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严长老还果断否决了自己想往上升一升的念头。
这些经历都在提醒他,道门对子孙庙修士不得插手十方丛林的诏令,约束的还是相当严格的,连自己都如此,何况孔县令。因此,赵然摇了摇头:“应当不是华云馆的意思。”
“那……道长是否在布政使司有熟人?”
原先赵然的确在布政使司有个不算熟人的熟人——周雨墨的老爹周峼,但一来周峼已经升任川西总督,二来赵然从未求告过这位大员的门路,所以他想了想后,仍旧摇了摇头。
见赵然自己也不清楚,孔县令只得作罢。
“道长今日来,所谓何事?”
“是这样,君山如今已经有丁口八千余,很多东西都无法自给自足,急需与县城沟通。贫道想在君山和县城之间修一条路,以方便车马通行,方便行人来往,不知县尊以为如何?”
有人愿意修路铺桥,这当然是好事,修好了也是一条重要的政绩,孔县尊自是不会在中间使绊子。只是以他多年的宦海生涯来看,这件事难度真心不是一般大。
“道长还是那副老样子,为了县中百姓忙上忙下。修路嘛,我是绝对赞成的,但说实话,县里钱粮有一分是一分,全部都要发往白马山去。想要修路,恐怕只能待战事停歇以后了。”
赵然道:“白马山那边,已经打了七年了,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那如何来得及。县尊,我的意思,钱不是问题,我君山庙自行筹措银两和人力。”
“道长为民而不惜身、不吝财,本县佩服。既如此,但凡县中无主之地,赵道长尽管去用便是。但那些大户人家的田亩山林,这却需道长想想办法了。有需要之处,道长尽管提出来,本县尽力相助就是!”
第二十一章 重回无极院
为了积攒功德力,赵然也是拼了,一回到君山之后,就风风火火开始筹办起来。他骑着老驴,带着金久、关二、鲁进等人,向着谷阳县城方向一路勘察过去。
这条线路,金久去年就已经有所规划,这也是赵然比较看重他的地方——愿意主动做事、主动分担,这是任何上位者都喜欢的下属。
指着前方山坳处的一片村庄,金久道:“便是这里,这家姓曲,祖上做过安徽布政,也是咱们县中的豪强。旁边这座山林就是他们家的,如果不从山脚下把路开过去,就要绕道东边,多出二十里地。我去年问过家中大人,大人说最好等你回来再议。”
连金县尉都不敢轻举妄动,说明这家底蕴很深。
众人继续向前,骑马往前赶了两个时辰,金久在一条河边停下道:“这里要建一座木桥,建桥处我也已经探明了。至于路线,我是打算绕着田边走的,但无论如何,想要把路开到河边,至少要在田里占出两亩地。此处其实才是难解决的,这里都是上等水田,人家肯定不同意。”
赵然问:“这户人家什么根底?”
金久道:“咱们无极院的刘高功家……”
赵然:“……”
如此转了一天下来,回到君山庙时,天已经黑了,赵然吩咐挑灯夜战。金久取出去年从县里临摹的谷阳县舆图,几个人就趴在桌上认真商议。
从冲马河上的木桥算起,到接上曲家庄旁的县中官道,全长将近五十里,其中冲马河北岸君山的地盘上,已经修好了十来里地,剩下还有四十里。
这四十里地大部分都是县中官府登记造册的荒山野岭,赵然已经和孔县令谈妥了,所以不存在问题。还有三、四处地方可以绕路,虽然要多修五六里地,但可以减少很大麻烦。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曲家和无极院高功刘致广家,如果不从他们两家土地上开路,整个工程要多费三十里地,工程量大增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整条路的长度几近翻倍,开路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一般来说,解决此类问题都是无外乎双管齐下,一方面从上面强行压下来,要求凡是路线规划之处都必须支持配合,否则严厉处罚;另一方面私下里接触,直接拿银子砸,就跟后世一个道理。
以这两家的背景,指望县里出具公文是不可能的了——出了公文人家也一样不搭理你,强征违反大明律。
所以赵然很快就定下了拿银子砸的决心,他现在缺的东西有很多,唯独不缺银子!
当下两边同时行动,金久去找曲家谈,看看他们开出什么条件,至于刘高功那边,就只能自己出马了。
老驴熟门熟道,撒着欢的往无极院赶去,赵然觉得老驴的速度似乎比以前要快很多。赵然很是欣慰,这说明老驴的修为有所增长了。至于老驴怎么修炼,赵然从来没有看明白过,或许是睡觉的时候吧,谁知道呢?
不到半天工夫,老驴就赶到了无极山下,赵然拍了拍老驴的屁股,让它自去周围玩耍,自家顺着山道就登阶而上。至山门处,望着熟悉的飞檐重楼,心中忍不住一阵唏嘘。算下来,差不多三年多没来了吧?
值守门房的火工居士是个生面孔,赵然从来没见过,想必是巡山护院的方堂这两年所招。赵然没有穿戴自家那身华云馆的道袍,那身道袍是馆阁道士的装备,实在太拉风,自己不过是来找人办点小事,没必要搞得那么郑重。
火工居士见一位年轻道士登门,以为是来挂单的,还待上前询问,赵然直接道:“不用麻烦,自家人,我是君山庙赵致然。”
那火工听了之后,脸上表情相当精彩,一时手足无措的僵在那里。他身后正巧出来一个同伴,却是熟人,当年在赵然手下跑过腿的一位武师,见了赵然连忙躬身道:“啊……赵道长……您老人家好……”
赵然也冲他笑着点了个头,抬脚跨过门槛,迈步就进去了。
前头那个问:“这就是赵致然……赵仙师?君山那位?”
后头那个咂摸着舌头:“就是那位,当年……啧啧,可了不得!”
于是,无极院山门处,又开始上演一段老人教导新人如何努力奋斗的故事。
赵然穿过前院,径直来到后院,见高功房门开着,往里一看,正巧刘致广就在里面。
“刘师兄,一向可好?”
刘致广正拿着一份文书看着,忽见有人推门进来,抬眼一看,立马就从桌子后面跳了出来:“哎呀呀,稀客稀客!赵师弟……听说赵师弟入了馆阁修仙,我今后是不是应该叫赵仙师了?来来来,坐坐坐。”
赵然客气道:“什么仙师不仙师,我入了馆阁修行是没错,但在刘师兄跟前,我还是当年那个学经的师弟。师兄若是称什么‘仙师’,那就太过见外了。”
顿了顿,又道:“再者,我还是无极院君山庙祝嘛!”
刘致广心中高兴,连忙给赵然忙活着倒茶。赵然也坦然受之。
喝着茶,两人聊起了别后情形。
赵然这边倒也简单,他在君山立庙的事情,无极院中上下皆知,而去夏国当暗桩这一出又不能随便透露,便假做自己去了白马山——这也是玉皇阁那里可以查证的消息,一盏茶没喝尽就说完了。
说完自己的事情,赵然就问刘致广,刘致广却唉声叹气起来。
董致坤担任无极院监院以后,将三都抛在一边,从未召集过三都议事,在处理院中事务上主要依靠陈致中和蒋致恒二人,其中,陈致中被他由典造转为了值司和地位都更高的知客,蒋致恒则由方堂的堂头直接提拔为方主——也就是赵然之前的值司。
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大大方方在三都议事中议决,可不知董致坤怎么想的,几乎全部猫在自家监院房中,就依靠这二人偷偷摸摸开小会,弄得鬼鬼祟祟。
如此一来,原本可以参与三都议事的三都,以及高功刘致广和巡照张致环都被排除出了无极院的核心权力圈子。
刘致广当然对此满腹牢骚。
第二十二章 老都管
牢骚归牢骚,现实归现实。现实就是,董致坤得西真武宫力挺,哪怕无极院其他人再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干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刘致广向赵然发完牢骚以后,心气稍微舒坦了几分,又道:“赵师弟,若我是你,早就不在无极院待着了,一心一意在华云馆那等神仙所在,好好修自己的仙,享自己的福,多好!”
赵然道:“师弟我就天生是劳碌命啊,不做点事情,心里就不踏实,修行的念头就不通畅。说到做事,正有一事要向师兄请教,还请师兄相助。”
“师弟尽管开口,但凡我能做的,无有不从!”
“师兄是知道的,我在君山出任庙祝,不仅要管道门十方丛林事务,劝人向教,还要兼顾民政。君山那地方实在太偏僻了,实在是穷啊……”赵然开始诉苦。
刘致广问:“不是说新开了两万多亩良田,安置了两千户百姓吗?”
“……师兄你也说了,新开的嘛,生地哪儿有熟田好?现在人丁也的确多了,但一半都是山民搬迁过去的,还有一半是灾民和流民,简直是身无恒产,穷得响叮当啊!”
“原来如此……”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砍树……”
“此言虽然粗俗,但十分有理,却不知是谁说的?”
“……恩,先贤说的,先贤……”
“哪位先贤?师弟知道,我乃院中高功,有传业授道之责,似此类格言警句都是要记录编纂的。”
赵然干咳了两声:“……咳……这个师弟我也记不清楚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想好了,想要让君山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就必须从那处山疙瘩里走出来。只有将山里的特产拿出来卖,恩,交换,把百姓所需的盐和铁等等换进山里去,让山里的百姓走出来见见世面,让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教化,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的问题。”
结束了自己短暂的演讲,赵然用了挥了挥手:“想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修路!”
刘致广瞬间有些失神,继而揉了揉眉心,问:“赵师弟,想要修路的话,是不是应该找县里孔县令去谈呢?”
赵然微笑:“孔县令那边已经谈妥了!”
“那……是财力不足么?这个我也帮不了你啊,你或许应当去找董监院,看看他这铁公鸡愿不愿意拔毛。”
赵然继续微笑:“钱也有,不需院里掏一个铜子。”
“赵师弟你就明说吧,需要师兄我做什么?”
赵然连忙从袖中摸出那幅谷阳县舆图,摊开在桌子上,将刘致广拉过来,手指点这规划中的路线,然后定格在一条小河边:“师兄,我的路要从这里搭桥过河,这附近都是师兄的田,我算过了,宽一丈、长半里,约等于一亩半,算你两亩地,师兄,卖给我吧?”
刘致广一口茶水好悬没呛出来,瞪着眼珠子看向赵然,道:“师弟,那可是上好的水田,我刘家将来传家的,你用来修路,是不是太奢靡了?”
赵然叹了口气:“我也是没办法啊师兄,不从这里开路,我就要绕三十里地出去。”
刘致广连连摇头:“不可不可,再想想别的办法,我家水田被你从中间穿过,这算怎么回事?要传之子孙后代的啊……”
“市价上好的水田一亩十六两,你家一亩半我算两亩,给你三十二两!”
“师弟,不要难为师兄我了,这地是我好不容易攒下的……”
“五十两!”
“师弟啊,你为何就盯上我家……”
“一百两!”
“成交!”
“师兄,你可占了大便宜,将来路修通了,你家可就方便了。”
“哈哈,那还要多谢师弟费心了!”
刘致广这边的事情谈妥,赵然也不想跟无极院里待着,有董致坤这帮人在,他感到无极山很压抑。
为了庆祝合作愉快,临走的时候,刘致广送了赵然一个消息,罗都管病了。
“什么病?严重么?”赵然问。如果只是头疼发烧或者哪里不舒服,赵然不介意出手,以法力帮助罗都管调养。或者干脆赠送罗都管一粒养心丹,给他加张中和的方子,让他泡开熬汤喝上一个月,保证药到病除。
当年赵然以重金买通这位老都管,让他在自己受牒一事上帮忙,事后赵然知道了三都议事的过程,这位老都管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让时任监院的钟腾弘一时之间拿不定决心,才由老方丈史云乘拍板定下了录取的方式。
你可以说这位老都管贪财,但赵然却觉得他人品很有保证,至少拿了钱以后真心为你办事,比大部分人都要强出太多。
罗都管在无极院中数十年,深孚众望,当年老方丈史云乘过世时,全院道士打算向西真武宫陈情,要公推罗都管接任方丈“升座”,但却被西真武宫压了下来,理由就是无极院在张云兆一案上有责,此时不宜公推方丈。此后一压就是三年,始终没有下文。赵然怀疑,罗老都管的病情会不会与心疾有关。
因此,赵然决定去看望看望他。
罗都管住得不远,离刘致广的高功房也就隔着几个院子,刘致广便干脆陪着赵然前往。此刻院子里满是熬煮药汤的苦味,几个火工居士在忙前忙后照料着。
罗都管躺在床榻上,正昏昏欲睡中,刘致广轻轻在他耳边唤道:“老都管,睡了没有?赵致然来看你老了。”
罗都管缓缓睁开眼睛,看了看床前弯腰的两人,有气无力道:“你们来了?赵致然也来了?好啊,谢谢你们来看我老道。”说着,两手撑着床榻就要起身。
赵然伸手扶着他的后背,将他半个身子搀起来靠在床头,顺便度让了一丝法力过去。法力不敢深入老都管经脉,只是在他后背处游走一圈,他脸上便露出了红光,精神头也恢复了不少。
罗都管嘴角笑了笑:“果然是仙家的手段,赵致然,你如今已经是仙师了,老道我替你高兴啊。这两年,从我无极院走出去了三位仙师,你一个,诸致蒙一个,还有于致远,这是我无极山大兴的兆头啊。”
刘致广和赵然都在旁边凝神倾听着,只见老头越说越兴奋:“……千年之前,无极山也曾是神仙洞府,传真大天师杜光庭曾在我无极山修道,咱们山门上那对匾,就是传真天师亲手所书……”
老头滔滔不绝的说了小半个时辰,然后就渐渐眯上眼,靠在床头打起鼾来。赵然将他小心翼翼的放平,然后和刘致广一起轻手轻脚出了门。
“怎么样?能治么?”刘致广问。
“老都管今年高寿?”
“六十七岁。”
“这不是病,是走到头了。”
第二十三章 少年曲凤和
不知不觉来到这方世界已经整整七年,赵然遇到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其中的有些人渐渐走完了生命的旅程,让人回想起来忍不住的唏嘘和感慨。
罗都管也即将走完他的人生之路,而赵然则刚刚开始,他努力把这些伤感的情绪驱赶到心底最深处,继续着自己的使命。
虽说是以市价的四倍才买到了刘高功家这一亩三分地,但赵然知道自己绝对没有挨宰,相反的,他应该承这份情。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田地的主人换做赵然,别人要花一百两银子在他家的田地里开一条路出来,他肯定是不同意的。
身为无极院的高功,刘致广肯定不缺钱,一百两银子和一两银子对他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分别。之所以选择这个价格答应,赵然私底下揣测,或许刘致广只想表明这些田土在他心里的重要性,以此告诉赵然,他卖了赵然多大的人情。
刘致广的事情谈得很顺利,但曲家那头却没吐口。
“没答应?”赵然想了想,问:“嫌银子少?那山脚下是片乱石滩,他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