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晋国那寥寥可数的文臣,则全都前往汉城,接受吏曹考核,再根据其能力和表现酌情安排任用。

    总而言之,因为水泊梁山拥有很完善的体系,田虎的遗产虽多,但很快就被消化了。

    ……

    与此同时,平寇军也将太原县、祈县、临县、大答县等州县一一攻克彻底平定了田虎之乱,班师回朝。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壮志难酬(求订阅!)() 


    童贯仅用了五个多月时间就剿灭了巨寇田虎及其党羽,又亲自斩杀了田虎,立下了不世之功。

    赵佶对自己的亲信向来是不吝封赏的,当即就颁下圣旨擢升童贯为太傅、泾国公。

    三公可是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地位上仅仅略低于宰相。

    国公就更不用说了,再往上就只剩王了,而宋朝的王爵很少很少很少给活人封,所以,国公基本上就是异姓能拿到的最高爵位。

    从赵佶给童贯的封赏上不难看出,赵佶对童贯剿灭田虎这伙贼寇的喜悦。

    不仅童贯得到了封赏,童贯的嫡系和高俅的部下均得到了丰厚的封赏。

    轮到宋江等人时,高俅突然出列,道:“王庆此贼于前些日子打破了宛州,昨有禹州、许州、叶县三处申文告急。那三处都是东京所属州县,邻近神京。王庆此贼下一步必向鲁州、襄州进攻,再下一步便是进逼郑州、颖昌。若被此贼得逞,神京可就处于此贼的合围之下,岌岌可危。恁地时,难保此贼不攻打神京,神京有可能因此被卷入战火之中。微臣听闻,宋江与其二龙军此次负责殿后,算算时日,应该就快要渡过黄河了,不如让他们直接去救援西京、宛州,先破了王庆那贼对神京的包围之势。”

    听高俅说,王庆都快将东京包围了,赵佶大惊,道:“王庆焉敢恁地大胆?”

    高俅道:“官家有所不知,在童太傅剿田虎那伙贼寇之际,王庆变得穷凶极恶,大肆攻城掠地,掳掠淫杀,惨毒不忍言说,如今其势已经横跨京西北路、京西南路、淮南西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五路,再不剿灭,必成大祸,请官家下旨令宋江及其二龙军直取西京,再教太傅领大军速行征剿,救生民于涂炭,保社稷以无疆,臣民幸甚,天下幸甚!”

    赵佶道:“可宋江等正在征途,并未升受,这就让他等去征剿淮西,是否有些不妥?”

    高俅道:“如今形势危如累卵,容不得咱们拖延,且宋江等原系大盗,虽剿贼有功,不过抵赎前罪,待淮西奏凯,再对其封赏亦是不迟。”

    赵佶觉得有理,便按照高俅的意思降旨写敕,并命宿元景领赏赐金银、缎疋、袍服、衣甲、马匹、御酒等物即日起行,驰往接应,宣谕宋江等人。

    杂事处理完了,赵佶便被王黼、蔡攸二人劝到艮岳娱乐去了,剩下之事,自有一众能臣干吏去做,他这个皇帝已经做的够多的了。

    ……

    且说宿元景领了诏敕及赏赐将士等物,满满的装载了三五十车,离了东京,望河南进发。

    一路无话。

    宿太尉一行刚到黄河边上,便撞上了二龙军的先头部队秦明部。

    秦明连忙将宿太尉到来一事禀报给了宋江。

    宋江听罢,不敢怠慢,领着吴用等人快马加鞭来见宿太尉,并吩咐手下干吏于中军大帐之中摆列龙亭香案。

    在宋江等人前呼后拥之下,宿元景捧着圣旨进入大帐之中。

    宋江以下诸将,整整齐齐,朝北跪拜。

    拜罢,宿太尉宣旨道:“宋江等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平虏有功,朕实嘉赖,今赐尔等金银、袍缎、名马、衣甲、御酒等物,用以彰显尔等之功,兹者又有强贼王庆,作乱淮西,倾覆城池,芟夷民众,虔刘边陲,荡摇西京,现令宋江为平西都先锋,诏书到日,即统领本部军马,星驰救援西京、宛州,尔等将士,协力尽忠,功奏荡平,定行封赏,特此圣谕。”

    宋江等山呼万岁,再拜谢恩毕,宿太尉主持将金银、袍缎、名马、衣甲、御酒等物赏赐下去。

    宋江、吴用亲自送一路奔波的宿太尉去休息。

    一路之上,吴用不停的旁敲侧击为何没对他们升受?

    宿太尉也没隐瞒,将高俅禀奏之言说给了宋江、吴用。

    拜别宿太尉,吴用悠悠地说道:“朝廷做不到有功赏,有过罚,怕是兄弟们会有不满。”

    虽然对于朝廷没给他加官进爵,宋江也很失望,可宋江还是道:“形势危急,有情可原。”

    吴用道:“未升受的只有我等,童大帅的嫡系,高太尉的部属,全都得了升受。”

    宋江给朝廷找借口,道:“我等离西京只有一日路程,班师回朝,复又回来,费时太多。”

    吴用道:“升受只需一道圣旨,又不需多费时间,分明是有人阻我等升受之路。”

    宋江沉默不语,他又不是蠢人,怎么会想不明白个中道理?

    吴用又道:“我等不升受倒也就罢了,耿恭、柏森、安仁美等新投之人,若是不得升受,必然与我等离心离德,他日说不准会再次临阵倒戈。”

    宋江也知道其中的严重性,道:“那我等该如何应对?”

    吴用道:“别无它法,唯有打点一途。”

    宋江愤然道:“恁地,我等又与那些贪官污吏有甚么区别?”

    吴用沉默了一会,道:“在这个朝廷,不如此,寸步难行。”

    宋江眼中全是愤恨!

    他恨贪官污吏阻塞圣听,让他们这些忠君爱国之人不得不同流合污!

    挣扎了好一会,宋江才道:“只是有一桩,我等的金银钱帛全都被李衍夺去了,后来虽然又赚得了一些,可买兵甲、买马、打点辛兴宗已经花得七七八八,哪里还有钱帛再打点?”

    吴用道:“跟兄弟们借一些吧,等打下西京,再加倍还他们便是。”

    宋江道:“军师的意思是,咱们也截留缴获?”

    吴用道:“许他西军如此行事,就许我二龙军效仿。”

    宋江沉默不语。

    吴用见之,劝道:“哥哥今后得经常上下打点,咱们才能得到正常升受,没有钱帛,咱们哪怕立了滔天之功,亦难以升受。”

    宋江听罢,长叹了一声,然后道:“烦请军师替宋江跟兄弟们说此事吧,宋江实在是无颜跟兄弟们借他们的卖命钱。”

    吴用道:“好,小生去说。”

    宋江扭头看向东京汴梁方向,壮志难酬:“我宋江甚么时候才能扫清这乌烟瘴气,还大宋一个朗朗乾坤?”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万别逼我(求订阅!)() 


    王庆的寝殿外,李助不停的徘徊。

    等了许久,也不见王庆出来,李助只得催促内侍再去通禀一次。

    内侍进去不久,就复又出来,道“大王教军师候着,即刻便出殿。”

    李助又等候了一个多时辰,内里仍不见动静。

    李助只好密问一个相好的近侍缘由?

    那近侍道“大王与段娘娘正在打得热闹哩!”

    李助问道“为何大王与娘娘闹?”

    近侍附在李助的耳边说道“大王因段娘娘嘴脸那个,久不到段娘娘宫中了,段娘娘因此发了火。”

    李助听罢,只能继续等待。

    他们楚国虽然是王庆为王,但段家势力庞大,占了不下三成,因此,段家的核心之人段三娘要是耍起性子来,谁都没办法,包括他李助。

    又等了一个时辰,有内侍出来说道“大王有旨,问军师还在此么?”

    李助道“在此鹄候!”

    内侍传奏进去。

    少顷,只见若干内侍宫娥簇拥着脚步虚浮的王庆出来,然后到前殿升坐。

    见了王庆此时的惨样,李助心道“真是苦了大王!”,然后奏道“大王,大事不好,西京被宋军攻克了!”

    王庆惊道“甚么,西京破了?”,随即连忙追问“怎么破的?”

    李助道“宋江一伙,受了招安之后,每战在前,这次攻打咱们楚国,他们亦做先锋,宋江那厮以有心算无心,先派人混入西京之中,然后里应外合打了奚胜一个措手不及,攻破了西京。”

    王庆听罢,道“奚胜可恶,辜负本王的信任!李衍可恶,养此恶犬!”

    李助道“奚胜已经战死,如今二龙山一伙和童贯大军分别从北、东两个方向向宛州攻来,沿路州县难挡其势,有的甚至直接直接投降反戈,宋军不日就要兵临宛州城下,刘敏派人八百里求援。”

    王庆本就惨白的脸,在听完李助之言后,变得更加惨白,道“怎会恁地快?”

    李助道“此片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主要州城若是破了,自然难以抵挡。”

    王庆一想也是,道“如今该如何是好?”

    李助道“派得力之人驰援刘敏,宛州绝不能丢,宛州若丢,宋军就可以分兵而进,恁地时,就难守了。”

    王庆道“那派杜壆领将佐十二员、兵马三万,去援宛州,告诉杜壆,最少与本王守住三个月!”

    李助心中一动,道“三个月?”

    王庆含糊道“军师照本王此言吩咐杜壆即可。”,然后避开这一话题,又道“派人向方腊求援了么?”

    李助道“已经派了。”

    王庆道“那本王就拭目以待方腊到底派不派援兵来救本王。”

    李助道“咱们楚国与他南国唇亡齿寒,他焉能不来救援?”

    王庆道“军师对方腊的了解太少了,他的心不在北边,而是一心打下东南全境建国称帝……他以为有长江天险,就可以高枕无忧当他的南帝了。”

    “这长江也并非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啊。”李助道。

    王庆悠悠地说道“本王那位好大哥有可能会认为,有本王帮他拖住宋军的脚步,他就可以从容的吞下东南的大片疆土。”

    李助皱眉道“方圣公不会恁地短视吧?”

    “哼!”

    王庆哼然道“若非恁地,他怎会只留方七佛一支偏师在北面独挡要冲,而将大军全部置于南面攻城掠地?”

    李助道“宛州、山南、荆南全都处于无遮无挡的平原之上,难以守卫,倘若被宋军打下宛州、山南、荆南三郡,咱们楚国可就唯有龙门山一地能守了,所以,宛州、山南、荆南不能丢,而靠咱们自己,显然是守不住这三地,所以,如果不能得到南国之助,咱们楚国怕是危矣。”

    王庆长长一叹,他又何尝不在这些?

    王庆道“本王曾跟方腊说过,如果宋军来打本王,本王又看不见他的大军,本王扭头就去投宋军,然后帮宋军打他。”

    李助道“大王万万不可走此路,咱们楚国大半军民都是因为对宋国失望透顶才跟随大王建立楚国的,有些甚至恨宋国入骨,这其中不乏大王的肱骨之臣,像杜壆、刘敏、我侄李懹,他们不可能跟随大王你投宋。”

    害怕王庆真投宋,李助又道“大王万万不可露出此意,否则也许会引起政乱。”

    王庆心中一凛,不过表面却如无其事道“本王也就是吓唬吓唬方腊,否则他怎肯出兵救援本王?”

    李助有些将信将疑!

    李助对王庆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王庆有为人慷慨、不拘小节、礼贤下士、有分寸、能隐忍等优点,不过王庆的性格之中也有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等胸无大志的一面。

    因此,李助真怕聪明的王庆,分析清楚了现在的形势之后,走上投宋之路!

    是的。

    李助其实也分析出来了,坚决抵抗,他们楚国的胜算并不大,尤其是在方腊不出手救援的情况下,而投宋的的确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可也正像李助跟王庆所说的那样,他们楚王有大半的人对宋国失望透顶,不想投宋,而这其中其实也包括李助。

    另外,这楚国的王虽然是王庆,可这楚国之所以能建立,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有李助不留余地的谋划、奔走,可以说,楚国倾注了李助的全部心血。

    试问,李助怎么可能愿意王庆投降让他失望透顶的宋国毁了他数年的心血?

    李助不动声色的问道“那大王准备怎么应对宋军?”

    王庆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助不满意,道“咱们楚国只有二十万大军,又缺乏训练,如何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宋军?”

    王庆道“扩军,再寻找盟友联合。”

    李助问“大王意与谁人为盟?方圣公么?”

    王庆道“方腊此人,言而无信,本王又怎么会信他?本王准备与李衍联盟。”

    李助笑了,道“大王英明,不论是实力,还是为人,大都督皆是上上之选,只要大都督肯与大王结盟,咱们楚国必能化险为夷!”

    王庆看了李助那自内而外的笑容一会,笑道“烦请军师为本王约一下李衍,本王亲自跟李衍谈联盟一事。”

    李助道“义不容辞。”

    王庆收起笑容,又道“军师再替本王给方腊捎一句话——千万别逼我。”

    ……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我(求订阅!)() 


    清溪县,方腊的行宫当中。

    看完王庆写给他的“千万别逼我”,方腊面带微笑将信扔进圣火中烧成了灰烬。

    没用其他人询问,方腊就笑道“王庆威胁本教别逼他,哈哈哈……当本教是吓大么?”

    包康是名臣包拯的第五世孙,从小就怀异志,对宋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捐税繁重,极为愤慨。

    包康青年时期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方腊起事了之后,亲任起义军大元帅,包康则任军师和副元帅。

    因此,明面上,包康是方腊的头号谋士。

    所以,包康最先开口,道“咱们如果不出兵帮楚王,他应该是无路可走了,最终走极端降宋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方腊断言道“王庆不可能降宋!他当惯了逍遥自在的王爷,又怎么会再去当狗?他曾与本教说过,大不了,他就带兵占领江东,那里虽小,但也可以为王,有江东为他的后路,他又怎么会去降宋?再者说,就是他肯降,他手下的文武百官能答应么?以咱们为例,就是本教肯降那教人失望透顶的宋国,你们能答应么?”

    方腊说得很有道理——假如方腊敢降宋,那他们这些恨透了宋王朝的人,十有八九会联合起来换一个教主,这也是赵佶九次向方腊发出招安,方腊都不鸟赵佶的原因。以此来想王庆,王庆的确不会降宋。

    陈箍桶道“咱们可以北上占徽州、睦州,然后直取东京汴梁围魏救赵,如果能顺利打下东京最好,就算打不下,也可以再撤回来,恁地,既能解了楚国之围保存一个盟友,也能让宋国不敢小觑咱们。”

    方腊道“如果引火烧身,又当如何?”

    陈箍桶道“楚国的属地都快包围神京了,直接威胁到昏君的统治,宋国实在没有理由弃近在咫尺的楚国不打而打路远又山高水险的咱们。”

    方腊道“王庆已经失了西京,如果再放弃宛州及所属州县,就彻底撤出了河南,咱们也就比他远不了多少,恁地时,宋军先打谁,怕是就难说了吧?”

    陈箍桶清楚,方腊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方腊想往南打不想北上浪费兵力,可他却无力反驳,因为方腊所说的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陈箍桶只能提醒方腊道“楚国若亡,咱们就要孤军奋斗,宋国立国百年,还不是咱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