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衍当时并没有说甚么。

    可没过几天,李衍就将整个中亚和欧洲的情报部门都交给李破敌管理。

    当然,也不能说李破敌就垄断了中亚和欧洲的情报,以朱贵、石秀、柴进他们在情报系统这几十年的经营,别说中亚和欧洲的情报网是他们打造的,就算不是他们打造的,也绝不可能被李破敌垄断。

    可即便是这样,李破敌的权力也大了去了。

    要知道,中亚和欧洲的情报系统可不只是负责各个藩属国的情报收集,它还负责对各个藩属国国王的政绩考核和评估。

    换而言之,李破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夺去那些藩属国国王的王位的。

    由此可见,李破敌的权力之大。

    不过——

    李破敌是那种天生就懂得大局的人。

    虽然他的权力很大,可他却从来不滥用他的权力。

    关键是,他努力在中亚和欧洲布置情报网,将中亚和欧洲的一切情报都收集起来,然后转交给朝廷。

    而朝廷就用李破敌收集到的情报牢牢的控制整个中亚和欧洲。

    这么说吧,中亚和欧洲的一众藩属国之所以如此听从大中的统领,有很大程度跟李破敌有关。

    李衍曾对自己的一众儿子说:“目前阶段,破敌就是朕最优秀的孙子。”

    因为有功绩在那里,还有李衍力挺,关键是,在这次提议皇储候选人的时候,李衍还说了一句:也不要全都在你们这一代人中选,你们下一代中,如果有优秀的,也可以推举出来嘛。

    李衍都说出这样的话了,李破敌自然高票当选成为九个皇储候选人之一。

    ……

    zwqiushu

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定十年秋(求订阅!)() 


    李衍之所以力挺李破敌这个第三代将李破敌这个第三代推出来竞选皇储,主要是因为,这届的这几个皇储候选人,李衍大多都不看好。

    举几个例子:

    像如今机会最大的李济,李衍就不太看好。

    虽然李济在皇族中深得人心,又有八贤王之称。

    可在李衍看来,李济的能力,并不强,至少是没有得到过证实。

    最初,李衍将李济扔到了东喀喇汗王朝,让李济独当一面。

    可没过几年,在李济的治理之下,康里人与葛逻禄人就起来反叛,结果导致了大中第二次西征。

    大中西征中亚之后,李衍分封了中亚,将三分一个古尔(后世的阿富汗)分封给了李济,成为济国。

    然而

    这济国,这些年来发展的并不好,不仅经济不中下,当地的古尔人还爆发过起义。

    当然,你也可以说,李济这些年来,一直在参加皇储选举,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治理济国。

    但在李衍看来,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和李济有相同情况的李弼,就没有像李济一样虽然李弼也人不在弼国,但他任命的大臣还是将弼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很繁荣,治安和政治都很稳定。

    说到底,还是李济用人有问题。

    这可是当皇帝的大忌当皇帝,没能力可以忍,但没有用人眼光,却是万万不行。

    所以,在李衍心中,不希望由李济当皇储,进而当皇帝。

    其实不仅李济,李貌、李慈、李简、李顼、李典,李衍也都不看好。

    李貌和李简,尤其是前者,书生气太重,这样的人,在李衍看来,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因为他们听得太多了,进而不会决断,关键是,这样的皇帝很容易被那些文臣绑架,甚至是架空,进而失去皇权。

    李慈则恰恰相反,太过杀伐果断,也就是说,李慈的杀气太重了,这样的皇帝也不好,他会造成臣子和民众的恐慌,不利于稳定,要知道,对于政府而言,稳定大于一切,执政者,最怕的就是变,民变,官变,宫变,全都代表统治有可能会被推翻,而且,如果习惯了用杀戮解决问题,时间长了,是真有可能会成为暴君的,进而会经常用武力解决问题,会变得穷兵黩武。

    这里补充一句,如果要在李貌、李简、李慈中选一个当皇帝,李衍会毫不犹豫的选李慈,也就是说,在李衍看来,暴君也比那些书生当皇帝要好。

    李顼虽然是李衍最坚定的拥护者,而且做事有毅力、有韧劲,可李衍仍是不看好李顼当皇帝当皇帝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可以盲目跟风,毕竟政治斗争是极为复杂的,不可能永远都有明灯给你参照,因此,像李顼这样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当皇帝。

    李典嘛,则是商人气息太重,这样的人太过精于算计了,因而就少了一些大局观,在取舍方面要差上一些,而皇帝,难免要面对取舍,这对于李典而言,有些难,另外,李典太聪明、太能干了,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有遭到过挫折,而往往这样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很可能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是随波逐流,就像隋炀帝,遭到挫折了之后,就破罐子破摔,最后将自己的江山都丢了。

    而李衍看好的,又机会都不大。

    像李弼和李诩。

    李弼是从军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这样的李弼不缺乏磨练,也不缺杀伐果断。

    关键是,李弼还不像李慈那样嗜杀,他向来是该杀的杀,不该杀的绝不乱杀。

    而且,李弼善于统兵、善于以智慧打仗,这都符合一个皇帝该有的素质。

    再说李诩。

    年纪轻轻的李诩,就能耐得住性子,在荒凉的漠北待上十三年。

    这是极不容易的,一万个年轻人,恐怕都找不出来一个。

    关键是,李诩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还将北宁城打造成了一个一流的城市,为大中稳定了北方的边疆。

    这就更难得了。

    在李衍看来,李诩要是当皇帝,一定能当个好皇帝。

    可李弼和李诩面对的问题是,他们的呼声不高,像去年已经参选过一次的李弼,去年所得的票数竟然倒数第二多。

    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是,毕竟并不是谁都能看到李弼和李诩身上的闪光点,他们也不像李貌、李简他们那么会说、那么会包装自己。

    鉴于李弼和李诩夺得皇储之位的可能性不大,李衍才将李破敌给推了出来。

    搞情报的,一般都比较低调。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才二十来岁的李破敌,尤其,他还不是皇二代,而是皇三代,就成为中亚和欧洲的情报头子,一人负责两大地区一百多个藩属国的情报收集,这样的他,就是想低调,都不可能。

    更为关键的是,那些藩属国的国王全都在他手中攥着,他要是参选,一定会因此得到很多藩属国的选票。

    所以,李衍才把李破敌推出来,想要看看他能不能击败李济他们成为皇储。

    不过,李衍也就能做到这种程度了规则是李衍指定的,李衍不可能带头破坏。

    所以,李破敌最后能不能打败他几个叔叔,成为皇储,还得看他自己。

    再者说,如果李破敌事事都得靠李衍,那李破敌也不配当这个皇帝。

    总之一句话,不论是谁想当皇帝,都得靠自己的本身打败其他人。

    选举可不仅仅是将皇储选拔出来,它也是对真正的皇储的一种考验。

    要知道,选举的这个过程当中,可是充满了政治博弈的,非高手,非有大智慧的人,绝对不可能胜出。

    这也是别人帮不了的。

    所以,在选举之前,李衍并没有给任何人过多的帮助,只是跟今年新参选的李诩、李顼、李典、李破敌说了说他所知道的一些拉选票的方法。

    其实

    李衍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经过上届的选举,他们应该都已经总结了不少办法,这些办法应该比李衍的老生常谈高明多了。

    李衍跟李诩他们说一遍,只能表示出,李衍对他们一视同仁。

    大定十年秋。

    李济、李貌、李慈、李弼、李简、李诩、李顼、李典以及李破敌踏上了皇储选举的征途。

    与此同时,李衍也开始了自己最后几年的皇帝生活……

    ……

第八百九十九章 萧规曹随(求订阅!)()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这几年大中的工业革命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点。

    十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研究出来了第一部发电机。

    七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

    五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终于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四百个小时。

    两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并改良了灯丝,终于制造出了能持续亮一千两百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自那以后,电灯开始走入大中人民的生活当中,夜晚变得有光了。

    而李衍也正式提出了发电站的概念,并提出了水力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的构想——最初,一台发电机设备只供应一栋房子或一条街上的照明用电,这种发电站发电量很小,随着电灯的推广,这种电站明显已经不够用了。

    二十多年前,在李衍的主持下,大中研制出来了蒸汽机,随后火车诞生。

    经过不断改进,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已于十几年前研制出来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又过了几年,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

    七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了第一辆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后世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

    四年前,随着内燃机越来越成熟,尤其是柴油机的发明,中科院的研究人员终于通过不懈努力研究出来了优秀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每分钟一千转左右,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产生很大的功率。

    这种发动机很快就被装配在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制成了发动机汽车。

    去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四轮载货汽车,装有最新式的发动机,时速已达到十八公里。

    汽车已经正式诞生,并且开始高速发展。

    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大中最有用的一种研究成果就是电报。

    由于电的发现,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慢慢发现电的各种特质,顺理成章的开始有人研究起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

    几年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应大中的情报部门的要求以李衍当年“发明”的摩丝电码为基础研制一种可以在两地之间作为通讯之用的电码。

    结果,电报诞生。

    最早期的电线属于单线式,需要透过地面完成回路,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

    后来,通过李衍不断砸钱改进,这电报才能越传越远。

    现在,最远的一条电报线,已经可以从中都到达定远城,从中都到最远的康国(后世的葡萄牙),也只不过就用十几次转讯罢了。

    这对巩固大中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知道,在未发明电报以前,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信狗、以及烽烟等。

    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

    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

    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

    使用信鸽通讯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

    另一类的通讯方法是使用烽烟或摆臂式信号机、灯号等肉眼可见的讯号,以接力方法来传讯。

    这种方法同样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气、地形影响。

    在发明电报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会被传送,而且其速度在李衍的角度来看,是难以忍受的缓慢。

    另外,在电报的基础上,李衍已经正式提出了电话的概念。

    只不过,电话现在还在理论阶段。

    这么说吧,在李存掌控大中权柄的那些年,李衍其实也没有闲着,除了造人大大增加皇族人口和御驾亲征打下整个中亚和欧洲以外,李衍还主持研发出来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西。

    这些东西非常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出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也促使电灯、汽车以及化工等新兴产业开始兴起,这些东西以及其产业的出现让大中变得更加强大,经济增长也是出现了一个新高点。

    关键是电报的出现让大中的联系更加便捷和迅速。

    除此之外,早一步诞生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也让世界各个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和密切。

    这样一来世界市场就进一步的形成了。

    现在,全世界都在以大中为中心高速向前迈进。

    不过——

    凡事都不只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生产力的提高让生产变得更加集中,这也就代表着垄断组织的出现,换而言之,一些资本家已经开始出现,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矛盾对立面已经开始形成。

    另外,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也开始出现端倪。

    李衍亲手放出来的这只怪兽,已经明显不受李衍控制了,它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生产力以及环境产生甚么样的影响,李衍都推测不出来。

    李衍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

    例如:

    李衍现在就提出来了环保的概念,并大力鼓励绿色能源的发展,像电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等。

    再具体一点,比如汽车和火车,李衍就引导科研人员往电能方面发展。

    而像农业,趁着石油化肥农业还没有出现,李衍先一步提出了后世古巴的农业模式,也就是生态农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大规模压缩石化产品对农业的投入,不依靠外部资源,依靠土地和自然界天然的循环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具体方法就是种养殖一体化。

    只不过——

    李衍也就能尽量引导,最后这个社会到底会发展成个甚么模样,李衍也不知道。

    顺便说一句,李衍做的这些事,全都在无形之间增加李衍的威望,让李修只能站在李衍的脚下仰望李衍。

    加上,李修身上并没有李存那么多光环,他的皇储之位,也不像李存的皇储之位那样,从小就带在他身上,而是因为李衍改变了继承模式让他捡到的。

    所以,李修表现得很谦卑,对李衍发自肺腑的恭敬,完全听从李衍的一切安排。

    很快,李衍就发现,自己跟李修合作得似乎更好一些——李修一点也没有想摆脱李衍的影响的意思,而是完全按照李衍给他规划的道路走,大有萧规曹随的意思。

    不久之后,李衍开始觉得,由李修继承自己的皇位似乎比由李存继承自己的皇位更好一些。

    ……

第九百章 太子妃(求订阅!)() 


    大定十二年冬,大中发生了一件不大却也不小的事——太子李修的正妻,也就是太子妃,突然间去世了。

    李修的太子妃无疑是一个福薄的女人。

    她只要再熬上两三年,就能成为大中这个前无古人后可能也无来者的最大帝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