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考研-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小强已经进入清华读研,正好他有个同学所在的宿舍还有空床,于是我在北京的生活,就从清华的14号楼开始了。虽然宿舍的条件与清华这二字并不是很般配,但宿舍里可以免费上网而且速度非常的快,这大大地方便了kaoyan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在清华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又让我时常郁闷的。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清华的研究生宿舍会每天晚上按时停电,这样的强制手段倒是让此前习惯于昼夜颠倒的我在清华的那几个月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但郁闷的是,14号楼的楼长却似乎总是与我过不去,我上楼的时候经常被楼长叫住,让我尽快搬离,后来我才知道,外校来的人其实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住清华的宿舍的,只不过需要付出每天10元的代价。不知是当时的楼长羞于启齿,还是她以为我早已知道这一规矩,反正我住在14号楼的几个月里一直就只有被楼长驱逐的份。这样的代价就是,一直到今天,我一踏入清华14号学生宿舍楼,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总是习惯性的把头压低或者是朝着与值班室相反的方向。而当时我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不敢下楼,每天就吃由同学买上来的方便面—而即使这样也难以逃脱楼长的冷冷的目光—她时常会上楼来检查点诸如是否有人用热得快烧水之类的事情。实话说,我是住进清华以后才学会用“郁闷”这个词语,并且糟糕的是,当时尚未分手的我的女朋友非常反感我说“郁闷”二字,这让我更加郁闷。
女友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天津,在一家美资公司上班。在刚毕业的那几个月里我们天各一方,依靠着电话和email维系彼此的关系,这样的局面在我到了北京之后有所改观,我得以有机会每周都去天津看看她。我很小心地呵护着这份已经坚持了4年的感情,而当时之所以离开厦门来到北京,除了事业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离她近一些。
手足兄弟:难忘路上伙伴
我失去了在厦门的工作以后,惟一的收入来源就变成了一些美国网络广告公司不定期寄来的支票—在网络广告的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这是kaoyan惟一的收入来源。而由于我居无定所,这些支票都是寄到女友家里的。但是到了2001年年初的时候,网络广告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灭了,而当时正是kaoyan迅猛发展的一段时期,广告的点击数每天都在大幅攀升,但是这些点击已经无法给kaoyan带来任何的收入。我那个时候经常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研究网络广告,并经常惋惜于kaoyan的生不逢时,起步于网络广告的黄金时期,却又在自身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时候见证这一互联网神话的消失。这一时间差让我错失了积累第一桶金的一个绝好机会。
而当时女友的父母不肯接受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的事业不够稳定,在他们看来,我无法给他们的女儿一个他们所希望的稳定生活。我不是一个善于创造和使用一些概念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描述基于kaoyan的我美妙的事业蓝图。事实上当时的我也确实没有认为这个网站可以成为我的事业,甚至生活的全部。
在北京开始的那几个星期里,我有很多时间混迹于一些招聘网站和水木清华BBS的JOB版,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拥有稳定生活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让我去参加面试的公司肯定是出于对我创建kaoyan的这个经历的兴趣,而面试的主要题目也往往都是我将来如何处理好kaoyan与工作的关系这样的现实问题。我无法割舍对于这个网站的热爱,更无法因为工作而放弃对这个网站的维护,但我又不想因为这个而让我失去一些工作的机会。我已记不清我当时如何回答的,我只知道我并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所有回答肯定都是并非出自于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是含糊其辞的。找工作的进程并不顺利,也许是因为我不够投入,也许是因为我把自己看得太高。一些工作拒绝了我,而我也拒绝了一些工作,而随着kaoyan的迅速发展,我找工作的想法也逐渐地淡化了。
2001年年初,kaoyan从临时租用的福州电信机房的服务器上搬到了我们租用的北京世纪互联机房的服务器上,这让整个kaoyan的访问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服务器之后,kaoyan所有的应用平台已经都可以自己搭建。这个时候考研论坛的人气也在持续不断地攀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网友圈子,而后来举办第一次网友聚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时求索团队当中有个成员是专门负责考研论坛的社区建设的,他就是李伟国,网名叫铿锵白菜,是我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同样也是做个人考研网站的朋友。白菜是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并且时常能捣鼓出一些不错的文字来,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的那段时期,铿锵白菜成了考研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ID,而在他的周围,也聚集了一帮铁杆网友。这在无形之中为整个网站人气的迅速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考研论坛的发展史上,铿锵白菜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是值得怀念的。
仅从网站的人气上来说,当时kaoyan已经开始拉大与其他考研网站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这个网站,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
网友聚会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网站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形式,2000年年底的时候有网友提议我们举办一次网友聚会,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聚会的时间定在了2001年的2月,并命名为千年网友聚会。我到了北京之后,聚会的筹备工作也正式展开。此后李伟国也来到北京并住在北大里面的一间平房里,那里也成了那段时期我们几个人经常碰头的地点。
2001年2月24日,kaoyan千年网友聚会在人大附近的龙都宾馆举行。聚会办得很成功,除了北京本地的网友,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也特地赶来参加,这让我非常感动。参加那次聚会的很多人后来和我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朋友。聚会花掉了7000多块钱,这笔钱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是费了一番周折才从求索团队另外一名成员李志强的同学那里借来的,颇有几分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求索团队已经陆续有人退出,而这次网友聚会则成了求索团队最后的演出。聚会之后求索团队剩下的几个人开始思考未来的走向问题,但一次次讨论甚至争吵的结果是2001年3月底这个团队的解散。走了一圈,又回到成立求索团队之前的样子,这个网站依然由我和林毅强两个人来做。虽然我们当初构想的那些商业计划无一得到实施,但我觉得求索团队的建立以及其后将近一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几乎不再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但是我一直对所有曾经一同努力过的团队成员怀有敬意和感激。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受益匪浅。
破釜沉舟:挺过网络寒冬
2001年的3月,我把存放在女友那里的美元支票全部兑换成了人民币,并从清华的宿舍搬出,在德胜门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开始了一段迄今为止我认为我经历过的最穷但最具北京味道的生活。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屋里没有暖气,每个晚上都要在被窝里累积很久的热量以后才能睡去,但生活却并未因此而显得痛苦,相反的,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一个人独立地生活,自由而又充实,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平房里没有宽带网络,我只能用着从家里带来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北京度过了很长一段只能拨号上网并因此而对宽带网络无比向往的日子。此后我一直想寻找一个有宽带连接的房子,但这个愿望却一直到2003年我第N次搬家之后才得以实现。在这期间我几乎用过了北京市场上能买到的所有类型的上网卡并因此而每月需要为上网的时间缴纳至少300元的电话费。虽然这已经比1998年我刚开始上网那会儿廉价许多,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是一段穷得叮当响的时光。不只是我穷,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一夜之间变穷了。当时很流行一个说法,叫“网络寒冬”到来了。虽然kaoyan的人气在不断地提升,但当时人气已经和收入挂不上等号。
在短暂的眼球经济时代kaoyan获取的最后一笔广告费也即将用尽,我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林毅强已经考虑了许久,网上售书是考虑得最多的一个方案。到3月底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再去考虑这个问题。2001年的4月1日,我们推出了网上书店,我们与海淀图书城的一家书店合作,由我们提供订单,他们负责发书,利润双方平分。依托kaoyan的人气和网友们的信任,很快的我们就收到了第一张汇款单。这样的经营模式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很显然在那个时候,我们除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别无选择。我们在网上留了2个电话号码来作为客户服务热线。一个是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还有一个是我住的平房的电话。开始的那段时期小强同宿舍的同学几乎个个都充当过我们网上书店的电话咨询员。很显然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并未有怨言,也正是有着许多像他们一样的朋友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才会有kaoyan的今天。
书店前几个月的利润除了支付基本的运营费用之外,剩下的全部用来偿还包括聚会借款在内的以前所欠的钱。而当最后一张借条收回来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少了一个压在身上的石头,倍感轻松。从那时候开始,kaoyan逐步告别网络寒冬,虽然仍能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我知道,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
2001年7月底,我搬离了那间平房,住进了清华附近的一个小区的一套二居室的房子。生活条件比平房有了很大的改善,而我也开始了一段考研书店全职接线员的生活。我装了ISDN电话,可以同时上网和通电话,因此网上书店已经不再留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只留了我的。于是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电脑前接听电话。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不需要定闹钟,因为一大早就会有电话打进来,电话和电脑都在我床边的桌子上,而我每天听到第一个电话铃声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电脑并拨号上网。直到现在我都很佩服自己从睡梦状态迅速调整到工作状态的能力。
花开花落:我把爱情丢了
网站开始有了盈利,而我也得以鸟枪换炮。2001年年底我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二手笔记本电脑,总算是圆了大学时代就有的拥有一台笔记本的梦。但是就在我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我却失去了也许是这一生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我的初恋。地铁里有人拥抱,有人歌唱,还有人在哭泣。2001年12月1日,一段五年的爱情在北京的地铁里划上了句号。
是的,我们曾经共有过一段美妙的快乐的青春时光,纯洁,唯美,浪漫,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词语用在我们身上都不为过。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离我而去了,正如白衣飘飘的青春岁月一样,一去不复返。我用五年时间写下爱情二字,却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将其擦去。
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一段人生历程,原本我以为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写完这首诗篇,而今我却只能在无数个像今天这样的夜晚回味往昔,窗外是阵阵的雨声,而我分明听到了我的心在哭泣。济南,天津,厦门,北京,满世界都是你的影子,你明亮的双眸已经深深把我灼伤,当我想重新寻找爱情的时候,我却发现,原来我已伤得如此之深。
在这个夜晚,我是要来回忆kaoyan的,但我不得不一再提起我的爱情。对于我来说,回忆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一次面对失恋,我竟是如此的脆弱,那个夜晚泪如雨下,心中是无尽的遗憾。
彻夜的痛哭之后生活还在继续。我依然保持清醒地接听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用我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打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这次的打击甚至一直到今天还未完全缓解过来。而我似乎是个极度理智与极度感性并存的人,这让我的事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影响,但我的感情世界却从此一塌糊涂,这也许是我的优点,同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kaoyan也“遗传”了我的这一性格特征,这或许也是这个网站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一鸣天下:阳光总在风雨后
时间进入2002年,我的生活在一天天地变化着,kaoyan也在一天天地长大。2002年的3月我再次搬家,而与此同时kaoyan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杨海涛。他原来是一个海员,我们都习惯于叫他海牛。海牛在海上漂泊了3年之后决定上岸做点什么,而正巧他的哥哥与小强同在清华化学系读研并住同一宿舍,于是我们很快就熟识了。当时海牛在北京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太满意的,所以就开始来帮我们做考研书店。
当时卖考研书的网站已经有不少,并且打折得很厉害。出于扩大利润和提高服务效率的考虑,在海牛加盟之后,我们决定将考研书店的整个流程都转回自己来做。我们在清华东门附近租了两间平房当书店的物流中心,为了压低进货折扣,我们也不再追求完全的零库存,那两间平房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当时我们开始筹划着成立公司,把一切都正规化起来。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一鸣天下”。
这段经历一直到现在还为我和海牛所津津乐道,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打包到深夜,但那确实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也是考研书店做得最出色的一段时期。
2002年4月,林毅强选择了退出。这可能是一个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但对于我和海牛来说,这个决定实在是太突然了。小强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知道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尽管他试图罗列一些诸如计划要出国之类的理由,但却丝毫没有他惯有的清晰表达。这个决定对他也许是个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对我却绝对是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打击。我已经来不及去追问真实的理由,整个大脑完全被一种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占据。我们努力地挽留,但我知道以他的性格,这种决定一旦做出,便没有挽回的余地。
那个晚上我和海牛在五道口的铁路边上谈了很久,从开始的绝望到后来的又重新有了信心,那绝对是kaoyan的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夜晚之一。我甚至很佩服我自己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如此之高的效率。
接踵而来的,是那个平房要拆迁的消息……
这两个事情大大地加快了公司成立的步伐。5月15号,我们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租下了一间50平米的办公室,并在北京科教园学校孙振国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以最快的时间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2002年6月22日,北京一鸣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有两个股东,我和海牛,而员工也是只有我们两个。这可能是全中国最小的公司了。
公司成立以后,恰逢kaoyan建站3周年,于是我们开始筹划第二次网聚。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们的准备充分了很多,还印制了T恤衫和海报,并且还有很多的网友热心地参与到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这使得2002年7月的这次聚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到这里,我发现从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