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以上只是完颜阿骨打给高丽、泰封、日本画的大饼,他其实只是利用高丽、泰封、日本想要自保和瓜分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让他们三方攻李衍必救,进而逼李衍撤出燕云地区。

    在完颜阿骨打看来,让李衍占据燕云,对大金国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

    完颜阿骨打希望,他们大金国的邻居是貌似强大实际上却孱弱无比的宋国,而不是他都有些害怕的水泊梁山,那样他们大金国才能长长久久。

    而要想让李衍撤出燕云地区,单单有高丽、泰封、日本攻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还不行,因为李衍完全可以分出部分兵力去救援此三郡。

    所以,要想让李衍撤出燕云地区,还需要宋国和西夏的配合。

    说服宋国很容易,甚至还可以逼宋国答应一些过分的条件,因为宋国已经走投无路。

    经过金国的一众谋士商量,将来赶走水泊梁山以后,可以特许宋国得到燕京及所属六州二十四县汉地汉民,总得给宋国一点甜头,否则宋国怎么会完全配合他们赶走李衍?但燕地官员的钱物,以及奚、契丹、渤海等族人,还有平、营、滦三州都不在特许之范围,这些全都归他们大金国所有,另外燕地的赋税也得归他们大金国所有,对了,还有之前谈好的岁币,也必须得如数给他们大金国。

    跟金国的一众谋士所预料的差不多,宋国最终几乎全盘接受了他们大金国提的条件,只是将燕地的赋税折现打入岁币当中,不让金国自己去收取。

    说服宋国容易,说服西夏可就困难多了。

    西夏的李乾顺可不像宋国的赵佶那么好糊弄,李乾顺也没有面临赵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这次,完颜阿骨打着实是抛出了一些干货完颜阿骨打承诺,只要西夏派出大军参与这次的行动,不仅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伊实伊喇图鲁泺以西的大片土地给西夏,还将云地给西夏。

    这个诱惑是西夏根本无法拒绝的,因为只要事情成了,西夏的领土一下子就翻了一倍,国力可能会翻不只一倍。

    所以,西夏也答应了这个计划,并很快就派出了十万大军。

    马扩看着燕云地区的地图,心想:“假如水泊梁山撤出燕云,那么云地包括以西的大片土地就全都是西夏的了,西夏的国力一定会大盛,然后必将成为我们大宋的强敌。而平滦营三州又将被金国所占,金国不仅可以随时威胁燕京,还可以随时南下。恁地时,我们大宋就算是对金国敞开了大门。那我们大宋将得到甚么?只是几座没有多少人口、没有赋税的空城。这次,我们大宋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其实,赵佶也有他自己的谋划。

    赵佶打算,先将李衍撵走,然后用钱绢买回云地和平滦营三州。

    这也符合赵佶也可以说是符合宋朝皇帝们的处事风格因为宋国富饶,所以他们喜欢用钱来解决问题,他们觉得,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全都不是问题。

    马扩觉得,赵佶的打算不太能成功。

    反正,他如果是金国或西夏的臣子,一定会极力劝谏不卖云地和平滦营三州,因为这两块地盘的价值根本不是用钱绢能衡量的。

    那不答应联合讨伐水泊梁山?

    也不行。

    李衍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

    马扩只能希望,事情能向赵佶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与马扩忧心忡忡不同,赵良嗣的心情则要好得多。

    赵良嗣觉得,他完成了赵佶和童贯所要求的,解决李衍这个祸端和收复燕京,为大宋立下了一个大功。

    为此,赵良嗣还做了一首诗:

    北风吹雪下凤山,烛暗穹庐夜色寒。闻道燕然好消息,晓来驿骑保平安。

    赵良嗣将这首诗念给马扩听了听。

    马扩觉得赵良嗣有些小器,不知大宋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安危,遂和诗一首: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仪骨毛寒。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

    ……

    这几章有点难写,我多想想,这章是五千字的大章,也算是完成今天的任务了,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捉襟见肘(求订阅!)() 


    炮火连天。

    箭矢如雨。

    尽管有一都盾牌兵保护刘慧娘和李存母子,可仍炮火、箭矢却是不长眼睛的,因此时不时的就有流矢、炮弹飞来。

    好几次,流矢都擦着刘慧娘和李存的身体飞了过去。

    而这还不是最惊险的。

    有一次,联军的抛石机抛出来的巨石差一点点就砸到了刘慧娘和李存。

    可尽管如此,刘慧娘仍带着李存坐在城墙之上,与守城将士共进退。

    虽然刘慧娘和李存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耗费了一都盾牌兵保护他们,可因为他们在墙城上,梁山军将士的士气空前之高!

    趁着这样的士气,林冲、张清、索超、杨震率领数千骑兵杀出城去,然后左冲右突,一战斩杀了数千联军,也令联军攻城之势一滞,暂时退去了,给了守城的梁山军将士一点喘息的时间。

    可惜!

    好景不长,第二天又有五万高丽军开赴到了汉城城下。

    在这之后,高丽和泰封联军的攻势更加猛烈了。

    汉城又岌岌可危……

    ……

    燕京城,万岁殿。

    李衍沉默了许久,才问:“韩世忠他们为何还没有去救援汉城?”

    许贯忠答道:“李俊今早传回来消息说,他们已于昨日在木浦港登陆了。”

    听说李俊他们在木浦港登的陆,李衍的眉头就是一皱!

    木浦港几乎都快到最南边了,从那里登陆,杀回到汉城,最快也得五日,而且还是没有阻挡的情况下。

    见李衍皱眉,许贯忠解释道:“李俊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沿途的仁川港、群山港、马山港全都被高丽军和泰封军占领了,要不是阮小五统制率领两千多名水军和一千多名水手死保,木浦港也已经被高丽军和泰封军占领了。”

    听李俊这么说,李衍的心立即“嘎登”一声,随即问道:“高丽军和泰封军绕过汉城攻进咱们的腹地了?”

    许贯忠吞吞吐吐道:“是……乐浪郡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还有……”

    见说话办事一向干净利索的许贯忠吞吞吐吐,李衍就知道事情不好了,进而问道:“还有甚么?”

    许贯忠叹了口气,然后说道:“高丽军和泰封军,尤其是后者,军纪败坏,在乐浪郡内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百姓这次遭了大难……而且,高丽军和泰封军极为恨咱们水泊梁山的官吏,咱们的官吏一旦被他们捉了,多半被点天灯熬油虐杀至死。”

    李衍听罢,寒声道:“此仇不报,我李衍誓不为人!”

    等李衍的心情平复了一些,许贯忠才又接着道:“根据最新传回来的消息总结,目前犯境的高丽、泰封、日本联军不少于四十万,仅围困汉城的高丽军和泰封军就有近二十万。”

    李衍问:“这么多?那韩世忠他们救援不了汉城了?”

    许贯忠照实说道:“兵力太悬殊了。”

    李衍想了想,道:“那调第四厢回援。”

    许贯忠摇摇头,道:“还是不够。”

    李衍问:“那得再调多少兵力才能够?”

    许贯忠沉声道:“最少还得调十万大军。”

    李衍问:“得调这么多人马?”

    许贯忠道:“如果不以泰山压顶之势剿灭高丽、泰封、日本联军,此战有可能会演变成拉锯战,恁地时,必定会对乐浪、真番二郡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大都督您这六七年的辛苦经营可能就会付之东流……”

    李衍的脸色很不好,道:“再调十万人马回援,那燕云这里怎么办?”

    李衍现如今所拥有的兵马:

    第一厢、第二厢、第三厢、第四厢,每厢大概三四万人马,这四厢人马加到一起,一共约有十五万。

    第一军序列。

    步军十一个军,分别是:解烦军,韩世忠军,岳飞军,吴玠军,刘锜军,张宪军,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方七佛军,每军一万三千人左右,共约十五万人。

    马军十六个军,分别是:第一营,解烦马军,铁浮屠,拐子左军,拐子右军,义勇军,以及分散在岳飞军等十支步军中的十支马军,共有七万人左右。

    再加上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神机军、两栖军等特种军,以及参谋部、政治部、情报部、医务军、通讯军等特殊部门。

    第一军大概有二十六万人马。

    共计,李衍目前一共有四十多万正规军。

    另外,李衍还有十万精锐预备役(可随时转化或补充正规军)。

    第一、二、三、四厢就不说了,除了第四厢,另外三厢已经参战了第一、第三厢现在已经折损近半,属于半残状况,第二厢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也有近万人马的折损。

    现在的关键,不是第一、二、三、四厢,而是将从第一军系列调多少人马回援?

    目前,李衍已经调韩世忠军、方七佛军、房学度军近五万人马回援了。

    如果再调十万人马回援。

    那么燕云这边可就只剩十余万人马了,怎么守住将要被金军、宋军、西夏军围攻的燕云?

    实在是太捉襟见肘了。

    说实话,李衍已经有些后悔,自己老家还没稳定,就出来浪了。

    早知道是这样,李衍一定想办法先将高丽和泰封灭了,至少也要先将泰封灭了。

    另外,李衍还有一件事需要检讨自己的外交,实在是太差了,竟然连一个盟友都没有,周围全都是敌人。

    不过

    现在后悔和检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关键是怎么解决眼前的这个难题?

    突然!

    梁红玉进来,禀报:“大都督,王彦将军传回来消息,宋使求见。”

    考虑到接收和发送情报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钻了空子,李衍干脆将这个任务交给梁红玉和方百花,而接发情报的地点就放在解烦军的驻地。

    听说宋使来见,李衍没怎么想,就道:“杀了吧。”

    “这……”

    梁红玉有些迟疑。

    见梁红玉迟疑,李衍稍稍一想,就问:“宋使是谁?”

    梁红玉道:“蔡攸、王庆、马扩。”

    李衍的眉毛微微一挑,道:“赵佶还挺会选人……让王彦派人送他们过来吧。”

    ……

第五百二十五章 千古罪人(求订阅!)() 


    万岁殿外。

    见李衍亲自出殿迎接,王庆三步并做两步迎了上来。

    李衍笑道:“三哥,近来可好?”

    王庆大笑道:“托四弟你的福,我现在活得是无比逍遥,赌的是钱儿,宿的是娼儿,喝的是酒儿,比当山大王的时候快活多了。”

    这时,王庆看见李衍身边的李助、杜壆等人,然后笑道:“好久不见。”

    李助、杜壆等人齐拜道:“大王!”

    王庆摆摆手道:“我不当大王好多年了,也不准备再当那个费力不讨好的大王了……恭喜你们,全都一展所愿,没有像跟在我身边时那样蹉跎人生。”

    李助道:“我们过得的确很好。”

    王庆笑道:“看得出来,你们现在各个气度不凡,有名臣名将的气度。”

    王庆又看向李衍,道:“当初我就觉得咱们四兄弟当中一定属你最有出息,如今果然是如此。”

    李衍道:“三哥这次一定多住几天,让我好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王庆道:“那是必须地。”

    李衍又冲走过来蔡攸道:“没想到蔡兄这次会亲自过来。”

    听李衍管他叫蔡兄,蔡攸心下一松,然后说道:“别人不敢来,怕被你李大都督砍了脑袋。”

    李衍呲牙一笑,道:“其实我已经下了将宋使全都处死的命令,还好前方大将知道我与三哥和蔡兄你的关系,特意将你们的名字报来,要不然你们绝来不到这里。”

    蔡攸听罢,暗道:“侥幸!”,同时身上泛出了一身冷汗!

    李衍热情道:“走,我请你们吃饭。”

    蔡攸道:“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吧?”

    李衍不置可否道:“说完了,你们还有心情吃饭吗?”

    蔡攸道:“早晚都得说,宜早不宜晚。”

    李衍又看向王庆。

    王庆耸耸肩,道:“我随便。”

    李衍道:“那行吧,那就先说正事。”

    言毕,李衍转身就进入万岁殿。

    蔡攸、王庆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睛中看出,“得,一说正事,这位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也没有人邀请蔡攸、王庆、马扩一同进殿,蔡攸三人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进殿。

    还好——

    也没有人拦下他们三个。

    蔡攸三人进入大殿之后,就看见李衍已经在龙椅上坐好了,他们只能跟李衍的文武百官一样,在殿下找个地方站着。

    就在蔡攸犹豫着是不是要先拜一下李衍的时候,马扩突然开口道:“不知大都督您现在可还是宋臣?”

    李衍看向马扩,然后毫不含糊的说道:“不是。”

    李衍没去解释自己为甚么不是宋臣,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马扩也没抓着这件事不放,而是又问道:“那大都督您可还是汉人?”

    李衍隐隐猜到了马扩想说的是甚么,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毫不含糊的说道:“不管是从前,现在,还是以后,我李衍永远都是汉人。”

    见李衍中套,马扩道:“大都督您既然是汉人,为甚么要做汉者痛胡者快之事?”

    李衍笑问:“你所指的汉者痛胡者快之事是甚么事?”

    马扩道:“以大都督您卓绝的智慧,一定能想到,在现如今的这种形势之下,燕云我们大宋是势在必得,否则大宋将亡矣,因此,只要大都督您强占燕云,咱们双方必将有一场大战,孰胜孰负暂且不去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亡,剩下的那只,也必然是伤痕累累,无法抗拒群狼,到那时,汉人必将遭到灭顶之灾,而大都督您,就将是汉人的千古罪人。”

    不等李衍说话,包康就道:“笑话,赵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所兴花石之纲,令东南地区的民众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以至爆发了起义大伤了国力,可他偏偏不吸取教训,竟复又启用朱勔父子变本加厉搜找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他必是那亡国之君!”,顿了顿,包康又道:“我家大都督从政和年间就开始救济百姓,山东、河北两地无数百姓因我家大都督活命,一个害民,一个救民,害民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救民的却反而成为千古罪人,这是何道理?”

    马扩避而不谈赵佶的所作所为,只道:“大都督救济民众的钱粮,皆出自我大宋,大都督只不过是慷我大宋之慨罢了。”

    水泊梁山的众人刚想跟马扩争辩此事,马扩却抢先一步说道:“以前的是是非非,现在说来又有何用?咱们只说眼前的形势。”,也不等别人搭话,马扩就接着说道:“现在,大都督您遭到六国联合攻击,稍有不慎,即便强大如大都督您,怕也难过此关,退一步说,大都督您就算是勉强打败了我们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