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法则-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景致摩写的策论确实很好,但藏甲兵于庙,诛杀不信之人,如此雷霆手段,必然会在三部之中埋下仇恨的种籽吧?要消除这一隐患,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还是永远?
  若是不能消除,岂非要全部杀光?若是杀得一干二净……这……六万多部众,想到这个数字,连见惯了世间险恶的李云河,心里也不禁抖了抖。
  再回想薛腾宾的策略,持重倒是持重了,但就怕三五年内不能解决问题,这么拖延个一、二十年,是不是会形成制度了?三部自行管理部众,这个例子一开,将来别的地方又该怎么办?
  远的不说,松藩卫中还有北定部、阿思部、牟力结部等等,这十多个部族都是已经归顺大明近百年,完完全全遵循大明辖制的部族,若是红原三部的例子成为制度,这些部族会不会也眼馋呢?
  想来想去,总是不设官府管辖的问题。红原三部仅仅设立道庙,没有官府镇压地方,缺少官府职能,如单腿行路,必然跛脚。
  想着想着,李云河心中自动浮出几句话来,“取其法度纳于庙,授其诗书以明理,申官令于阶前,布教化于部中,此庙亦衙,衙亦庙者也!又曰:此谓不左不右,道法守中耳。”
  李云河沉思良久,也不知道在院内溜达了多少圈,忽然走到门房,将值守的道士唤出来:“你速去节堂书房,将谷阳县君山庙祝赵致然的策论找出来,送给我,我现在要看。”
  那当值的道士忙跑了出去,李云河就在院中等着,等的时间久了,略微有点焦躁。
  过了好一会儿,那道士匆匆忙忙跑了回来,向李云河道:“监院,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我又问了那边当值的刘师兄,他说赵致然的策论,半个时辰前被岳同署取走了。监院,你看要不要我去岳同署那边……”
  李云河愣了愣,自失一笑,摆了摆手,道:“算了,让他先看吧。”背着手踱回房中。
  第二天的提调署内书房中,四个人又坐到了一起,简简单单说了几句后,岳腾中道:“说来奇怪,我昨晚回去后,一直在思考处置红原三部的问题,在二十篇策论中比较来比较去,心里想的,却总是君山庙祝的那篇《红原布道疏》。”
  就见赵云楼微微点头,似有所感,周峼也笑道:“不错,就是那篇文章,我昨夜让人去取了,后来听说被你捷足先登,哈哈。”
  岳腾中看了看李云河,李云河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于是道:“我让人又将策论取了回去研读,读来读去,竟然发现,除了‘奇谈怪论’、‘异想天开’这两句评语外,似乎可以加上‘详尽周密’、‘切实可行’两句,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李云河道:“就请岳同署将此文再念一遍吧?”
  赵然的这篇《红原布道疏》,前前后后两千余言,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红原地区的情形,这是他通过宋致元、白腾鸣、赵致星,以及这些天接触的形形色色人等口中所说的见闻或者说传言,结合自己在夏国时对当地部族制度的认知推测出来的。虽然是推测,但却非常契合,基本上都能说到点子上。单就这一部分而言,已经远远不是一个乡庙庙祝所能达到的见识水平了。
  第二部分,则结合道门和朝廷与红原三部达成的协议,一条一条将其中可以拿出来转圜的地方,细细分说一遍。哪些必须遵守、哪些可以偷换概念、哪些可以利用获益,都点了出来。这种分析方法相当创新,这是在座四位大人物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昨天才会评价为“奇谈怪论”。但是此刻认认真真坐下来细思,竟然发现的确言之有理。
  第三部分,也是最长的部分,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红原三部与朝廷的协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廷不许在三部设立官衙。基于此,才出现了激进派和持重派的辩论。
  赵然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道院代行官衙的职能。你既然说不许设官衙,那我就不设,但是道院究竟做些什么,这是我说了算的事情,你红原三部无权指摘。
  怎么让道院代行官衙职能呢?赵然的办法也很简单。原来的道院里,八大执事都是管理内务的职司,仅仅方主和高功有涉及地方的权力,但也主要集中在道门事务这一块。
  只有监院或者方丈,才能对地方事务的处置形成重大影响,对不合理的治策做出干预。三都倒是也能涉及地方,但必须通过三都议事这么个制度来实现。
  赵然的建议是,红原地区设立的道院,赋予八大执事真正的地方处置权,比如加强方堂方主的职责,授予绥靖治安和动用武力的权力;比如授予经堂高功教化百姓的职责,由经堂负责地方的文风教化;比如授予典造堂县衙吏房的职责;比如授予库房财权和仓廪管辖权……
  如此一来,一座道院不仅具备道院原本的功能,还代行了官衙的职能,合二为一,两条腿一起走路,自然就稳当了。至于三部的所谓自治,在如此强力的机构下,一切都是泡影,三年五年之内,必然稳稳纳入大明治下,其实已经是缓进式的改土归流了。
  至于与上面的关系,则实行分头管理、分头对接的办法,教化布道方面,接受道门的管理,地方治理上,则对接川西总督衙门。
  在人员配备上,可以进行扩充,也允许交叉。玄元观选派道士主持道院的总体事务,可为方丈,川西总督衙门选派能干的官吏,充入其中,可为监院,以下各层均可循此例。
  所有充入红原地区道院的朝廷官吏,均需接受道门核查,考核通过后授予道牒,打破道门是道门,官衙是官衙的分割,就此融为一体。
  这就是赵然提出的“不左不右”,“道法守中”。简而言之,“特事特办”,“建立特区”,走第三条道路。


第六十六章 信力簿
  李云河望向岳腾中、周峼和赵云楼三人,问:“各位以为如何?”
  沉默片刻,岳腾中道:“我昨夜没有睡好,翻来覆去想这个问题。之前咱们都认为这篇文章是奇谈怪论,我昨天甚至说这位庙祝故作惊人之语。可是思索良久,却发现这些惊人之语竟是完全可行的。不仅可行,而且从根子上解决了曾经困扰我们已久的难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合成例。”
  周峼点头:“的确没有成例。方法是好方法,就怕朝中诸位阁老犹疑不决。”
  赵云楼道:“其所谓双重领导,倒也并非没有成例,这八年来,川西诸府既遵川西总督府军令,又遵布政使司之命,这不是双重领导是什么?赵致然所言,不过是更进一步,跨了道门和朝廷而已。只这打破身份隔绝,授予官吏道牒,的确是没有先例……”
  周峼笑道:“不如打破得更彻底一些,我川西总督府也拿出军职和官职来,授予道士也好。”
  岳腾中道:“文中也说了,此为特事特办,特区也。我以为这两个字很好,非省、非府、非县,不为朝廷定例,若行不通时即可随时裁撤。”
  议论了一阵,三人渐渐收囗,都望向李云河,毕竟他才是整个川省的主事之人。
  李云河沉吟良久,开口道:“成例成例,为何我们一直纠缠于此?做任何事情都要去故纸堆中翻检一遍,看看是否符合成例?找不到的,哪怕再好的治策,我们也弃之如敝履?要是都这么做,那六百多年前,先辈高师们如何开创的庐山坐论,他们的成例又是哪里来的呢?”
  停顿片刻,待几人思考了一会儿,李云河继续道:“如果事事依照成例,就不可能有当年的庐山坐论,没有庐山坐论又哪里来今日上下有序、职司分明的道门体制?哪里来六百多年国泰民安的大明天下?我意,红原特区一事可行,如果诸位没有意见,便以玄元观、提调署、总督府名义汇同行文,上报总观和内阁,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几人中,李云河地位最尊,他发了话,当然要以他的意见为主,当下,几人分别拟文。
  岳腾中以提调署名义,起草向庄署正发送的公文,拟递交简寂观下观。
  赵云楼拟文,将发回玄元观,待玄元观都厨和都讲会签后,由李云河用印,也将同报简寂观。
  周峼则以川西总督的身份,拟行文京城内阁,同时抄报川省布政使司。
  几份文书很快草拟完毕,几位川省大佬很快签名用印,然后以飞符发了出去。剩下的,就是等消息了。
  到目前为止,一共上报了两个建议,其一是松藩卫设立道宫,级别比照玄元观三都;其二是在红原设立特区,该道院同时代行县衙职责。
  之前总观和内阁令玄元观与提调署、总督府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其实已经等于将处置权交给了这三大衙门,尤其是玄元观来定夺——因为公文中已经明示:红原地区并入松藩卫,归玄元观辖制。
  所以这两个方案几乎可以确定为松藩卫和红原地区的最终解决方案。
  方案出台后,四人都感轻松了不少,大议事至今已有七日,解决了主要的难题,算得上成果丰硕。
  只等总观和内阁答复下来,就可以动手操作了。而内阁方面,涉及到道门的事务,基本都会跟随总观的意见,所以最终还是要等总观的答复。
  会期还剩三天,那么接下来做什么呢?
  按照原定的议事安排,李云河打算让这帮川省道门十方丛林中的头头脑脑们坐在一起再次分组讨论,谈谈各自在布道中的得失,互相提供一点有用的经验或者教训。
  同时,庐山下发玄元观的信众信力排名也在叶雪关内印制了三百余册,发下去人手一册,作为大家讨论的依据,对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表彰,对做得差的地方严肃批评。
  赵然是头一次见到这本小册子,封页上的标题是《大明道门信众信力簿》,旁边稍小的字体标注“大明嘉靖十九年”,簿册的左上角还有两个字——绝密。
  翻开后,扉页上写着说明:本簿发至县院监院以上人等,道庙庙祝可阅。有流失、泄密者,必予重处。
  信力簿分为四大部分。
  头一部分,是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排名。
  位列第一的是江西,信力值为一亿五千三百万七千六百四十七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湖广跟山东,信力值分别为一亿两千万和一亿一千五百万。
  川省名列第九,信力值为五千六百万九千五百六十四圭。赵然粗略算了算,与阖省人口相比,这个排名应当算是低的。
  位列最末一位的,是北直隶,信力值只有九百七十多万。赵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稍微有点不适应,但想了想,倒也能理接。
  这方世界与赵然穿越的那方世界不同,大明的统治核心并不在北直隶,而是在南直隶。北直隶的存在相对而言比较尴尬,一如那方世界的南直隶。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当年的燕王有关。太祖皇帝故去后,燕王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役,道门也分为两派,北方全真支持燕王,南方的正一支持太子(好吧,这个时空朱标没死)。
  但后来发现,燕王身边倚为心腹的一个姓姚的重要幕僚,竟然是僧人出身。
  这一下,支持燕王的全真派集体转向,与正一道和谈之后,出手将燕王剿灭。太子朱标因而大获全胜,死后追谥庙号世宗,其后又改为成祖。
  为了防止紧挨着北元的北平地区再次出现变故,成祖建北都于此,常年驻跸。但此地离庐山太远,成祖逝后,历任皇帝还是被道门摁在了应天,北都便也只能成为陪都,由历任太子前往任事。
  因此之故,这方世界的北直隶并没有那方世界如此耀眼,只是因太子坐镇及直面北元之故,才忝居两京十三省之末。


第六十七章 典型发言
  赵然继续往下翻页。第二部分,是川省各州府的排名。看来这本信力簿是属于川省专用的,其他各省中府以下的情况看不到。
  位列第一的,毫无疑问是都府,这里既是整个川省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玉皇阁、玄元观所在地,嘉靖十九年的信力值达到八百八十五万圭。
  仅次于都府的,是渝府,信力值六百三十二万。
  第三名是嘉定府,信力值四百七十万。
  后面依次是叙州、泸州、夔州、保宁、顺庆府、潼川、播州、龙安。
  上述十一个州府的信力总值,占了全省八成还多。
  排名最末的是黎州,人口最少,又与吐蕃接壤,信力值只有区区九十二万。
  信力簿的第三部分,是各县排名,全省九十二个县,谷阳县位列第十,信力值八十六万三千余圭,快要赶上整个黎州了。
  最后一部分,是全省一百零六个乡庙排名,打头第一个,赫然便是君山庙,信力值三十三万六千二百圭,力压位于都府灌县的青城庙三十一万四千八百圭,高居全省头名。
  要知道,青城庙就位于青城山下,虽说人口不多,但沾了玄元观的光,每年香客络绎不绝,极为繁盛。该庙自设立之后,两百余年来一直稳居头名,从未跌落过神坛之下,却终于在嘉靖十九年被新崛起的君山庙超越。
  看一看第三位的都府龙泉庙就知道君山庙的不易了,这座位于雒水之上的大庙,也不过才二十二万多圭,相差青城庙足足十万圭。
  眼瞅着这份排名,赵然心中那份舒爽感别提了,翻来覆去怎么看都看不够。
  赵然端坐在庙祝第一组自己的席位之内,看着热热闹闹陆续进来的各位庙祝,心里一直在琢磨应该说些什么。
  他已经接到赵致星的通知,要在分组讨论时做个发言。按照玄元观的安排,乡庙所在的两个分组中,信力簿上排名前十和后十的都要发言,前十位的主要总结经验,后十位的主要总结教训。
  首先安排发言的,是排名全省最末一位的保宁府剑州(此州为县)剑山庙庙祝,此君颤颤巍巍走上讲坛,从怀中哆哆嗦嗦取出一份文稿,咳嗽了好一阵子,然后开始念了起来。
  赵然一看,这不是熟人吗?之前拿着自己的策论文章到处散财、请人指正的丁庙祝。
  还真巧了,赵然当时因为不知其姓名,所以按照前来拜访的先后顺序,给他排了个甲乙丙丁的丁,结果刚才此君一报名字,还真姓丁。
  丁庙祝的发言一开始,赵然就不觉暗皱眉头。在赵然的理解中,玄元观之所以安排发言,无非是两层意思,一则奖励功绩、惩罚后进,二则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大家思索应该学习什么、避免什么。
  丁庙祝显然只领会了第一层意图,在发言中不停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最为关键的总结教训方面,却丝毫没有谈及。这样的发言除了评价一句态度端正外,别无它用。
  赵然听后依旧对剑山庙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只想问这位丁庙祝一句,你老人家到底有没有想过怎么摘掉全省最末一名这顶不光彩的帽子?
  在第一组几位排名后十之列的庙祝发言中,要数黎州水合庙的庙祝讲的比较好,只有他是脱稿。赵然听完之后,对黎州的水合庙的情况基本上就有了大概了解。
  只能说这位水合庙祝命不好,生在了水合村,这里距黎州治所大渡相隔三百余里,到吐蕃甘思部辖下重镇打箭炉却极近,翻两座山就能到。
  如果不是水合村所在地区穷到了极点,如果不是这片山道难以供养大军,恐怕早就沦入吐蕃之手了。
  如果有得选择,赵然相信,这位水合庙祝肯定不会留在这里,但谁叫他是水合本地人呢?家乡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压在他肩头甩脱不掉的巨大责任,同样也是巨大负担。
  就是这么一个连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