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如今唯一能被人诟病的地方可能也就是李衍比较好女色这一面了,而方腊是李衍的结义大哥,又是李衍的大舅哥和岳父,关键是身份也不比李衍差,而且是真不好色,因此,方腊用好色这事来踩李衍,李俊和萧嘉穗还真没法为李衍辩解,李俊只能道:“我一定将圣公的话带给大都督。”
踩了李衍一脚,让方腊的心情立即就好了不少!
方腊走到他的龙椅旁坐下,然后看着李俊和萧嘉穗道:“你们过来可是来接那些匠人和船工的?”
李俊道:“正是。”
方腊又问:“那飞雷炮、轰天雷、床弩你们可带来了?”
李俊道:“都带来了,只要匠人、船工和他们的家人上船,圣公就可以派人接收。”
方腊道:“嗯,回头你们跟宰相谈交易细节吧。”
李俊道:“好的。”
方腊又道:“我跟你家大都督说的两家联合伐宋一事,你家大都督怎么说?”
李俊道:“我家大都督同意圣公您提议的联合伐宋。”
方腊一喜!
如果李衍带大军南下,那他的压力必将去掉大半!
可李俊随后又道:“不过我家大都督说,此事必须得等到他攻打下燕云十六州之后。”
方腊脸一沉,道:“你家大都督打得好算盘,是想我与赵宋拼个两败俱伤,他坐收渔翁之利?”
萧嘉穗道:“圣公与我家大都督相交多年,怎会不知道我家大都督的为人?实是因为我家大都督害怕咱们三家拼得三败俱伤,让金、夏、蒙古等外族坐收渔翁之利,恁地时,我家大都督和圣公您就都是汉人的千古罪人,所以,我家大都督才想先将金、夏、蒙古等外族锁在长城以外,然后再讨伐赵宋。”
方五相公道:“说得好听,分明是想坐享其成,何必狡辩。”
李俊看了方五相公一眼,道:“六年前,我家大都督与圣公、田大王、王大王结拜。
数年之间,我家大都督对你们三家支援多少,各位心中都有数,我就不多说了。
两年前,我家大都督约圣公、田大王、王大王去我们梁山泊商量四家联合伐宋,可无一人响应,我家大都督甚么都没说。
一年前,田大虎遭到赵宋的大军围剿,三家之中,只有我家大都督亲率兵马去解救田大王,田大王至死都感激我家大都督,还将他的独子托付给我家大都督照顾。
后来,王大王遭到赵宋的大军围剿,我家大都督又准备派兵救援,可惜王大王的心已经不在天下,只想逍遥下半生,我家大都督尊重王大王的选择,派我梁山泊第一军师闻军师亲自去东京汴梁为王大王造势,令赵宋君臣不敢小觑于王大王,如今王大王整日逍遥快活,且谁人不高看王大王一眼,此皆因有我家大都督的义气在,王大王感激我家大都督的义气,不仅将他手下的兵将全都送给我家大都督以示感谢,还逢人就说我家大都督的义气与他是骨肉兄弟。
如今,你家连遭数败,从杭州城一路退了出来,我家大都督担心圣公的安危,命我梁山军第四厢在温州港登陆,一方面履行当年他的出兵支援誓言,另一方面也为你家留条后路,免得……
我家大都督还有言在先,为了不引起没必要的误会,我梁山军第四厢绝不离开温州港半步,除非有圣公亲旨,另外,圣公如果说不需要温州港这条后路,也不需要我梁山军支援,我家大都督立即就将第四厢撤回去。
我家大都督的人品如何,天下自有公论,不需要我们为他争辩。
不过谁要是敢无端诋毁我家大都督,我梁山军五十万虎贲,皆有为我家大都督战死之决心!”
言毕,李俊又看了方五相公一眼,眼中杀机盎然!
李俊之言,让方五相公又羞又臊又怒,还丝毫不敢发作!
不仅方五相公,就连方腊的脸色都很不好,而且也不敢发作!
圣殿中的其他人则无不尴尬无比,同时又无一人敢为方腊和方五相公说话!
那……他们真畏惧李俊或者说畏惧李俊身后的李衍?
是的,不过这并不是他们不敢发作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李衍堂堂正正,而方腊营营苟苟,至少在四家相处的过程当中是这样的。
田虎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十八层地狱等方腊。
王庆则在投降之后命他自己手下的兵马当先锋攻打方腊。
再对比田虎将独子交给李衍照顾,王庆将手下兵马全都送给李衍还逢人就说李衍义气。
李衍和方腊的人品高下立判,连一丁点争的余地都没有。
再说李衍陈兵于温州港。
虽然这有收编他们的嫌疑,可李衍仍是堂堂正正,你不叫,我不来,你让我走,我立即就走,我只完成我当年出兵支援的承诺,我只因为义气而为你留一条生路,谁能歪说分毫?
与此同时,方腊等人也最终知道,李衍为甚么派李俊全权代表自己处理东南之事,“此人柔中带刚,刚中又不失柔,退进有度……若不是有李衍那座无法攀越的大山圧着,想必他也一定会是一方豪杰。”
方腊挤了好几下,才挤出了一个笑容,道:“我不去救田虎、王庆,是因为我们之间有仇怨,此事不便与你们多说,你家大都督知道个中原委……我与你家大都督的关系岂是同田虎、王庆可比的,我只有一个妹妹、一个女儿,皆嫁给了你家大都督,我同他是亲上加亲再加亲的一家人,所以休要说两家话。”。。
方腊将方百花和方金芝搬出来了之后,紧张的气氛立即一缓!
李俊也趁机将话拉回来,道:“我家大都督曾说过,他宁可永远偏安一偶,也绝不将汉人之土让给胡人,让汉人遭到胡人的残害,所以,如果不能打下燕云十六州将胡人锁在关外,我家大都督是不会伐宋的,还请圣公见谅。”
李俊此言一出,圣殿中的人,即便不认同李衍的做法,也无不佩服李衍的胸襟。
再一看表面敞亮豪爽却处处透着小家子气的方腊,无数人在心中摇头不已……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定数(上)(求订阅!)()
…
自从受了招安以后,宋江一伙随宋军南征北战,征田虎,征王庆,如今又来征方腊。
可以说,这一年多,宋江一伙,一直在打,或者是在去打的路上,师老兵疲。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死伤。
不论是征田虎,征王庆,还是现在来征方腊,宋江一伙一直都是先锋,或是先头部队,总之,一直都在打头阵。
这种情况下,宋江一伙的死伤自然是相当大。
有多大?
当初宋江组建的一百零八将,如今只剩不到四十,虽然后来又加入了一些,可宋江手底下的战将仍不到五十之数,仅杭州数战一战,就让宋江折损了三十多员战将,其中甚至包宋江的左膀右臂双枪将董平,以及鲍旭、崔道成、李二僧、任原、狄云、周兴、王伯超、张大能、万俟大年、赵贵这些三十六天罡的正将,至于段景住等阵亡的地煞偏将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宋江一伙阵亡的将领人数,就不难看出杭州之战的惨烈。
因为伤亡实在是太大,王禀特传下将令休整十日,再继续讨伐。
童贯也知道宋江一伙这次的损失巨大,又立下了大功,遂派刘光世前来劳军。
刘光世到来了二龙军的营地后,开读圣旨“敕先锋使宋江等收剿方腊,累建大功,敕赐皇封御酒三十六瓶,锦衣三十六领,赏赐正将。其余偏将,照名支给赏赐缎匹。”
原来童贯并不知道宋江一伙到底折了多少正将,所以按照天罡之数给宋江一伙请的赏赐。
宋江见朝廷发下了三十六份锦衣、御酒,蓦然伤心,泪不能止。
刘光世问时,宋江把折了的众将,以及他与众将之间的兄弟义气,全都对刘光世说知。
刘光世听罢,道“贵部折损恁地大,朝廷却不知,怎行,我必报大帅,让大帅报与朝廷,追封这些义士。”
宋江感激刘光世执言,设宴款待刘光世。
刘光世坐主位,其余大小将领,各依次序而坐。
御赐酒宴,各各沾恩。
心中郁结,以至宋江不免多喝了几杯,当夜醉倒在帐中,然后被李逵扶回去休息。
到了四更,猛然一阵冷风吹过,宋江起身看时,只见灯烛无光,寒气逼人。
定睛看时,就见几十个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立于冷气之中。
看那些人时,各个浑身血污,样子狰狞。
其中一人,一分两半,低低道“小弟跟随哥哥许多年,恩爱至厚,今已杀身报答,无愧于义气,今特来辞别哥哥。”
宋江道“可是董平兄弟?”
独松关之战,董平在关下骂阵,被没良心炮扫伤了左臂,他报仇心切,私自出战,步行杀上独松关,关上守将厉天闰、张韬走下来交战,董平和厉天闰交手,打了十个回合,董平左臂受伤,使枪力不从心,只能退走。
厉天闰随后下关追杀董平。
两人在缠斗正酣之际,董平却被张韬在背后拦腰一刀砍死,所以宋江才猜它是董平。
宋江大哭一声,蓦然醒来,竟是南柯一梦。
帐外左右听得哭声,入来看时,宋江道“怪哉!”,然后吩咐左右去请军师吴用过来圆梦。
吴用听罢,道“想必是董平等兄弟知道我等要离开杭州,特意来道别。”
宋江哭道“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折损了这么多兄弟,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
吴用劝道“哥哥以国家大事为念,休为弟兄之情自伤贵体。”
宋江道“当日我等兄弟一百零八人结拜,发过宏誓,但愿同生同死,如今却只剩不到四十个,我愧对众兄弟。”
吴用又劝道“一百零八是天数,人死是寿数,一切皆有定数,生死早已分定,不由你我……虽折了数十个兄弟,可喜得了杭州城,哥哥何故烦恼,有伤玉体?”
宋江听了,传令就董平等人埋骨之地,搭起祭仪,列了银钱,排下乌猪白羊,亲自祭祀奠酒。
宋江又哭了一场,然后请得道高僧诵经,追荐超度董平等人,将属于他们的御酒洒在灵前、锦衣穿在泥神身上,呼名享祭,遥空焚化。
二龙军即将出兵之际,宋江突然得报,杭州城内瘟疫盛行,穆弘、孔明等人病重不能征进,只能寄留在杭州。
未战,就又减员了数将,让宋江心中再生阴霾。
虽然出师不利,但有军令压着,宋江一伙怎敢不前?
宋江再度为先锋官,取路沿江望富阳县进发,目标睦州。
与此同时,太子方天定和右丞相祖士远被方腊任命为睦州守将。
方天定和祖士远刚到睦州城,就差有万夫不挡之勇的白钦和景德担任正副指挥领五千精兵镇守富阳县关隘。
可能是哀师必胜。
来到关隘之下,宋江鞭梢一指,秦明、李逵、燕顺、狄雷打头阵,项充、李衮、丘小乙、王道人、蒋门神、张魁随后,施威、马元、秦会、赵富、戴全等人各个奋力向前。
二龙军直接杀过富阳山岭,白钦和挥景德一死在秦明的狼牙棒之下、一在围攻之下命丧于李逵手中板斧。
宋江连夜进兵,过白蜂岭下寨。
当夜派秦明、燕顺等人取东路,李逵、项充、李衮等人取西路,同去桐庐县劫寨。
两路军马皆是敢战之士,一举就攻下了桐庐县。
次日,宋江调兵遣将,直取乌龙岭。
乌龙岭一过,便是睦州,然后就是方腊的老巢清溪县。
可那乌龙岭,正靠长江,山峻水急,上立关防,下排战舰,端端是险要异常。
尤其是那水路,有浙江四龙镇守。
哪四龙?
他们分别是玉爪龙都总管成贵,锦鳞龙副总管翟源,冲波龙左副管乔正,戏珠龙右副管谢福。
此四人,原是钱塘江里的艄公,各个都是能在钱塘江中游戏三天三夜的好汉。
有这四位好汉守住水路,对于没有水军将领的二龙军而言,水路完全不通。
又找不到可以绕过乌龙岭的小路。
无可奈何,宋江一伙只能力取乌龙岭。
宋江故计从施,又令秦明、李逵、燕顺、狄雷打头阵,其他将领随后,企图一举攻下乌龙岭。
谁知,宋江一伙的好运气终于到头了。
秦明等人还没到关下,数百门没良心炮齐响。
其中一炮正中马元头盔,顷刻之间,马元就透顶化做肉泥。
另外,从一开始就跟在宋江左右的燕顺,也折在了这乌龙岭下。
仅这一轮没炮击,就炸死炸伤了宋江一伙五员将领,士卒不计其数。
随后,关隘上又扔下来了上千枚轰天雷,令宋江一伙的伤亡瞬间倍增。
秦明带头撤了下来,李逵还想再冲,被项充和李衮一左一右架了下来。
宋江一伙被困在乌龙岭下,无法前进一步……
……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定数(下)(求订阅!)()
…
宋江一伙被困在乌龙岭下三日,辛兴宗等将率领本部也来到了乌龙岭下。
几部合在一起,强攻了几次,损失了近万人马,也没能攻下地势险要的乌龙岭。
后来,姚平仲、折可存等部也来到了乌龙岭下。
听辛兴宗等人介绍完此地的情况,姚平仲、折可存等人也都感觉棘手。
辛兴宗提议“要不然咱们派小股部队与此地的贼军对峙,大部退回杭州城,然后跟右路军一块取昱岭关和歙州,之后去清溪县捉方腊?”
姚平仲不同意,道“那边的形势只怕不会比这边好多少,且统制有军令,攻下乌龙岭,打下睦州城,然后跟右路军合围清溪县,谁敢抗命?”
辛兴宗闭嘴不言。
折可存道“别无它法,唯有死战。”,然后看向姚平仲,道“小太尉,你我比一比,谁能下此关,如何?”
姚平仲骁勇善战,政和五年在与西夏臧底河之战中,他斩获夏人甚众,一战而成名,那年他才十八岁。
童贯曾召见过姚平仲,交谈中发现姚平仲很有傲气,不把童贯放在眼里,童贯很不悦,“抑其赏(就没给他赏赐,以示教训)”。
然而,关中豪杰皆推崇姚平仲,称他为“小太尉”。
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心服姚平仲的沉勇”,所以,每逢大战,还是调姚平仲同行。
由此可知两点
一、姚平仲的确善战,可以说是目前西军年轻一辈之中第一善战之将。
二、童贯这个人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折可存也不错,在西军年轻一辈之中,同样有悍勇之名。
说起来,折家老一辈虽然凋零,但年轻一辈,其实都很不错,像折可求,折可存,折可与,折彥质,都是善战之将。
只不过,时也,运也,命也!
如果不是赶上这个时代,如果不是碰到赵佶、赵桓、赵构这三个昏君,折家有可能重现其祖的辉煌。
可惜……
姚平仲看了折可存一眼,道“我若输,拜你为叔父。”
观其言,知其性,姚平仲之傲,可见一般。
折可存知道姚平仲的性格,也不跟他一般见识,道“我不能累折家之名……我若输,将我的宝刀输你,可否?”
姚平仲看了一眼折可存腰间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