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这时,城门却打开了,一大群人绑着几十个人举着白旗迎了出来——城中的人投降献城了。
过程不必多赘。
确定伊斯法罕完全被中军控制了之后,李衍进入城中,然后住进了赛尔住王朝的皇宫之后,至于赛尔住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照例还是全都归了李衍所有。
接下来,岳飞和刘锜兵分两路,去攻占整个赛尔住帝国。
与此同时,李衍将赛尔住帝国分成了十二个王国,然后还是以抽签的形式将之分给了自己的十二个儿子。
得到了自己的疆土之后,新的国王们立即率领他们各自的亲军去平定自己的地盘——人马不够的,李衍借给他们预备役民夫,帮着他们平定。
将赛尔住帝国成建制的军队全都击溃了以后,岳飞和刘锜兵分两路,一个去攻打伽色尼王朝,另一个去攻打花剌子模。
伽色尼王朝就不用多说了,当初李衍之所以没打它,只是因为李衍不想分兵,影响自己跟伊世界联军的决战,并不是说伽色尼王朝有甚么难打的。
倒是这花剌子模有些实力。
花剌子模原来也是赛尔住突厥的附庸,是赛尔住苏丹图各鲁保一个奴隶出身的警卫员建立起来的国家——花剌子模开国之君本是奴隶,因为很受图各鲁保的宠爱,被授予了军权,后来建立了政权,臣属于赛尔住苏丹。
不过——
这些年来,赛尔住帝国越来越没落,结果被花剌子模趁机坐大,摆脱了附庸的地位,并成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国。
花剌子模国王的称号叫沙。
此时花剌子模沙是阿即思。
这阿即思绝对是一代枭雄,就是他摆脱了花剌子模的附庸地位,并将花剌子模建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就事论事说,如果不是中军打过来,说不准阿即思所率领的花剌子模就将取代赛尔住王朝成为中亚的霸主。
只可惜,阿即思生不逢时跟李衍生活在了一个时代,而且李衍想要中亚来分封自己的儿子们。
刘锜挟百战百胜之威,一路所向披靡,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花剌子模杀将过去。
阿即思自然不甘心他好不容易才经营好的花剌子模被中军给灭掉,哪怕他也知道,先后灭掉东、西喀喇汗国和赛尔住帝国的中军根本不是他的花剌子模能敌得过的,他也要与中军一战。
双方连战三场,花剌子模军全败,中军也直奔花剌子模的都城杀来。
见事不好,阿即思立即派遣使臣带着他的四个女儿来伊斯法罕求见李衍。
阿即思的使臣代替阿即思表示,花剌子模愿意归顺大中,而且每年都愿意给大中交纳十万第纳尔金币作为供奉,请求李衍退兵。
如果李衍这次来中亚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们打江山,有可能会接纳花剌子国成为大中的藩属。
可李衍这次亲率大军来到中亚,为得就是疆土。
最关键是,李衍的儿子真是太多了,多到就是将整个中亚都打下来,都不够分的,因此,李衍又怎可能放过花剌子国那么大一块疆土?
所以,阿即思的四个女儿李衍收了,但还是让阿即思投降——李衍对使节说:只要阿即思投降,朕就保证他一家老小性命。
阿即思接到李衍的回信之后,极为不甘——他不想,他家好不容易才摆脱奴隶身份,又变成了囚徒!
所以,阿即思最终选择带着愿意跟他走的人逃出了花剌子模,然后一路向西逃窜,最后逃到了小亚细亚。
——花剌子模灭亡。
这时,岳飞也已经打下了伽色尼王朝的都城,然后派人将伽色尼王朝的王室和宗室成员全都送到了伊斯法罕,向李衍献俘。
——伽色尼王朝灭亡。
李衍将伽色尼王朝分成了八个国家,将花剌子模分为五个国家,还是按照抽签的办法分封给了自己的十三个儿子。
接下来,李衍只留十五万精锐和二十万预备役民夫保护自己,其余部队全都被李衍放了出去。
呼罗珊、西吉斯坦、马赞兰德和古尔先后被中军所灭。
不久之后,绝大部分中亚地区都被大中打了下来。
李衍将这些地区拆出来了几十个国家,然后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为了给自己的脸上抹点金,也为了拥有统治中亚的基础,更为了屠杀那些不服从自己儿子们统治的当地贵族,李衍颁布了一条命令:解放所有奴隶,赋予他们合法公民的所有权力。
如此一来,李衍的儿子们就拥有了统治中亚的基础,然后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大中招募中国人来填充他们的国家,来稳固他们的统治——为了让中国人移民到中亚,他们可以说是都有些丧心病狂了,有些去偏远地区买人,男女老幼全都要,有些许诺,只要来,就给贵族身份,就给发女人,而且是三个、五个的发,有些干脆去没人管的地方抓,强行带到他们自己的国家,等等……他们的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都很效率。
对于自己的儿子们挖自己的墙角,李衍只是在他们做得太过分的时候才给些口头警告,大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乎,由此爆发出来了一波移民热朝……
……/12_12048/
第八百八十五章 世界大战(八)(求订阅!)()
…
提起“十字军”,恐怕留大多数给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野蛮、落后、腐化的中世纪教会对开明、多元、富裕中东地区的入侵。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这其实就是一场宗教之间的战争。
孰是孰非就不说了。
李衍也不关心谁对谁错,宗教的事,也说不清对和错。
而且,李衍来到中亚,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们弄点地盘,所以不想介入太深。
因此,李衍明确提出来了,只要神权不忤逆自己的皇权、不忤逆自己儿子们的王权、不沾染世俗的全力,自己就支持信仰自由。
换而言之,李衍给宗教画了一条线——只要宗教不越过这条线,大家相安无事,如果宗教胆敢过线,那对不起,杀无赦。
另外,李衍旁的地方都打了,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大马士革都打下来了,却没有去碰基宗教和穆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并将这里封为自幼之地,而且明确命令自己的子孙不许碰这里。
也就是说,李衍想跟宗教井水不犯河水。
可这只是李衍个人的想法,他已经深陷这个漩涡当中,又怎么可能不被卷入其中?
简短节说。
面对数百年的残酷圣战、西方基宗教王国们展开了十字军东征,支援东方基宗教与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但是拜占庭帝国仍随后灭亡,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变为清真寺。
教皇乌尔班二世于是在几十年前召开的克莱蒙特会议上,号召基宗教界的勇士们抵挡伊世界的侵略,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成千上万的战士们立下十字架的誓言,准备战斗。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就不多说了。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建立的埃德萨伯国沦陷后,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西,欧洲人又从欧洲出发来与赛尔住突厥人战斗。
说起来,这事的起因还是因为桑贾尔——这个好战份子,在大中从东方打过来之前,派兵占领了埃德萨。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击败,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后来,桑贾尔又派人将很重要的埃德萨给战领了,这就导致基宗教在中亚大大失利。
按当时的情形看来,如果不再次东征,那么基宗教将被彻底打出东方。
关键是,其它地方都可以丢,圣地耶路撒冷绝不能丢。
所以,十字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
第一批出发的十字军包括弗莱芒人、弗里斯兰人和英国人。
他们计划乘船通过直布罗陀,穿越地中海。
只可惜,他们在葡萄牙遇到风暴,停留在波尔图。
在波尔图,他们遇到了葡萄牙的亨利国王派来的使者——亨利原本是个法国骑士,但却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葡萄牙的开国君主。
亨利劝说十字军战士们帮助他围攻穆宗教据守的里斯本。
他们因为亨利允许他们在城破后洗劫,并且葡萄牙主教许诺他们将得到在东方一样的精神奖励,于是答应了。
在他们帮助下,法国十字军攻破了里斯本。
很多德国人错过了此前由法国人、诺曼人和弗兰德斯贵族们主导的第一次东征,自然希望通过新的功绩来为自己增添荣耀。
他们的领袖康拉德,曾经在十几年前去过耶路撒冷,并作为骑士参加了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对大马士革附近地区的远征,有一定在中东作战的经验。
康拉德率领德国十字军沿着第一次十字军的陆路路线从雷根斯堡跨过莱茵河和多瑙河。
坎坎坷坷的走了一路,拜占庭人终于把德国十字军送过了海峡,然后皇帝曼努埃尔派他的瓦兰吉卫队长作德国十字军的向导。
在尼西亚,康拉德把队伍里的大部分非战斗人员送到拜占庭控制的地区,自己率领主力进入小亚细亚内地。
十字军渐渐完成了汇合,并开始试图包围小亚细亚。
如果不出现中军打过来一事,突厥人其实并不惧怕十字军——在与十字军交战的这些年里,突厥人屡次胜战十字军,当然,十字军也经常战胜突厥人,双方应该说是旗鼓相当,实力差不太多。
可问题是,中军已经打过来了,并且打败了突厥人占领了中亚的绝大部分地区,然后将不肯臣服的突厥人全都撵到小亚细亚去了,让突厥人元气大伤。
这样的突厥人,显然已经保护不了穆宗教了——不仅保护不了穆宗教,在伊世界的人看来,他们连自己都已经保护不了。
恰在这时,十字军打了过来!
十字军打过来,意味着,基宗教要侵占穆宗教的传教之地。
这怎么行?
所以,伊世界的人必须得再找一个大哥带领他们打跑十字军,要是能带领他们打到欧洲去,让穆宗教打败基宗教,就更好了。
而有谁比打败突厥人的中国人更适合担任伊世界的人的大哥?
所以,伊世界的人一商量,聚集起来向李衍上表——他们向李衍表示,他们愿意臣服于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统治,只求李衍保护他们、保护穆宗教。
而就在这时,李衍也遇到了麻烦——李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中亚这点地方已经不够李衍分封的了,因此,最近这段时间,李衍正在考虑,是不是继续去打地广人稀的非州,或是派人去寻找新大陆?
说真心话,这时李衍并没有想过要打欧洲,因为此时的欧洲,虽然不能跟大中相比,但也已经比较先进的文明了,因此,打欧洲,一定要困难得多,而且,欧洲才多大点地方,哪能跟非洲和美洲相比,另外,如果真跟欧洲诸国再打起来,那可就真成了世界大战,说不准会打几年,而打落后的非州或是去开发美州,都不会废太大的力气,用“唾手可得”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就在这时,十字军打了过来,伊世界的人又说,只要李衍率领他们打败十字军,他们就完全臣服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统治。
能让伊世界的人服从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们的统治,对李衍而言,诱惑实在是有些大——这能省去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太多太多事,也能少不少变数。
而且,欧洲毕竟还有那么大一块领土。
另外,欧洲还有数之不尽的美人——各种各样的美女,金发的,红发的,棕发的,身才火辣,风情万种……
所以,这事……干了!
……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世界大战(九)(求订阅!)()
…
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甚至是古典时期,就不多说了其所涉及到的历史实在是太多了,恐怕就是说上三五天都说不完。
简短节说。
一直到罗马帝国的建立,欧洲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强大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
后来,基宗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合法化。
只是几个世代后,基宗教就成了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罗马帝国也一分为二。
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五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
后来,西哥特人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数十年后,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的皇帝被废黜。
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时,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的一部分仍然在日益陷入包围之势的罗马帝国的控制下,不过是由君士坦丁堡而不是由罗马统治。
在查士丁尼皇帝治下,罗马军队在大部分地中海地区恢复了帝国统治。
但是罗马帝国这次扩张的领土在六世纪晚期开始被侵蚀。
君士坦丁堡对西方领土的控制开始减弱,更多的日耳曼人入侵和建立王国。
一般把这个罗马帝国的残余称为“拜占庭帝国”。
到了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了,而且阿拉伯帝国成了穆宗教的坚决推动者。
在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的支持下,原罗马帝国在中东和北非的省份,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迅速穆化。
八世纪,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王。
不过,查理曼的领土两代之后就被分割,欧洲受到三个集团的攻击: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北非的穆宗教,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
对于这些攻击的反应,各不相同某些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威胁,其他地方则各顾各。
在上一个千年快要结束的时候,近东地区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之间达成了某种均衡的态势,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也是开放而安全的,圣地掌握在穆宗教手中,既是基宗教的圣地,也是穆宗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虔诚的朝圣者。
但是这种平衡被塞尔柱突厥人打破皇帝巴西尔二世死后,帝国陷入杜卡斯王朝和科穆宁王朝两大家族的斗争中,更严重的是,北方的斯拉夫人,地中海西部的诺曼人和东方的突厥人开始同时对帝国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塞尔柱突厥人,在阿拉伯帝国崩溃后,他们大批涌入中东,皈依了伊宗教,于十一世纪中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克特之战中,突厥打败了拜占庭军队,俘虏了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从此拜占庭帝国在近东的战争中节节败退,无力抵挡,以至于首都君士坦丁堡都处于敌人的战略围攻之下。
而且,突厥人不像阿拉伯人那样文明,对欧洲去圣地的朝圣者,他们倍加刁难、课以重税,并且进行经常性的抢掠和侮辱。
这种情况传回欧洲以后,引起了基宗教社会的极大愤怒。
迫于突厥人的压力,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亚力克修斯康姆尼纽斯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军事援助,打败这些异教敌人他写信给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请求西方派出一支雇佣军队伍,帮他夺回他的失地,而沿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