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桧眼珠微微一动,道:“本官怎知你是不是黄大人的门人?你有何凭证?”

    李宗从头发里拿出一个蜡丸,双手奉上,道:“这是我家副元帅写给王时雍王大人的密信,可小人来到京师后打听到,王大人已经被辽东王任命为礼部尚书,正在为辽东王筹备登基大典,所以没敢去见王大人,偶然间听闻中丞昨日当众请辽东王还政给赵氏,才临时起意改来见中丞。”

    秦桧赞赏道:“你做得很对,此信若是落到王时雍那个小人的手上,必会被他们利用,对大元帅府不利,还好你聪明将信送到了我这里。”

    秦桧拿起蜡丸看了看,就将蜡丸原封不动的还给了李宗,然后问道:“如今大元帅府是个甚么情形?”

    秦桧没看密信的举动得到了李宗好感。

    李宗于是将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诉给了秦桧。

    当秦桧听说,赵构并没有顺势即位,痛心疾首道:“赵仲琮等宗室当诛!大王若是顺势即位,还能占一些先机,如今必被李衍那个恶贼所抢先了,进而沦为被动!”

    从汴梁城到应天府虽然不远,但就算是骑快马,没到两天也到不了,毕竟,这一路之上到处都是危险。

    而那时,李衍已经登基称帝了。

    李宗道:“那依中丞看,此事该如何是好?”

    秦桧想了想,道:“为今之计,只能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康王殿下等人,然后再从长计议。”

    李宗道:“那小人现在就回去,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汪副元帅。”

    秦桧在心中盘算道:“我在中国已经没有机会了,且忠臣不侍二主,不若去拥护康王殿下即位大统,那必受康王重用……”

    盘算了一会,秦桧道:“你对京师之事不慎了解,我同你一块回去吧。”

    李宗有些迟疑,道:“这……虽然京师已经解禁,可这一路之上兵荒马乱的,大人千金之体……”

    秦桧道:“为报效国家,秦桧纵然万死,又有何妨?”

    李宗一拜在地,道:“中丞真乃大宋脊梁!”

    秦桧连连摆手,表示不敢当,然后道:“事不宜迟,你在这里稍等我一会,我去换身衣服,就同你走。”

    秦桧去后堂见到了他的夫人王氏,然后道:“大宋需要秦桧,还请夫人体谅。”

    王氏沉默了一会,道:“甚么时候走?”

    秦桧道:“这就走。”

    王氏没再说甚么,直接去为秦桧收拾东西去了。

    秦桧也趁这空档换上了一身小厮的身服。

    不多时,王氏就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交到秦桧的手上,道:“出门不比在家,老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王氏的爷爷是王硅,在仁宗时候当过宰相——号称三旨宰相,在政治上无所建树。

    因此,王氏是正经的名门望族。

    王珪过世之后,王家多少有些衰落了。

    可虽说如此,王家也是没甚么背景的秦桧所高攀不上的。

    要知道,王氏的兄弟娶得可是已故宰执郑居中的女儿。

    从这里论,王氏算得上是郑太后的后党一系的。

    秦桧之所以能娶到王氏,皆因王氏垂青于秦桧才华,屈身下嫁。

    而秦桧之所以能做到御史中丞之位,也是借了王家的势。

    于情于理,秦桧都得敬重王氏,哪怕王氏不能生育。

    用后世的话说,秦桧与王氏,算得上是真爱。

    因此,在临分别之际,秦桧抓着王氏的手,道:“他日,秦桧必用八抬大轿来接夫人!”

    王氏扑入秦桧的怀中,哭道:“妾身等着老爷!”

    两人依存了一会,王氏抬头看看天,道:“天色不早了,老爷再不走,城门就关了。”

    秦桧听言,才放开王氏,然后去了前厅,之后跟李宗一块从后门离开了……

    ……

第六百七十七章 陪秦桧跪了近千年的王氏(求订阅!)() 


    垂拱殿。

    李衍束手站在殿门口,一边看着远处雾气腾腾的万岁山、一边听着石秀禀报:“截止到目前为止,逃走的原宋臣有,吏部尚书谢克家,康王舅父韦渊,御史中丞秦桧,太常寺主簿张浚,监察御史马伸……”

    听着石秀所念的长长的名单,李衍感慨万千!

    那谢克家、张浚、马伸,李衍都曾亲自接见过,亲自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谈过。

    不成想,他们到底还是走了。

    诚如耿南仲所说的,宋德深入人心,祖荫不灭,并不是李衍完全可以取代的。

    对于这些逃走的旧宋官员,李衍并没有阻拦——李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净化一下自己的队伍,免得自己的队伍当中竟是一群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辈。

    这也是,李衍同意开城门的原因之一。

    等石秀念完,李衍道:“继续密切关注,不要错过一人……另外,但凡是叛国者,其家属也要全部监管起来,准备统一抓捕,届时,他们的家产全部抄没,男子皆送入劳改营,女子皆送入教坊司。”

    对于这些逃去赵构那里的人,没甚么好说的,他们就是准备跟自己作对的,对他们还有甚么可客气的,必须严惩不怠。

    事实上,要不是怕打草惊蛇,怕自己队伍里的二五仔走不干净,李衍都准备派人将这些二五仔直接杀得干干净净,免得资敌。

    如今,算了,就便宜赵构好了。

    至于是否担心赵构做强做大。

    一点不勉强的说,李衍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上一世,要不是赵构会跑,要不是金人内部发生内乱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大清洗完颜宗翰等金国开国功臣全都被清理得七七八八,要不是赵构好运捡到了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杨存沂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将领,赵构那个小破政权,早就被金人灭了。

    如今,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杨存沂等等那批优秀的将领全都是李衍的,此消彼长,赵构那里虽然仍有几十万人马,可说白了,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就算多了秦桧等人,也改变不了甚么。

    想起秦桧,李衍不禁又想起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就是跟秦桧合组“东窗事发”、陪秦桧跪了近千年的王氏,进而道:“我听说,秦桧的妻子王氏……”

    说到这里,李突暗道:“以我如今的身份,再跟一个妇人计较,未免让人觉得我有些小小家气,进而让人耻笑,算了,算了,且由她去吧,她说破大天,也只不过就是一个妇人罢了。”

    念及至此,李衍就转移话题,道:“在官员身边安插情报人员一事,你写个详细的方案给朕,如果你所写的方案可行,等朕登基之后,你就着手准备成立锦衣卫吧。”

    这次,不少原宋臣叛逃,李衍表面上没说甚么,心里却是有些介怀的。

    而且,对那些留下来的官员,李衍也不免生出了一些疑心,毕竟,历史上可是有宇文虚中那个例子存在。

    全程办理此事的石秀,看出了这点,于是趁机又提了在官员身边安插眼目一事。

    有锦衣卫在,李衍不仅可以知道,手下的官吏,哪个可靠,哪个不可靠,哪个是二五仔,而且,不会变成聋子和瞎子,不会被权臣架空。

    另外,李衍也想明白了,只给石秀和锦衣卫搜集情报的权力,不给他们乱捉人的权力,对自己的名声,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见李衍松口了,石秀就是一喜!

    不久前,李衍下令,全国范围内修复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并进行扩建——扩建之后,每三十里就有一馆,十里就有一驿站,五里一亭,三里一邮。

    而与以前的驿站不同的是,李衍也允许百姓、行商住宿在驿馆。

    在这个时代,对于赶路的人而言,投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外出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果驿馆对外开放,必定大受欢迎,也必定能给国家带来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当然,李衍扩建驿馆系统,还将驿馆对外开放,不可能只是为了增加这点财政收入。

    首先,李衍准备让这驿馆网充当飞奴网的补充,辅助传递消息。

    其次,李衍准备用驿馆网收集天下情报。

    朱贵给李衍算了一笔账,仅目前大中所掌控的地盘,就得建近两千个驿馆,需要情报人员至少五万。

    李衍听罢,大手一挥,就任命朱贵为兵部驾部郎中,筹组驿馆系统,所缺人员、物资全都由朱贵自己招募筹集。

    朱贵因此一下子就成为超过石秀、柴进、燕青的情报头子,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而这还不是最让石秀、柴进、燕青羡慕的,最让他们羡慕的是,战争早早晚晚有结束的一天,到那时,服务于军队的情报部门,自然是要缩减的,比如军情部,比如政情部,而朱贵的驿馆系统却丝毫不受影响。

    如果李衍真成立锦衣卫,那石秀和政情部,也是有了一条很好的后路,哪怕未来战争结束了,他们也不会被裁掉。

    这如何不让石秀高兴?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石秀是真心想帮他的哥哥看着那些心思灵活的官员,想帮他的哥哥坐稳这他们好不容易才打下的江山。

    回到位于垂拱殿西边的政情司衙门。

    石秀一招手,立即有人来到石秀身边,道:“不知大人有甚么吩咐?”

    石秀道:“你去查一查秦桧的妻子王氏是个甚么人,记住,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年龄,相貌,品性,总之,关于她的一切,我都要知道。”

    那人听言,立马下去。

    只一个时辰,那人就复又回来,然后向石秀禀报道:“那王氏,乃宋仁宗时候宰相王硅的孙女,父亲王仲山,在莫州担任通判,不久前带着王家的不少族人投降金人,四年前,王氏嫁给了当时任太学学正的秦桧为妻,当时,京师有数十个豪门公子去王家求亲,可王氏偏偏选中了当时级别不高年纪不小的秦桧,成为一时美谈,如今,王氏二十六岁,善言辞,进退有法,容止雅丽,在京师甚有贤名。”

    石秀问:“那王氏的相貌如何?”

    那人道:“见过王氏的人,都说她漂亮,属下怕将差事办砸了,刚才亲自在远处看了一眼,以属下的审美眼光,她确是一个俏妇人,相貌和身形都是上上等。”

    石秀听罢,在心中盘算:“这就对了,许是官家在哪里听过王氏的贤名和艳名,亦或者是偶尔见过那王氏,进而对她念念不忘……”

    盘算了一会,石秀吩咐道:“盯好王氏,莫教她跑了,过几日抄家拿人时,你亲自去将她要……请来……”

    ……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金议和?(求订阅!)() 


    明日就是李衍的登基之日,也就是大统元年一月一日。

    今日是靖康元年的最后一日,也就是靖康元年的大年三十。

    就在这个当口,金使来求见。

    其实,在此之前,金人就已经派了数波使节过来拜见李衍。

    可无一例外,李衍将女真族的使者全都杀了,将其他族的使者全都软禁了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之前一直很活跃的高庆裔。

    也不知,金人是不是知道了派女真人来,就是送死。

    这次,金人干脆只派了一个契丹人(萧庆)、一个汉人(莫俦),出使大中。

    萧庆,辽国宗氏,在欺榨宋国的过程当中,他没少出力——当初,赵桓想诱降耶律余睹,就是通过萧庆办的此事,结果,萧庆直接就将赵桓写给耶律余睹的信给了完颜宗望,促成了金人第二次南下。后来,金人讹诈赵宋,萧庆多次出使赵宋,对赵桓君臣进行威逼利诱。

    莫俦,他与吴开,为金人所驱使,如同仆隶一般,来来回回地不断传达金人命令,被京师人称之为‘捷疾鬼’。

    前段时间,莫俦与吴开奉金人的命令前往应天府议和,结果,走到一半,碰到了金人派去的前两波议和使节手下的吏员逃回来,然后从那些吏员那里得知,前两波使节全都被黄潜善处理掉了,赵构也默认了此事,吓得莫俦和吴开立即逃回金营。

    也正是因为见宋人没有议和的意思,完颜宗翰等人才又派使节来跟大中议和。

    金使来的时候,正赶上李衍在视朝。

    李衍于是让人将萧庆和莫俦直接带到垂拱殿上。

    萧庆一进来,原来的宋臣就对他怒目而视,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萧庆见此,头皮发麻,然后赶紧急走两步来到殿前,向李衍深施一礼,道:“外臣萧庆,拜见大王。”

    李衍讨厌萧庆,更讨厌他对自己的称呼,所以,并没有搭理萧庆,让他就那么一直撅着。

    萧庆撅了一会,见事不好,忙又道:“说起来,外臣与大王还有些亲戚。”

    李衍依旧没有说话,就看着萧庆表演。

    萧庆硬着头皮接着说道:“外臣是,萧贵哥的堂弟,耶律骨欲、耶律斡里衍、耶律大奥野的血亲舅舅,从贵哥她们那里论,外臣是大王的内弟。”

    听萧庆提了萧贵哥、耶律骨欲、耶律斡里衍、耶律大奥野,李衍才淡淡的说道:“你来所为何事?”

    萧庆赶紧直接身体,道:“外臣奉元帅国相命令,代表大金与辽东议和。”

    “议和?”

    李衍“哈哈”一笑,仿佛是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般。

    萧庆硬着头皮问道:“不知大王为何而笑?”

    李衍停止笑容,随即脸慢慢的沉了下去,道:“你见过跟来你家抢劫杀你家人的强盗议和的吗?我大中与你们金人的仇,不死不休!”

    萧庆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措辞道:“元帅国相也知,此次南下做得有些过了,因此愿意做出一些补偿。”

    李衍似笑非笑道:“补偿?有意思,那你说来听听吧。”

    萧庆赶紧道:“元帅国相愿意归还贵国的皇帝……”

    也不等李衍说话,许贯忠就呵道:“竖子找死!”

    赵鼎随后出列,奏禀道:“陛下,此贼称大王而不叫陛下,称辽东而不叫大中,还强说已废赵皇是我大中的皇帝,分明在侮辱我大中,对陛下大不敬,臣凑请斩杀萧庆,并立即下令三军即刻剿灭那十万敢来我大中打劫的金贼!”

    朱武给阮小七使了个眼色。

    阮小七见之,立即给手上的护卫打了个手势。

    护卫一起敲击兵器,喊道:“杀!杀!杀!”

    萧庆看了一眼那些凶神恶煞恨不得立即将他千刀万剐了的侍卫,冷汗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萧庆曾数次出使宋国,从未遇到过这种杀气腾腾的场面。

    与宋国相比,中国无疑显得极为野蛮,与金国完全有得一拼。

    再结合,李衍已经杀了数波金国使节。

    胆子本就不太大的萧庆,一下子就软了,然后哆哆嗦嗦的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萧庆所说,皆国相元帅所吩咐的!”、“求陛下看在贵哥、骨欲、斡里衍、大奥野的面子上饶我一命!”……

    李衍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萧庆良久,直到萧庆快崩溃了,才冷冷的说道:“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你再敢对朕不敬,朕不会再看贵哥、骨欲、斡里衍、大奥野的面子,一定会让人将你凌迟!”

    萧庆连忙磕头谢恩道:“谢……谢陛下不杀之恩!萧庆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李衍很不耐烦的说道:“朕不喜欢废话,尤其是对你们金人,一点耐心都欠奉,朕只问一次,你们准备怎么和谈?”

    金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