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退去,大殿之中就只剩下了子受,太师闻仲,老丞相商容,武成王黄飞虎,亚相比干,以及微子启。
要说比干还有微子启,虽然比干辅佐微子启争位失败,但是无论是比干还是微子启却的确都是有才干的贤能之士。而且,此事的皇位之争还远远没有后世那般残酷,因此,在子受已经确认登上商王之位后,微子启还有比干也就收心本分的做了一名臣子,并且得到了子受的重用——毕竟不管怎么说,比干和微子启作为商王室的成员,他们肯定也是希望大商能够强大的。
略显疲倦的坐到了王座之上,子受看着大殿中的几人,淡淡道:“几位都不是外人,有些话孤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有些事情那帮蠢材看不出来,但是诸位应该都心里清楚,眼下我大商虽然仍是名义上的天下人族共主,但是实际上却已经千疮百孔。当年父王在位的时候天下就叛乱不断,全靠父王英明神武,征战四方,把局势稳定了下来。后来,因为慑于父王的赫赫武功,四方诸侯都收敛了他们的野心,但是这些隐患却一直没有消除。父王在位的时候还好,眼下父王刚走,恐怕很多牛鬼蛇神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北海袁福通之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袁福通乃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但是,他叛乱背后所预兆着的四方诸侯蠢蠢欲动的野心,我们却不得不防。”
听到子受这么说,老丞相商容点了点头,他是当年随着帝乙打天下的老人,自然能够理解子受所说的。沉吟了一声,商容开口道:“大王所言甚是。老臣以为,这北海袁福通之乱,必须以雷霆之势平定。眼下,先帝刚走不久,大王新近登位,恐怕有很多人都在暗中看着我大商呢。只是眼下我大商并没有表现出颓势,所以暂时无人敢动。但是这北海袁福通叛乱,无疑是他们的一个契机。”
第两百三十章 准备认真起来的叶玄
听到老丞相商容这么说,太师闻仲赞同的点了点头:“老丞相所言极是。眼下我大商依旧强盛,所以无人敢轻举妄动,但是一旦我大商在平定北海袁福通之乱上展现出一丝的虚弱,那么肯定就会有无数狼子野心之辈趁势而起,因此,袁福通之乱,必须以雷霆之势平定。”
看到闻仲和商容都统一了观点,之前因为避嫌而一直没有说话的比干也开口道:“臣附议。”
见比干,商容,以及闻仲这三位经历过帝乙那个征战四方的时代的肱股之臣都统一了意见,子受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该派谁去平定北海之乱比较合适?”
闻言,一直没有说话的微子启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回大王,臣以为,此事非老老太师或者武成王不可。”
听到微子启这么说,子受眉头微微一皱:“王兄何出此言?我大商能征善战之将无数,区区北海袁福通,何劳太师或者武成王亲自出马?”
见状,微子启解释道:“回大王,区区北海袁福通,自然无需老太师还有武成王亲自动手,想必我大商无数良将之中随便派遣一员上将就能将那袁福通击败,但是,臣之所以说此事非武成王或者老太师不可,乃是因为此次我大商征讨袁福通,击败袁福通只是顺带的,最主要的目的却还是立威,我大商要借此战让天下诸侯看一看我大商的强大,从而震慑四方,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此事就断然不能仅仅只派一员上将了事,唯有闻太师或者武成王亲自出马,以雷霆之势擒杀袁福通,方可起到威慑四方的作用。”
沉吟片刻,子受点了点头:“王兄所言有理。武成王,闻太师,这一战,你们谁来?”
闻言,一直旁听,却一直没有开口发言的武成王黄飞虎轰然应道:“臣愿意领一支精锐,擒杀袁福通,取其头献于大王案前。”
见状,子受欣慰的点了点头。
眼下大殿中的众人之中,老丞相商容,太师闻仲,还有亚相比干,都是帝乙给他留下来的老臣,只有武成王黄飞虎才是他亲自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所以,大殿之中,他最为信任的也就是黄飞虎了。镇国武成王,镇国二字足以说明一切。要知道,子受可是把朝歌附近的军权基本上都交给了黄飞虎。
然而,虽然黄飞虎主动请战,但是老太师闻仲却是立刻出言阻止道:“不可!”
看着子受疑惑的目光以及黄飞虎眼中的不快,闻仲连忙解释道:“老臣非是想要抢武成王的功劳,只是,武成王统帅朝歌周遭大军,身系朝歌安危,却是不可轻动。因此,北海之事,还是老臣前往比较妥当,武成王还是坐镇朝歌以防宵小作乱。”
听到闻仲这么说,武成王黄飞虎沉默了。的确,子受把朝歌周遭的大军的军权都交给了他,这固然体现了子受对他的信任,但是这也同样限制了他统军出征。身为拱卫京畿要地的大军的统帅,他的确是需要坐镇朝歌。
而闻仲这么一说,子受也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想了想,子受歉意的看了黄飞虎一眼,对着太师闻仲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劳烦太师了。”
“老臣,必不负大王所托。”
翌日,子受诏告天下。
北海袁福通,狼子野心,犯上作乱,其罪当诛。故遣太师闻仲,率大军二十万,讨伐逆贼。
一时之间,四海之内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北海。
朝歌城头,子受目送着誓师之后逐渐远去的闻仲大军,良久,突然道:“老师,你说老太师此行会顺利吗?”
城头上,子受身边的门楼下,一个黑衣青年正悠哉悠哉的躺在一张躺椅上喝着茶。在子受如今已贵为商王的情况下,敢这么放肆的待在子受身边的,自然只有叶玄了。
听到子受开口,叶玄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呢?”
犹豫了一下,子受道:“按理说,北海袁福通不过跳梁小丑,老太师亲自出马,有率领我大商二十万精兵强将,自然是应该横扫那袁福通,平定北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老太师此行,弟子却总是有一种此行不会简单的预感。”
嘲讽般的笑了笑,叶玄没有说什么。只是,来自后世的他心中却是清楚,闻太师这一去,可是在北海蹉跎了十四年光阴,方才堪堪平定了北海,而到了那个时候,大商已经忧患四起,几乎无药可医了。
在前世,当时叶玄每每看到此处也会心生疑惑——区区一个北海袁福通,究竟有何能耐,居然能和闻仲以及他率领的大商的精兵强将纠缠这么久,而这一次,在北海叛乱的消息传来之后,叶玄就悄悄地去了一趟北海。
回想起此行在北海看到的一些东西,叶玄眼中寒芒隐现——眼下子受才刚刚继位,西方那两位居然就已经开始谋划了吗?哼,借北海袁福通来凸显大商的虚弱,从而使得四方诸侯群起而攻之,倒是好高明的手段。不过,如果我没有察觉倒有可能让你们像历史上那般得逞,但是,既然被我发现了,西方教,插足进来容易,想要脱身,就难了。
轻轻喝尽了杯中的最后一口茶,叶玄缓缓从躺椅上站了起来。
突然感到身边的动静,子受诧异了看了过来。看着不知何时走到自己身侧的叶玄,子受犹豫了一下,迟疑的喊了一声:“老师?你怎么了?”
不知为什么,他却是觉得,此时的叶玄,给他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平日里的叶玄一直都是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闲散感觉,那么从现在的叶玄身上,子受却是感受到了一股沉沉的压力。
轻轻怕了拍子受的肩膀,示意他放轻松,叶玄淡淡开口道:“没什么,别紧张。只是闲散久了,却也该找些事情做做了。不然的话,这身骨头都要生锈了。”
闻言,看着一脸莫名神色的叶玄,子受若有所思。
第两百三十一章 姬昌的试探
随着太师闻仲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北海,本来因为北海袁福通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声势浩大的叛乱而人心惶惶的朝歌,现在却也是渐渐的平定了下来。原因很简单,老太师闻仲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虽然之前北海袁福通声势浩大,但是却没有人会怀疑老太师闻仲的实力。所有人都是认为,只要老太师亲自出马,像区区北海袁福通这般逆贼,肯定是可以轻易平定。所以,在闻太师出征之后,整个朝歌又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
而对于子受而言,其实,北海袁福通之乱除了表面上的影响之外,却还给子受带来了一点其他的麻烦。
本来在子受登基之后,他是想要早日向冀州侯苏护挑明他对苏妲己的心意的,但是当时帝乙新丧,他不方便提及此事。后来,等到过了几个月之后,当子受准备找个机会再向冀州侯苏护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却又突然出了北海袁福通这档子事,子受又只能先把这件事放下,把精力放在平定北海上面。所以,一来二去,这件事就这么被耽搁下去了,也就是说,时至今日,冀州侯苏护也不知道当今陛下居然对自己的女儿有意思。
而就在闻太师率军出征北海的时候,的确如同子受还有闻仲,比干,商容他们几个之前讨论的那般,随着北海袁福通的叛乱,四方诸侯之中,很多人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最先有些心动的便是西伯候姬昌。
西伯候姬昌,乃是周部落的统领。当年,帝乙继位的第二年,周部落发生叛乱,便是姬昌对于当时已经显得摇摇欲坠的大商的一次试探。但是,姬昌却没有料到,帝乙居然是那么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明明已经接近日薄西山的大商,居然在帝乙的手中,南征百战,威慑四方,再一次绽放出了生机。即使是以当时周部落的强盛,姬昌依然是被帝乙击败。
不过,好在周部落当时虽然落败,但是大商因为要镇压四方,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集中起来消灭周部落,因此,虽然帝乙率领着大商击败了周,但是却是选择了把妹妹嫁给姬昌,和周部落联姻。
而姬昌在率领周部落和帝乙一战落败之后,也是明白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大商还迎来了帝乙这么一个有道明君,因此,心知推翻大商取而代之的时机还未到来,所以姬昌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帝乙的联姻。
后来,帝乙平定四方之后,分封八百诸侯,虽然天下诸侯之长的东伯候之位帝乙是封给了自己的坚实的盟友姜桓楚,但是这仅次于东伯候之位的西伯候却是为了安抚周部落而封给了姬昌。
而在帝乙在位期间,深知在帝乙的统御之下自己丝毫没有胜算的西伯候姬昌就一直老老实实的缩在西方,默默的发展着周部落所在的西岐国的国力。期间虽然帝乙多次想要削弱周部落的实力,但是姬昌这一手乌龟战术用出来,纵然是帝乙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打压周部落的借口。
姬昌龟缩在西岐,默默发展着国力的同时,也一直在等,等一个能让周部落把大商取而代之的机会。他熬啊熬,熬了整整二十多年,终于熬死了帝乙。
当帝乙驾崩的消息传到西岐之后,已经是一个老人了的姬昌几乎兴奋地要从椅子上蹦下来。
但是,仅仅是片刻的兴奋,姬昌就又平静下来了。
他依稀记得,当初在帝乙继位之后的第二年,当他意气风发的率领着日益强大的周部落想要推翻商朝取而代之的时候,那个新近登基的一代雄主是怎么给了他一个惨痛的教训的——是的,虽然当初大商最终没有拿周部落怎么样,而且还选择了联姻这种方式来安抚周部落,但是,只有姬昌清楚,周部落,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一战,那么现在的西岐国绝对要比当下的情况强大数倍!那一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周部落损失不大,但是当时周部落的年青一代的才俊可以说几乎被帝乙在战场上屠戮殆尽。
所以,虽然眼下帝乙去世了,但是姬昌看着手头关于那位继承了帝乙王位的大商新王的资料,又犹豫了。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这位新继位的商纣王帝辛,亦是一位难得的雄主。
姬昌不知道,如果他周部落趁着这个大商王位交替的机会再度叛乱,这位新近登基的大商帝王会不会想当初的帝乙一般,率领着商朝的大军,把西岐粗枯拉朽般击溃。
也许是因为人老了,失去了年轻时那股锐意进取的劲头。姬昌不敢赌。面对大商王位交替这个机会,姬昌选择了观望。他要看看,在这个帝辛登基之后,大商究竟如何。
也许真的是天助西岐。
就在姬昌因为犹豫而选择了观望之后,过了没多久,一个让姬昌怦然心动的消息再度传来。
北海袁福通,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发动叛乱。
听到这个消息,二十多年来从未忘记过当初的梦想的姬昌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试探大商虚实的绝佳机会。如果利用得好,不但可以试探出帝乙去世后如今大商的虚实如何,而且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牵连到西岐上面来。所以,在得知大商很快就做出了反应,老太师闻仲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北海之后,姬昌知道,他都必须要有所动作了。因为姬昌很清楚,北海袁福通绝对不是闻仲的对手,如果在袁福通被闻仲平定之前他还没有作出应对,那么这个试探大商虚实的机会就要平白流逝了。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永远都是你的对手,二十多年来从未忘记过要让周部落取大商而代之的姬昌,对于大商的肱股之臣闻仲,还是极为了解的。
闻仲幼年时曾经遇到大机缘,有机会拜上清圣人门下入室弟子金灵圣母为师,在金灵圣母门下修道五十载,最后学成下山入朝为官,辅佐大商江山。当初帝乙在位的时候,闻仲便是他的左膀右臂。闻仲不但法力高强,而且兵法谋略无一不精。在帝乙征战天下的时候,闻仲所率大军四处征讨,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未曾遇到一败。可以说,当时帝乙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闻仲绝对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也正是因为对闻仲极为了解,所以姬昌很清楚,北海袁福通之乱,虽然号称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声势浩大,但是一旦闻仲亲自出马,绝对可以手到擒来。所以,想要试探大商的虚实,仅仅是静观其变是不行的。因此,犹豫再三之后,姬昌决定要启用一颗他,或者说周部落已经潜藏了很久的暗棋。
那颗暗棋是冀州侯苏护。
冀州侯苏护,亦是大商帝乙时代分封的八百镇诸侯之一。
当初帝乙继位之后,率军四处征讨,最终平定了四方叛乱,携大胜之威分封四方,共分封诸侯八百镇。但是,同为诸侯,自然也有强有弱,分封之地,也有富有贫。别的不说,当初天下大乱的时候,站在帝乙这一边的诸侯,比如东伯候姜桓楚,在分封之时自然会大占便宜,而那些本来是帝乙敌人的诸侯,比如西伯候姬昌,在分封的时候就难免受到打压。
而冀州侯苏护,在当时帝乙分封天下的时候,不但是一位极为强大的诸侯,而且,他还是一位站在帝乙阵营中的诸侯。所以,苏护不仅所在的有苏部落极为强大,而且还被帝乙分封在了极为富庶的冀州之地。所以,时至今日,冀州侯苏护,纵然是放眼天下八百镇诸侯,连东伯候姜桓楚,西伯候姬昌,南伯候鄂崇禹,北伯候崇侯虎这四方诸侯长都算上,苏护这位冀州侯也是排的上号的强大诸侯。不然的话,当初也轮不到苏护来朝歌参拜帝乙——天下诸侯八百镇,能够有资格来朝歌参拜帝乙的,除了四方诸侯长之外,也就只有冀州侯苏护等寥寥几位。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知道,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