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不能找李衍报仇,天祚帝很可能会去找女真人报仇,最不济也会去骚扰金国的占领区。
金国的占领区可没有天险和长城以及防御工事,所以他们只能跟天祚帝硬碰硬。
这是目前兵很少的金国高层最不愿意面对的事。
另一方面,金国高层尤其是女真人还得赶紧除掉天祚帝,因为只要天祚帝在,金国的占领区就会叛乱不断,那些辽人甚至是辽国降臣就会想着复国。
总而言之,金国高层是真想跟李衍联盟,然后彻底除掉天祚帝这个后患。
见呼延庆还是坚持让他们无条件滚蛋,高庆裔知道,这条指定是没有得谈了。
高庆裔只能道:“我家狼主带领我们撤出云中可以,但咱们两家得联兵跟阿适决战。”,害怕呼延庆准确说应该是害怕呼延庆背后的李衍不答应,高庆裔又道:“这对你家也有好处,如果不彻底解决阿适,云地也会跟前段时间一样叛乱不断,而且还得时时防着阿适带人来骚扰你们。”
高庆裔说得没错,有天险、长城以及完善的防御工事,李衍虽然不用担心天祚帝,但天祚帝的存在的确让云地有隐患这半年来,云地之所以不断有辽人起来叛乱,有很大程度都跟天祚帝还在并时不时的就弄出来点动静有关。
而且,李衍的目标是燕地,而欲得燕地,就要跟金国、宋国、北辽以及燕地的地方实力搏弈,不全力以赴是不行的。
所以,李衍也想彻底将西边的天祚帝、西夏以及蒙古诸部打服,让他们不敢来骚扰云地,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敢来骚扰云地。
这些,作为李衍全权代表的呼延庆全都知道,所以,只是稍作思考,呼延庆便道:“可以。”
见呼延庆答应了,高庆裔暗松了一口气,然后道:“那请你家大都督借一条道路给我家狼主,我家狼主好率领我们去天德军迎战阿适。”
呼延庆连想都没想,就道:“不行。”
这回,高庆裔也有些怒了,道:“不借道给我们,咱们两家怎么联军?”
呼延庆道:“你们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出兵云内州,届时再寻找战机跟辽主决战。”
高庆裔道:“从关外绕道,得多走大半个月,而战机稍纵即逝,你们如果坚持让我们先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怀疑你们结盟的诚意。”
呼延庆道:“我最后再说一遍,你们如果不撤出云中,我家大都督是绝不会跟辽主开战的,至于结盟甚么的,就更不用提了,而且我家大都督会以武力将你们请出云中。”
“你家大都督也太霸道了!”高庆裔气道。
呼延庆慢慢起身,同时道:“能说的我都已经跟你们说了,怎么决定,你们自己看着办,一会我还有一个很重要会议要参加,就不送你们了。”
言毕,呼延庆就起身离开了。
见呼延庆,准确说是呼延庆背后的李衍,态度如此强硬,乌歇怒不可遏,道:“我非请狼主与他们一战不可!”
高庆裔嘴上没说,心理却冷冷一笑:“白痴!他们这分明是已经看透了我大金国的底牌,或者是有恃无恐,才这么寸步不让……而不管他们是看透了我大金国的底牌,还是他们有恃无恐,都得说他们选对了时机,现阶段我大金国真不能跟他们开战,否则,就是在拿我大金国的国运冒险了。”
高庆裔看着呼延庆的背影,又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这李衍和安东都护府绝不可能成为我大金国的盟友,而且还很可能成为我大金国的心腹大患,我当提醒陛下和狼主小心李衍和安东都护府……”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赶紧滚(求订阅!)()
…
乌歇和高庆裔当天就返回了奉圣州。
次日,杨沂中和王彦就分别陈兵于前线。
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知道,李衍这是叫他们赶紧滚。
完颜宗翰很想跟李衍置一置这个气跟杨沂中打一仗,然后再撤离云地,奈何他的底气实在是太不足了虽然这段时间斜也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派了一万援军,可即便是这样,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的兵加到一起,也才只有两万,都不如杨沂中和王彦任意一方的马军多,更关键的是,双方对峙了小半年,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早已经确认杨沂中和王彦所辖的皆是精锐,敢战、闻战而喜的精锐,而杨沂中和王彦虽然名声不显,但都是稳重之将没有一丝一毫的空子让他们钻。
最终,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只能很不甘的带着各自的兵马离开了云地。
而杨沂中、刘敏、房学度、李懹、方七佛则率领所辖大军一直“护送”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过了野狐岭,才停止“护送”。
在这之后
由刘敏负责攻打武州,然后全面收复武州,并重新布置防御。
由房学度负责攻打新州,然后全面收复新州,并重新布置防御。
由李懹负责攻打妫州,然后全面收复妫州,并重新布置防御,另外伺机夺取居庸关。
由方七佛负责攻打儒州,然后全面收复儒州,并重新布置防御,另外伺机收复整个儒州。
由王彦负责收复蔚州全境,并重新布置防御,另外伺机收复飞狐口,最好能将紫荆关也收复了。
由许贯忠暂代云右都统制,节制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方七佛军。
由乐和暂代云右安抚使,总管云右一切政事,受赵鼎节制。
而杨沂中则带着本部兵马、第一营、铁浮屠、拐子左军、拐子右军返回云中府。
与此同时,李衍下了对天祚帝的备战令,准备跟天祚帝一战定胜负。
虽然这仗不打也可以,毕竟云左地区有飞鸟难过的天险、坚固的长墙以及极为完善的防御工事,只要放权给善守的吴玠,天祚帝和西夏以及蒙古诸部绝不可能越雷池一步。
但李衍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打这一仗。
首先,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如果不跟天祚帝、西夏以及蒙古诸部亮一亮自己强健的肌肉,他们该以为自己好欺负了,至少该以为自己比金国好欺负,进而很可能时不时的就来骚扰自己一下,这可不是李衍杞人忧天,要知道大家现如今已经是邻居了,难免要有些摩擦,而且游牧民族向来喜欢抢劫农耕民族,不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打服了,必然后患无穷。
其次,强军从来就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北宋每年花费三四千万贯养军,军费是辽国的十几倍、是西夏的几十倍、是女真人的几百倍,结果除了一直跟西夏打的西军以外,几乎就全都是酒囊饭袋,李衍可不想自己的军队也变成这样,李衍宁可将自己的军队全都打残了,然后辛苦重建,也绝不让他们养尊处优最后变得不堪一击。
再次,收复燕地,对李衍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李衍必须全力以赴以保不管出现甚么样的情况燕地都尽归自己所有,而李衍要想全力以赴,就得将天祚帝、西夏以及蒙古诸部都打服了,至少是暂时都打服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李衍得断了萧贵哥等辽国皇室之女的念想,让她们知道天祚帝等人就是一群没有用的废物,不值得她们寄以希望,进而让她们死心塌地的跟自己过日子。
……
数日之后,李衍将杨沂中和娘子军留下保护云中府,然后亲自带着第一营、铁浮屠、解烦马军、拐子左军、拐子右军、契丹军、渤海军、溪军、岳飞军、韩世忠军以及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神机军、两栖军等特种军和参谋部、政治部、情报部、医务军、通讯军等特殊部门前往朔州。
在路过寰州的时候,李衍特意将刘锜带上,让刘锜手下大将郭浩暂代刘锜守卫寰州。
说起来,也不知是刘锜的幸运,还是刘锜的不幸。
寰州被朔州、应州、以及云中府包围在中间,如此地势决定寰州根本就不是一个多事之地,以至于,不仅收复寰州城的时候,刘锜一仗没打,后来收复寰州全境的时候,刘锜也一仗都没打。
满打满算,刘锜也就在石碣谷打了一仗,可那仗还算是吴玠打的,跟他关系不大。
最早进入云地的岳飞、吴玠、韩世忠、张宪,哪个没打过一两场大仗、无数场小仗,就连在刘锜之后进入云地的将领甚至就连刚刚才成军没多久的方七佛打得仗都比刘锜多。
这让刘锜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将军不打仗,好意思当将军么?也许有人好意思,但他刘锜绝不是这样的人。
刘锜知道,这不怨李衍,李衍栽培他绝不比栽培任何人少,早早的就让他独力领兵进入云地,是他运气不好,到哪哪投降,这才让人管他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刘四厢”。
这个称号让刘锜感到非常非常非常刺耳,虽然一般人都是打趣的成分居多没有嘲笑他的意思,可刘锜还是不愿意别人这么称呼他,尤其是在他没打过大胜仗的情况下。
刘锜一直憋着一股气,他要找个机会打一场大胜仗,来证明他自己,拿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刘四厢”这个称号。
让刘锜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机会会来得这么快,而且还是一个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机会!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拜帅(上)(求订阅!)()
…
战前会议上。
李衍道:“正式开会之前,我先宣布一个我的重要决定。”
众将、众参谋以及所有相关人员全都是神情一正。
李衍环视一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刘锜身上,道:“刘锜何在?”
刘锜听言,拜道:“臣在。”
李衍道:“此战,你为都统制,负责统帅全军。”
李衍此项任命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怔,包括刘锜本人!
紧接着,所有人都不解和不服!
怎么会让刘锜来当这么重要一场战役的统帅?他何德何能,连一场大胜仗都没打过,如何能胜任统帅之职?大都督就是不亲自挂帅,也应该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比如总参谋长许贯忠,比如之前立有大功的岳飞、吴玠、韩世忠,再比如当年指挥开京之战的朱武和乔道清……
虽然不解和不服,可没有人敢吱声,更没人敢质疑从没错过的李衍。
李衍也不解释,而是看着不接命令的刘锜,问:“怎么,没信心?那我让吴玠、韩世忠、岳飞替你?”
别看加入梁山军之后,刘锜没甚么拿得出手的功绩。
在加入梁山军之前,刘锜可是他们这批李衍跟赵佶交易的军官之中,名气最大,战功最显赫,职位最高的。
刘锜的父亲刘仲武,是当代名将,在种师道之前,担任西北军统帅这个要职多年,他的几个兄长也都是有名的将领。
不过刘锜的名气和战功可跟刘仲武以及他的几个兄长没关系,而是靠他自己闯出来的。
刘锜在同西夏的作战中,机智勇敢,不拘泥于形势,十战九胜,极少有败绩,以至于西夏人都畏惧刘锜,西夏小孩啼哭,其母就以“刘锜来了!”来恐吓他。
刘锜还曾主动深入虎穴去当强敌青唐羌领袖臧征扑哥的人质,从而促成了一项和平谈判。
刘锜的这件英勇事迹,被军中的人传为美谈,后来都传到东京去了,也成为刘锜后来到东京的绝好进身之阶。
而且,刘锜还具备文人的素养,他的诗词歌赋,甚至都可以跟当代杰出的文人相媲美。
许多人都对刘锜有“文武两器、矫矫不凡”的高评。
因为刘锜太过优秀,也因为赵佶想要控制当时掌管西军的刘仲武,后来赵佶将刘锜调到东京禁军任职其实就是想让刘锜当质子。
到东京短短两年多时间,刘锜就升到了他那个年龄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那样高职,因此认识刘锜的人都管刘锜叫“刘四厢”。
刘锜也受到赵佶的赏识,成为赵佶的亲信侍从人员,并且在实际上掌握了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的大权其他侍卫亲军比刘锜职位高的长官,例如殿帅太尉高俅、副都指挥使驸马都尉曹晟等都只不过挂个名。
这么优秀的刘锜怎么会没有信心当统帅?
所以,尽管心潮澎湃,可刘锜还是拜道:“臣遵命。”
仪度潇洒,谈吐风雅,干练灵活,对上司不卑,对下属不亢,应酬周旋,都能中节,刘锜的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真是让任何人都喜欢,其中也包括李衍。
当然,李衍之所以选刘锜为帅,原因指定不是这个。
李衍选择刘锜为帅,原因有三:
首先,李衍指挥不了这种一二十万人马参与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李衍十分清楚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一旦自己硬着头皮上去瞎指挥,有可能就会给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水泊梁山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李衍势必得找一个能指挥得了这种大战的杰出将领代替自己担任统帅,而李衍心中的人选,自然是在历史上指挥过这种大战并取得了大捷的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之一。
其次,李衍现在已经有意识的搞均衡了,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让某人一家独大,难保不会激发他的野心,进而就会给自己这个势力带来无法预料的大祸,而且,要是手下没有人才也就罢了,明明手下人才济济,何必要酿此后患?现如今,岳飞、韩世忠、吴玠都已经脱颖而出,而才能丝毫不逊色他们三个的刘锜,却因为运气不行,竟被稍稍次于他们四个一些的杨沂中、王彦、张宪都超过了,这怎么行?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此战是在平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大会战、大决战,而且是对方将投入七万骑兵、己方至少也得投入相同兵力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李衍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打过,就连可以参考之战都没有谁打过,而李衍清楚的记得,刘锜在历史上打的顺昌之战,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记录,打得金军谈刘锜色变,甚至演变成了没有金军将领敢再跟刘锜交手,那一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当时金国的统治者,出使金国的洪皓就此战奏报赵构说:“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从那个战绩来看,刘锜应该是李衍手下最擅长打平原对骑战的将领。
总之,李衍最终选中了刘锜指挥这场大战。
见刘锜接了这幅重担,李衍冲阮小七道:“去搬张椅子放在我下首。”
整个大帐之中,只有一张椅子,也就是李衍坐的椅子,其他人全都站着,这是君臣之间的规矩。
其实,宋朝以前大臣们是可以在朝堂之上列坐议事的,只有在上朝和退朝的时候才参拜。
之所以后来出现只有皇帝坐着大臣们只能站着,是因为赵匡胤做了一件事,从那以后大臣们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赵匡胤称帝之后,对上朝时宰相范质(周世宗柴荣的旧臣)坐着论事很不满,认为这不能彰显皇权,就道:“范爱卿,我眼花,你把文书拿过来读给我听。”
范质听了立即起身上前。
等范质念完回去,想坐下,却发现椅子没了。
自那以后,大臣们就只能站着上朝了,直到清朝灭亡都是如此。
等阮小七搬来椅子放好,李衍一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