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法则- 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士杨一清府中幕宾当廷爆料,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通达赌坊,实为太子名下产业……
  至此,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现在大家都望着赵然,等待赵然说出那句话。
  但赵然不想说,他道:“此等军国大事,非贫道一人能决,恭请朝堂诸君裁定。”
  夏言道:“方丈的意思,是廷议?但廷议之后,依旧需要方丈定夺啊。”
  大明的廷议有两种,一种是大臣廷议,一种是部议。部议无需赘述,无非是涉及哪一部的事务,由该部召集想关人等商议。这里说的廷议,为大廷议,也就是内阁大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进行议事。
  廷议是大明朝堂惯例,许多重大事务都需要廷议,但夏言说得没错,就算廷议之后,结果也需要报天子朱批,天子不认可,照样可以驳回重议。
  赵然道:“今日皇帝大行,我以为,廷议结果便可代替诏令。”
  这句话令百官们尽皆动容,夏言试着问道:“方丈的意思,廷议结果便是最终结果?”
  “是。”
  “若是廷议结果不合天子……唔,不合道门的预期,那又当如何?”
  “那你们就要好好想一想了,为何廷议出来的结果,非要与道门的预期相违背呢?”
  严嵩忍不住道:“方丈,若是以廷议结果出台诏令,出了事故又该如何?”
  赵然道:“那当然是谁召集廷议,谁来负责,出了差池,板子就打在召集廷议之人的身上。”
  百官们继续深思……
  赵然道:“关于廷议,贫道有几点浅见,以供诸君参详。
  其一,非内阁大学士不得召集廷议,召集者的先后顺序,按惯例自首辅开始。
  其二,参加廷议的大臣范围需要形成明确制度,比如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两位都御史、五寺正卿、通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应天府尹、文昌观监院、掌道录司事、司礼监掌印,嗯,以上二十六个位置,有资格参与廷议。
  其三,廷议召集时,按票数表决重大事项,不要泛泛空论,需要结果,一如真师堂。
  其四,谁召集廷议,谁对廷议结果负有直接责任,出了问题,板子打到召集者的身上。
  其五,廷议之规,着为永例。
  好了,你们想一想吧,今日廷议先商议同不同意贫道的建言,如果同意,那就商议太子的问题,如果不同意,那就另说。贫道僭越一步,先替你们把无关人等轰走,廷议结果出来之前,都跟殿外候着,包括贫道。留在殿中廷议者,为贫道刚才所提职司诸卿,就这样吧。”
  百官面面相觑,有些脚步快的,已经提前出了奉天殿,就在殿外等着——连赵然都说自己要在外边候着,谁好意思在里面耍赖皮。
  赵然向顾腾嘉道:“顾监院,就劳您的驾,辛苦辛苦了。”
  顾腾嘉道:“你自己不参加,却推来我身上。”
  赵然道:“我只是道录司副印啊,咱们不是得凡事讲究规矩么。”
  顾腾嘉指着赵然笑道:“你啊,行,你去吧,这里我给你看着。”
  临出殿门的时候,赵然回头又向夏言等人道:“忽然想起来了,司礼监掌印一直无人,夏阁老、严阁老、徐阁老,贫道提议暂由内官监陈洪参与廷议,代表内廷。可好?”
  三位内阁大学士都拱手示意毫无问题,陈洪听罢,血往上涌,脸色胀得通红,瞬间只觉幸福到要死,之前所有的风险、所有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赵然出了奉天殿,任他们在里面自行廷议,大致扫了一眼,绝大部分人都从殿中退了出来,也不离开,就在外面等着。殿中留下议事的只有十七人,有九个位置要么空着无人司职或是兼任,要么就干脆来不了——比如兵部尚书张聪。
  赵然看了看外边这帮官员,不论他视线扫到哪里,人家都会向他点点头,拱拱手,就好似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这里打转一般——除了两个人,霍韬和桂萼。
  霍韬和桂萼正在慢慢靠近张璁,从两人攥着的拳头就知道,他们靠近张璁想要做什么。
  张璁则没有留意到,不时看看赵然,不时低头沉默不语。
  赵然没工夫搭理他们,转身又去了太庙,只是吩咐张略守好宫门,看好奉天殿。
  老师和师娘依旧在参详着汉白玉莲座,思考着破除这座大阵的方法,赵然也加入进去一起讨论。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晚霞朵朵,已是黄昏时分。
  两位阵法高手研究之后达成的共识是,作为阵眼的汉白玉华表莲座不是普通的阵眼,而是阵眼中的阵眼。
  也就是说,大阵的阵眼是整个皇城,皇城的阵眼是太庙,而太庙的阵眼是莲座。这是一个阵中之阵,三级大阵环环相扣,紧密关联。
  因此,他们关于破阵的所有想法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很有可能在大阵被破的同时,会引起很强烈的后果。具体是什么样的后果,赵然现在无法预计,但他估测的范围是波及整个京城。而赵丽娘给出的范围预测,则是波及整个应天府。
  至于如何破阵,他们也商量了一个初步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强行破坏阵眼中的阵眼——汉白玉莲花座。至于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将阵眼破坏,江腾鹤也做了个评估:三位炼虚。


第二百六十九章 廷议(下)
  奉天殿中的议事进行了一个半时辰,最后一缕阳光在西方落下的时候,三位内阁大学士亲自来到太庙,将他重新请回了奉天殿。
  奉天殿中商议的第一个结果是,今后将在赵然定下的这些大原则下进行廷议。赵然看了看殿中的十七人,他们一个一个神情凝重,大多数人的脸上似乎还有几分神圣感。
  第二个结果也没有出乎赵然的预料:废太子为景王,将景王府圈为景阳宫,景王终生不得出宫半步。唯一令赵然没有想到的是,废太子的原因极为隐晦,并没有说他参与谋逆,而是用人品和德行方面的说辞来解释废除的理由,比如“桀骜不逊”,比如“戾气乖张”之类。
  三位内阁大学士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赵然,赵然不知道他们为何不定景王谋逆,心中猜测,或许他们是故意的,只是想以此来试一试自己会不会如同之前所说,对廷议的结果不予干预。
  赵然看了看顾腾嘉,顾腾嘉不动声色的轻轻颔首,再看了看陈洪,陈洪脸上似有不忿之色,好像欲言又止。
  赵然道:“那就请按照廷议结果拟诏吧。”
  三位阁老、满殿重臣都松了口气,奉天殿上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诏书很快拟好,陈洪代表内廷司礼监批红,当即将殿外依旧等候的几位给事中招进来签名。这几位可没有霍韬、桂萼那么硬气,或者说胡搅蛮缠,很爽快的同意了。
  这类涉及储君的大诏,同样应有真师堂审议、道门代表盖章方可成效,以前一直是陈善道这个代表落章,如今真师堂联系不上,陈善道又不在,众人的目光都盯着赵然了。
  连顾腾嘉都不敢做道门代表,殿中更无他人,甚至京中也无他人可以代表。左看右看,赵然自己思量了片刻,向百官道:“先与诸君知晓,此诏为代诏,待将来重交真师堂议定。”说着将诏书取了过来,在上面落款签名,同时盖上了陈洪递上来的道录司印鉴。
  自己是玄坛宫方丈、道录司副印、三清阁君山卫使、宗圣馆嫡系子弟,这样的身份,在如今的应天府里,应该可以代表道门了吧?现在欠缺的是真师堂那一关,但此时大阵隔绝中外,赵然不介意临机处置,将来到了真师堂上,他倒要看看,哪位真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为谋刺一府方丈的废太子洗白!
  没有担当没有作为,还带兵进京做什么?把京城都掀翻了,把皇帝,不,把齐王都弄死了,在一封废除太子的诏书上临机签名又能怎样?
  至于如果有哪位真师对他的所作所为有意见,他不介意在真师堂上喷对方一脸唾沫:我楼观一门在京师浴血奋战的时候,你们他娘的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诏书已成,陈洪出到奉天殿外向百官宣诏,百官叩拜凛遵。
  赵然继续给大家布置作业:“太子一位空缺,往日也就罢了,现在无论如何不能拖延,请诸位继续廷议,先说好,咱们议的是权太子。”
  百官对“权太子”这个说法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各自相视而笑。
  赵然又从奉先殿中出来遛弯,同时抓了几个宦官和宫女,让他们去尚膳监催促一下,弄些点心和果子来,让百官们先垫垫肚子。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廷议开得就比较短了,尚膳监刚把吃食端上来,廷议就结束了。结果也很简单,推举裕王殿下暂摄东宫,立为“权太子”。
  赵然进殿招呼这帮重臣们吃点心,一帮人也放开了,抓起点心就往嘴里塞。夏言左手拿着一个肉包,右手攥着翰林院掌院学士袁炜刚刚拟好的诏书,一边吃一边看,看完递回去:“可在‘承兆衍庆’前再加一句话……”
  袁炜接过诏书,将嘴里的一块酥米饼咽下去,问:“夏相有何词句么?”
  一旁的严嵩喝了口水道:“那一处我也认为当加一句,我拟了个‘付托至重’,可好?”
  夏言琢磨了琢磨,不由点头:“可以。”
  袁炜衷心称赞:“严相不愧是章句大家,这下连贯了!”
  又是一套流程,内阁票拟、陈洪批红、六科复核、赵然签押。
  诏书写好,赵然抄在怀中,笑问:“贫道要去裕王府,诸公有意同往乎?”
  冯邦宁站在裕王府的大门外,并没有接待访客,实际上此时也不会再有访客了,有资格登门求见裕王的,现在都进了宫中。没有资格进宫的,当然也就没有资格拜见裕王。
  冯邦宁一直在等宫中的消息,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第一条:陛下为逆齐王所弑,已经归天了!
  得了这个消息,他慌不迭跑进府门,穿过前院,赶到正堂:“殿下、叔父,陛下被齐王杀了!齐王也死了!”
  正堂中,王府宾客、大管事们都分立于两列,正陪着裕王说话,忽然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呆住了。
  裕王身子一紧,攥着黄梨木交椅的扶手,怔怔望着冯邦宁,冯保问:“赵方丈呢?”
  冯邦宁道:“正召集百官,于奉天殿中商议陛下的身后事。”
  冯保挥了挥手:“快去抓紧打探。”
  冯邦宁转身跑了出去,裕王转过头来看着冯保:“大伴,赵……”
  冯保打断他,劝道:“陛下龙驭宾天,还望殿下保重,切莫伤心太过。”
  裕王双手捂脸,猛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众宾客连忙起身,好言劝慰裕王“保重龙体”、“切莫伤身”,管事们则手忙脚乱,传侍女送上净盆、绢帕,给裕王净脸。
  王府中一阵忙活,冯邦宁又来到大门外继续等候消息,过了小半个时辰,前往皇宫打探的王府内侍又送回来第二条消息,冯邦宁再次返回正堂通禀:“赵方丈欲立八人主祀先帝,殿下之名列于其上。霍韬、桂萼反对,张骢建言当廷议太子之罪。赵方丈同意廷议,定下廷议五原则。”
  冯邦宁又将廷议五原则讲了一遍,他为人机灵,记性又好,且对朝堂之事比较留意,此刻虽是转述,却没有走差了半分原意。
  这下裕王有点疑惑了:“廷议结果为最终结果?赵方丈这是什么意思?”
  冯保没说话,宾客们对此也争论良久,大致认为这是赵方丈的应急之举,待新皇登基后,自然就有人朱批了,这一条也就不会再有疑意了。
  从这一条之后,王府众人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才等到了新的消息,冯邦宁气喘吁吁道:“小人亲自去了皇宫,在承天门外得的消息,霍韬、桂萼被解至左顺门外,以咆哮朝堂、殴打同僚之罪,各杖三十。”
  裕王闻听此言,狠狠挥了挥拳:“大快人心!”宾客和管事们也齐声赞颂,都说赵方丈英明。
  就听冯邦宁笑道:“殿下,还有个好消息,廷议结果,废太子、囚冷宫!”


第二百七十章 做个好皇帝
  得知太子被废,裕王幸福得几欲晕去,身子晃了晃,重回椅中,颤声问:“新太子是谁?”
  冯邦宁喜笑颜开:“重臣廷推,新立太子正是殿下!”
  堂中立刻跪倒一片,都在恭贺裕王,裕王兴奋得都说不出话了,只是坐在椅中一个劲的傻笑。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冯邦宁跑进来道:“殿下!赵方丈率百官恭迎殿下入住东宫,差不多已至玄津桥了!”
  裕王叫道:“快,快,孤要沐浴,不,来不及了,擦身!擦身!快啊……”
  裕王府前,军士将两边路口一封,赵然和顾腾嘉、夏言并肩入了王府大门,裕王已经在前庭中等候。
  陈洪闪身出来,将廷议诏书宣读完毕,裕王听明白了,是权太子而非太子,不过他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诏书中说得很清楚,尚需真师堂议定,这是流程,并无大碍。于是小心翼翼上前,忽然不知该怎么接,说领旨谢恩肯定不对,犹豫片刻,来了句:“恭领廷议制文。”
  接过诏令,裕王望着笑吟吟的赵然,一瞬间竟是哽咽了。百官在裕王府前庭一直跪到府门外,齐声恭迎裕王殿下暂摄东宫。
  赵然微笑:“太子殿下,今日有些匆忙,没有大轿,只有战马,委屈殿下了,上马吧。”
  裕王此刻脑子有些混乱,下意识问了句:“老师带小王去哪?”
  赵然理解他的心情,笑道:“殿下以前不是说想做皇帝吗?现在还想不想?”
  裕王点头:“想。”只不过一天时间,便由绝望而至梦想实现,他已经忘了三辞三让了。
  赵然伸手延请:“那就随贫道走吧,先去东宫,过几天再带你去做皇帝。”
  裕王这几年的委屈忽然涌上心头,再也忍不住了,哭着拽住赵然的袖子:“老师……”
  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年轻太子,赵然拍了拍他的脑袋:“别哭,做个好皇帝。”
  “呜……是……”
  赵然掌心吐力,将裕王送上战马,自己也跨上老驴,招呼顾腾嘉、夏言等百官一起出发,返回皇宫。
  当晚,裕王以权太子的身份入住东宫,并以储君之身参与总办大行皇帝祭礼,至于何时正式登基,需要真师堂议定,这就不是几天可以敲定的事情了。
  换做以前,接下来的很多政务都需要赵然主导操持,但以他今日的身份和地位却已经用不着了,一应“小事”自有下面的人商议,他自己则把精力和时间用来思考大事。
  什么是大事呢?比如怎么破解这赤红大阵。
  赵然去了太庙,老师和师娘依旧在这里苦苦思索,骆致清在旁相陪护法,蓝道行候在角落里等待备询。这座大阵的结构已经搞明白了,阵眼也看准了,如何破阵也有了第一套方案,但这方案要求比较高:需三位炼虚一起出手,或许才能有机会毁掉汉白玉华表莲座。
  可上哪里去找三位炼虚却很是问题。京城中是没有的,茅山才有,但茅山那三位炼虚中最厉害的潘天师一直在闭关冲击合道,剩下的司马云清和王景云也开启了护山大阵,把自己锁在了山上。其他的,整个赤红大阵笼罩的南直隶范围内,也没想起来还有哪位炼虚存在。除非去寻洪泽之主,但洪泽叟虽然修为极高,却没有受箓,在破解阵法一道上并不擅长,不能以他为主,只能作为备选。
  因此,江腾鹤和赵丽娘正在思考第二套方案:于汉白玉华表之外布置一座隔绝阵法,将其与整个皇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