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看献海东青的这两个人,天祚帝更喜!

    年纪大的那个,一表非凡,有龙子龙孙气象。

    年纪小的那个,又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

    天祚帝问道:“你二人姓甚名谁,从何处得到的这两只海东青?”

    年纪大的那个,答道:“臣柯引,这是我的伴当云壁,我二人贱居中原,受生活所迫,往返中原与女真之地贩马,这两只海东青是我二人于女真之地花高价所得,本想带回中原打猎所用,路过西京,听闻陛下也喜爱打猎,遂想到陛下可能也喜爱海东青,便临时起意将这两只海东青献于陛下。”

    天祚帝道:“哦?你二人也喜爱打猎?”

    柯引道:“不是臣海口,比臣主仆二人更擅长打猎的人不多,虎豹熊猪,鸡鸠雁鹇,我二人无有没猎到过的。”

    天祚帝不信道:“口说无凭,你如何证明?”

    柯引道:“陛下可以派人跟我的伴当云壁比一比箭法。”

    柯引此言,正对了天祚帝的心思。

    不消一会,一行人便来到了殿前。

    天祚帝问柯引:“怎么比?”

    恰在此时,空中数行塞雁依次飞来。

    柯引见之,道:“猎物无不敏捷矫健,就让他们比射活物好了。”

    天祚帝问:“射何活物?”

    柯引一指雁群,道:“射它们如何?”

    天祚帝看之,道:“这雁高而急,如何射得?”

    柯引看向云壁。

    云壁道:“小人愿意一试。”

    天祚帝听罢,名人给云壁拿来一张角弓、一壶羽箭。

    待雁群飞来,云壁张弓搭箭,须臾之间,便射下了十数只鸿雁!

    天祚帝惊飞天人,道:“好箭!”

    原本就极为喜爱柯引和云壁的天祚帝,见柯引和云壁真擅长打猎,当即就向柯引和云壁抛出橄榄枝,道:“不知你二人可愿伴朕左右,朕必不亏待你们。”、

    柯引和云壁听罢,拜道:“愿为陛下驱使!”

    柯引和云壁果然擅长打猎,尤其是柯引,对打猎可以说是极为精通,加之柯引又擅长阿谀美言谄佞以取其事,未经半月,天祚帝及内外官僚,无一人不喜欢柯引。

    天祚帝也言出必行,不仅赏赐了柯引和云壁金银珠宝、宝马良弓,还赏赐给了柯引和云壁一人两个美女。

    就这样,柯引和云壁在天祚帝身边待了下来……

    ……

第四百一十章 大势已去(求订阅!)() 


    这柯引和云壁是谁?

    他们正是梁山军情部的两个大老板——柴进和燕青。

    前脚刚从东京汴梁离开,后脚李衍就将走报机密特种军派去燕云十六州打探消息。

    也就是说,李衍其实早就出兵了。

    柴进和燕青混进辽西京了之后,听说天祚帝酷爱打猎。

    柴进一想:“打猎不是我的强项嘛,投奔大都督之前,我天天打猎,沧州的野兽都快让我猎杀光了。”

    于是,柴进找燕青商量:“要不然咱们想办法混到辽主身边吧,那样一来,甚么消息打探不到?”

    燕青和柴进一拍即合。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甚么当晋身之资?

    后来,柴进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他们混入东京汴梁时听到的一个消息:因为联合攻辽,金主完颜阿骨打为示好,派使臣送给宋主赵佶一对海东青。宋江并不喜欢这种凶鸟,因此随便将这对海东青丢入艮岳饲养。

    柴进很快就找到时迁,说明了此事。

    时迁当机立断,亲自带着十几个好手骑快马去了一趟东京汴梁,盗来了这两只海东青。

    凭借着这两只海东青,柴进和燕青成功混到天祚帝的身边,并成为天祚帝的近臣。

    近距离接触天祚帝,柴进和燕青才知道,这天祚帝到底有多昏庸。

    也不知这天祚帝是不是被金国打怕了,竟然完全不思抵抗。

    反正就是,金国打我,我就跑。

    我们大辽疆域广阔,东到大海,西到流沙,北到胪朐河,南到白沟,幅员万里。

    我只要跑到女真人找不到我的地方,我就安全了,我就可以继续打猎。

    女真人太可怕也太野蛮了,我犯不着跟他们较劲,我是打猎的,不是打仗的。

    就这样,天祚帝一边逃、一边打猎,游山玩水一般的来到了西京。

    有人可能会问,天祚帝难道不怕金人追上来吗?

    不怕。

    天祚帝吩咐辽国的官员,准备两千匹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宝马,并把辽国的金银财宝打包,装了五百囊挂在马上,做好了随时撇下大部队独自逃跑的准备。

    要说,你不抵抗也就不抵抗了,跑也就跑了,你低调一些总可以吧,毕竟这又不是甚么光彩的事。

    可天祚帝不,他还得意洋洋地跟周围的人讲:“女真人没什么可怕的,朕有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宝马若干,而且,咱们辽国跟宋国有盟约(澶渊之盟),朕跟宋国的皇帝赵佶是兄弟,他是朕之兄,西夏的皇帝李乾顺是朕的外甥,朕往哪儿跑都行,朕带着这么多财宝、宝马,到哪儿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到哪都是大爷。至于朕为甚么不抵抗,为的其实不是朕自己,而是担心军民遭殃,咱们打不过女真人,一抵抗,女真人就得搞大屠杀,朕是爱惜军队和百姓,才不抵抗的。”

    但凡是有点见识的人,都说:“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君主把百姓弃之不顾光为自己考虑的,这个国家肯定是要完蛋了。”

    天祚帝非但不抵抗,对打了败仗的将领也不追究,他觉得:“朕就是带头逃跑的,再追究他们战败之责,指定会将他们逼反,不能惩罚他们,坚决不能惩罚他们!”

    要说,打败了不追究也罢了,打胜了,你赏点行不行?

    不行。

    赢了就赢了,天祚帝和辽国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连过问都不过问。

    如此一来,辽国的军队全都不思抵抗,“打什么打,赢了没赏,输了丢自己的脑袋,我脑袋得进多少水,才会去抵抗?”

    所以,金军一出现,辽军立即就作鸟兽散。

    关键是,这种情况下,天祚帝还不忘打猎,沉浸在狩猎的快乐之中。

    天祚帝甚至已经昏庸到了连他的妃子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天祚帝有一个妃子叫萧瑟瑟,封号文妃,是一个才女。

    见畋游不恤,忠臣多被疏斥,萧瑟瑟非常痛心,于是给天祚帝作了一首诗: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最后两句还有一说是,“可怜二世秦天子,犹向宫中望太平”,也就是将天祚帝比作秦二世胡亥。

    至于这首诗里所说的奸臣,指的是怂恿天祚帝打猎的萧奉先。

    所以,不仅天祚帝生萧瑟瑟的气,萧奉先更是处心积虑想弄死萧瑟瑟。

    当然,萧奉先之所以想弄死萧瑟瑟,也不光是因为萧瑟瑟写诗骂萧奉先是奸臣,这其中还涉及到立储君的事。

    萧瑟瑟的儿子晋王非常贤明,辽国上下全都盼着天祚帝早点死,由晋王继承皇位,那样一来,他们辽国说不准还能有救,而萧奉先也是天祚帝的舅子之一,他则希望他外甥秦王能继承天祚帝的皇位。

    所以,借着天祚帝讨厌萧瑟瑟这股劲,萧奉先往萧瑟瑟身上泼脏水,说萧瑟瑟准备联合她姐夫萧昱和妹夫耶律余睹图谋废掉天祚帝,改立晋王为帝。

    天祚帝不是不知道他这个皇帝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愿意退位当太上皇,要知道,失去皇位的人可是非常惨的,这从后来赵佶失去皇位被赵桓软禁起来就不难看出。

    怎么办?

    萧奉先给天祚帝出了主意——先下手为强。

    于是,天祚帝听信了萧奉先出的主意,首先处死了萧瑟瑟,然后又准备处死萧瑟瑟的姐夫萧昱,再然后就准备向萧瑟瑟的妹夫耶律余睹下手。

    耶律余睹得到消息,当即就率领手下千余骑兵降金了。

    其实,天祚帝派去的知奚王府萧遐买、北宰相萧德恭、大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上了耶律余睹。

    只不过,这几个人一商量,“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睹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睹矣。不如纵之。”,然后就将耶律余睹给放了,让他去投金,可见天祚帝有多不得人心。

    耶律余睹这样的辽国名将降金,使金国如虎添翼,因为耶律余睹对辽国了如指掌,所以,完颜阿骨打马上封耶律余睹为元师府监军,并准备让耶律余睹当先锋打辽国。

    这时,天祚帝又干了一件愚蠢到家的事。

    听说耶律余睹要率兵前来攻打辽国,萧奉先就跟天祚帝说:“耶律余睹也是太祖太宗的血脉,所以他此番前来,不是来灭亡咱们大辽的。他就是想立他外甥晋王当皇帝,想逼您当太上皇,所以您要大义灭亲,只要把晋王宰了,断了耶律余睹的念想,他自然也就不来攻打咱们辽国了。”

    天祚帝一听,有理,于是就将他的亲儿子晋王赐死了。

    辽国上下无不期望天祚帝早点死,让晋王继位,挽救辽国的危局。

    结果,天祚帝活蹦乱跳的,还把晋王给杀了。

    朝野内外,痛哭失声,人心解体,辽国上下,无不彻底绝望。

    柴进和燕青探明这些事之后,亲自给李衍飞鸽传书:辽主逼反辽国名将耶律余睹,辽国众将人人自危,最近又处死了辽国的希望晋王,中外莫不流涕,人心亦解体,辽国大势已去,燕云之地空虚,天兵速来,来之必破……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兵贵神速(求订阅!)() 


    第一军整军扩编完,宋国的金银和粮食也运到了水泊梁山。

    在这期间,除了留守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例如李衍的家人,早已撤到了汉城。

    不仅人员全都撤走了以外,所有物资和有用的东西也全部都运去汉城了。

    这次从宋国得的金银、粮食,除了大军所需的,李衍也全都人让运去汉城了。

    总而言之,李衍已经做好了随时放弃水泊梁山的准备。

    当然,李衍不能直接放弃水泊梁山。

    首先,直接放弃,起不到李衍想要的借口的效果。

    其次,水泊梁山毕竟是李衍起家的地方,如果能保住,自然更好了。

    李衍在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之中筛筛选选了一番之后,李衍将吴璘叫来,道:“我如果让你守梁山泊大寨,你有甚么想法?”

    吴璘如今还不到十九岁,能代理统领之职,已经是李衍破格提拔他了,如今李衍竟然要留他守大本营,这让吴璘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吴璘没犹豫,直接就大声道:“小将誓与梁山泊共存亡!”

    看着吴璘那张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的脸,李衍其实也有些犹豫!

    虽说这水泊梁山并非一定要守住,可交给这么一个年轻人,真行吗?

    不过想到,岳飞比吴璘还小半岁,而吴璘未来跟岳飞一样因战功位列七王之一,最关键的还是,水泊梁山就算是丢了,李衍也只是有些遗憾,于大局没有甚么影响,所以李衍很快就收起犹豫,道:“既然你有信心,那么你就带着你那营人和两万预备役留守吧,另外阮小二和水一军也会留守,陆战以你为主,遇水就听他的。”

    李衍并没有告诉吴璘,可以弃守水泊梁山。

    一来,李衍想锻炼吴璘,如果跟吴璘说可以弃守水泊梁山,他势必懈怠,起不到锻炼他的目的。

    二来,李衍也想看看,吴璘有多少潜力,会不会拥有不逊色岳飞、吴玠等人的军事才能。

    三来,李衍也抱着一丝侥幸,万一吴璘能守住水泊梁山呐。

    当然,李衍将底全都交给阮小二了,真到了守不住的时候,阮小二会带吴璘和留守部队撤走的。

    有人可能会问,李衍为甚么不留岳飞、吴阶、韩世忠、刘锜、王彦、张宪他们这些人守卫水泊梁山而留吴璘?

    原因很简单。

    此次北上之战太重要了,李衍万万不能败——一旦败了,不仅影响李衍逐鹿天下,还有可能会让李衍丢了性命。

    而从整体战略上来看,水泊梁山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

    兵贵神速。

    将水泊梁山交给阮小二和吴璘了之后,李衍便命吴玠和杜壆为左先锋(杜壆受吴玠节制),从西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陈家谷进入云地,伺机攻取朔州和寰州,目的地辽西京,又命岳飞和史文恭为右先锋(史文恭受岳飞节制),从东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雁门关进入云地,伺机攻取应州,目的地辽西京。

    随后,李衍亲率十一二万大军、四万预备役、两万民夫、一应粮草辎重北上。

    刚过黄河,李衍就收到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

    李衍看完,将密信传给众将和一众参谋观看。

    待众人全都看完,李衍道:“说说你们的看法。”

    韩世忠最先开口道:“当派兵增援吴将军和岳将军,尽快攻下朔州、寰州、应州,然后左右包抄辽西京一战定乾坤。”

    李衍派岳飞和吴玠担任先锋,没派韩世忠当先锋,让韩世忠很不安!

    凡先锋者,必是能打之人,韩世忠满以为,李衍会派他担任一路先锋,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让只练过兵没打过仗的岳飞顶了他的位置!

    而且,岳飞顶下的,不是他的老对手吴玠,而是他,“那是不是说,在大都督眼中,我不如吴玠?”

    韩世忠承认,吴玠能打,可韩世忠觉得自己并不输吴玠甚么。

    退一步说,吴玠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个岳飞何德何能,竟然能顶下他韩大将军的先锋之职?

    不过韩世忠不敢明着问李衍,这些年来,李衍从未没看错过一个人,他都是李衍破格提拔起来的,他敢质疑李衍么?

    不敢质疑李衍,但不代表韩世忠不敢谋求出战的机会。

    因此,韩世忠提出增援,其实是有私心在其中的。

    当然,根据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说云地空虚,韩世忠提出来的增兵速战速决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战机稍纵即逝。

    不少人都符合韩世忠提出的方案。

    许贯忠看了地图一会,道:“咱们能不能再大胆一点?”

    李衍问:“怎么个再大胆一点?”

    许贯忠道:“在攻取朔州、寰州、应州的同时,派一支军队直取辽西京。”

    刘子羽看了看地图,随后道:“小将也认为,在辽国空虚的情况下,可以锁住朔州、寰州、应州,直接攻取辽西京。”

    王庶则反对道:“这么干,太激进了,咱们虽然有十四万大军,但这么一分军,可就得有一大半军队各自为战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而且,万一哪一路进展的不顺利,留下一两座城池或是一两支辽军,咱们的后路可能就会被辽军切断,届时就有可能酿成大溃败。”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保障,汉武帝远征匈奴,几万骑兵就需要几十万人提供后勤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今这个时候,生产力底下、交通运输手段落后,如果不攻下城池,那么就更难保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