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税,便是这役了。役分“兵役”和“徭役”。穆老爷子说的役自然不是兵役,而是徭役,《辞海》的解释是:古代国家强迫平民主要是农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徭役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种类比较繁多,如:修建城池和官庎、造桥修路、军需转输等。尤其是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运输军需品的“转输”是一项极为沉重的徭役负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封建主对士兵和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因而兵役和徭役常常混杂在一起。从秦始皇称帝到明朝中期,徭役一直是我国税赋制度中一个重要方面,在汉代还出现官府徭役和私人徭役之分。
总之一句话,官府干活不给钱。
沈父一听,便急了。“岳父,这可不成。他们若是使什么手段,不认真。坏的可是孩子的身体。”
“他们敢!老子非宰了他们不可。”穆老子牛眼一瞪,土匪脾气发作。
他这一发作,沈父不敢吭声,但是无声的抗议还是可以的。那可是大夫。就算是后世,百姓们也不得不给大夫们塞红包。为什么?还不是小命儿拿捏在人家手上?
老岳父说的是容易,但人要是没了。你就是杀了大夫,又有什么用?
心中这样想着,沈父的态度便表现出来了:我是怕你,所以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是我会誓死捍卫我儿子的小命。怎么也要找个懂医术的。
第323章 平的,纯爷们
穆老爷子看女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认真的。而这女婿上一回认了回真,就拐跑了自己的小棉袄,这一回……啧啧,他真的说不好。
这女婿可不是自己瞅着长大的。虽说老爷子算计了他一把,没出嫁妆,就把女儿嫁了,但是这女婿具体是个什么性。又会不会为了女儿,驳自己的面儿……
九成会。
私奔都干的出来了啊。
嘶……现在再这么一想,这女婿怕是说服不了的,毕竟已经干过一回了。
然后,穆老爷子果断转向自己的女儿:“女儿,你怎么看?”
“父亲,迎娶是件大事。我当然也是希望孩子早些成家,早些生个大胖小子给沈家延续后嗣了。”
穆老爷子刚刚开心起来,沈母又说:“但是现在孩子的差事,会医很重要。”
什么都怕但是,她这但是一转,穆老爷子就明白了,这事儿没指望了,不过他却不甘心:是不是回头让丫头翻翻医书?
是的。他在打现学的主意。
不行吗?十几岁的年龄学东西正好。唯一的问题是自家也不是医药世家。如果是男孩子还可以拜师学艺,可女孩子想拜师,人家也不收啊!除非给人家当童养媳。
但是真当了什么童养媳,还学哪门子的医术。
老爷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咦?也不一定。
这步子还没有迈开回去,他便看到一绿衣女子在看书。这女子,脸蛋儿没看见,却看的出一水蛇腰。那腰细的……小妖精。
这样的腰,是男人便忍不住多看两眼,不然不就白瞎了这“妖精”二字。
而这一看……她竟然在看医书?
作为山寨主,打劫时,寨子里免不了有人受伤,所以一些医书,他还是认识的。像什么《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他都知道。而这女子看的是《黄帝内经素问》,虽然多了两个字,但应该是医书。
“小姑娘,在看医书哪?”他忍不住开口问道。
“是。”
绿衣女子便是小青。身为妖,生病?没有。受伤?皮糙肉厚的,站着任你砍。
小青从未想过学医,也没那功夫去学,用都用不上的,学个什么劲啊!
但是,自从认识了沈石。发现了老鼠用丹炉一炼,竟然可以炼出灵液来。小青的心思就活了。
趁着沈石不在家,自称沈石的朋友便上了门。她这是奔着沈石的功法来的。
就这么巧。沈石得了马场不久,又撞上了汴京的疫病,反正也要装饰马场的宅子,今后他们家就住这了,干脆便用这些医书装饰了书房。
医书可不是其他的书,一般人想买都买不到。也就是沈石在防疫病,赵祯命太医院配合,这才得了这几本医书。
当然,沈家如果出钱还是能买到的,但是这就要看人家大夫愿不愿意给他们抄了。医书是医人生死的书,再加上宋朝的地位,自然不会大量刊印。就是太医院,也是手抄版。
而一些治疗外伤的医书,更是严防死守。谁那儿有,又有几本,都是要备案的。
这医书这么受重视,小青当然是当仁不让了。正好被穆老爷子撞见。
如果是别的什么人撞见,小青说不得便要杀人灭口了。但是穆老爷子吗?
小青衡量了一下沈石知道她杀穆老爷子的后果,与沈石知道自己偷看他功法的后果。果断的不能杀啊!
沈石杀妖如麻。小青实在是提不起勇气当他的仇人。小青是一点儿也不想被沈石杀了,被炖上一锅“蛇鼠一窝”。
更重要的是我不识字,我不识字,我不识字啊!上面的小篆,我一个也不认识。
小青过去是当水蛇时,在西湖旁往来游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日上界的捡香童子偶从空中经过,见她青翠可爱,颜色娇妍,无意中笑了一笑,给了她一丝仙缘,从而有了修炼之能。
但这是本能,修炼的本能,不用见诸于文字。只要点上一下,甚至给口灵药仙气,便有一定机率觉醒的本能。
这就是妖的天赋。不像人,见诸于文字,才可修行,才能传承。妖不需要。
后来小青化了形,抢了个山寨当寨主,同样,会抢劫就行,完全不用识字。
几百年来,从未想过识字有什么重要的。今天,傻逼了。
不过也正是如此,小青没有一点儿想杀人灭口的想法。杀他干什么,自己什么都没看懂啊!
“这位姑娘,你懂医?”穆老爷子问。
“嗯。”小青鼻子出气。
心劲儿不顺啊!这顺风顺水几百年,今天竟然在堆文字上碰了壁。找到了,却一个大字都看不懂。小青的心气要是能顺,她就不是小青了。
“噫!太好了!姑娘如此有才华,不知可愿教导我孙女习文识字?”
穆老爷子先是大喜,然后又老狐狸的隐了真正的目的,只说习文识字,不说学医。到时候只要让孙女聪明点,多问问医书的问题也就学到手了。
然而,他不说习文识字还好。他这一说,分明是在小青伤口上撒盐巴。
就小青那性子,能受人这么挖苦?
“姑娘,姑娘!姑你奶奶!我是姑娘吗?我是爷!”
小青避开了自己不识字的现实,直接否认自己是姑娘。
“哈?!”
穆老爷子惊了。
小青的长相,真真正正的蛇精病,这妖化形,除非是化形不成功的,就没有把自己往丑里化的。
再看这打扮。你是穿裙子的,你说你不是女的?
苏格兰爷们表示不服,男人穿裙子,这能叫裙子吗?这是苏格兰裙好吧!
咦?好像真相了哦!∑(°△°|||)︴
真相个鬼!这是你们翻译的问题,我们这叫“基尔特”!(ˋ^ˊ〉…#
然而穆老爷哪儿知道什么苏格兰裙,他只知道你穿裙子,你说你不是女人?来,看这里,看我的表情╭(▔▽▔)╮。这个表情是说我今天要表演变章鱼!章鱼哦!我是大章鱼!
小青(⊙o⊙),然后,小青一拍平平的机场道:“看到了?平的,纯爷们!”
而穆老爷子//(ㄒoㄒ)//,这不是感动,这是辣眼睛啊!
第324章 天师面圣
小青说了把骚操作,辣的穆老爷子败走麦城。女装大佬什么的,除了极个别极个别爱好特殊者,真心没几个人接受的了。
而小青这么一搞,恶心的穆老爷子再不提嫁孙女的事了。他是爱孙女的,所以对女装大佬更加的禁讳。
沈石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他是直是弯,穆老爷子也怀疑起来了。
沈石可是将门啊,血气方刚的,也没个娘子,身边却有个女装大佬……好像文人们都爱这么玩。
在沈老爷子败退的同时,龙虎山当代张天师也到了汴京,并在相关衙门口报备过,由司天监的人引见给了皇帝。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
这司天监的权力可不小,大体上是宗教事物所,加天气气象台,加农业、礼部指导机构,间或代上帝传个旨什么的。
说起来中国的道士真心是战五的渣,权力这么大,又拥有关系几乎所有行业的气象技能,愣是没发展起来。这得是有多废?不要说与十字架比了,就是从年头吹到年尾,信他的死后得八百处女啪啪啪教也比他们强啊。
龙虎山的天师到了,司天监的道士们不敢待慢,因为他是天师一脉。天师道的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
张道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第十世孙。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
历史上多少道门烟消云散了,但它还活着,这本身就是奇迹。
呃?道士战五渣,才是主因吧!
总之,道家传承不易,稍不留神,便断了传承。所以哪怕是在朝为官的道士,见了天师一脉也是分外的亲切……这是组织的人,这是娘家的人。
张天师要见皇帝,他们立即代为安排,比走朝廷正常流程快的多的多,见到了赵祯。
“在下龙虎山第……拜见人间圣人。”张天师到底是传承千年的大教,一张嘴便知道老赵家喜欢什么调调。
赵祯听了,心中大喜。老赵家就喜欢人夸自己,比如什么天命啊!什么圣人的。听着便开心。
圣人这名号,如果是他的大臣上的,那没什么用,必须是道家上的才有用。一如大青果的老娘们儿,老佛爷的称呼,只有佛门认可了,才正宗。
听张天师称自己圣人,赵祯连坐都坐不住,急忙起身,笑着回礼道:“天天大驾光临,区区天子不敢称大人,还请张天师称呼我官家即可,听闻天师有要事见我,不知是何要事?”
好在赵祯是要脸的,没敢承认“圣人”的称呼,只选择了假家。
“官家客气了。”张天师自然他没有为赵祯上圣人尊号的意思,他只不过是客气了一下。既然赵祯不要,他也没有勉强。
如果他要了,怎么办?
要了就要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要“圣人”称呼的不要脸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至于当不当的起?呵呵,自己难道没点儿A数与C数。
但凡要这称呼的活人,就没一个当的起的。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人的无耻罢了。
“张天师,请,里面已经备好酒席,就等天师入座了。”官家说道。
先开宴,有什么事,饭桌上谈。这可不是住何人都能有的待遇。
皇宫的饭从来吃不好,但却是人人都想要的。
张天师客气说道:“怎么好劳烦官家摆酒席等候。”
“若是旁人,我这酒席定然是不会摆的,但时天师的话,这酒席我还非摆不可。最近这汴京可不太平,如今天师大驾光临,岂能不摆酒开宴相迎。”
官家说道:“来,里面请。”
张天师见此也就没好推脱了。
皇帝这是有事相求。他只希望赵祯别向他求什么长生之术就好。
像他们天师家,千年以降,除了第一代天师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云台山(今苍溪县云峰镇境内)中,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他在逝世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
注意是“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册”,也就是说天师道是没有真正的长生术的,是玉帝的抬举。
除了玉帝的那次抬举之外,天师家……呵呵,自己是第多少代来着?
说白了,长生术,没有。我还想要呢。
这也是天师们为什么不愿意上京的原因。毕竟但凡权在手,全他妈的想再活五百年。
然而,你大爷的,你这是在揭是伤疤,你知道不?
我们代代天师,哪一个不是张天师的后人,我们还想长生呢?但是自家先人自从上了天,是完全忘了自己下界的儿孙了。
那最初的几代人,哪一个不认为自己的父亲、爷爷,又或是太爷爷、祖爷爷的一代天师会来接自己。
他们等了一年又一年,一直等到死,甚至是编出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借口。
甭管别人是信不信,反正他们到死都是信的。
第325章 皇帝天然的掌权心
知道天师要来,赵祯很是准备了一番。他平日里的扣巴,夜里连碗羊汤都舍不得喝的赵祯,这一回展现的是帝王礼乐。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
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献祭、颂神、祈福的各项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宗教的制度转换成了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规定着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凶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等。
迎接张天师的便是宾礼。
迎宾殿,恢弘大气,雄伟非凡,大显皇家气派,里面还有妖娆动人的舞女起舞,悦耳动听的歌乐之声飘来,四处更是香气弥漫,烟雾寥寥。
这便是乐。乐原本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便成了人们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而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乐的这种功能恰当地称之为“和”。
如果是个没什么传承的人见了这场面,真的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
但张天师是个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