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秀学生、老师等的奖励,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给予优待。也因此,益都城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绝冠陆齐。
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些好处都是对子孙后人的,对于他们本身的帮助并不大。这么说却又是瞎了。
整个益都有多少官衙官署?
大齐朝又处在一个生机勃发,如旭日初升之态。那些个官衙官署每年都不知道要招入多少文员小吏。别看那只是些不入品的职位,陆齐朝可没有官吏之区分,只要你这个人有才,现下的不起眼小吏,十年八年后未尝不能主宰一地权柄。
而这些不入品的文员小吏,都取自何人?
那自然是就近选择。难道还跟科举一样,全国招生面试吗?
如此,有着先天优势的县学学子便毫不客气的占去了内中最优厚的一部分,府学的学子便没人会将此看在眼,至于国子监学子,就更不须说了。
如是,那益都县学,一年换一茬学生,也不再话下。赶着了,一季换上一茬学子,也不是没见过。
除了益都县学学子,余下的部分方是被其他人物瓜分去,且还是被益都县学挑拣过的“残渣剩饭”。
所以,一纸益都户籍,那真的是不可小视的。
且这还只是文员小吏,益都府学的待遇更厚。这一切都是帝都的地位所决定的!就像后世网上有一阵在黑北平,黑兔子优待满族人啥的。内容太过荒诞无稽,可这当中反应的一个问题却没有作假,有着北平户口的满族人确实受到了超过全国九成九地方人口的优沃待遇。
当中原、皖省、齐鲁、粤东、川蜀等高考大省的学子们,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痛哭流涕的时候,一样的分数在北平都可以轻松的进入一本院校了。这内里的差距大的叫人只恨“苍天”不公!
全天下有多少人期望着拿到一益都户籍,因为益都的县学、府学学子,都必须是本地户籍;因为这一纸户籍代表了太多太多的可得利益。
第七百三十二章 无耻的背国之徒()
对比胡宗旦等辈的患忧患喜,王楷却很是惊喜的打望着自己的府邸。今后这便是自己的家园了,高丽的一切必须忘记,先蛰伏些日子,等到半岛局势风平浪静,自己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时候,他未尝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毕竟陆皇帝的江山是自己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可要比赵匡胤那篡位之流大度多了。且陆皇帝还素有仁义之名,他只要安分守己,就完全不用担忧自己变成李煜第二,或是孟昶第二。
年纪尚小的王楷,在身家性命得保之后,心神也彻底安定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忘了高丽。
虽然他几次在夜里梦到他父亲的疾声厉喝,而被吓的醒来。但他却知道,自己已经献表内附,今后若不安分守己,还日日想着高丽,那才是找死呢。
他固然是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更对不起列祖列宗,但他至少还活着不是?王氏的家庙仍旧明着灯火。
何况陆皇帝也没有亏待他啊。世袭罔替的开城侯,这般封爵,已经进入大齐的顶级权贵之流了。
而他随船带来的高丽家底儿,陆皇帝也分文未取。高丽国库剩余的财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很可怜的,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一笔天文数字。何况高丽王室的私库里多少也有些财货留下。而这些就是今后的王氏家族在中原立足的本钱!
王楷很聪明,他知道一个家族的发展,一离不开嫡系族人,二离不开羽翼,三则离不开钱财。
而对现在的王氏一族眼,眼前的这些人便就是他的羽翼,搬空了高丽国库后的他也不缺钱才,现下他唯独缺失的就是子嗣。带着王氏一族的血脉,同时也必须带着汉人血脉的子嗣。
这个他倒也不急。他现在还小,还有几年光景去谋划。
这陆齐一朝的规定,男子必须满十八周岁,女子必须满十六周岁,始能成婚。否则便不被国家承认,拿不到官府婚书。
这婚书乃中原唐时便有的礼仪,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而现在陆皇帝却把婚书作了结婚证,那是受法律保护的。
国字号的婚书上,首先是大大简化了婚书上行文,但内容仍旧婉约浪漫,泛着一股甜美气息。
如: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再如,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民国婚书行文】
可是再唯美的贺词也不能改变一个冷酷的事实,皇权的力量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身的控制力。那违者不仅要接受司法的惩处,其男女和离之时,女方应得权益也不受保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也没办法上户籍。
事实上陆皇帝还希望佛道能进一步介入其中,就像后世一神教一样,但后来想想,用皇权的力量去做这个,太掉分了。且还是由着佛道自己转变去吧。
不然,烂泥糊不上墙,你便是把它推上去了,效果也只会因人而兴,因人而亡。
道家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宗教,在兔子时代,已然是势弱的很了。后世的很多人提起它的衰落,很多人都是很轻率的就道家的无为思想进行抨击。认为道教从它诞生之初,它的根本思想就决定了其无法像佛教或是一神教、天方教那般普世。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太平道黄巾起义,都知道张鲁与五斗米教的关系,一些人更是知道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但很多人脑子里的观念就是那么根深蒂固。
那道教在诞生之初,表现的爷很很普世,因为政治的缘故,它不得不高冷起来。
陆齐朝现在皇权甚是稳固,陆谦以公孙胜和鲁智深为桥接,也在向道家、佛教传递去了信息。因为在今后的大封国过程中,佛教与道教是他手中的两把软刀子。刀子虽软,却一样能杀人。
但这种事涉及到教义,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拿出成果的。
天色不知不觉中已经暗淡了下来,王楷披着浴袍,进到浴室中。他自然不是第一次进入到这里,但看着眼前与往日旧有记忆里格调全然不同的浴室,还是感觉到微微的不适。
这里并没有满月台的浴池来的大,但任王楷这么怀念高丽,也不能说这儿就比不上满月台的浴池。
四壁和地面完全被瓷砖覆盖,入眼处是白的闪闪发亮,有着舒雅花纹装饰的大浴缸。
说真的,在他父亲王俣病逝前,王楷日常洗浴也只能用木桶。而任凭是全新的,散发着木香的浴桶,在洁白的浴缸面前也不堪一提。更不要说,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向右扭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而向左扭则是有源源不断的冷水。再也不用叫宫婢内侍抬着一桶桶的冷热水注满浴桶。洗个澡罢了,却要一拨人烧火,一拨人抬水,一圈人来围着浴桶转。而事实上泡澡的人还被打扰的不轻……
眼前的浴缸比之过往来,那就是一种享受。
而在高丽,就是他老爹也不会每每在浴池里洗澡。对比那润石垒砌的浴池,浴桶才是过往高丽宫廷贵人洗浴的器具,包括他父亲和诸多嫔妃,包括他本人。
陆皇帝倒是更喜欢泡浴桶。但是在眼前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浴桶却必不如浴缸的。
如今陆皇帝让自来水走进了生活,至少是走进了富贵人家的生活之中,那对于生活卫生而言,当的是一次重大的进步。
数日,益都警局户籍科的人果然上门来收取名表,以及核实材料。
名表都已经填好,上到王楷本人,下到随行的内侍、宫女,照例由警局警来逐一核对登记信息。
名表上已经十分详尽,这些户籍警只是照本宣科的问了些问题,包括他们从哪里来,祖籍何处,家里还有什么人没来,之前的身份,……事无巨细,全都一一问上个遍。
这些事情虽让不少高丽人心情有些不愉快,可他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回答,在满脸带笑的恭送户籍警们离开。从这一刻起,他们益都户籍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有朋友问陆皇帝迁都之后,这些人会怎么办。那就是凉拌啊!那侯府都落在益都了,还能被陆皇帝走哪带那吗?】
到了下午,益都警局又送来一份通知,大意就是叫王楷这一波人中派出一个代表,参加益都司法部们和宣政司联合举办的宣讲会。
后者是特意针对入籍的归化人而举办的。之前就折腾了契丹人一番,现在又轮到高丽人了。
此次王楷没有让胡宗旦前往,而是派出了郭舆。
郭舆是高丽大臣郭尚之子,出身清州郭氏,科举及第,任内侍府。不久后退隐山林,王俣在太子时就将他征召到身边。郭舆常以乌巾鹤氅侍奉在睿宗左右,睿宗多次与之置酒唱和或研讨文学,人称金门羽客(效仿宋徽宗对道士林灵素的称呼)。
这厮在王俣死后并没趁机抽身,而是始终伴随在王楷左右。倒是有一份忠诚,但他终究有家势连累,本身更无甚权谋大才,只是一文士而已,自然不能像胡宗旦那般受王楷倚重。
但这种人却都有着一份轻蔑世俗之心。在明白了那宣讲会是甚个玩意儿之后,心中对之已嗤之以鼻。
在他眼中,所谓的宣讲会,不过是假大空罢了。为的只是将中原描绘的鲜花似锦而已。
等进到那宣讲会场所,却是一个变了样的教室。上首一张讲台,下面放着一张张茶几和圈椅,错不是讲台太小,场所有限,倒是更像剧院。
花厅里只看到了不多的十几个人,分做三班的在不同处坐定。其中一波显然是富贵老爷们,这些人穿着汉服也不像是汉人,一个个眉目高深,还皆是大胡子,通常还都是落腮胡。对海商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多是天方人。再一波还是富贾,别说郭舆是怎么看出来的,眼下这些人身上都透着一股海腥味道。这一波人身材普遍瘦小,皮肤黑了些,手上皆带着佛珠。那就是来自南洋了。最后一波则该是随从管家之流,也是身着汉服,平日里必也个个都着体面的,但现在却不由得带上了一股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谨慎味道。
郭舆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这些人是为何在此。一群逐利海商而已,愿意归化中国,也必然是因为利益所至。郭舆尤为不耻这些背国之徒。
他虽然也‘背叛’了高丽,但他自认为自己与眼前的海商是不同的。他逼不得已的!
郭舆一进花厅便就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看他模样,叫那些海商第一时间就想亲近。三波人中两拨人站起来对他以示友好。但高傲郭对之是视而不见,独自在一处坐下,便就闭目静候。
叫那两拨海商神色都有了触动,但这是什么地方?他们气炸肚皮也只能忍着。
隔了一盏茶功夫,就听到外头一声铃声响,而后就看到一二十来岁的小官大步走来。
这人头戴一梁冠,看长相只是普普通通的青年人,肤色且有些黝黑。郭舆从这人身上看不出甚个官威官气来,但人浑身上下却都透着干净利落劲,让人看着就精神。
来人姓王名承,开场说了几句场面上的客气话,无非是欢迎大家,热烈欢迎之类的。而后就重点介绍了宣讲会。在他的口中,这宣讲会就是一普法之会,是叫大家知法懂法的地方,因为入乡随俗,大家既然选择归化,那就要按着中原的规矩来。同时也介绍一些中原社会上的常识问题。
郭舆心中暗暗鄙夷。话说那些要归化的人等,又有谁对中国是一无所知的?看那两拨海商,既然能亲自前来,那就必是能讲汉话能写汉字,对中国的了解怕不是一般的深刻。这地方果然就是个面子活儿。
接下就见王承站到中央的讲台前,将手中之物放在桌上,抬眼横扫会场,目光从容镇定,完全不似他所见过的高丽小吏那种或是唯唯诺诺,胁肩谄笑;或是嚣张跋扈,贪婪狠毒。
这倒是叫郭舆高看了他一眼。
第七百三十六章 条条大路通……()
王承也不多做客套,三言两语就开始宣讲政策法规来。
郭舆原想不过是来应个景罢了,可听着听着,却慢慢收敛起轻慢之心,仔细听了起来。
这王承宣讲的内容分几个部分,首先就是牵扯到日常生活的法律条文,诸如《城市管理法》、《治安交通法》、《公众治安法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触犯的。若是真的对中国一无所知的话,如是高丽人,照着旧有的生活习惯,“犯法”那还真是分分钟的事儿――甚至可能是一上街就犯法。
但在座的纵然显然对其已经甚是了解,这些法律条文是半点没有吸引力的。包括郭舆也是如此。
陆皇帝叫人做出如此规定,主要用意就是建立一个他‘认可’的公众秩序。虽然在后世人的研究中,把陆皇帝的这番用意另加曲解,从而有了第二重意思——为‘隐性’的限制官绅富户的特权思想。
说陆皇帝如此这般,一是为了整理社会公众秩序,这般方便城市的卫生与管理,就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而促进了城市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为了打消那些旧有上层人士早已习以为常的“特权”心理。将他们高高在上的‘身份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拉低到与他们眼中是“贱民、泥腿子、下等人”的平民百姓同一个层次。
因为千百年的时间里,后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已经习惯了高人一等的姿态。
那不是排队时插队的事儿,而是要“前面的人都散开,老爷我先来”的事儿。
现在忽的从云彩眼里坠落到了地上,实际利益受损还是小事,心理上的打击和影响才是更重要的。
天见可怜的,陆皇帝当时是真的没有这般想。他这么做,本身就是在施行一种特权——你们都要按我的想法我定下的规矩来做。
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诞,想必这是穿越大神都意想不到的。
在赵宋,甚至是李唐时代,官府虽不是士绅大户们一张名帖就能支使的动的,却也只是力度上的大小而已,本质没甚变化。官府是要给士绅大户们颜面的。
但现在陆皇帝追求的却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官府不会因你是大户巨室或是有功名,就以为是“国家根本”,而另眼相看了。大小事上都会给你一分体面,可以享受一定意义上的豁免和优待。
陆皇帝虽然知道口号是不可能真的实现的,但他从心里上是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也可能是这前后无形之中的照应,而叫后人误会了。
他的心思没这么深邃。挖坑的水准是有的,却也不至于这般神。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很振聋发聩,早两年时候就已经被陆谦叫喊出去了。当时配着齐军‘清洗’天下的狠辣劲,是很具有震慑意义的。
但事实上呢?陆皇帝只是把过往官府的一些司法弊端给革除了,好比凡人下跪,和民告官先挨顿揍。并且是把讼师改为律师,身份上给予了巨大提升。
要知道,讼师自古就有,这些人识文断字,知晓律法,按道理讲是有本事的。可事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