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忠再次以额触地:“正是小人。”
赵然又问:“听说你三天前带着你们仁多家的族人,去了周转房工地干活?”
“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你可是仁多家的吕则,在红原的仁多家头人,怎么也会揭不开锅?”
“回道长,以前的积蓄,都拿出来周济族人了。打从今年六月开始,家里便没了余粮。”
赵然没想到党项人也到了如此穷困潦倒的地步,不禁问:“那你们何苦白白荒废耕地?明明知道那么高的租子没人会去种,还不把租子降下来?”
保忠一时间无法作答,千般纠结在心中,最终只是又重重磕了个头。
一旁的袁灏不悦道:“你既然过来求见我家方丈,当知这些问题必是要问你的,此刻又不愿回答,究竟是什么道理?”
见保忠仍旧是伏首低头没有说话,袁灏怫然道:“既如此,你回去吧。”
就见保忠身子一颤,缓缓起身,口中酸涩道:“是……”
陪见的李知客忙道:“保忠,你刚才说有要紧事求见赵方丈和袁监院,此刻赵方丈和袁监院都在,你到底有什么事情,赶紧说出来!”
保忠叹了口气,道:“原本想请白马院出手救人,但方丈的问题,小人实在无法作答。”
赵然问:“救什么人?”
保忠惨然道:“想请方丈和监院借小人五十两银子,搭救我家老娘。”
“五十两银子救你家老娘?说清楚。”
“母亲这几日重病卧床,小人无法,便去了城外工地帮工,换了些口粮回家。原本已经好转了的,但谁知今日病情突然加重。城里的医郎赶过去问诊,看完之后说了,这是常期沉疴所致,一般刀石难治,必得火毒丸方可清除。只是那火毒丸他也只剩一枚,跟我要五十两银子……”
“火毒丸哪里用得着五十两银子?”
“三年前当然不值五十两,可如今……”
袁灏想了想,道:“本官可以做主,给你五十两银子,但你须得回答方丈刚才的问话……”
赵然伸手拦住,道:“无妨,这些都是后话,先把人救了再说。前头引路,我去看看。”
李知客道:“保忠,你算是好命,我家方丈是正经的馆阁修士,仙家手段,我家方丈出手,你老娘的命算是保住了。”
保忠重重磕头,哽咽道:“多谢方丈!”
赵然也不多说,提着保忠就往外走,他是黄冠修士,脚步得有多快,几个起落间便来到保忠家。
洗忠万般焦虑的跪在母亲床前,只是流泪。见哥哥保忠身后跟着的竟然是赵方丈,不由大喜,磕头道:“还请方丈救救我家娘亲!”
看了看躺在床上的老妇人,见她满脸红热,紧闭双眼,昏睡不醒,赵然伸手搭了搭脉,点头道:“果然风寒之症,不轻啊,那医郎说的没错,乃沉疴所致。”
于是引出一丝极微弱的法力,反复冲击合谷、曲池、大椎三处穴位,不敢用力过猛,只是浅尝辄止。法力过度太多,普通人是绝对承受不住的。
半盏茶工夫,老妇人睁开双眼,算是恢复了知觉,恍惚间只觉天旋地转,于是又赶紧闭上眼睛。
赵然掏出个瓶子,倒出一枚火毒丸,吩咐保忠兄弟去用热水化开:“你们母亲身子太虚了,这药丸煎化的时候多加水,今晚先服三分之一,剩下的明日再分两次服下,沉疴当能清除。”
兄弟俩连忙接过去,以热水化开,取了一碗过来,伺候着恢复了神智的母亲灌下去。不多时,药力发作,老妇人连连咳嗽不止,最后吐出一口乌黑的浓痰出来。
保忠伸出衣袖将母亲嘴角边的浓痰拭去,赵然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将浓痰凑到眼前,仔细端详,又闻了闻,点头道:“好得很!沉疴已除!”
保忠感激涕零:“方丈……”
赵然继续搭脉,再次度入法力轻轻调理老妇人的几处穴位,不多时,老妇人脸上的红热渐渐变淡,这次终于将眼睛睁开了。
“您是白马院的方丈?老身多谢方丈救命之恩!”
老妇人挣扎着想要起身拜谢,被赵然制止了,他写了张滋补的方子,掏出五两银子一并放在床头:“这些银子,拿去药铺中抓药,快则三日,满则五日,应当便能下床了。”
赵然起身告辞,保忠让洗忠照料母亲,自己送了出来,到了门外,就在雪地之中跪倒磕头。
赵然安抚道:“起来吧,好生照顾你娘,若有什么难处,再来找我便是。”
保忠抬头,仰望面前的赵然,只觉这位方丈仙风道骨,慈眉善目,当真是大德之士,忍不住胸口处万般情绪来回激荡,只想大哭一场。
赵然温言:“好了,你也是堂堂一族头人,莫要做此小儿女状,贫道乃修行中人,我道家修行,讲究的就是慈悲,治病救人,实属本分……”
“方丈,李彦思他们,是打算效仿白马三部例,行党项人自治。”
赵然怔了怔,心道原来如此,看了看兀自跪在雪上的保忠,道:“你告知我此事,就不怕担上一个背弃党项人的罪名?”
保忠泪流满面道:“族人都要饿死了,母亲都病成如此模样,有什么罪名,也顾不得了。若是为了做党项人就必须忍受饥饿,这党项人,不做也罢……”
赵然伸手轻抬,一股浑厚温和的力道发出,保忠不知不觉间便站了起来,心中更是敬佩。
“在我道门看来,党项人也好,黎人也好,苗民也好,乃至各部藩民,与汉民并无不同,都是炎黄苗裔,都是华夏子孙,都是大明子民。大家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便是一家人,既然都是一家人,为何还要在大家里面分出个小家,小家里面,又强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有了难处,我来帮你,我有了难处,你自也不会站在一旁看热闹,这才是真正的家,你说是不是?”
“方丈说得是。”
第七十六章 点化
一切都是当年白马山大战留下的祸啊。当年为了尽早结束白马山战事,大明答允了白马三部提出的条件,于是三部反正以为内应,终于将夏军赶到了白河以西。
关于是否履行对三部的承诺,整个大明中枢为此进行过激烈的争执。赵然在叶雪关大议事时,提出了走中间路线的方案,并被道门和朝廷最终采纳。严格来说,他所提出的方略,也是偏向于激进方案的,也就是名义上履行承诺,实际上改土归流。
只可惜,红原纳入大明治下已经三年,赵然所提的方略在框架上的确是得到了推行,但因为关键人选的治政策略有所偏向,导致施行中完全没有得到遵循,最后酿成这番尴尬局面。
赵然在原地踱了两步,一时间各种思绪飘过,遥想良久,开口道:“你们党项人想要效仿三部,等于自个儿给自个儿打上标签,不容于一家人,何苦来哉?尔等乃战败之民,此时不抓紧机会融入大明,反而去求标新立异,其中的后果……你明白么?”
“是,在我夏国……在原来夏国之内,其实也没这样的,只不过大伙儿看着白马三部和朝廷达成的约定,便都有了想法。”
赵然叹了口气,道:“大势终究是在融合趋同的,白马三部的问题,是一个偶然,是逆势中的小浪花,终究会被大势所淹没,你们不要盯着他们现在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们将来会如何如何。他们不过是不自信罢了,等他们明白,只有融入我大明这个大家庭,才能真正被人看作家人的道理,行事就不会如此了。”
“明白了……”
想了想,赵然补充道:“如今夏人已经退过了白河,以我大明国势之强,怕是有生之年,夏军再不可能回来的。有句老话,既来之则安之,不一定妥帖,但道理是相通的,既然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谋生,那就撇开过去,一起打理这片土地。”
保忠不由问道:“方丈,我们该如何打理这片土地?”
赵然笑道:“很简单,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心。具体的,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说清楚……我想问你,你梦想中的红原,你梦想中我们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保忠略带迷茫:“……我梦想中的红原……我的族人都能吃饱饭……”
赵然道:“看来你没想好,那我告诉你我梦想中的红原吧。广袤的草场上,大群大群的牛羊如同云朵,田地中的黍米和青稞,长得满满都是,山里种上种类繁多的各色药材,各村各寨炊烟袅袅,邻里之间鸡犬相闻,大家吃得饱、穿得暖,住在坚固结实的房子里,老人和孩子有人赡养,男人和女人都有活干,生了病的,能够吃得起药……”
“……每逢年节,大家都来道院中敬献香火,颂祷道尊,按照道尊的指点,不偷、不抢,不欺负弱者,遇到纠纷,和和气气理论调解……”
话还没说完,保忠的泪水终于如决堤一般,从眼眶中漫延而出,在雪地上膝行两步,抱住赵然的双脚,以额轻触,哭道:“方丈,小人愿意皈依道尊,将我的一生奉献给道门,还请方丈点化。”
赵然伸手在保忠头顶轻轻一抚,道:“贫道将道尊的大德祝福予你,为了天下大同,望君勉之!”
保忠叩首不起,又道:“方丈,小人想要加入道门,应该怎么做。”
赵然沉默片刻,道:“为了你的愿望,始终秉持你的内心,但凡你遇事的时候,便知道该怎么做了。等你做得好了,贫道自可将你收入道门。”
“多谢方丈,小人明白了。方丈,明日之时,还请白马院多多留意。”
“什么意思?”
于是保忠将李彦思他们几个党项头人的打算和盘托出,末了道:“他们让我仁多家出十个人,我没答应。”
赵然鼓励道:“你做得对,事情若是闹大到不可收拾,不知会出多少人命,不知会有多少无辜家庭遭受不幸。这件事我知道了,好好带着族人做正事,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财物,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否则必遭天谴。”
第二天大早上,白马院门外再次被党项人围住了,这一次来的党项人,比往日还要多。眼看喧哗至此,阖院道士都很紧张,前后大门处的明军岗位各自加了一倍,刀出鞘、弓上弦,一副如临大敌的肃杀氛围。
不多时,客堂李知客来报,说是李彦思、则珲、强雄三人求见方丈和监院。
赵然本来是打算憋党项人几日,于今日接见这几个头人的,接见之时敲打一番,然后再答允明日放赈。
但听了保忠昨夜的密报之后,他改主意了。既然党项人要闹事,便由得他们去闹,对别处的方丈如曾致礼之类,或许会感到恐惧,但对他赵然来说,这等于天赐良机。
赵然原本打算慢慢来的,用上半年一载来消磨和解决党项人的问题,但此刻嘛,他觉得时间点或许可以提前了:“吩咐下去,不见!”
“是。那就还是照前两日所说,方丈和监院都不在?”
“不,你就直接告诉他,贫道和袁监院今日不想见他们。嗯,态度蛮横一点。”
“明白了。”
听说赵方丈和袁监院“不想见”,而且白马院道士们传话之时语气极为轻蔑,李彦思顿时大怒,向左右道:“看来,这位赵方丈是觉得这个年过得太平静了,没甚意味,那我就成全他!”
强雄问:“大祖儒,那就动手?”
李彦思狞笑:“动手!”
则珲看了看白马院大门外那刀枪明亮的二十四名军校,有些担忧:“道门不会来硬的吧?”
李彦思冷笑:“怕什么?等他们明白过来,想要调动军士也晚了,街面也砸了,东西也抢了,红原城也萧条了,他这个年也别想过好了!到时候让他抓人,抓了人又能怎么样,他抓了多少人,就得管多少人的饭,关一天管一天的饭,关十天就得管十天的饭,咱们的人又没犯死罪,我就不信他还能杀人?这要杀多少人?”
强雄笑道:“不错,杀人是要上报总督衙门和天鹤宫的,嗯,还有按察司,恐怕他连这件事都不敢上报吧!若是上报了,他这方丈怕就当不下去了。”舔了舔嘴唇,又道:“要不干脆闹大点,我去调人手,把城外修建的周转房也烧了!”
李彦思斥道:“糊涂!纵火可是大罪,不要惹事。再说了,城外工地上几百汉人壮丁,你烧得起来?”
强雄闹了个没趣,只得赔笑道:“是,听您的。”
李彦思挥手:“去布置吧,布置完了咱们都回府,你们两个谁也不许冒头,明白么?”
“明白!”
第七十七章 赵方丈的慈悲
李四绕过两个街角,回到自家屋子,推开门进去,里面已经坐了十多个平日相处融洽的同族。都是年轻的党项汉子,将近三年的苦日子,一个个都被憋坏了。
大祖儒终于放了话,可以容大伙儿去街面上捞一把,哪怕如今红原城中已经萧条至此,但好歹还是有十多家铺面不是?哪怕这些铺面营生清淡,可对如今的党项人来说,也是块肥肉不是?
“四哥回来了!”
“四哥,怎么样?什么时候动手?”
“四哥……”
李四笑着摆手,让弟兄们都别吵吵,道:“放心吧,祖儒说了,马上发动,没变化。还是原先商定的,罗家酒楼归咱们弟兄!”
“太好了!”
“我昨天进去看过了,后厨里还有两扇羊、十几条肠子!米缸里也堆着两缸米,足足上百斤!”
“瞧你那点出息,咱们奔账房去,先捞银子!”
“你懂个屁!如今这红原,光有银子能当饭吃?”
李四喝道:“好了,都别嚷嚷,记住了,抢东西、砸店铺,不许伤人!抢来的东西一并装麻袋里,回来大伙儿再分。都明白了没有?还有,老九、文华,如果要交人,你们两个进去顶罪,进去以后不要乱说话,都没问题吧?”
“明白!”
“放心吧四哥,不会伤人的。”
李四挥手:“走!”
众人鱼贯而出,直奔主街的罗记酒楼,与此同时,就见旁的党项人也出现在街上,各自向着预定的铺面奔去。老张饭庄、董记药铺、同盛布坊、铁生匠铺、茂源粮店……一家一家,竟是有条不紊。
或许是因为党项人聚众围堵白马院,甚至将整条大街都堵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原因,从早上到现在,整条街面上的店铺全都歇业了,没有开门。
罗记酒楼同样如此,门板全部合上,关得严严实实。党项人早有准备,有几个带了短棍的径直上前,两个用棍子撬门顶,两个在下面起门底,出乎预料的是,毫不费力便将门板撬动,众人一闪身,这块门板便倒了下去,店家竟然没有上门闩!
党项人大喜,这可就省事了!在李四的指挥下,众人丢下短棍,直接上手去扳,三下五除二便扳下来三四块,有两个急不可耐的便钻了进去,其余人也顾不得再扩门板,跟着一拥而入。
店中没有开窗,故此十分昏暗,一下子由明转暗,李四的眼睛有些不适应。原地站立片刻,这才瞧清楚了店中大堂内的情形。
所有闯进来的党项人都呆立原地,怔怔发愣。十多名披甲明军环伺四围,一半手持刀盾,一半举着弩弓,又有白马院方堂的两个好手压阵,将李四等人围在中央。
一根长长的绳索抛了过来,方堂的火工道人喝了一嗓子:“李四,尔等擅闯民宅,视为盗窃,自己绑了!”
见李四等党项人没有动静,那火工道人阴森森一笑:“奉劝尔等别打歪主意,依大明律,盗窃拒捕可就地格杀,李四,你是想今日命丧于此么?”
另一名火工道士挥了挥手,明军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