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法则-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位长老同意放人,这就是定论了,这么件小事,他们能担得起。
  红莲堂僧人当即打开囚室,将宋雨乔提了出来,了缘和弘道亲自过去查验伤势。
  宋雨乔是女修,自然没有受皮肉之苦,但红莲堂拷问的手段实在太多,宋雨乔体内的伤势并不轻,看上去面色很是憔悴。也是森罗大师得了迦蓝寺方丈乌乘的关照,没有对宋雨乔太过用刑,否则她就算不死,修为上只怕也是废了。
  弘道亲自出手查验,然后取出一粒丹药,塞入宋雨乔口中。
  宋雨乔不明所以,还想挣扎着吐掉,却被弘道法力一送,不由自主咽了下去,惊恐道:“你们还要干什么?”
  弘道叹了口气,合十道:“这几日苦了宋姑娘了,宋姑娘误入兴庆,我天龙院不知其中缘由,故此将宋姑娘请来此处。如今一切已经明了,这就将宋姑娘送出去。”
  明觉在旁道:“宋姑娘,刚才弘道首座给姑娘服用的是治疗内伤的大圣丹,有莫大好处的,宋姑娘快快运转心法化用。”
  宋雨乔这才看清明觉,疑惑道:“你是……曲空寺的明觉和尚?”
  明觉合十:“正是贫僧。”
  宋雨乔腹中已经生出一股温和舒适的药力,不由她不信,当即运转心法,将药力送入气海丹胎,不多时,便觉百脉舒畅,丹胎中的法力也在药力的辅助下,开始重新流转,一丝一丝修补着伤势。
  盏茶工夫,药力化尽,宋雨乔脸色立时好转了不少,眼神中重新透出光彩。
  “你们……你们究竟要干什么?”
  明觉道:“宋姑娘,这是一场误会,弘道首座和了缘首座亲自过来看望姑娘,的确是要将姑娘放了,只是姑娘以后也当真要谨慎一些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上回在曲空寺便是如此……”
  宋雨乔打断:“当真放了我?”
  明觉道:“宋姑娘若是不信,出门便知,赵道长对宋姑娘可真是……虽说赵道长心里已经属意周姑娘,但对宋姑娘还是很看重的,贫僧奉劝一句,只希望宋姑娘成全赵道长和周姑娘吧,不要再苦苦痴缠了……”
  宋雨乔这回没力气跟明觉争辩,只是问:“赵致然救的我?”
  明觉叹了口气:“赵道长为救姑娘,堵在我天龙院门口已经一个时辰了,姑娘出去就能见到他。”
  弘道和了缘向宋雨乔合十:“阿弥陀佛,宋姑娘请!”
  宋雨乔这些天吃了不少苦头,此刻不敢乱说话,只是冲两个老和尚点了点头,然后在明觉的陪伴下出了天龙院。
  一到南门之外,就见对面柳树下,赵然正端坐于蒲团之上,左右还各有一个结跏趺坐的和尚正在“挟制监督”,一时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想大哭一场。
  “赵师弟……”
  赵然顿时松了口气,向身旁的闻达和阳梵抱拳:“多谢二位相护。”又向性真等僧团团施礼:“多谢各位维持。”
  众僧都向他回了礼,赵然瞪了宋雨乔一眼:“走吧!”一甩袍袖,当先而去。
  围观的百姓自发让出一条路来,宋雨乔低着头,跟在赵然身后,心中好一阵委屈。


第四十一章 听话的宋师姐
  回到官驿,赵然将宋雨乔扔在一旁的厢房中,也不去理她,自顾自和张居正说话。
  “道长,人救回来了?道长真是……下官实在是……这就救出来了?”此情此景,令张居正匪夷所思,简直无法理解。
  “嗯,天龙院把人放了,带回来先安置在那间厢房里吧。叔大你也不要过去看她,让她先冷静冷静、反省反省,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是,是,下官明白……”
  赵然依旧没有消气,恨恨道:“我这同门,不是小孩子了,可干出来的事情,却比孩子不如!真当自己是了不起的大修士,翻云覆雨、万般由心、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嗯?真以为这兴庆府是她问情宗的山门,随随便便就能来去自如?嗯?”
  “是,是,是,唉……”
  “这都第几次了?当年在华云山闯祸,就差点被林师叔撵出山门,后来又擅作主张,跑去曲空山被人扣下来,如今还不吸取教训,夜闯兴庆府!厉害啊,真是有女侠的风范啊!”
  “是,是,是,是,道长息怒,道长息怒……”
  赵然就在院中大声训斥着,斥责声传遍了整个官驿,连驿丞都从月门外探出头来看了看,又缩了回去。
  正训斥间,有人来报,明觉、闻达、阳梵等僧前来拜会,赵然道了声:“算了,让她好好待着吧,晚饭不许送过去!”说罢,出门见客了。
  张居正抹了把冷汗,下意识间来到厢房外,想了想,又转身出去,让官驿的厨下调了碗蜜水,亲自端着送进厢房。不管赵道长怎么生气,这毕竟是道长的师姐啊,道长说是不让送饭,可也没说不让送碗蜜水喝吧?
  “宋仙师……宋姑娘……呵呵,下官行人司张居正,是此番出使西夏的副使……仙师口渴了吧?下官送了水来。”
  见宋雨乔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呆呆出神,于是劝道:“仙师莫怪赵道长,他并非冲仙师发火,这段日子里,赵道长于此强敌环伺之间苦心孤诣,为了道门和大明,为了此行的顺利,可谓操碎了心。那么多烦恼憋在一处,借这个由头发出来罢了……”
  宋雨乔眼睫动了动,轻声道:“我知道的……”
  张居正是头一回当面见到一位修行中的女冠,隔得近了,越发看得清楚,心中暗道:“这位女仙师真是姿色绝美,果然不愧是修仙的人物,又对赵道长如此痴情,难怪道长为了救她把天龙院大门都给堵上了!”
  只听宋雨乔又问:“赵师弟……他今日是怎么救的我,你知道么?是和天龙院的僧人斗法了?还是答应了他们什么条件?”
  说起这事,张居正顿时与有荣焉一般,哈哈一笑,道:“道长并没有和天龙院的僧人斗法,也没有答应什么,不过他今日此举,定将载入史册……嗯,至少下官是要写下来的。仙师没想到吧,道长听说仙师有难,二话不说,直接找上天龙院去,堵在天龙院的门口,令僧俗不得进出,将整条大街封堵得严严实实,最后令天龙院低头,不得不将仙师乖乖送还。哈哈,当真是壮举啊,壮举!明夏相争数百年,何曾有人行过如此壮举,至少下官从未听说过……”
  宋雨乔咬了咬嘴唇,又问:“天龙院那些和尚,没有出来难为他?”
  张居正感叹道:“此为孤身犯险,其中艰难自是不用提的。当时道长为了保护下官,让下官先行离开躲避,他自己则无所畏惧,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道长一身正气凛然,下官感佩莫名,说什么也不愿离去的。下官如此,那些和尚为道长气度所摄,同样如此……”
  说着,张居正忍不住有些兴奋,手舞足蹈的比划开来:“下官亲见,许多和尚都出来追随道长,在他身边护卫,共同要求天龙院放人。当时有妖僧想要出手为难道长,连他们自家同伴都看不下去,联手将其阻止!当是时,街道之上满是百姓,百姓们一起击掌叫好,为道长助威之声,震动兴庆!”
  宋雨乔听罢,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笑容,端起桌上的蜜水喝了,向张居正道:“多谢张副使了。”
  张居正见劝说有效,于是道:“那下官就告退了,宋仙师暂且在官驿待上一、两日,此间诸事已了,咱们很快就要返回大明了。”
  宋雨乔点头:“张副使放心,我哪儿也不去,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的。”
  张居正呵呵笑道:“麻烦谈不上,还是从安危上考虑,呵呵。”
  话说赵然将明觉等几僧接进官驿,入正房上茶,一问来意,这几位都是过来向赵然表示祝贺的。赵然也是好笑,心道你们还是不是天龙院的和尚了?
  这几位,包括没有过来的性真,今天都给他帮了大忙,赵然自是感激连连,说了一箩筐客气话,并且诚挚邀请他们有空前往松藩,到白马院做客云云。
  临了还专门给闻达和阳梵写了幅字略表心意。
  将这几位送出门后,赵然气也消下去大半了,思忖片刻,挪步来到厢房,敲了敲门。
  “师弟请进。”宋雨乔将房门打开。
  赵然板着脸、背着手踱步进去,站定之后道:“宋师姐还记得么,当日在华云山时我说得很明白,此行所为国事……”
  宋雨乔接话道:“不让我跟着来……”
  “原来你还记得?记得你还来?”
  “师姐我向你赔罪了……”说罢敛衽为礼。
  “你知不知道这次有多凶险?差点你就回不去了!”
  “师姐我错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不听师弟的吩咐……”
  “呃……若是下次再犯……”
  “认打认罚,听凭师弟处置……”
  这个态度非常诚恳,不是宋雨乔的风格啊,赵然不解的盯着宋雨乔,迎上对方低眉顺眼的浅笑,一时间被堵得说不出话来,沉默片刻方道:“那个成安,师姐见还是不见?”
  赵然已经想好了,宋师姐千里迢迢甘冒奇险,来到兴庆只为见一面成安,索性就成全了她。不过却要事先和成安想办法打个招呼,将她这幅“痴情”浇灭才好,省得后患无穷。
  却听宋雨乔道:“不见了。”
  赵然反倒愣住了:“真不见了?”
  “不见了。”
  赵然满是狐疑的打量了一番宋雨乔,猜不透她怎么想的,问道:“为什么?”
  宋雨乔轻轻摇头,自失一笑:“此行回山后,我闭关半年,不出山门半步。”
  不见就好,也省得麻烦,而且有这种甘心自罚的态度,也算是开窍了。赵然懒得再猜她究竟怎么想的,于是道:“那就一起用饭,明日返程。”
  “好!”


第四十二章 老朋友
  从白河入兴庆的时候,赵然走了十五天,从兴庆返回白河,用时就更长了,单单是到灵州,就走了整整五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赵然拖带了从金波会所竞拍到的六十三个明人百姓呢?
  为了将他们顺利带回大明,赵然买了三辆平板大牛车,其中一辆用来给实在走不动的女子轮换着乘坐,其余两辆则拉着给他们准备的毛毡、陶罐、黍米、肉干等等,以备路上食宿。
  好在能够在西夏为奴,成日干着重活还能存活十年的人,基本上都是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壮劳力,所以一路上倒也没那么多灾病发生,再加上赵然颇多照顾,所以没有减员一人。
  这些人听说要返回大明,年长一些的在离开兴庆之后便开始满脸泪水,年岁小一些的则在激动之余略微有些茫然,看得张居正和护卫明军都忍不住有些伤感。
  到了灵州之后,赵然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找了家官道旁的大车店。进城出城太麻烦也太耗时,他要赶在十月前返回松藩,实在耽搁不起了。
  当晚,赵然将这些人召集起来,道:“贫道出钱将你们从兴庆赎回来,今后大家依旧做回大明的百姓,而不再是任人打骂凌辱的奴隶了。”
  此言再次引发一阵唏嘘,勾起许多人的泪水。
  赵然接着道:“贫道会将你们护送回大明,等到渡过白河之后,各位何去何从,便需要好好考虑考虑。我知道你们都是松藩的百姓,因战祸之殃而被掳至西夏,有一些人,亲眷都在西夏亡故,如今孑然一身,比如谷娘子,还有一些人,有可能家人还留在松藩,比如雷大郎。等回了大明,尔等便可回家,十年了,也该去见见亲朋故宅,看看还有没有存留下来……”
  众人伏倒,大呼“道长慈悲”。
  赵然抬手虚扶,请大家起身,道:“诸位,贫道这几日来左思右想的是,诸位回到大明,不再为奴,此诚然可喜可贺,但诸位身无分文,将来以何谋生?松藩历经多年大战,什么田土、什么牧场、什么房舍,说实话,其档籍契文多半是流失了,制度败坏无疑,想要跟官府索要,怕是没人认账,也无法认账。贫道就在想,若是回去以后,诸位反而无衣无食,流落野外,以至于身死,那岂不是贫道的罪过?”
  众人沉默着,面面相觑,当即有人领头,喊道:“还请道长大发慈悲,指点我等一条生路。”
  赵然点点头,道:“贫道回去后,便将至红原白马院担任道职,同时贫道还是楼观派的修行弟子,贫道打算在大君山,嗯,也就是原来的鹧鸪山左近,施行授田之策,帮助各位在红原重谋生业,重立门户。”
  当下,赵然便将他的授田方法详细做了解释。
  赵然在红原准备施行的“授田法”,并非直接授予,而是一种发卖制度。当年在谷阳县施行的授田法在红原行不通,因为赵然并没有承包那么多土地——他如今的身份,也不好如当年一般再行直接出面承包了。
  当然,由官府——即白马院直接授田也不是不可以,但田土的好坏、胥吏的操守、处理时的繁琐,都会带来种种弊端,而且授田的最初几年,官府是得不到任何银钱收益的,这也会影响到他对红原的发展规划。
  赵然的打算,是由官府出面发卖土地,想要耕种的,按照每亩一两到二两不等的价格发卖;想要畜牧的,草场的定价则为三钱到一两。
  具体操作的时候,引入在龙安府已经根基丰厚、制度完备的慈善金,向需要的农户借贷银钱,农户借贷了银钱之后向官府购买,再以低息归还慈善金。
  农户们拿到了土地,在借贷还息的刺激下努力耕种放牧,官府获得了人口和银钱,可以开办诸如水利、修路之类的工程,促进农田牧场的高产以及商业上的流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税赋,以此实现民治上的良性循环。同时,道门获得了稳固的信众,渐渐改变红原的族群对比。
  解释完毕,赵然没有逼迫他们立即答应,而是把时期宽限到了回明之后。
  “诸位渡过白河之后,愿意到红原安家落户的,可以跟随贫道前往大君山挑选你们满意的田土和草场,若是不愿的,也可自行回家。”
  说完之后,赵然便转身离去,他身旁的张居正自然又是一路紧跟,不停的向赵然请教,直问了半个多时辰才意犹未尽的回去歇息。
  到了夜深时分,赵然心中一动,打开房门,向门口的明觉道:“大师还不休息?”
  明觉摇了摇头:“将道长送出夏境,小僧此行才算圆满,如何安心休息?也不知何方宵小,竟然打起了道长的主意……”
  说话间,院中翻墙落下一僧,赵然仔细看去,不禁乐了:“觉远道友,这几日跟得着实辛苦,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否?来,请入内一叙。”
  一旁的明觉还有些不明所以,赵然已经跟他解释:“此乃我之故交,当年初入修行门槛时曾与他结识,大师放心,不妨事的,叙叙旧情而已。哦,对了,忘了介绍,这是觉远道友,乃大雷音寺……”
  话没说完,觉远更正道:“大雷光寺!”
  明觉问:“熙河外积石山大雷光寺?记得有一晚夜窥官驿的,便是你么?”
  觉远上前合十:“阿弥陀佛,见过明觉师兄,小僧正是大雷光寺住持觉远。早闻师兄大名,今日得见,还望师兄多多指点。”
  明觉问:“你早听说过我?”
  觉远一笑,道:“师兄担任奉迎虹体特使,此事谁又不知?”
  说着,三人入了赵然的屋子,相互对坐。
  赵然知道肯定赶不走明觉的,干脆就大大方方任其旁听,自己向觉远道:“道友如今什么境界了?记得当年道友便是和尚境第二观智——缘摄受智,这都有七八年没见了吧?看上去似乎大有进益?”
  觉远瞄了一眼明觉,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