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数第一道,生之道,芸芸众生,有死必有生,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生之道,一切生命,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窥命数。”
//如若不然,我死于非命。”
“命数第三道,老之道,芸芸众生,有幼必有老,我享命数天威,掌其老之道,一切衰老,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老无善终。”
“命数第四道,病之道,芸芸众生,有安必有病,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病之道,一切疾病,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病入膏肓。”
“命数第五道,怨之道,芸芸众生,有得必有失,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怨之道,一切怨憎,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怨天尤人。”
“命数第六道,爱之道,芸芸众生,有心必有爱,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爱之道,一切情爱,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丧尽天良。”
“命数第七道,求不得道,芸芸众生,有yù必有求,有求必有不得。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求不得道,一切yù求,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所求无有成者,穷心尽力而不得所愿。”
缓慢而充满悲伤意味的吟诵声渐次停歇。
秦汉的面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觉醒和意想不到的震惊。他早已彻底参悟过命数八十一道,只是始终不得其法。一直以为乃是自己机缘不够,如今才发现,其实是自己不曾用功。八十一道的每一道,他都了如指掌,却从未想过,这其中还分为十七篇。
这第一篇众生七苦篇,便是佛家曰人之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命数,无有恒定,任何一个细微的想法或者变化,都能导致命数的变化。如人生七苦这般大事,最是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有些人因为苦,而越发努力。有些人因为苦,而自甘堕落。有些人因为苦,甚至践踏众生,沦为恶人……
在这样的感悟中,秦汉分明的看到,三生石内本来逐渐平息下去的命数曲线,再度出现了变化。然而这一次,它的变化不再那么凌乱。数以亿亿万计的命数曲线,竟有了些循规蹈矩的意味。
“众生七苦篇!原来真正区分命数的,并不是单一的道,而是融为篇,合力为之。这就好比将人分为男女胖瘦高矮美丑,有了一个准绳,再去归纳,工作量便会减少许多,也更加工整有序。”
一念及此,秦汉的意念化为十万道,在三生石内的无穷曲线之中,细细探寻着它们的规律与踪迹。果不其然,本来宛如一堆堆乱麻堆积而成的命数曲线,竟开始渐次变得有序起来。
“命数第八道,yīn之道,道分yīn阳,有阳有yīn。我享命数天威,掌其yīn之道,一切yīn癸,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通yīn阳。”
“命数第九道,阳之道,道分yīn阳,有yīn有阳。我享命数天威,掌其阳之道,一切阳焱,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通yīn阳。”
水流深却是没有给秦汉太多的时间让他去深层次的思考,又缓缓吟诵出两道。
“yīn阳篇!”
虽然水流深只是在吟诵时清晰的分开次序,再未清晰归类,秦汉却自清晰的明晓,这便是命数之道的第二篇《yīn阳篇》了。天地出yīn阳二气,yīn阳乃是万物运行之本源。以yīn阳为准绳划分,面向的不仅仅是生灵,更是整片天地。
命数之道容纳的,原不仅仅是生灵,天下万物,都在其掌控之中。
“命数第十道,金之道,天生万物,物生五行,五行出金。我享命数天威,掌其金之道,一切金石,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崩灭,五行坍塌,金木消亡。”
“命数第十一道,木之道,天生万物,物生五行,五行出木。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木之道,一切木灵,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崩灭,五行坍塌,木灵腐朽。”
“命数第十二道,水之道,天生万物,物生五行,五行出水。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水之道,一切静水,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崩灭,五行坍塌,水柔涣散。”
“命数第十三道,火之道,天生万物,物生五行,五行出火。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火之道,一切烈焰,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崩灭,五行坍塌,烈火焚身。”
“命数第十四道,土之道,天生万物,物生五行,五行出土。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土之道,一切厚土,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崩灭,五行坍塌,无处容身。”
这是《五行篇》。
166 潜修命数之道(3)
yīn阳五行,两者本是相辅相成。
“师姐在吟诵时,将这两篇的间隔拉的极短,自然是怕我只重yīn阳而忽略五行。她倒是多虑了。”
水流深的吟诵再没了声息。秦汉的神念立时以yīn阳五行为基础,努力划分千头万绪的命数曲线。果不其然,命数曲线再次开始分散,开始出现分明的yīn阳五行次序。命数曲线的这一番运转,非是全部,然而八成以上都有了动作。
渐渐的,秦汉感受到一丝分明的命数之力,渐次涌向自己体内。每进入一分,自己便掌控一分。
只是秦汉能分明察觉到,这绝非全部的命数之力,确切的说,只是其中细微的部分,便如一粒微尘之于一片阔土。此外,以众生七苦划分,命数曲线能整理出一成,以yīn阳划分,命数曲线能整理出四成,以五行划分,命数曲线能整理出五成。
“命数之道的每一篇,都是用以划分命数曲线的一种标尺,它不可能将所有的命数,都划分的清清楚楚。因为每一种衡量手段,都有缺失的地方。大道也是如此,它有无数的准绳,却永远没有能衡量一切的唯一准绳。”
就在秦汉陷入深思之时,水流深的吟诵声再度响起。
水流深之所以这么做,大有道理。她分明的看出秦汉正自出于思忖之中。然而命数之道的每一篇,每一杆标尺,都不是完善的。若是由此深思,反而会进入误区。命数之道的衡量,乃是诸般手段齐齐动用,都无法彻底剖析分明。
“命数第十五道,天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天之道,天下万物,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无层级,气无存留,一切虚无。”
“命数第十六道,地之道,地之道宽仁厚重,地之道恩赐无涯。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地之道,厚土之上,海角之涯,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不开,混沌永存。”
“命数第十七道,人之道,人之道无有常形,人之道为而不争,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我享命数天威,掌其人之道,亿万人子,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天地开而无一灵,永坠死域。”
秦汉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暗道:“师姐这是在提醒我,万万不可固执于一篇一道。其实以我如今的修为,只要大方向不出谬误,这些小地方,更不会有差池。不过师姐对命数八十一道的参悟,也的确jīng深。她只要这么一吟诵,先时我不曾想到的,都是涌入意念,再加上三生石之玄妙,当真有瞬息千里的进步。可见她在吟诵之时,的确是倾尽所有的感悟,助我修习了!”
这是《三才篇》!
三才篇又是在阐述天地创造的一大准绳,囊括天、地、人三大要素,天地、天人、地人两两对应,如此一来,一个空间乃至一个宇宙的大致样貌便会产生。秦汉在创造内宇宙架构时,早就将之涵盖进去,自是熟悉的很。
'
真正的参悟之时,乃是将命数八十一道尽数由水流深吟诵完毕,进入时间静止领域。如此既不让水流深担心,也不会浪费时间。
只是就算秦汉不再思索,每一道新的标尺,都将命数之道带入全新的领域,划分出全然不同的形态,当真是千变万化,无有穷尽。而在其变化中,命数之力每每会涌入秦汉神念,令他不断生出新的感悟。
“命数第十八道,眼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目,目以视物。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眼之道,无穷明目,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见诸景光明。”
“命数第十九道,耳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耳,耳以听物。我享命数天威,掌其耳之道,无穷聪耳,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闻诸音声息。”
“命数第二十道,鼻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鼻,鼻以嗅物。我享命数天威,掌其鼻之道,无穷方鼻,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嗅诸气百觉。”
“命数第二十一道,舌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舌,舌以言声。我享命数天威,掌其舌之道,无穷慧舌,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通灵长之语。”
“命数第二十二道,身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身,身以载体。我享命数天威,掌其身之道,无穷身躯,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生七尺之躯。”
“命数第二十三道,意之道,百灵之首是为人,人而生意,意以明物,意以明德,意以明志,意以明身,意以明道。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意之道,无穷智意,皆在我心。如若不然,我不见诸景光明,我不闻诸音声息,我不嗅诸气百觉,我不通灵长之语,我不生七尺之躯,我不开智慧之门,行尸走肉如木偶无有穷终。”
水流深缓缓的吟诵完,心底却再度生出难以抑制的钦佩和震惊。
她分明的看出秦汉已因自己的提醒,不在一道一篇之中劳心劳神,这令她心底大为放心。只是她分明的看出秦汉目下明明是在通过自己的吟诵和三生石,去观察和体会,并未参研。然而那命数之力,却宛如泉涌般沾染他的全身,又没有丝毫外泄的进入他的体内,沉积下来。
这是一幕如此惊人的景象!
水流深清晰的想到自己参悟之时,别说命数之力不曾主动进入体内,便是自己当时努力的去将之吸取时,也像拿着钝刀却图谋撼动大山一般艰难,最后只得无奈停止。饶是如此,在将命数之道渐次总结和领会后,仍有了这么大的提高。
到得此时,她已经无比确定,秦汉此番参悟后的收获,一定多到自己想象不到。
秦汉听完这六道,心头又是一动。这是《六根篇》。若说前面的几篇着重于整个天地,这一篇却又回转到人身上。人为百灵之首,命数较之旁的生灵,又复杂了不知多少。人有六根,或者六根清净,或者六根不净。
当然,六根清净者,几乎没有。连圣贤都无法达到。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世间一切,总是由六根传入人体,进而生出诸般意态,改变人的认知,影响人的命数。六根篇这道标尺,又是区分命数的一道极有力的手段。秦汉却在先时的参研中,对此道的认知,当真走向了歧途。
此时却像是灵觉大开,智慧超凡,略一提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就在此时,水流深已然转向下一篇的吟唱:
“命数第二十四道,天穹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天道至高。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天穹道,天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天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命数第二十五道,人间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人道至杂。我享命数天威,掌其人间道,人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人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命数第二十六道,修罗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修罗道至凶。我享命数天威,掌其修罗道,修罗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修罗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命数第二十七道,夜叉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夜叉道至恶。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夜叉道,夜叉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夜叉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167 天人合一篇
“命数第二十八道,饿鬼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饿鬼道至苦。我享命数天威,掌其饿鬼道,饿鬼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饿鬼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命数第二十九道,畜生道,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亿万菩提众生,轮回之所,畜生道至悲。我享命数天威,掌其畜生道,畜生道种种,皆在我心。如若不然,六道坍塌,畜生道毁灭,轮回之道消亡。”
水流深缓缓的吟诵又告一段落。
这是《六道轮回篇》。
秦汉再次进入以六道轮回为标尺的命数曲线划分上。但凡一个宇宙之万物,无论生的死的,动的静的,一旦踏入六道,就要受六道的轮回。由人轮回成仙神可以,轮回成牲畜鬼魂也可以。而没有灵智的哪怕是一粒微尘,一道清风,也有可能进入六道轮回,或者chéng rén,或者成兽。
六道轮回篇,又是涵盖天地万物的一大标尺。
不谈在这杆标尺下,命数之力再度涌入秦汉体内。无穷命数曲线在它的划分下,渐次有足足三成半的部分理顺,几乎不逊sè于yīn阳篇或者五行篇。对如今的秦汉而言,这样的发现,已足以为他带来新的体悟。
那是一种物事转化成灵,拥有灵智,蕴藏着无穷机缘的广阔世界和浩瀚道法。
事实上,这看似短短的吟诵,实乃她于命数之道的所有领悟。每一篇吟诵完毕,她至少需要短则数天长则数十天的修习来调养恢复,否则断然无法将一切领悟毫无保留的施展,令秦汉受益。
这样的时间间隔,本会让两人在时间上产生谬误。
命数之道的玄妙就在这里。秦汉从每一篇入手,渐次梳理命数曲线的过程,耗费的时间恰好与水流深休息的功夫大致相当。水流深吟诵时,某一篇耗费的经历更大,秦汉整理命数曲线时,相应的标尺下梳理有序的命数曲线越多。
此外,时间的流速在命数曲线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两种原因夹杂在一起,令一个参悟一个吟诵,恰好形成完美的配合。
“命数第三十道,本觉道,心体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而说,本觉乃生。我享命数天威,掌其本觉道,一切常住之觉体,皆在我心。如若不然,灵觉失却,人不为人,鬼不为鬼,生不为生。”
“命数第三十一道,始觉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返妄归真,本觉之体显现,是始觉也。我享命数天威,掌其始觉道,一切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之始觉者,皆在我心。如若不然,灵觉失却,人不为人,鬼不为鬼,生不为生。”
“命数第三十二道,相似觉道,菩萨舍却分别执着相,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证而似于真,是相似觉。我享命数天威,掌相似觉道,一切于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者之相似觉者,皆在我心。如若不然,灵觉失却,人不为人,鬼不为鬼,生不为生。”
“命数第三十三道,随分觉道,菩萨各破一品无明之惑,随觉一分法xìng之理,然觉道未圆,是随分觉。我享命数天威,掌随分觉道,一切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随分证得真正之随分觉者,皆在我心。如若不然,灵觉失却,人不为人,鬼不为鬼,生不为生。”
“命数第三十四道,究竟觉道,菩萨地尽,入于妙觉佛位,圆满具足方便,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之故,得见心xìng,心xìng即常住,是究竟觉。我享命数天威,掌究竟觉道,一切于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之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