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夕,我陪同丈夫去工厂俱乐部,路过光荣榜—— 他的照片多年来一直挂在那里——发现他的照片没有了,在原来的地方挂上了一幅先进生产者老旋工的照片。丈夫大吃一惊,茫然若失,而我此时故作镇静,还极力装出快乐的样子……我觉察出他想谈光荣榜的事,就故意把话题岔开。一连几天,我的丈夫受尽了折磨。后来,我找了一个恰当时机对他说,有些人比起他来更应当获得崇高的荣誉。还在话里向他暗示,应当一丝不苟地劳动,不要为了求得表扬和上光荣榜。丈夫一声不吭,只是叹气……他克服了这种缺点之后,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没过几个月,他的照片又上光荣榜了。可是这次他没有产生虚荣心,相反,感到有些羞愧。他对我,对孩子,都较以前关心了。人们现在更尊敬他了。人越谦虚,越受到别人的喜爱。”
高尚的爱情对宗教迷信这种旧的残余特别敏感,且是格格不入的。克服这种残余的斗争,是维护心灵美,维护爱人的人格的斗争。
在一些家庭里,丈夫对妻子具有的宗教迷信观点,听之任之,持姑息宽容的态度,认为她不过是一时糊涂,并不影响夫妻“和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真正的精神一致,不会有深厚的情谊。问题不仅是妻子变得思想空虚,没有什么智力需求,和丈夫的交往超不出生活的小圈子,还在于她对社会生活这个大世界越来越感到陌生和不理解了。她把爱情庸俗化,把它变成一种自私的占有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道德水平较高的人(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这多半是丈夫)做了让步。这是对另一个人的命运极不关心的表现。这种丈夫对自己的妻子不仅没有一点爱情,而且对她的人格缺乏起码的尊重。
高尚的家庭生活要求丈夫和妻子在精神上的亲密无间达到最高程度。对爱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提出的要求,就其实质来说,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如果对缺点抱着无原则的、漠不关心的态度,那么精神心理一致的主要支柱—— 相互承担的道德义务,在家庭生活中就将消失。
民间有一种说法表达得很贴切——爱情步履维艰。这句话的含义很深,说明爱情不是在供人欣赏的花园里摘花,而是小心翼翼地建造这座花园,爱护这座花园。对爱情需要付出巨大的道德和意志力量,就如同进行创作和教育子女一样。在多灾多难的爱情中,对相爱的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善于把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如对生活理想的忠诚、竭力维护精神心理与道德审美关系的纯洁性、任何时候都互相帮助的决心,放在第一位,而把那些与高尚爱情无关的次要问题放到第二位。
有些人在婚前彼此似曾热爱过,可是在婚后,家庭中的友好和睦气氛为一些无谓小事破坏了,致使双方难以承受爱情的折磨。冷淡和疏远往往是从这些所谓的不和开始的。在生活中不和是难以避免的,但天天发生不和,确实令人无法忍受。家庭不和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伪装的利己主义。这样的不和在朋友之间也会发生,实际上,这样的朋友是没有真正情谊的。
吹毛求疵,乍看来是无害的,其实它是爱情的最危险敌人。那些在婚后除了自己的青春和享受爱情欢乐的强烈欲望之外就一无所有的人,才是爱吹毛求疵的人。在他们对爱情的观点中,就埋藏着产生不和的利己主义根子。那种认为爱情就是无节制的享乐的观点,使人只关心自己:心爱的人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我带来欢乐。微小的疏忽,我都看作是悲剧,可是我又不能对爱人说:“多关心我一下,你活着就是为了我”。于是每天就因为菜汤里的盐放多了或放少了,扬声器打开了或关上了,以及诸如此类的小事埋怨不休。思维健全的人会觉得我这个人幼稚可笑,简直像是个因照顾不周而受了委屈的孩子。的确,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可悲的,就是很可笑的:这两个相互噘嘴的“成年孩子”自己也将生儿育女,可是在他们呱呱落地之前就被父母给留下了道德缺陷。
爱情步履维艰,这首先意味着人们必须懂得,爱就是给别人以欢乐。彼此之间相互给予的欢乐越多,利己主义的不满情绪这条虫子就会少咬他们几口。人的自知之明,是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的基础。敏感的人首先能以批判态度对待自己,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种敏感可使一个人猜得出并理解心爱的人在内心深处想着什么,需要什么——是需要同情的话语来温暖心田,还是需要沉默不语(如果同情的话语说得不得体,也会同漠不关心一样引起抱怨)。当然,相互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这取决于相互了解各自的需求、观点和信念。
对培养这种敏感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获得的道德经验。对人是否敏感,这要看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进行精神交往的性质。青少年时期的集体生活,应当能帮助集体中的每个人理解和体察周围伙伴们的内心世界。富有同情心、善于对自己朋友的心灵活动做出反应,不是一般的“反应”,而是同朋友分享欢乐与忧愁,这就是对人的尊严的高度尊重,是对人承担道德义务。用思想、感情,特别是用行动对朋友的内心活动做出反应,决不是为了讨得别人的赞美,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对人的这种敏感把人性提到了最高点。为了培养这种敏感和同情心,必须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丰富的情感生活。学生在意识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应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并且要在为实现道德理想而展开的积极活动中加深理解它们。人与人之间在思想和感情上的一致性越多,他们相互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
夫妻之间如果有这种敏感,就不会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产生不和,不会浪费感情。在这种家庭里如果发生不幸和灾难,夫妻非但不会相互疏远,反而会更加增进精神上的一致。患难识知己,这句谚语的寓意很深。夫妻一方遇到了不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这就是患难与共,两人分担不幸。如果对一方的不幸持漠不关心的态度,那就会严重伤害对方的心。这种行为如同对一个需要急救的人袖手旁观一样。一个心中惟有自己的人,有时不理解自己爱人为什么那样沉默、矜持、孤僻、冷漠,或相反,特别易于激怒。其实,这是他对爱人的复杂心理未能做出及时反应的缘故。
有时听到一种议论,说什么在一些家庭里,爱情之火接近熄灭的原因是物质困难造成的。他们常常把房子问题提到了第一位。这种观点是把能否满足物质要求作为男女的精神心理关系牢不可破的前提了。这种观点对年轻一代的道德面貌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危害。它使一些年轻人,特别是男青年对爱情在人生幸福中的作用越来越产生错误观点,自私心理越来越严重。一些家庭遇到的物质困难,就其性质来说,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说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是真正的爱情,那么在为克服困难所进行的建设性劳动中,两人会更加增进精神心理上的一致。因暂时的物质困难,爱情变得冷淡了,这是自私自利、靠爱人养活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必然反映。
忠诚,是精神一致的最高表现。对爱情的忠诚、在家庭关系中的忠诚、分离期间的忠诚、永恒的爱情,这些问题引起刚刚迈入生活的男女青年的极大关心。
什么是忠诚?什么思想激励一个人对爱情和友谊信守忠诚?怎样才能做到对爱人忠贞不渝?年轻人在共产主义道德讨论会上经常争论这些问题。让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懂得忠诚是原则性的核心,对道德义务信守不渝应表现在对爱人的忠贞不渝上,这是极端重要的。一个人不要忠于美丽的双眸,要忠于使双眸变得更美的思想、原则和信念。在对爱人、家庭的忠诚里表现出一个人的伟大、道德信念的纯洁、意志的坚强、良好的高尚。对爱情忠贞不渝,一般说来,是衡量一个人的良心的尺子。因为在属于精神心理关系的各种活动中,一个人首先要扪心自问,即向自己良心汇报。在对自己的行为所作的情感评价中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性和道德性:一个真正的人即使在内心深处闪现过违背道德义务的念头,那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如果在与爱人分离期间遇到一个长得漂亮、心地纯洁的人,那么,这种美不会诱起他的情欲,此时他对异性美的赞叹,纯属审美性质。赞赏这种美能使一个人的情欲变得高尚。只有那些把爱情首先视为精神一致的人,才能以高尚情趣观赏美。他们在同与自己没有精神上的一致、没有纯个人的道德审美关系的异性甚至不会产生超过友谊界限的念头。假如在某一时刻迸发了类似的念头,良心的声音就会把它压制下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认为,这种念头如果变为行动,就不仅违背道德义务,且严重侮辱了自己心爱的人,在爱人面前成了伪君子。
更要认清对孩子所负的道德义务。对恩爱夫妻来说,他们的孩子是高尚道德、两颗心自愿结合的生动化身。道德高尚的人向来把对自己爱人的忠诚不渝,看作是对孩子所负的道德义务,是对他们的道德纯洁性的关怀。背离对爱人承担的道德的义务,也是背离对孩子的义务。
综上所述可以看清,在建立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实行道德监督方面,感情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对爱情忠贞不渝 ,是衡量感情是否符合高尚道德的主要尺度。很遗憾,良心教育,不仅是实际教育工作中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师还很少做到让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同时表现为对周围现实,首先是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所作的理性与情感评价的统一。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人的心灵、良心,而心灵是理性的声音与感情的声音的有机结合。对周围世界不作情感评价,特别是不作自我评价的人,将变成一个冷漠无情、谨小慎微、不敢发表意见的人。他从是否适宜的角度来事先考虑自己迈出的每一步。所谓是否适宜,归根到底,就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这种人通常总是把对某种事表现出不安和关心看做是最伤脑筋的事,因而极力避开。缺乏情感教养,它和利己主义是亲姊妹。
怎样来培养富有敏锐感的良心呢?怎样使自己心灵之声成为可制止违背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呢?
这一切都是与培养新人的道德面貌直接有关的问题。教育的真正艺术就表现为善于解决这些问题。思想与感情的一致,以及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具有的情感活动积极性,是进行良心教育的重要前提。必须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要把学生养成高尚情感看作是理解它们的合乎规律的结果。例如,善与恶的观念应当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唤起追求善、同恶作不调和斗争的激情和志向。这种志向和不调和精神在行动中表现得越强烈,年轻人在内心深处所形成的道德审美一致性也越牢固。高尚的事物之所以令人向往,首先因为它对我来说是美的;我做好事就引以为乐。不道德行为之所以令人厌恶,因为它是卑鄙可憎的。良心就是这样对美与丑做出情感评价。道德高尚的人善于倾听来自良心的召唤,因为他决不做一个卑鄙下流、令人憎恨的人。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做出个人的审美评价,是极端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转,那么这种教育可说是不成功的。无论集体生活怎样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表现在他独自一人、没有集体监督、完全凭着个人良心行动的情况下,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作的个人情感评价越多,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越多,他就越能深刻地体验出讲道德的行为是美的,违反道德的行为是丑恶、卑鄙、令人作呕的。能意识到对美承担道德义务也就是对崇高的道德原则承担义务,这对在男女之间建立起符合高尚道德的精神心理关系来说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
根据上述观点,一个人在集体中能积极表现自己的情感,是极其重要的。优秀教师竭力让每个学生在少年时期就在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道德信念。对善与恶所抱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当他们能满怀深厚情感,用行动来肯定善、反对恶的时候,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已给他们提供了无限宽广、取之不尽的这种可能性。道德教育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育的艺术,在这方面至为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善,不仅值得赞美,而且需要去创造。
五、崇高的生活目的是爱情的道德与感情的基础
世上没有一般而言的幸福,只有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和审美观的幸福。一个人的观点、信念、兴趣、需求和志向越是符合于先进的社会思想,他的个人幸福观也就越接近社会的关于社会进步和道德进步的利益。
共产主义世界观、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实践,向每个人展示了真正的幸福——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幸福;为了人类的崇高利益而精神饱满地进行忘我斗争的幸福。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只有少数人能享有真正的幸福,而整个社会是没有幸福的。当最先进的人士把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看作是个人幸福时,社会才在其道德进步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社会的道德水平要提高到如此高度,就需要有一种能激励人们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先进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代表着这种力量,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先进思想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
我国人民为全社会谋求幸福的同时,也就为社会全体成员谋得个人幸福创造了条件。每个人对个人幸福的态度,为实现幸福理想所作的积极斗争,这一切都是进一步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极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那种“只顾个人脑满肠肥”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幸福的。这种人的欲望可能一时得到满足,但我们社会的现实最终将 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生活是空虚的、毫无意义的。
那些满脑子旧意识的残余、贪得无厌、想大量占有财物的人,必然是心灵空虚的人。
那些贪得无厌之徒不会有人的高尚情感,更不会有正确的审美观点,他们用贪婪的目光观察一切美好事物。他们也可能是家庭荣誉的热心维护者、可爱的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但是他们对荣誉、爱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责任的理解却渗透着私有者的心理。
没有崇高生活目的的人,不可能体验真挚、高尚的爱情。年轻夫妻的小家庭倘若脱离社会的精神生活,即使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炽烈和纯洁的,也有被破坏的危险。他们的感情将逐渐地消耗光,因为他们没有崇高的生活目的,他们之间的精神心理关系不能日趋高尚。如果一个人每天生活只是为了不断地索取,那么他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感情上都会变得空虚、贫乏。高尚的感情,特别是像忠贞不渝这种感情,更需要在为崇高事业的斗争中加以巩固和发展。两个人仅仅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本能需要方面相互得到满足,是远远不够的。
崇高的生活目的,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不仅要为巩固物质技术基础贡献力量,而且要为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崭新关系而不懈努力。因此,对青年人来说,崇高的生活目的就表现为做一个正直、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