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法则-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央见状道:“四位师弟都同意了么?很好,我和方丈师兄也认为可行。但我们有个条件,金波会所必须答应,先借一千五百两银子给咱们!”
  方丈龙济道:“此事重大,我意,由衣钵僧玄谭前往兴庆府,一来将配方带过去,和对方商谈改良之事,二来尽快促成此事,将度荒的粮食和种籽运回来……不能再耽搁了……”
  衣钵僧玄谭是方丈龙济的首徒大弟子,平日协助住持龙央大师处理庙中事务,他的地位远远高于玄恒和尚阿斯兰,也是能够现场拍板做决定的寺中高层。由他出面,可以节约很多往来沟通的时间。
  玄谭赶到兴庆府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三天,他深知寺中现在极度困难的状况,丝毫不敢耽搁,让阿斯兰尽快联系,要见金波会所的成东家。
  赵然在书房接见两人的时候,颇有些措不及手,梁兴夏通报约见的时候,只说“阿斯兰”,没说到玄谭。玄谭看上去年岁明显比阿斯兰要小,所以梁兴夏以为是阿斯兰的跟班。
  赵然和玄谭一见面,一颗心立时就提了起来。
  阿斯兰只是个刚入和尚境的僧人,所以赵然不惧跟阿斯兰见面,说白了,阿斯兰是绝对看不出他戴着法器面具的。
  现在见到的是玄谭,赵然心里就打鼓了。玄谭身为天马台寺的衣钵,修为肯定不低,但是什么层次,却说不清楚,至少玄谭的修为境界比阿斯兰高出许多。
  东方礼拿给赵然的法器面具,在比丘境高僧面前是没什么大用的,只要比丘境的高僧起了疑心,运转神通察看赵然,赵然的本来面目就要暴露出来。
  但事到如今,赵然只能硬着头皮打招呼,落座之后吩咐上茶。
  梁兴夏见年轻的玄谭坐在阿斯兰上首,立马就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误,深表抱歉的看了看赵然,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不清楚。
  赵然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能自乱阵脚,先稳住再说。
  玄谭之前和赵然从未谋面,就算摘了面具,也不知道眼前的成东家是巴颜喀拉山诸寺曾经通缉过的赵然。就算被玄谭识破面具,自己死死咬定是花钱买的法器就是,“成东家”一代富豪,买个法器玩玩怎么了?谁又能说不对呢?
  只要察觉情况不好,大不了自己拍拍屁股跑路就是了,反正赚来的银子都在储物扳指中,捞也捞够了。
  至于自家的修为,只要不斗法,那就暴露不了。
  当然,为了安心,还是得想办法先把对方的修行境界打听出来。想到这里,赵然定了定神,开口道:“之前听玄恒大师说,贵寺在修行上颇有高人,故此我不太明白,身为修行寺庙,怎么会无法度过灾荒,玄恒大师也曾为我解说一二,但我始终有些不敢置信……”


第四十章 两块牌子
  玄谭叹了口气,道:“我家师弟所言并无一丝一毫诓骗成东家……也难怪成东家不信,我天马台寺落到如今的地步,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阿斯兰在旁道:“成东家,我家方丈是入了罗汉境的高僧大德,玄谭师兄也是开了耳识界的沙弥,且三年前便过了坏灭随观智,距比丘境只一步之遥。成东家,我寺中多是修行高僧,炼制灵丹绝无问题,断不会坏了成东家的规矩。我佛门弟子最重然诺,否则当入拔舌地狱。”
  见阿斯兰有点着急,玄谭抬手止住他:“成东家,请恕我师弟言辞鲁莽,不过他所言非虚,既然敝寺要与成东家合起来做事,就请成东家放宽心便是。”
  原来这玄谭是个还未入比丘境的沙弥,赵然放心了,长舒了口气,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不知贵寺对我金波会所的提议是怎么决定的?”
  玄谭道:“敝寺的想法是,成东家的提议,我们赞同。只是敢问一句,若是这一番周折下来,我天马台寺何时能够拿到银子?”
  赵然看了看陪坐的梁兴夏,梁兴夏大致算了算,道:“先把配方改出来,然后购买药材发往贵寺,贵寺炼制后,金波会所将安排拍卖……不知贵寺炼制丹药需要多久?”
  玄谭道:“不改配方的话,原丹的成丹时间需要七日,按照成东家的提议,还需看这配方究竟怎么改,总之最少三日。”
  梁兴夏道:“这样的话,第一笔银子的分红,当在一个月之后。”
  玄谭和阿斯兰同时摇头:“不可!一个月……恐怕敝寺很难熬过去!”
  梁兴夏问:“贵寺的意思?”
  玄谭道:“其他都好说,无论如何,三天之内必须筹集到第一笔度荒的银子,买好粮食立刻发往天马台寺。只要成东家和梁掌柜的同意这一条,一切均如金波会所之愿。”
  赵然问:“就这一条?没有别的了?”
  “没了!”玄谭的态度很坚决。
  赵然拍板:“就这么定了。两千银子够不够?梁三哥……”
  梁兴夏从桌旁取过两份羊皮卷轴,递到玄谭面前。
  赵然道:“只要签了文书,天马药业便算成立了,金波会所的七千两银子立刻入账,明天就预支两千银子购买粮食衣被,后日就启程发往天马台山。银子将来从贵寺收益上扣除。”
  玄谭接过羊皮卷轴,眯着眼睛一条条看罢,提笔写上自家的“玄谭”法名,大拇指在印泥上蘸了蘸,郑重的在两份羊皮卷轴上摁了下去。
  ……
  三天时间,满载着粮食、种籽、衣被等物资的驼队就从兴庆府出发了,整个驼队共七十多头双峰驼,绵延出去几近一里地。
  阿斯兰和竹本、竹慧三僧亲自照看着驼队,经过七八天的日夜兼程,终于出现在天马台山下。
  方丈龙济、住持龙央及四大班首、各僧房执事、众弟子,全都赶到了山下迎接。
  阿斯兰跪倒在地,向着众僧行拜伏下去:“见过方丈,见过住持,见过师父,见过各位首座……弟子修为浅薄,不能断了贪念,以致阖寺上下险些走入绝境……”抬首时,已是泪流满面。
  方丈亲自上前将阿斯兰搀扶起来,叹道:“弥陀佛,玄恒,难为你了。”
  西堂首座堂堂比丘境的修为,此刻也忍不住眼圈微微泛红,在旁道:“痴儿,该好好用功了。”
  阿斯兰道:“弟子过去无法辨识名色法诸缘之迷惑,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诸名色法所困,如今明白了,此番挫折,并非无端生起,俱因弟子过去执着于表象,为无名、取舍而生,以致贪念不断,五毒不戒。今日之后,当精进勇猛,诸法辨识,以度疑清净。”
  西堂首座微笑叹息:“痴儿,有此一遭,十年过往,终于看破。贺喜痴儿修成缘摄受智。”
  众僧俱都合十:“恭喜和尚达成缘摄受智。”
  缘摄受智是佛门入修行后,在第一境上开鼻识界后的第二小关卡,阿斯兰在这一关上整整困顿了十年之久。
  相比于道门的修行,佛门要更加注重悟性,并不是说佛门修行就不重资源,但能否悟透,对佛门的修行进度影响极大。
  就好比几年前那位宝瓶禅师,在罗汉境上停滞了许久许久,直到进了赵然体内,看到了本相,一步而证大乘菩萨果。只可惜遇到了赵然极为特殊的气海和绿索,夺舍不成,分分钟被打落得烟消云散。
  阿斯兰经过此番磨砺,沉寂日久的心性竟然因此而重新萌动,堪堪看破了缘摄受智,在和尚境内进了第二层。这也是他的因果缘法,旁人须学不来。
  在众人的贺喜声中,住持龙央大师问:“玄恒,骆驼上的粮食,都是咱们的么?”
  阿斯兰指着身后长长的驼队,满心欢心道:“住持,这些都是咱们的,不仅是三百石粮食,两百匹麻布,包括这七十峰骆驼,都是咱们的!”
  “甚好,甚好!那……种籽呢?买了多少?”
  “住持,这也是我赶回来的原因。玄谭师兄留在兴庆了,他要和天波会所商议乌参丸配方改良的事,他让我向各位师叔禀告,这一次先不忙买种籽。”
  脚夫和僧众们忙着装卸粮食布匹,圈养骆驼,阿斯兰则专门向方丈、住持和四位班首禀告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玄谭和赵然、梁兴夏这几日一起研究乌参丸改良的配方,其间有过很多次谈话,是关于天马台寺的问题。
  天马台寺位于天马台山,天马台山属于天马台寺的传承辖地,这一事实已经造成了六百年,没有意外的话,是无法更改的。这是六百年形成惯例,是得到天龙院、佛门各主要寺庙、夏国世俗朝廷公认的规矩。
  既然如此,赵然给玄谭出了主意,那就是建别院。别院不传布天马台寺的佛法,不接纳信众上香,就不存在侵占别家寺庙地盘的行为,自然就不会遭受别家寺院的抵触。
  那么建别院干嘛呢?
  第一个,当然是就近炼制丹药。天马台山离兴庆太远了,来回一趟就得小半个月,赵然折腾天马药业的目的,可不是一个月卖几颗丹药,他是要大批量炼制并销售。
  第二个,除了丹药外,他还想把天马台寺拉进金波小集团的势力范围之中,这可是有一位罗汉境、好几位比丘境高手,同时还有一大批沙弥境修行好手的寺庙,以赵然好折腾的性子,让他眼睁睁看着不伸手,真是浑身不自在。
  第三个,从天马台寺角度角度考虑,在兴庆府周边建了别院,生活条件要好过天马台山,搬迁一半僧人过来,往天马台山转运物资的压力就减少了一半,耗费也就少一半,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也是赵然和阿斯兰、玄谭相处了几天,发现天马台寺这帮僧人思维比较单纯才提出的建议。说白了,天马台寺的和尚都没那么多心机,不会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坑赵然。
  就好比现在的玄谭,刚来兴庆府没几天,就已经不自觉把赵然当成了衣食父母,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浑没半分修行者的自觉,完完全全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样的和尚很可爱,所以赵然很喜欢天马台寺。想起那个小和尚觉远,想起曾经差点把自己坑死的宝瓶僧,赵然就忍不住嘀咕,同样都是和尚,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所以,赵然已经和玄谭商量好了,一旦寺里同意,就在兴庆府周围买一座小荒山,建一个天马台寺别院,到时候挂上天马药业制药坊的牌子。
  在梁兴夏的小本上,记录着赵然对这门生意的总结性归纳,这叫“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第四十一章 别院
  兴建天马台寺别院,是整个天马台寺过去既没想过,也没能力做的事情。兴建一座寺庙需要大量银钱,寺庙兴建完毕后投入使用,僧人的食宿、香油、日常用度、修缮等等费用,又是大笔银钱。
  如果寺庙建起来,没有大量信众支持,根本维持不下去,纯粹就是个消耗品。
  按照金波会所成东家的建议,兴建起来的别院并不依靠信众,而是使用天马药业(好吧,天马台寺僧众都认为这个名称很奇怪,他们其实更中意“天马药铺”之类的称呼)的盈利分红来维持,这就可以考虑考虑了。
  但在兴庆府修建别院,需要多少银子?这一点,方丈也好、住持也好,更别提四大班首,没有一个有清晰概念的。
  但阿斯兰是赵然“九天玄龙大禁术”的受害者,早就被赵然的口灿莲花折腾得晕头转向了,最近一直沉迷于修别院这个项目,思考过很多,所以回答起来倒也比较详尽。
  按照兴庆府的时价,在郊外买一座小些的荒山,占地三、四百亩左右的那种,也就五百两银子。这一点都谈妥了,野利家愿意出让一座这样的小山。
  在山中建一座别院,五六进院舍,材料加人工,大概六百两,再把山路修整修整,购入合用的物件等等,加起来撑死了两千银子足矣。
  众僧正听阿斯兰兴奋的阐述未来之际,住持龙央忽然伸手,将一道白点抄在袖中,皱了皱眉:“玄谭发来的。”
  天马台寺穷困,若非重大事项,一般很少用飞符传讯,所以众僧都很是忐忑,不知道玄谭那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正跟这儿激动的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呢,可别出什么幺蛾子!
  龙央将飞符展出来,却是一幅工笔画卷,画的是一幅山水。
  一座小山的半山坪上,有泉水流淌,有鲜花漫漫,有青草茵茵。
  一座两层的山门,就在山脚下矗立。
  山门横牌上写着“翠鸣山庄”,左右两侧是两块竖匾,左边写的是“天马台寺别院”,右侧写的是“天马药业制药坊”。
  众僧精神一振,都仔细看那图。
  半山坪上是一片开放式建筑群,在绿树清潭中,掩映着一栋栋的小楼,有无量光佛殿、炼丹堂、禅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库房、藏经楼、藏宝阁等规制较大的殿堂,也有众僧居住的小巧院落。
  各处建筑都以回廊、亭台、拱桥、月门相连,人在其间,如置身仙境,不,如在地上佛国一般,当真是看着就心旷神怡,想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方丈龙济大师颤抖着白须长眉,喃喃道:“不忍看,不忍看啊。”
  住持龙央大师一边用手指在画卷上不停的摩挲,一边两眼放光道:“方丈师兄,你住这栋小楼可好?身后就是高亭,可以望向山外……西堂师弟,这楼你住吧?旁边还有你最爱的池塘莲花……东堂师弟,你喜欢这栋么?……”
  西堂首座频频点头:“好,好。”
  东堂首座则摇头:“这座小楼有菩提树,住持师兄不是最爱菩提么?我换一栋就是……”
  方丈龙济重重咳嗽一声:“诸位师弟!先说正事,切不可沉湎物欲,损了修为。”
  众僧连忙惊醒,俱都合十:“阿弥陀佛。”
  龙济叹道:“这别院好是好,却要糜耗多少银子?怎么建得起?怎么住得起?玄谭飞符中没有提么?究竟怎么回事?”
  龙央忙再去辨识刚才的飞符,片刻后道:“传讯说了,这是金波会所成东家亲自设计的图纸,连同购置翠鸣山在内,初步估算,总耗费大致在八千两以上。”
  众僧都是一惊。之前天马台寺对大笔银钱没有概念,但在阿斯兰带回驼队后,便有了比较的对象。
  阿斯兰带回来的七十峰骆驼,以及骆驼上驮的粮食、布匹、用具等物,足以让阖寺僧众撑到年底,但这还只是第一批度荒的物资,据说后面还有两批物资。
  三批物资加起来,总价才白银两千,可见八千两是一笔多大的数目。
  龙济合十:“阿弥陀佛,诸位师弟,将此卷收起来吧,我天马台寺自祖师西行后,于此山中建寺,六百年来,秉承了清淡修行的宗旨,如此穷奢极欲,非是我等能够享用的。”
  阿斯兰不甘道:“方丈,此行兴庆,弟子曾去高台寺礼佛,高台寺就建在兴庆府的朱雀大街上,占地宽广,豪奢远甚此图。”
  龙济道:“高台寺是佛门重寺,信众极广,香火极盛,修得菩萨果的大德有几位?证就佛陀位的又出过几位?岂是天马台寺可比?于咱们而言是奢侈,于高台寺而言,则算不得什么了。诸位要明白此中的分别。”
  别说阿斯兰不甘心,四大班首虽然都是比丘境的修为,面对这样一座山庄,同样动了心。
  西堂首座道:“方丈,或者将此图中的规制减去一半呢?”
  龙济叹道:“减去一半,那也是四千两以上,咱们天马台寺何曾拿的出来?”
  住持龙央脸色极为古怪,道:“师兄……玄谭说,这银子,不用天马台寺出。”
  龙济一愣,随后道:“是金波会所成东家出么?那更不能要,这份人情,如何还得起!”
  龙央道:“也不是金波会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