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仙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仙凡-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老娘哭了,老泪纵横,诉说着。
  当年大娃刚出生,苏老娘没足够的奶水,大娃饿急了哭了一场,流出青泪滴在床上,结成两粒青石。
  才一会儿功夫,大娃就面色青白嘴唇发紫,眼看是不行了。
  他们俩从未听过“滴泪化石”的怪病。
  连夜带大娃去县城找大夫,找遍城里几十个药铺,大夫们都惊呆了,说这是闻所未闻,甚至在药书典籍上都没有记载的稀世怪病。
  甚至有大夫说这是早夭之病,就算这次救过来,依然活不过二三岁就会死掉,丢了算了。
  但苏老爹和苏老娘没把大娃丢弃,听县城里人说寒山道观的寒山真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他们便在县城西门的寒山道观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苦苦哀求老观主。
  好不容易求来老观主出面给大娃诊病,看了奄奄一息的大娃,说大娃的病很怪,这病应该是传说中的‘天恨病’,被老天爷给恨上了,不让他活。
  这掉下来的怪石是‘天恨石’,体内漏了元气。用参药补元气的法子,或许可以暂时续命。但也只能救得一时,治不了病根。
  这法子也很简单,就是参药很贵。
  他们急匆匆花了小半年的积蓄,在药铺买了一根十年份的野参,果然把大娃的命救下来,慢慢养到十二岁。
  这些年,苏家每年都会特意留下一两银子,专门给大娃买参。大娃要是哭出青石泪,就立刻用参药续元补命。
  “今年打渔收成不好,现在连县衙的舟捐、巨鲸帮的过秤费的钱都不足,还差了整整二两银子。要是他哭出青石泪来,没有银子买参药来救命,肯定熬不过这个冬天!”
  “可是俺们家这情况,哪有多余的钱去买参药?”
  “送大娃去县城大户人家当家奴,至少他吃穿不愁,说不定能存下点钱娶媳妇。可留在家里,万一生病,哪还有救命的钱啊?”
  苏老娘絮絮叨叨的诉说这些年的辛苦。
  苏老爹沉默下来,吧嗒吧嗒的抽着寒烟,头低的更沉了。苏老娘说的这些,他又怎么不清楚。
  大娃“尘”这名,还是寒山真人随手给起的,说天底下唯有尘土最贱,不遭老天爷忌恨,容易活下来。
  大娃自小懂事,很少哭,一年到头难得落泪一次。
  但这十多年积累下来,苏尘陆陆续续也哭过十几次,花了不少的银钱买参药。
  苏老爹这些年是一个铜钱一个铜钱,把买参药的铜钱积攒下来,对这些又怎么会不清楚。
  县衙每年五两的船捐、巨鲸帮每月一两的过秤费,对家里是沉重的负担,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
  苏尘每年偶尔发作的怪病,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些重担之上又多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苏老爹这些年一直咬牙,死硬撑着。
  今年冬天打渔收成太差,家里的银钱实在缺口太大了,根本没有多余的钱。
  谁也不知道大娃下次什么时候会哭。
  要是大娃再落泪一次,家里没银钱买参药来续命,恐怕就真的要病夭了。
  想到这里,苏老爹沉默,埋头愁眉猛吸着老旱烟。
  或许,孩子他娘说得对。
  把大娃送去县城的大户人家当奴仆,日子会很苦,经常遭主子家打骂,但好歹能换回十两银子,及时买参药活下一条命。
  这艰难的世道,能活下来,就已经是老天爷开恩了,哪敢奢望其它。
  要是没钱买参药,大娃的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老渔船,烟雾缭绕,油灯昏黄低暗。
  窝棚里苏老娘有一句没一句的哀叹。
  苏老爹大多时候抽着寒烟沉默着,寻思着等大娃回来,将这事情好好跟大娃说一说。大娃,或许会……同意吧。
  ……
  破旧的苏家老渔船外。
  苏尘孤零零站在小竹筏上,打渔归来的喜悦早已经消失殆尽,脸色苍白如雪,眼眸中尽是失魂落魄,瘦弱单薄的身子,无法抑制的颤抖着,小手紧拽着手中的竹竿。
  他牙齿死死咬着的下唇,几乎咬出血来。
  苏尘知道自己自幼天生怪病,每当落泪化成青石,就会元气大伤重病一场,几乎丢掉小半条命,还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里带来一场大灾难。
  他这脆弱的生命,就像一盏摇曳的竹灯渔火,随时可能被一股寒风吹熄灭。
  每当那时,爹娘都会愁眉苦脸,耗费大半年的积蓄去县城里的药铺买回一株参药,熬在鱼汤里给他补元气。
  苏尘对此一直心中内疚。
  他自五六岁懂事,就开始帮着爹娘干一些杂活,十余岁就可以开始独立打些小鱼虾米赚点小钱,想尽法子帮爹娘减轻负担。积蓄下铜钱来买参药,也让自己尽量能活下来。
  但是,亲耳听到爹娘想将他卖给县城里大户人家当奴仆,苏尘还是如遭雷噬,痛彻心扉。
  爹娘不要他了,要卖了他!
  苏尘脑子里一片浑浑噩噩,只剩下空洞,强忍着眼眶泛出的酸意。
  这些年他一直不想面对的噩耗,终于还是来了。
  他仰着头,闭上眼睛,好半晌才从这噩耗中缓过劲来!
  心中不敢有丝毫的怨恨。
  爹爹每天天不亮就去大湖泊捕鱼,日落傍晚才息。娘亲白天陪着去帮忙撒网,晚上在家里补网、织衣,总是熬到深夜才息。
  爹娘辛苦养了他十二年,白发早生,恩重如山。
  他们已经尽力了。
  只是……只是~亲耳听到爹娘商议着要将他卖给县城的大户人家当奴仆,苏尘心里真的很难受,难受的想哭出来。
  可是哭出来就会大病一场,他根本没银钱买昂贵的参药。
  没参药,就会死。
  他不想死!
  苏尘不敢哭,死咬着嘴唇,心中酸楚,强忍着眼眶泛起的酸意。
  在老渔船外徘徊许久。
  他比同龄人要更早熟懂事,但终究只是一名十二岁的懵懂少年。对自己命运的剧变,束手无策,茫然而彷徨。
  自己这病看来是一辈子治不好,不能再继续拖累家里了。少了自己这怪病拖累,家里的压力能减轻很多。
  是时候,去姑苏县城找一份活干,自己来养活自己,说不定还能多挣些铜钱寄回家里,帮爹娘减轻负担。
  要是犯病了……便在外面自生自灭吧!
  苏尘露出绝然之色。
  他感觉自己浑身冰冷,快要僵硬,使劲搓了搓手脚,把竹筏上一个装满了鱼虾的渔篓,轻轻放在老渔船的前头。
  想了想,又解下腰间一个小麻布钱袋,里面装了四五十余枚铜钱。
  每次苏尘夜里打了大鱼,跟着周庄渔民大人们去县城里贩卖,都会私下留一文铜钱,以防万一自己流出青石泪,也好去买参药续命。
  积攒下来的小袋铜钱不多,也买不了一株参药。马上就过新年了,这点铜钱留给弟弟妹妹添置二件新衣裳,让爹娘少一点忧愁。
  苏尘将这个小钱袋,也放在渔船前头。
  他怀里只剩下一个装着十多粒青泪石的小布兜子,以及拂晓打渔的时候没有吃完的半个冰冷窝窝头。除了这些,再也没有别的值钱之物。
  苏尘双膝跪在冰冷浸水的竹筏,端端正正的朝老渔船磕了三个头。
  俺走了!
  爹娘保重,恕孩儿不能在膝前尽孝!
  二弟、三妹,就此别过,哥哥不能天天看护你们了!一定要好好长大,替哥哥给爹娘尽孝。
  苏尘稚气的小脸上难掩悲伤,拜完起身,冻红的小手吃力的撑起冰凉的竹竿,缓缓滑向远方河道。
  ……
  “哗啦~!”
  苏老爹似乎隐约听到老渔船窝棚外面有水声动静。刚开始他也没在意,以为是其他渔家早起去大湖里打渔,经过老渔船附近溅起水花。
  突然,他想到大娃夜里起来去小河里打渔,往常这个时候差不多都要回来了。该不会是大娃的竹筏声吧?!
  苏老爹脸色一变,连忙掀开渔船破帘子,冲出窝棚外面。
  只见,老渔船的船头上,端端正正的放置着一个装满了鱼虾的渔篓,上面还有大娃的一个贴身小布钱袋,摆放端正平整,没有丝毫皱褶。
  苏老爹皱褶的老脸全是震惊。
  这是大娃的东西,可是人却不见了。
  难道大娃听到了刚才他娘说的那些话?
  别看大娃自小性子冷静,懂事不冲动。但是骨子里却是十分刚烈,打落牙都只会和着血,一声不吭往肚子里咽的那种倔强少年。
  大娃要是听到要卖了他,肯定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不知道做出什么傻事。
  “大娃~~回来!”
  苏老爹不由急了。
  “娃儿啊!娘错了,回来!”
  苏老娘也慌了,踉跄着冲出了船舱,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河面上传荡。
  可是,暗夜河道之中,天地间一片灰雾朦胧,哪里还有苏尘那艘孤零零小竹筏的影子。


第003章 西门码头
  苏河如镜,倒映着两岸青山秀水。碧波泛起涟漪,荡漾着成片枯黄的芦苇。
  一条小寒筏沿着河道往姑苏县城方向而去,途中偶尔见静谧的乡野小村,寒冬腊月,千里田野一片寒冻萧瑟。
  苏尘感到肚子饥饿,将剩下的半个粗粮窝窝头吃了,勉强垫了一下肚子。渴了用小手在河里舀两捧刺骨的冷水,在口中捂暖了,再吞入腹内解渴。
  竹竿划累了也不打紧,歇一歇继续赶路。只要别让筏子漂上岸,或者撞了别的船就行。这条水道,苏尘以前经常走,十分熟悉。
  数个时辰之后,沿途渐渐繁华。大约在中午时分,苏尘划小竹筏到了姑苏县城的西门码头。
  正午的西门码头,随处可见停泊着大小货船和渔船,异常繁华热闹。
  苏尘对姑苏县城的了解不多,只是听渔民大人们在打渔和茶余饭后闲谈,知道姑苏县城是吴郡内的十三个县城中地域最大的一座,辖地上千里之辽阔,城内住着十万户人家,在吴郡是首屈一指的繁华似锦。
  因为水道运河极其发达,姑苏县城是吴郡十三县的河运中枢。从各邻县、乡野小镇来的众多渔船,甚至从北方南下、从南方各郡北上的客商大船,往往都在姑苏县城外码头停泊,进行货物装运。
  哪怕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节,姑苏县城也依然十分繁忙,许多本县、外来县人通过商船抵达西城门码头。
  有带着行囊神色匆匆的行脚商人,腰携利刃浑身豪气的江湖豪客,还有各种戏曲杂耍手艺人。
  其余卖鱼的渔民,卖瓜果青菜的农夫,贩卖柴火的樵夫,贩卖山珍野味的猎户,挑着货走街窜巷的货郎,更是往来不绝。
  西城门外有一座石板枫桥,枫桥边码头有许多的摊贩,形成一个西城门外集市。
  从石板桥旁的码头上岸,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千年古观,姑苏县城赫赫有名的寒山道观。
  众多拿着扁担的苦力挑夫们,天不亮就守在石板桥旁的泊口,躬着腰,苦哈哈等着货船靠岸停泊卸货,好有粗重活可以干。
  不远处的轿夫、脚夫们,则眼巴巴盯着那些客船,等着有钱的大户人家来坐轿子。
  苏尘划了小半日的小竹筏,早就手脚发软,见到前方石板枫桥,不由欣喜,连忙在码头停泊,跳上岸。
  “香喷喷的包子,热腾腾的馒头嘞~!一文钱一笼,管饱!”
  “快来尝尝,上好的鲜瓜果,刚从地里摘回来的!”
  “上好的干柴火,五文钱一担!”
  西门集市上,有卖馒头、热豆浆、桂花糕点的早点摊子,还有卖鱼的渔夫,挑了蔬菜瓜果担子的农夫,卖柴的樵夫们,都在这里大声吆喝着,叫卖。
  苏尘在码头走着,东张西望,稚气的脸上尽是彷徨茫然。
  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离家出走,打算在县城找一份活养活自己。但是到了繁华热闹的西门外,却是心慌,不知该去哪里找活。
  他在姑苏县城没有亲戚可以投奔,只认得天鹰客栈的一个好兄弟阿丑。但阿丑也就是客栈的打杂小伙计,日子一样过的很艰难,并不比他好多少。
  他不想去连累阿丑,只寻思着在县城找份活,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
  苏尘走了好一会儿,经过码头的一个摊贩,看到蒸笼上蒸着一笼热气腾腾的粗粮馒头,不由馋的“咕噜”,猛吞咽了几下口水。
  他舔着嘴唇,摸着饥肠辘辘的小肚子,好想买几个冒着热呼呼蒸汽的大白馒头吃。
  粗粮馒头要一文铜钱一笼,不是特别贵。
  但是一摸腰间,才想起自己的小钱袋子留在老渔船,身上一文铜钱都没有,买不起。
  从家里带来的半个又冷又硬的窝窝头,也早就在半路上吃完了。
  苏尘摸着瘪瘪的肚子,有些发愁。
  自己打小在周庄水乡的湖河长大,只懂得在河里摸鱼捞虾。离了水,来到这繁华的姑苏县城,也不知道能够靠什么赚钱填饱肚子。
  “得尽快在这里找到杂活来干,挣到钱,才能在县城安身立命。”
  苏尘心头焦急的想着,在西门集市到处转,跑到沿街的酒铺、屠夫猪肉铺、茶水铺子等各个摊贩到处找活,却没有一处地方要他。
  摊贩子们要么嫌他太小,要么便是觉得他力弱,不好使唤。
  苏尘碰了一鼻子灰,神情沮丧。
  没想到在这热闹的西门集市上,找一份帮工打杂的活都这么艰难。他已经大半天没吃东西了,饿的身子发虚,这样下去不用两三日就会饿死街头。
  “有大船来了~有活了!”
  西门码头岸边那些挑夫们顿时热闹起来。
  苏尘正犯愁到处走着,听到热闹声,愕然抬头望去。
  此时却见正有一艘运米大船徐徐靠岸,停在石板桥附近的一座码头泊口。
  苏尘大为惊喜。
  这么大一艘大米船,肯定很多米要搬运,需要大量人手吧!
  他看到一名黑脸的挑夫头子,和众多挑夫汉子们在码头眼巴巴的候着那艘大货船靠岸。
  “俺!挑夫大哥,俺也能搬货,算俺一个!”
  苏尘急忙撒腿跑过去,向黑脸挑夫头子,求一份活干。想要在码头干活,必须跟着工头混才有一碗饭吃。
  码头上,众挑夫汉子们顿时一阵哄笑,“没看到这么多嘴,都在嗷嗷等着吗!”
  “去去,哪来的小毛孩来捣乱!”
  黑脸挑夫头子看身子骨瘦弱的苏尘拼命往人里钻,一把手将他从人群中提了出来,嫌弃的挥手让苏尘赶紧走开。
  他手下随便一个挑夫至少都能挑起一二百斤的重担,这小子细胳膊细腿,挑不起几十斤担子。
  再说,现在寒冬腊月流民多,西门码头根本不缺人手。
  随便一招都能招来数十个饿着肚子眼巴巴等着活干的汉子,他们后面都有一家几口子要养活,哪会招小孩来干这种粗重活。
  苏尘不由急的满头大汗,要是挣不到钱,买不上馒头,恐怕要在县城饿死。
  此时,大货船的舱内走出一名身穿皮袄的中年富态商人,身后跟着一名颇为贵气的妇人,手牵着一名清秀小姐,从木踏板下了船。
  三人衣着富贵奢华,与码头众多平民走卒自然是完全不同,处处透着富气和精致。
  紧随着这位中年富商身后,还有十余名手持棍棒的家丁、仆从,还有几名拿着行囊包裹的老妈子。
  这显然是县城的一户富户老爷人家,家丁奴婢成群。
  那富家小姐大约十一二岁,却已经是一名小美人胚子,裹着一袭厚实华丽的貂裘小袄,红唇齿白,娇俏的脸蛋在寒风中一吹,红扑扑的惹人心怜。
  苏尘吃了一惊,连忙退到一旁,不敢挡着这位富商老爷、夫人和众家丁的路。
  那富家娇小姐下船,正巧看到苏尘急的满头是汗上蹿下跳,像一只小猴子似得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