。如果我们可以避开对方的攻击锋线,然后绕到他们的身后攻击后面的重炮阵地以及补给中枢的话,那么肯定会从根本上动摇对方的阵线。德国人是进攻一方,而且因为时间的问题,他们不可能成体系挖掘堑壕体系。”瓦图京建议道。
“坦克部队的行程可能是个问题,我们的后勤也很难支持坦克远距离作战。在相同的油耗情况下,轮式战车和半履带车的行程要长于履带式战车。但是前者的防御要弱于坦克,而且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一旦受损就没法回收,技术装备的彻底损失一半都是因为被无法回收造成的。这对于本钱不是很多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科涅夫对这个建议不怎么热心。
不管如何,俄国人最终决定站在华夏一边,而随着华夏和大部分盟国开始准备伊朗战争了。那么一直表现比较消极的法国人在忙什么呢?
订阅持续下降……!作者泪奔中……!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戴高乐的担忧
我们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两国边境的防线上真的正确吗?我不这样认为。”在看到了法国国防部新一年的陆军发展规划后,戴高乐不由的摇了摇头。不过此时,他在法国陆军高层会议中根本说不上话,原因很简单,在经历了意大利战役的失败后,戴高乐已经被法国国防部所排斥。在不久之后他将去法属阿尔及利亚担任殖民地驻军司令。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军事上的失误,不管如何,这些修建在边境上的掩体和工事总能在抵御德国陆军攻击的时候发挥作用。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资本家和他们支持的右翼政党。他们的妥协和退让才是最致命的。这些人妄图像乌龟一样摆出一种不主动出击的姿态来阻止德国人的入侵,这是不现实的。”
“他们的往往会这样说,既然德国的舰队已经进入地中海和印度洋,既然德国人开始在两河流域囤积物资和部署军队,那么他们的攻击方向将是伊朗和南亚。法国没有必要为了英国人的利益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置身战争之外。这是极其幼稚的想法。我总有一种预感,我认为德国在下一场战争中不会放过我们。按照一句华夏俗语来解释的话,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西欧太小了,容不下两个陆地强国,英国人还有试探的资本,而我们没有。”法国殖民地部长保罗雷诺的话语中充满了不满和担忧。
从广义上来说,无论是戴高乐、巴顿还是蒙哥马利亦或者周宣他们都是失败者。但是蒙哥马利和周宣好歹在意大利北部打出了不错的战绩。前者把数万奥匈帝国官兵送到了战俘营,而后者则是击败了德国陆军中最为精良的部队。他们对他们的评价是很高的,他们的战败不是无能而是双方过大的实力差距。但是巴顿和蒙哥马利就不一样。虽然他们面对的压力更大。但是一直趋于保守的战术给人们一种平庸的表现。当然实际上在对方几乎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能拖延到5国海军支援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这些解释在众口铄金之下没有一点意义。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平庸,保罗雷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曾经当过律师,随后步入政界。当戴高乐回来的时候他正好是法国殖民部部长。(以上为事实,并非作者杜撰。)而此时处于人生低谷中的戴高乐正面临着脱下军装的威胁。在这一刻,保罗成为了戴高乐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他以殖民地需要职业军官为由保住了戴高乐的军装。虽然他被排到了鸟不拉屎的非洲,但是至少给了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而就在戴高乐要上任之前,雷诺保罗再一次来到了戴高乐的住宅,除了送一下这位朋友之外。保罗雷诺还有一些其它事情要吩咐。
“据说您要当财政部长了?那么好,我恭喜您。祝愿您一切顺利。”戴高乐亲自站起来为后者倒了一杯波尔多红葡萄酒,由衷的恭喜道,此刻的他看看春风得意的保罗雷诺再联想一下自己,不由的感慨万千。(历史上保罗雷诺确实当过法国财政部长,不过时间要靠后一些。)
“我不过是把办公室从一间屋子换到了另外一间屋子而已。而你却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如果我有阁下的能力和经验的话,我倒是想和您换个位置。”看着戴高乐古怪的脸色,保罗雷诺一脸真诚的说道。
“您和我都预感到了法国即将面临一场灾难,我们的敌人正在打磨着战刀。而法国的政坛却有一群懦夫和幸存侥幸的家伙主宰。我们需要应对下一场战争,而法国本土显然不是一个能够认真准备战争的地方。”雷诺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懑。
“您的想法实在是。”听到雷诺的话后,戴高乐有些哭笑不得。不过面对自己的恩主。戴高乐还是以十二万分的耐心解释着:“现在战争拼的是国力。如果我们失去了本土,那么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像失去了养分的树木一样迅速枯萎。而且即使我们的军队可以存在,但是有国家工业体系支持的情况下我们都无法保卫法国,那么当这个体系消失后,我们又能如何呢?到那时,我们在协约国中的地位会更低。所以您的想法很不现实。”
“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是吗?”保罗雷诺自嘲的说道:“不管如何,法国也是一个殖民地大国,即使失去了本土。法国依然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海军,当然海军的事情还要看达尔朗的态度。我们木器无法干涉,只要这支力量不溃散。那么这就是我们和华夏美英三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想一想吧,如果现在的德国和奥匈帝国要是倒下去的话,我们可以从同盟国的残骸上分的多少好处。而您现在掌握着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这难道不是一个机会吗?”保罗雷诺的话语中充满了笃定的语气。
“我们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而已,我看过财政部的一些文件,知道国家在东面的那条防线上到底花了多少钱,我想,即使这些钱发挥的作用打一个对折,也至少可以拖住德国人吧。”保罗雷诺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兄弟,听我说,在整个法国,您和您的军队是唯一一支可以在境外作战的陆军了。我们要让盟友认识到我们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有地位。你们打得越好,法国本土的压力反而会越小,而盟国也会越重视法国的作用,才会在法国陷入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我知道您担心什么,钱的问题和人员的问题。前者我可以帮您解决一部分,而后者就要靠您自己的努力了。”
“人员的话,我们可以找当年参加过意大利内战的老兵,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能遇上您这样一个贵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退役,剩余的也被调拨到非战斗部门混日子。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有这些人做骨干,再给我几年的时间的话,这支部队完全可以壮大到集团军规模。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钱。”戴高乐看了看保罗雷诺,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你能给我多少钱?
“我给的钱可能不会很多,最多的话也就比现在的殖民地军费高25%左右吧。不过,你应该相信我,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谁的钱!是要西边的,还是要东边的?”保罗雷诺压低声音说道。这涉及到未来站队的问题,必须谨慎。
“我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至少现在不是。如果我们拿的不是资金而是装备的话,我更倾向于华夏。他们的陆军装备确实不错。比我们的,也比美英的更好。如果从政治上考量的话,我认为谁能帮法国保住非洲的关键殖民地,我们就和谁站在一起!在未来,法国必须要选择一个可靠的盟友,如果我们能赢的话,意大利肯定是华夏那一边的,英美会站在一起,而我们呢?”戴高乐有些无力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问题太过遥远,不是他现在可以想的。
“那就是说你更倾向于华夏?是这样吗?”保罗雷诺问道。
“我只是说装备,而不是别的方面。”戴高乐强调道。“另外,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国政府这次没有参加伊朗战役的打算吧。如果我们不参与这次战争的话,无论是美国亦或者华夏都不会把宝贵的资源投在我们身上。大家都不是乐善好施之辈。”戴高乐带着一丝疑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