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铁轨的制作和运输。

    虽然很早以前李衍开始改革铁矿,并“捣鼓”出来了极为先进的练钢技术,还命人探寻新的铁矿。

    可截止到目前为止,大主要还是依靠辽东铁矿(鞍山铁矿)、邢州铁矿、磁州铁矿、徐州铁矿、兖州铁矿、威胜铁矿这六大铁矿生产钢铁这六大铁矿的总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以。

    这里说明一下,倒不是说,这些铁矿所生产的钢铁,不够铺铁轨用的,而是现阶段的运输实在是太费劲了。

    所以,现在铺设铁轨,必须要考虑到铁矿的位置这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如此一来,李衍最初的设想,是直接修一条能从东京汴梁城到燕京的铁路,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一些不太合算目前起步阶段,铁轨和枕木的运输都非常困难,如果勉强这么修,得多付出不小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而等铁路铺出一定的规模和找到新的铁矿之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李衍只能暂时让步暂时从邢州修到磁州。

    之所以选择先修这段。

    首先,两地都有铁矿,方便开始。

    其次,这段路是交通要道,未来也一定主干道的一段。

    再次,这里地势平坦,容易修。

    与此同时,李衍命人,加大在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等后世国产铁的地区探寻新的铁矿的力度。

    至于高丽、日本、台湾、南地区的铁矿分布,李衍不太清楚了,只能让地方政府去一点一点的探寻。

    总之,李衍让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铁矿,然后在铁矿所在地建设练钢厂生产铁轧,为下一步的全国铺设铁道做准备。

    这无疑是一盘大棋,不知多少年、花多少钱才能完成,甚至有可能等李衍死了,李衍想看到的“九纵九横”的铁路以及更远的“一带一路”梦都不一定能实现。

    可虽说如此,李衍还是顶住所有压力,用铁腕手段强行推动此事。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想法,李衍下命成立了一个铁道部,由自己亲自负责,并任命很有能力的胡世将担任尚书,还有,为了能保证铁道部有充足的钱来修铁路,也为了之后铁道部不仅不需朝廷投钱还能为朝廷赚钱,李衍又将很会赚钱和理财的张悫调任铁道部担任侍郎。

    在大修铁路的同时,李衍也没有忘了火车的研发。

    鉴于蒸汽机车的前景并不大,早晚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淘汰,李衍正式提出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概念。

    内燃机车的优点是启动迅速马力大,热效率较高。缺点则是构造复杂,制造、维修费用大,同时造成的污染大。

    电力机车的优点是热效率蒸汽机车高一倍,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小。

    从李衍的主观意愿当,李衍当然是希望发展电力机车。

    可这电力机车对科技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电”还没有被广泛的发现和运用的前提之下。

    另外,虽然内燃机车有不少缺点,但它的优点也同样很明显,那是,内燃机车可以自身携带燃料和水,只要给出标准的轨道,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运行,不受其它方面的影响,不像电力机车,对各个方面要求的都非常高,而且运用领域有局限性,只能作为电器化铁路的交通运输工具。

    最为关键的是,李衍也不知道,科研人员会在哪个方向取得突破、取得进展,所以,多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好的。

    总而言之,虽然饱受争议,并且困难重重,可李衍亲自命名的“大铁路”计划还是在李衍铁腕下强行马了。

    铁道部成立的那天,李衍对吴世将和张悫说道:“朕想用火车迁都,希望两位爱卿能满足朕的这个小小的愿望。”

    ……

    ……

    ps:卡了,很厉害,写了一整天,才写出了这一章,实在是没办法写出第二章了,所以今天这一章了,抱歉!

    水浒逐鹿传

第八百一十七章 报应(上)(求订阅!)() 
时进大统四年。

    东线。

    岳飞正在造战船,准备一举灭掉杨幺义军。

    不过

    因为现阶段战船还没有造好,所以,东线目前正处于休战时期。

    西线。

    以唐重为首的宋军残部,还在夔州路负隅顽抗。

    不过

    石门关、仙人关以及褒斜道等险要关卡,现全都已经被吴给攻下了。

    因此,唐重等顽固分子的末路应该不远了。

    ……

    今年是大一统之年,大中在战场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大一统,令大中成为勉强可以与汉唐相比的大帝国。

    除了在战场上取得的好成绩,大中在民生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此前人们最关心的食物问题,基本上已经被占城稻、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农具给解决了现如今,除非是遇上大荒之年,或是大中出现重大的政策失误,否则,百姓应该不会再有挨饿的情况出现了。

    而李衍所强行推出的工业革命,给大中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仅仅体现在吃上。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火车、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纺纱机、自行车、抽水马桶、平版印刷术、螺丝切削机床、锅炉等等科学产物先后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令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伴随这些新生事物而来的,便是生产力的大大提升。

    以纺织行业为例,因为李衍强行推广棉花的种植以及纺织机的诞生,人们的穿衣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说,虽然大中才建立了三年时间,但在民生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因此,虽然还有些局部战争,可今天的新年,到处都可以听见欢声笑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

    李衍却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相反,李衍心中还忧心忡忡!

    这不是李衍矫情,而是李衍切身实际的感觉到了,自己放出来的工业革命,好像有些不受自己控制了。

    上学的时候,李衍就学过,工业革命的爆发,一定会造成,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后果就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而且,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还会带来广大工业阶级的贫困、失业和周期性的危机。

    而这种矛盾,一旦爆发,没准就会跟核弹爆炸一样,无限聚变,任何人都控制不了,到那时,贫困的工农阶级没准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以此,李衍想了很久,最终下定决心,一旦这种苗头出现,自己绝不能堵,因为,如果堵的话,没准自己也被炸死,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开闸放水,祸水东引,换而言之,就是将这些爆起的工农阶层弄到别的地方折腾。

    说得通俗一点,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李衍就准备像后世的英国学习,放这些人出去,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折腾,去别的地方搞破坏。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事要想爆发,还早得很,也许需要一百年,就是少说,也得几十年,那那时,李衍是否还活着,都不一定。

    而与那些远忧相比,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政绩更具诱惑。

    所以,明知道,大力发展工业,会有甚么隐患,可李衍还是选择放出工业革命这只他也无法控制的野兽出笼。

    ……

    上元节的时候,赵构给李衍上了一份贺表。

    这份贺表所用辞藻相当华美,甚么繁荣昌盛、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天下大治,全都给用上了。

    从这份贺表上,丝毫看不出来赵构曾是一个皇帝,更像是一个臣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自己的帝王。

    加上,韦氏和吴氏时不时的就找机会为赵构说好话。

    李衍决定见一见赵构。

    于是乎,李衍就让内侍去带赵构来升平楼,自己要跟他吃一顿家宴。

    得到通知的赵构,喜出望外,他以为,他终于可以结束软禁,不用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赵构精心收拾了一番,然后跟侍卫和内侍来到了皇宫。

    再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皇宫,赵构心中无比复杂,往事一幕幕在他脑中闪过,同时一首诗也浮现在了他的心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想起这首《虞美人》,赵构不禁想起他祖宗赵匡义强幸小周后。

    想起赵匡义强幸小周后,赵构又怎么会想不起,李衍强占他的妃嫔,强占他们赵氏之女?

    赵构不禁暗道:“莫非这就是报应?”

    集英殿和升平楼都是宴殿,前者向来是宴请多人的地方,像宴请千百人,都会在集英殿,而后者则是宴请人数较少的地方,几个到几十个,则会在这升平楼宴请。

    赵构跟着侍卫和内侍七拐八绕了之后来到了升平楼。

    这时,有女侍卫接管过赵构,然后将赵构引到了二楼。

    此时,二楼已经摆好了一张圆桌,上面有十道干果:炒栗子、胶枣、河北鹅梨、河朔石榴、龙眼、荔枝、橄榄、温柑、金桔、榛子。

    看见这十道干果,赵构很高兴,这代表这次的宴会规格很高,也能说明,李衍很重视他。

    女侍卫一指圆桌,对赵构说道:“官家现在还有些要事要处理,得等一会才会下楼,你可以坐在那里等候官家。”

    赵构听言,赶紧道:“劳烦将军了!”

    言毕,赵构就遵从女侍卫所说的,向桌子走去。

    走着,走着,赵构突然听见了一些怪声。

    很明显,这怪声是从楼上传出来的,甚至有可能就是从他头顶传回来的。

    这怪声,起初很压抑,这也是赵构之前没有听见的原因。

    慢慢的,这怪声就压抑不住了,然后越来越大

    身为一个过来人,赵构很快就判断出来了这是甚么声音,并且因为太熟悉这个声音的主人的缘故,赵构很容易就听出来了这声音乃是吴氏所发。

    赵构大怒,想要立即冲上楼去,杀死羞辱他的李衍!

    可就在赵构的脚要迈出去的那一刻,赵构突然想到,这里是皇宫,李衍的皇宫,别说,他冲上去能不能见到李衍,见到李衍后能不能杀死李衍,就是让他侥幸杀死了李衍,他也一定会为李衍陪葬。

    而赵构……不想死!

    所以,尽管怒火中烧,仿佛这怒火就要将赵构烧成了灰烬,可赵构最终还是将这怒火强行压下,然后慢步走到了桌旁正襟坐好……

    ……

第八百一十八章 报应(中)(求订阅!)() 


    这一个多时辰,是赵构这一生当中最难熬的一个多时辰!

    吴氏、潘氏、张氏、刘氏、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他母亲韦氏,一个又一个赵构所熟悉的声音,以各种各样污秽不堪的形式在赵构的耳边不断响起,折磨着赵构的意志,摧残着赵构的灵魂,让赵构饱受煎熬!

    还好

    赵构最终挺过来了!

    赵构觉得他自己的灵魂又升华了,进而变得更豁达了。

    赵构微微一笑,“这些无关紧要的人,与活着相比,微不足道。”

    那些不堪入耳的声音结束了没多久,吴氏便急急忙忙的下了楼!

    再见心爱的人,吴氏显得很激动,心中有千言万语想与对方诉说!

    最终,这千言万语化为了短短的四个字:“你还好吗?”

    与吴氏的激动不同,看着吴氏脸上还未褪去的潮红、凌乱的头发和没整理好的衣衫,赵构表面上一片平静,心中却是说不尽的厌恶,尤其是听了吴氏这仿佛是在关心他的话之后。

    赵构暗道:“你如果真的爱我,当为我守节才是,而不是帮着李衍那个恶贼一块羞辱我!”

    哪怕到了今时今日,赵构也没有将造成现在这个结果的责任归纳到他自己身上,而是固执的认为,他之所以被李衍羞辱,全都怨他的这些妃嫔包括他的母亲不知廉耻,不能为他和大宋守节,如果她们能自杀为他和大宋守节,又怎会有今日他受此大辱一事?

    不过

    赵构也不敢得罪吴氏。

    今时已不同往日,如今,他赵构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而是阶下之囚,而吴氏却还是皇帝的女人,并且是一个霸道皇帝的女人,他赵构如果真将吴氏给惹怒了,说不准就会为他赵构带来杀身之祸,要知道,古往今来,可是有数之不尽的豪杰是死在耳边风之下的。

    赵构想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日再起,怎么会小不忍而乱大谋?

    所以,听完吴氏的问好之后,赵构冲吴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客气道:“劳烦娘娘关心了,小人过得很好。”

    吴氏急急忙忙下楼,为得就是能跟赵构多说几句话一诉衷肠,不想赵构对她却是一幅据之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这让满心期望的吴氏,瞬间就如坠冰窟,不知再说些甚么了!

    见吴氏呆立在那里,赵构心中升起一丝报复的快感!

    赵构忍不住又仔细打量了一遍现在的吴氏,发现,吴氏比几个月前,好像又高了一些,也漂亮了一些,而且,因为吴氏身上穿着的是旗袍,让吴氏的好身材一览无余。

    看着,看着,赵构开始后悔当初没有碰吴氏,“她其实也挺漂亮的。”

    只可惜,赵构现在后悔,已然晚了,别说,吴氏现在已经是李衍的女人,赵构根本没有机会染指,退一步说,就算吴氏现在脱光了站在赵构面前随赵构处置,赵构也是甚么都做不了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赵构已经彻底成为废人了。

    这恐怕也是赵构能挺住这种侮辱的原因之一吧。

    这时,同样穿着一身旗袍的潘氏也慢慢走下了楼。

    一看见潘氏,赵构的脸上立即闪过了一丝怨毒!

    赵构心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愚蠢,我又怎么会被捉?”

    突然!

    赵构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潘氏的小腹,然后愕然的发现,潘氏的小腹竟然是微微隆起的!

    赵构难以置信的想道:“这个贱人又怀上了?”

    潘氏看了赵构一眼,然后故意摸着自己的小腹,冲赵构道:“我们刚刚没有吵到你吧?”

    好不容易才装出来满脸笑容的赵构,听了潘氏此言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是一僵!

    潘氏来到吴氏身边,看着满眼通红的吴氏,摇头道:“你可真傻,没用的男人,是不会承认亡国的责任在于他们,他们只会怪咱们不肯以死守节,进而对咱们满心怨恨。”

    潘氏扭头看向赵构,接着又对吴氏说道:“所以啊,还是收起你的眼泪吧,为这样没用的男人流泪,很不值的。”

    说到这里,潘氏故意问赵构:“诶,那个谁啊,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赵构挤了好几下,才挤出一个笑容,道:“对,娘娘说得都对。”

    潘氏听言,一指赵构脸上虚假的笑容,毫无避讳的对吴氏说道:“你看看,这就是你朝思暮想的男人的嘴脸。”

    赵构恨潘氏,潘氏又何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