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朝帝师(今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朝帝师(今夕)-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见阿芪为自己说话,九公主面露感激,红着脸偷偷瞟向李小官,就见李小官含笑看向她:“殿下不仅生得貌若天仙,且还是菩萨心肠,蕙心兰质。李某今日若能转危为安,全赖殿下。”
  李小官文绉绉的说道,直说得九公主面红如胭。
  九公主的出现除了令司马槿虚惊一场外,并没带来任何好处,可场面话终究还是要说,特别是面对情愫绵绵的女孩,更需要嘴甜。
  说完,李小官又郑重的看向阿芪,抱拳道:“这些日子多谢阿芪姑娘照拂。”
  白天还一副要死要活的模样,晚上却突然变得彬彬有礼起来,阿芪怔怔地看向判若两人的李小官,满脸古怪。
  该说的都说了,司马槿深知李小官想要成功逃脱,首先得要安抚好这两个女人。
  低咳一声,李小官朝向阿芪和九公主同时作揖:“陛下深夜来找李某,想必不是什么好事。李某还是先去找巫宗大人讨个说法,免得发生了什么误会,陛下和巫宗都落得尴尬。”
  “李某这就去巫庙,这便告辞,两位且留步。”
  和煦的一笑,李小官转过身,向楼道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李小官距离楼道只差一步,身后静悄悄的。司马槿暗舒口气,只等李小官走过楼道便让他一阵狂奔,出了寨子自有大黑接应。
  “慢着!”
  就在这时,身后二女异口同声道。
  李小官脚底一顿,随后全身紧绷,只欲狂奔而出。
  司马槿眼前一花,却是阿芪和九公主已站在李小官身前。
  “我和你一起……”
  两人再度不约而同的说道,话没说完,双双面露尴尬。
  司马槿最担心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这两个女子跟着,既是累赘,又容易暴露,更是将司马槿原先的计划打乱。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花费口舌推辞既浪费时间,又恐引起怀疑。
  苦笑着摇了摇头,司马槿下咒令道:“大黑,你去搅和一场,速战速退。”
  渐渐变亮的天色下,一条双头黑蛇忽然出没于攻寨的大军末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大黑吸引,并没发现有三道人影划过半空,从东面跃出楼寨。
  长舒口气,司马槿活到了下筋骨,走到安伯尘身边。
  结局虽不尽如人意,可总算让小官离开了南荒人的耳目,接下来所要做的便是摆脱阿芪和九公主,再用飞龙驾将小官接走。
  司马槿正想召唤出飞龙驾,余光不经意落向安伯尘,不由一滞,却见安伯尘的眼皮正微微颤动着……


第312章 梦回天庭,煌煌仙朝峥嵘忆(上)
  “昔有书生落魄返乡,舟车劳顿且又困乏,途经客栈借长凳而睡。梦见一仙人,书生拜求功名,仙人允之,让书生享尽一世荣华,大起大跌,却又在富贵中安度余生……一觉睡醒,书生恍恍惚起身,就见客栈中黄米未熟,方知大梦一场。”
  九辰君左手负后,提笔而书,眉目端正,口中念道。
  安伯尘立于一旁,默默看着,待到九辰君全部写完才开口道:“这便是黄粱梦术的由来吗,一个你编撰出的故事?”
  “谁说是我编撰出?这个故事是我做梦时梦见的。”
  九辰君掷笔,哈哈大笑道。
  “你所写出的这些故事,可曾都是你所梦见的?”看向那本还未写完的《桃源神怪谈》,安伯尘低声问道。
  “或许吧。”九辰君微微一笑,似是而非道。
  这一年是第一氏风部的大日子,在这一年中,部中最杰出的那位弟子终于突破秘术三轮,且创出了《黄粱梦术》。《黄粱梦术》不属五行,不合阴阳,不列天地人神鬼,乃是旁门左道之术。起初王部长者们并没多么待见,只为了不给九辰君泼冷水,方才聚众品观。这一观便是足足三日,三日后《黄粱梦术》被束之高阁,列入王部不传之秘,只有每一代最杰出的子弟才有资格品观。
  “你已攒了七万多枚令牌,为何不继续攒下去,等满九万之数换取出入桃源的资格,却浪费了五万枚令牌换得这座峡谷?”
  安伯尘好奇的问道。
  他和九辰君并不在那十六座高山上,也不在桃源村的荒野外,而在更远一点,几乎无人会来的偏僻峡谷。
  这里是桃源村的尽头,桃源村虽大,可也不过藏于一方洞窟中,再大也有边界。
  峡谷周边阴晦寒冷,不断的有阴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谷外寒冷如冬,谷中温暖如春,再往深处点却暖热如夏,端的古怪。
  “即便出了桃源又能如何?”
  将书卷收起,九辰君哂笑道:“即便出了桃源,也会有数不清的夜莺充当耳目,日日夜夜监察着大匡,东界,乃至界外的洞天福地,总之没有清静自由。所以说,最逍遥自在的地方还是这里,桃源之中被所有人忘记的死角。”
  看向身前豪气万丈却独居一谷的少年人,安伯尘暗赞一声,面对这样的少年人杰,鲜有人不会心生叹服。
  “胸怀壮志,却又找个隐居的地方,还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说吧,你避开桃源的耳目,究竟想做什么?”
  安伯尘在谷外席地而坐,看向九辰君,笑着问道。
  漫步在谷外的冰风中,九辰君眉头紧锁,目光时明时暗,像是被什么困扰着。
  半晌,他才答道:“我总觉得,村里的长者们似乎在隐瞒着什么。”
  “就算有所隐瞒,也不会有什么恶意。”安伯尘试探着道。
  闻言,九辰君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也是。”
  说完后,九辰君盘膝而坐,又开始了他的修炼。
  他修炼很刻苦,昼夜不辍,非但天赋高绝,还有如此毅力和耐心,虽少年狂妄但瑕不掩瑜,似乎注定了要成为世间第一流的人物。若非安伯尘已经知道他最终的结局,定也会如此认为。
  又过两年,九辰君精进神速,在突破三轮后,毫不停顿的向第四重沦涡冲去,他在峡谷内外疯狂的吸食五行元素,甚少休息。
  安伯尘则坐于他身旁,一边修行,一边参悟着九字真言。
  九辰君对九字真言的领会远超寻常秘术家,一轮时便掌握了“临、兵、斗”三诀,二轮时已掌握“者”字诀,然而在此之后,他并没立即修炼其后的字诀。
  “果然,前四轮还好,四轮之后不出意外,每一个字诀都是相应于一个境界,且相辅相成,突破境界方能掌握字诀。”
  长叹口气,九辰君睁开双眼,眸中旋转着三重沦涡,深邃而神秘。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一个字诀对应一个境界,也就是说,真正的秘术当有九轮,而非七轮。”
  听见九辰君所言,安伯尘也是一怔。
  那年第一王风传授他秘术时曾说过,七重轮涡已是顶峰,若能修成七重轮涡同时掌握九字真言,那便可万化冥合,成就无上。可九辰君却说秘术有九轮……
  正在这时,安伯尘只见九辰君一头栽倒,双目闭合,气息却悠长深远。
  少时,一条虚影从九辰君眉心钻出,飘飘然向远天飞去。
  安伯尘心知是九辰君有所感悟,施展黄粱梦术神游去了,当即跃身而起,紧随九辰君之后,飞入幽冥。
  九辰君所创出的《黄粱梦术》和安伯尘的神游入梦稍有不同,安伯尘只能入梦生人,九辰君却能入梦天地。起初安伯尘很是惊讶,到后来才发现,所谓入梦天地,不过是九辰君在睡梦中神游出窍而已。而因他是在睡梦中神游出窍,因此更为飘渺莫测,能通玄奥,和安伯尘的胎息悟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随着九辰君,安伯尘飞过一片片幽冥,扶摇而上,恍惚间竟来到一处大海前。
  “海水”呈乳白色,细细看去,安伯尘方才发现那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云雾,云雾堆积成海,翩跹氤氲,看得人神迷目眩。
  不由自主的,安伯尘脑中滚出一个念头。
  这里莫非是传说中的……
  “竟来到天上了。”
  耳边传来九辰君难以置信的声音,安伯尘不再怀疑,他果真随着九辰君的梦来到了天上,只不过这片天上的云厚得有些奇特。
  “天庭,天庭在哪!第一真人不是在天庭华表上发现了九字真言吗……”
  九辰君面露激动,喃喃自语着,他话还没说完,魂体便不受控制的向前飞去,穿过重重云海,层层雾嶂,终于到达一座巨大无比的门庭前。
  “南天门?”
  望向那双雄浑壮阔,高达百丈的金玉门梁,安伯尘和九辰君几乎异口同声道。
  在大匡的典故中,仙神早已死绝,而在桃源长者们对于神仙之事也是讳莫如深,可关于天宫的传说却从未断绝过。
  戏文里往往是这样描述天宫: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
  或许因为凡人对神话传说的向往,对于天宫种种向来不吝溢美之词,戏文诗词里颇多,大凡都是想象出来。然而此时,安伯尘站在天宫前,仰望向篆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的门梁,只觉心旌摇曳。
  虽是古篆,可依稀能辨清“天”、“门”二字,当是南天门无疑。
  早在无数年前仙神便已死绝,只留下一部《文武火修行术》流传于大匡,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有关神仙妖魔的上古书籍,为何戏文里关于天宫的描述如此绘声绘色?就仿佛那些戏子们亲眼所见一般。即便是口口相传,无数年过去,也应当面貌全非才是。
  余光落向九辰君,陡然间,安伯尘想起了他在巫庙中所说的话。
  你怎知那些仙神不曾来过大匡……
  是啊,大匡乃至东界虽有结界保护,可神仙之能又岂是凡人所能猜测?一切都无法用常理来推论。谁知他们是否来过大匡,是否和吾等凡人为伍,又或者变化成某个说书人,把天宫的真面貌告知世人。
  等等……若是他们真的这么做过,从大老远的洞天福地又或者更远的地方降临,只为了借凡人之口吐露出天宫种种……
  身形一僵,安伯尘仰视向南天门,怔怔地张大嘴巴,随着那个挥之不去的猜测愈发清楚起来,他的心跳也随之加快。
  打住,打住!
  安伯尘深吸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慌乱。
  他做了这么多,一路跟随九辰君,只为找到恢复修为的机缘,其余一切都非他当下所该关心之事。即便是大匡乃至东界,乃至这方周天,千万年来最大的秘密……
  安伯尘如是想着,努力说服自己不再想下去,可那个念头一经生出,便已止不住的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幸好在这时,九辰君已发现他苦苦寻找的东西。
  南天门之东,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汉白玉雕华表,其状如塔,龙凤相戏,雄伟而神秘,亦透着上古时候的鸿蒙气息。
  在当年第一王风的叙述中,桃源创始人打通七轮,成就万法不灭之身,突然发觉秘术一脉所用的咒言太过繁琐,遂对天地祷告,赤足行于荒野,十年之间走遍天涯海角,虽未能有所斩获,却感动了上苍。再后来,天帝发符令,传召桃源之祖,并允许他在天庭参悟大道。他走过重天,畅游天河,终于发现了记载着九字真言的华表。取九字而返,传于桃源子弟,从此往后,这九字真言便成为桃源乃至大匡通用的秘术咒言。
  那时候安伯尘并没觉得哪里不对,可此时联系猜测,安伯尘隐隐发觉这是个弥天之谎。
  走到九辰君身边,安伯尘和他一起抬头看向华表。


第313章 梦回天庭,煌煌仙朝峥嵘忆(下)
  华表有九节,一节一真言。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第一眼看去,这九字真言并没什么特殊的地方,随着安伯尘越看越仔细,渐渐的,他只觉得整个身体不受控制的向前倾倒,刻于华表的那九个篆字里竟发出强大的引力,似想将安伯尘吸入华表。
  当安伯尘反应过来,为时已晚,下一刻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天地昏暗而苍莽,浩瀚的天宇间,仙神妖魔厮杀在一起,有的脚踩天云,有的坐拥天陨星辰,有的则坐于鸟禽背上的山宫中。这一场战斗持续了无数纪元,数不清的英豪从神龛上跌落,被后来者狠狠践踏,幸运者留名史书,不幸者只能为那些腥红的数字添砖加瓦。和凡间一样,神仙们建国立朝,强大的势力坐拥天庭,执掌数片重天,稍弱点的势力也能在天宇间占领几片星野或是洲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争夺那颗至高无上的玺印,成就天帝伟业,坐拥仙朝,得群仙朝拜。
  “戏文里的故事果然都是假的。”
  仰望向那片被鲜血染红了的天际,安伯尘低声喃喃。
  好像看戏一般,安伯尘静静观看着上古时候那一场场大战,其间也曾出现过清静无为、逍遥洒脱的仙人,可当战火袭来,他们也不得不放下骨子里的慵懒自在,或是参加战事,或是隐匿逃遁。总而言之,那是一场席卷天地,遍及万千世界的战争,谁也无法幸免。到最后,却因仙神妖魔们所释放出的力量太过庞大,不但能杀死对手,也将这方天地穹宇重创。
  天地秩序的崩溃首先从天庭开始。
  出现在安伯尘眼前的是一片千疮百孔的天野,重天破碎,五运六气失去了控制,纷纷从天云间的窟窿里坠落,有的化作山柱,有的化作利刃,也不知杀死了多少仙神妖魔。紧接着,支撑重天的洪荒古柱一个接一个坍塌,坠下凡尘,一时间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天地崩裂,修为低弱的仙神妖魔率先死去,他们的修为再低,可在安伯尘眼中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此时看着那些强大存在一个个死于天地大劫,安伯尘心里的触动可想而知。
  容纳万物的世界即将灭亡,此时再战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诸方势力的巨头停战议和,共商生死存亡之策,然则天庭以及正对着天庭之下的中央洲地已支离破碎,崩溃之势再难阻止,于是乎诸方巨头一致同意,舍弃天庭并中央洲地。中央洲地分为东南西北四片,相对于天庭虽为凡间,却是天地穹宇之中道法最为昌盛的洲地,门派如林,修士如粟,隐匿于此的仙神妖魔更是屡有至强者,乃是远古时候,天地各洲道法的发源地。
  曾经的历史再辉煌,也阻止不了天地大势,阻止不了仙神妖魔们离去的决心。
  不仅是仙神妖魔,但凡还存活着的修士们无不飞升离去,只留下失去了一切希望的凡人们。
  为了避免中央天地崩溃的趋势扩散开来,各大势力的巨头纷纷施法,在中央天地周围布下重重结界,利用时间和空间相阻拦。又耗费元气,搬山移海,创造出洞天福地,用来镇压结界里的中央天地……
  一幕接一幕,沧海桑田,看得安伯尘心旌摇曳,起伏难平。
  “原来我们脚踩的这片土地,在无数年前,是神仙们所建立的王朝……我们也算是神仙修士们的后人?只不过是被遗弃的后人。”
  喃喃低语着,安伯尘渐渐豁。
  难怪那年在玄德洞天,遇见浮云老道,以为他和红拂是上界下凡的仙人。说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倒也算是。而太白山众人显然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知道千万年前的那段历史,十有八九,他们也是留在洞天福地的修士后人。
  再后来,遇到龙君,闲谈中提及真人,他的语气却十分不屑,所谓的真人不过是看管洞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