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法则-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老叔想去没法去,老婶子需要照顾,走不开。”
  保忠点头:“知道了,带着大伙好好干,有什么委屈也都压下来,回头再说。赵方丈对咱们不错,别给他添乱。”
  洗忠答应着:“好!那哥你在家里看着娘。我去挣工钱。对了,哥你这几天到底在做什么?景程他们都在问我。”
  保忠沉默片刻,道:“我在琢磨咱们家今后的出路,看看有什么机会。”
  洗忠有些疑惑:“什么机会?”
  保忠道:“白马院要在白河边兴建村落,看来要准备开垦那边的耕地了,这是我早就想到的,赵方丈想要在红原建一个大伙儿能吃饱穿暖、生活和美的家园,肯定不能任由红原像现在这样半死不活下去。洗忠你想过没有,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洗忠,开垦河边的耕地,到时候谁还会佃咱们在城外的田?”
  “这……哥说得是,这可如何是好?到时候咱家要减多少收成!这不是往咱们党项人头上下刀么?要不我去白马院找赵方丈说说,请他老人家收回成命?”
  保忠斥道:“你说什么胡话?莫慌!洗忠啊,咱们今后要想过上好日子,这一刀,咱必须得挨!短暂的疼痛是免不了的,但要相信赵方丈,在他老人家眼里,众生平等,是没有党项人、汉人之分的,明白么?接下来就看赵方丈怎么定策,咱们非但不能抗拒,而且要尽量帮衬,你跟景程他们说,若是谁有拖后腿的行为,我保忠饶不了他们!”
  “知道了……哥,你这几天不在,我心里慌啊……哥你琢磨出什么路子来了么?”
  “我这几天去了哲波山,看了看查马部的情形,我总觉得,赵方丈下一步必然要将白马三部纳于治下,所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能够帮到赵方丈。”
  “怎样?有机会吗?”
  “哪有那么容易的,再看看吧。”
  第二天,兄弟俩继续分开,哥哥保忠单人出了城,继续出去转悠,弟弟洗忠则带了二十来个仁多家的青壮,随着大队来到河边。这里聚集了三百多人,大家在典造房道士和几个松州来的工匠指点下,在一处地势略高的缓丘上开始干活。
  这里已经事先堆积了上百根劈砍好的树木,这是用来兴建柱梁用的,也不知是谁事先做的准备,民夫们四下望了望无人的旷野,心中不禁佩服,白马院的准备真是充分,否则不知要花多少力气,单是想要弄来这些木料,就不知道要费多少工时!
  再看这处缓丘,丘顶上已经被人提前夯实过了,又平又硬,这下子又节省了至少半个月!
  洗忠等人便在这里开始忙碌起来,先是挖土建墙,然后打下木桩以为支撑,接着继续黏土上梁,铺以干草,一间屋子就算成型了。
  三间屋子围在一起,再用半人高的土墙封住口,一个院子便算是建好了。
  按照工匠的说法,这是一户人家。参与建房的洗忠等人都有些羡慕,想着自己若是能捞着一户,这该多好!但后来听说,这样一个院子要卖十两银子,这才打消了念头。如今已经不比当年,大伙手头上也真没什么钱啊。


第九十八章 配售
  三百多人同时干活,五天时间便建好了二十个小院,道士们说,这是一甲,于是这里的工程便告结束,众人收拾收拾,向南转移了一里地,继续开工兴建第二甲。
  三月中的时候,这队民夫已经建好了五个村落,便见到各处村落中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已经有人入住了。劳动结成的果实最是香甜,眼望这一幕,大伙儿都很是欢喜。
  不过,对于洗忠等党项人来说,欣喜之余,又不禁有些慌张,因为保忠的预言成了现实。
  新建的村落中住进的都是最早迁徙到红原的那批汉民,因为民夫中就有不少人出自他们之中,所以洗忠了解得也比较清楚。这些人用城里的破屋子置换了这里新修的小院,然后从一个叫做“慈善金”的行铺中借到了一笔银子,以极低的价格——每亩五钱,买下了这些上好的耕地。
  羡慕之余,洗忠也很是奇怪,不见有人劳作,这里的耕地每天都会自行翻犁,每天早上醒来,就能发现一块新犁好的田,民夫们都在议论,说是道门请来了土地神仙帮的忙。
  这个插曲虽然很神奇,却无法解开洗忠心头的郁结,因为城里的汉民都开始陆续搬到了白河边,他家的两百亩地这下子彻底没有人佃租了,过去还佃出去二十余亩,现如今连一亩都佃不出去了!
  好在洗忠拿到了这个月的工钱,足足三百文,可以买六斗米,否则他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了。
  因工期结束而匆匆回家的党项人心中都有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盼望着下一次工期的到来。
  洗忠拿到工钱回家的时候,白马院的三都议事正在进行之中,因为聂都讲和范高功被天鹤宫抽调,参加一个为时半年的基层调研,所以本月的三都议事只有六人参加,其中有投票权是四位。
  赵然眼望都厨雷善,正在听他汇报红原的耕地和草场数目。
  如何表示自己正在全力倾听?许多人说是盯着对方的眼睛,这话本身没有错,但对于自控力不强的人来说,盯着对方眼睛容易分心,经常会造成听见障,也就是听一段忘一段。所以赵然的做法是,盯着雷善鼻梁的顶端,看上去是盯着眼睛以示尊重,自己也不会就此分心。
  虽说当日袁灏打了保票,言之凿凿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所有耕地和草场的丈量工作,但实际上还是大大超出了预定期限一个多月。
  袁灏和雷善承认错误的时候,赵然替他们做了缓颊,首先将正月刨了出去,没有计入期限,毕竟白马院道士们轮休,也确实耽搁了进度,如此一来,也只是超期半个月而已,问题不算严重,两人自我批评一番,便轻轻放过了。
  还是那句话,赵然对他们在丈量土地过程中的辛苦勤勉是洞若观火的,如果要说两人有错,也只是对预期估时的不准确罢了。
  “……综上,红原有田五万七千八百六十三亩,目前可以耕作的,主要是城外的两万八千亩,还有白河边的新入册之地,这一块地有六千八百多亩,其余两万多亩还在松藩卫驻军手中。白河边的土地是我们拟定最先分授之地,按照一人购买五亩来算,可以安置一千三百余人,也就是四百到五百户,目前已经安置了一半。”
  “红原的草场比较多,我们清算出来的草场有八百六十二万亩,其中有两万亩是党项人的,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地契。这八百六十万亩草场同样计入了院中账册,可以用于分授……嗯,政策性配售,按照方丈的提议,价格为耕地的十分之一,每亩五分银子。另外,哲波山、羊拱山、海子山中,我们无法丈量,估算当不在百万亩之下,耕地或许也有一些。”
  雷善没有提及大君山,大君山虽是四大山系中条件最为恶劣的,但好歹也有零零散散数万亩季节性草场,以及上千亩耕地。不过整个大君山都是楼观的地盘,被划入了宗圣馆的公产,不是白马院可以染指的。
  雷善汇报完毕,赵然带头鼓掌,给予雷都厨精神上的表扬,很是安慰了他一番,同时提议,对参与土地丈量的四十余名白马院道士进行集中慰问,每人慰问金一两。
  银子不多,但带队的雷善却感到很高兴,丈量土地是他实际牵头做的专项事务,院里出银子犒劳,这是对他、对辛辛苦苦了三个月的下属们的肯定和支持,这表明,跟着他雷都厨干活,是绝对不会白干的!
  赵然的提议获得全票通过,袁灏和雷善绝不会反对,剩下一个谷都管,此人可谓随大流的典型。
  袁灏接过话头:“多谢方丈对大伙儿的关怀,想必院中同道们会更加振奋的。方丈,那咱们接下来就说说耕地的事?”
  赵然颔首:“监院请说。”
  袁灏道:“到目前为止,咱们白马院已经在白河边兴建了十个村落,设置了十甲农户,从城中迁出百姓近千人,发卖土地四千七百亩。直到今日,终于算是完成了对嘉靖二十年、二十一年迁徙而来流民们的承诺。接下来,力争在本月前,继续兴建五个村落,将白河边的六千七百亩耕地全部配售完成。”
  “因为春耕等不了人,所以四月底之前,必须解决城外的耕地问题,至少要解决一半。庆幸的是,此处是红原,若是放在中原腹心,甚至种植晚稻的本省内地,此刻已经晚了。”
  “故此,今天的三都议事,我提议,对党项人的耕地,采取置换之策,一亩耕地,依据上田、中田、下田之分,分别置换十五亩、十亩、五亩草场。地点我已经看好了,就从城南十里外废弃的格勇寨周边开始。为了配合好置换事务,下个月开始修缮格勇寨,比照河边村落模式,一院一户,可容纳两甲,城内的党项人同样可以置换格勇寨的院落。同时针对党项人放开慈善金的借款,年息与汉民借款相同,十年还清。诸位有什么建议么?”


第九十九章 三月事件
  对党项人手中掌握耕地的置换,是当下解决红原诸多问题中的第一个重点。红原的党项人不会耕田,但擅长放牧,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这是赵然做事的指导原则。
  针对袁灏的提议,参与三都议事的白马院几位高道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他们其实已经在会议之前便收到了草案,也做过一些思考,故此交谈片刻之后,便有人要求发言。
  左巡照道:“置换之策是好的,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我想问一下,咱们对党项人耕地的置换,是惩罚还是鼓励?亦或是平等视之?”
  袁灏道:“自然是偏向鼓励的,鼓励他们将手中的耕地拿出来置换,当然也不能太过,赵方丈的主张,即大明百姓一视同仁,不能单纯因为鼓励而造成太大的偏颇。”
  左巡照道:“既然如此,我认为置换比需要调整。”
  “此言怎讲?”
  “我在松藩布道十多年,知道松藩的草场以红原最佳,但就算以红原草场之美,一亩地顶天也就能养活五只羊,或者半头乳牛、耕牛之类,且半年就需轮换,此外,还需准备冬季的干草。以此推算,一户牧民若想放养五头牛、两百只羊,便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亩草场。”
  不需要左巡照再多说了,大家顿时明白,以此置换的话,对党项人来说,是不够的。
  城外原有耕地两万八千亩,在李彦思、强雄谋反一案中,白马院收缴了这两个大户四千多亩,则珲也自行认捐了一千亩,所以需要置换的是两万三千亩。
  城内城外党项遗民近万人,相当于每人只有两亩多地,以四口为一户的话,取耕地条件折中值估算,每一户只能置换一百亩,离所需尚差五十亩。
  事实上,党项人中还有许多如保忠这样的小头人,各自占地数十亩到数百亩不等,大多数底层的党项人手上耕地更少。
  袁灏当即检讨:“多亏左巡照提醒,以前袁某对草场放牧不熟悉,估算有所偏差,是袁某的不是。方丈,你看要不要增加一些?”
  赵然想了想,道:“五头牛、两百只羊,还是少了一些,我的想法是,既然要发挥党项人的长处,干脆就大方一些,给他们留出将来发展的地方来。如今纳入白马院名下的草场有八百多万亩,需要置换的耕地也就两万多亩,哪怕一亩地平均置换二十亩、甚至三十亩草场,也还远远不到一百万亩,咱们给的起。”
  按照赵方丈的指导意见,三都议事当即对此议进行修改,以每亩下田兑换二十亩、中田兑换三十亩、上田兑换四十亩为置换标准。
  同时,李知客提议,关于草场的政策,应该同时向汉民放开。有愿意牧羊蓄牛的汉民,也可照此办理,他们没有耕地可以拿出来置换,但可以向慈善金借款购买,一亩草场的最后定价为三分银。
  雷都厨建议,为了促使党项人将手中的耕地拿出来置换,应当再次打出准备修筑官道的牌子来用,并适当透露一些模棱两可的消息,这些消息包括规划的路线,白马院正在考虑是否强制征用耕地等等。
  三都议事的最后,袁灏提议,为了弥补经堂半年内没有高功的缺失,建议由董静主署理高功职司,此议获得一致通过。
  按照红原的耕作条件,种籽的播种必须在四月底完成。为了抢春耕,从三月下旬开始,白马院就启动了土地置换计划。
  首先是张榜公示了白马院拟建的三条官道,其一是从南门通往大君山的官道,其二是从西门通往月亮渡的官道,其三是从北门通往切瓦河谷的官道。
  白马院门前照壁贴着的大白纸上,三条粗线醒目的昭示着白马院接下来大兴土木的决心,与决心相对应的,则是党项人的不安。
  好在都见识过白马院新方丈的雷霆手段,如今没有党项头人敢出面组织串联,有胆子惹事的又被控制在各处工地上强制劳动,所以大伙儿只是忧心、焦虑,想要“请愿”的,都被保忠等人暗地里安抚下来了。
  随着官道路线的公示,红原城中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有说白马院正在考虑强制征地,但凡道路两侧三丈之内,全都要被填平;又有说此议为白马院几个“鹰派”人物所提,尤以监院袁灏为首,只是赵方丈心怀慈悲,很是不忍,正在左右为难云云。
  “鹰派”是什么意思,党项人一听就明白,尤其是那些党项头人,谁没见过鹰啊?于是党项人众口一词,纷纷祈愿慈悲的赵方丈能在白马院的内部斗争中占据上风,同时诅咒可恨的袁监院生儿子不通眼。
  许多党项人都赶往白马院,虔诚敬香,以求神灵达成他们心中的这两个愿望。一时间,白马院香火大盛!
  两天之后,袁灏便病倒了,赵然连忙赶过去探望,经过搭脉之后确诊,是偶感风寒所致,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袁灏病恹恹的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拉着赵然的手,惭愧道:“正值繁忙之际,袁某却不甚倒下,累的方丈辛苦了。”
  赵然安慰道:“无妨,些许小病罢了,你也正好借机休整几日,待身子骨大好之后,有得你忙活的,呵呵。”
  却不想袁灏病情传出之后,红原城中群情振奋,党项人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一起涌向白马院,诚心祈祝三清,把李知客累得几乎瘫倒在地,当真是痛并快乐着,直呼“此乃白马院建院以来首次尔”!
  紧接着病倒的是都厨雷善、方堂卢方主等几位市井传言中的“鹰派”重要人物,于是,最顶峰的那两天,白马院慈航殿中香火彻夜不息,直到赵然从松州要来的五百斤香烛被一扫而空,这股上香的热潮才渐渐淡了下来。
  这几位陆续病倒,大部分事务都压在了赵然肩上,整个三月下旬,赵然都是在脚不沾地的忙碌中度过的。
  到了后来,连总观都被惊动了,九州阁直接越过下观,专门向天鹤宫发来飞符,要求核实白马院三月份信力值出现大幅波动的缘由。
  为此,杜腾会亲自陪同专程赶赴白马院的蔡云深核实,核实的结果当然是毫无问题。此结果飞报九州阁,九州阁那边才放下心来。
  按照蔡云深私下的解释,九州阁想要求证的是,究竟是白马院信力值暴涨,还是神像出了问题,亦或者干脆就是九州阁法器需要置换。
  事后赵然得知,在九州阁三月份的统计中,红原的信力值达到两万三千圭,当月便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值!
  这一连串不正常的事件,给白马院造成了很大困扰,在白马院典造房的文档记载中,被称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