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婉却在思忖,明明刚刚还在反对办冬学的周氏为什么又肯大手笔地捐银子了呢?

    难道只为了与自己斗气?

    当宁婉接上了周氏挑衅的目光后还真就信了几分。

    果然周氏接着就向她挑明了,“方才我们说起助学一事时,卢夫人也是极赞同的,不如也捐些吧。”

    原来如此!周氏与自己斗气固然不错,但她心里最在意的却还是自己的名声。方才她一时失言被自己堵了回去,只怕那些话传出去,毕竟一旁有人听到了。就像庶出的赵国葆最在意他的庶出身份一样,周氏最怕就是拿她的身世做文章,第一次出现在虎台县最富贵的女眷们面前,她丢不起脸。大手笔捐了首饰非但落了自己的面子,更会塞住了大家的嘴,刚刚的几句话就是有人传也再没有人会信,毕竟许夫人将这样一套贵重的首饰捐出来,岂能不赞同冬学?

    宁婉真不知如何评说周氏了。

    说她蠢也未必蠢,但说她聪明吧更是差得远呢。其实细想起来周氏的所做所为还是与她的出身有关,她没有生在一个正常的人家,恐怕也没有受到过如何居家度日的教导,言谈举止绝非家常过日子的女人。

    先是不管不顾地出言挑衅,接着为了掩饰错误又随意地捐东西,这哪里是明智的女子呢。其实也不奇怪,还是在自己的梦里,周氏嫁了铁石这样好的丈夫,却一点也不珍惜,不认自己的亲婆母,与丈夫不用心相处,后来怀了孩子又不能保住,看来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

    看着摆在眼前的东珠,宁婉心里突然又想,自己和钱夫人倒是忘记了用捐手饰的法子来引得大家相助了,就如眼下,周氏的这堆光彩夺目的珠宝一定会带动大家摘下身上的宝贝吧?

    这么说,周氏竟然是来帮助钱夫人和自己的?

    毕竟周氏大手笔地捐了套头面,早将钱县令钱夫人都笑翻了,三哥的志向能得到襄助,而虎台县里农家孩子们也能得宜。

    宁婉迎着周氏在自己面上一转,带着重重不屑的目光,却一点儿也没有动气。自己今日戴的琥珀首饰本是极好的,只是比起周氏的东珠在价钱上却差了一筹。当然并不是自己没有上好的东西,论起如今宁婉手中的宝物,不必说虎台县,就是安平卫没有人能比得了,只是她从来都是有分寸的,真正的宝物从没露出来过。

    宁婉今日原就不欲在衣着上出风头,因此出门时只拣了一件蜜色银绣百蝶袄,系了一条大红百花裙,头上只用了几样金红两色琥珀镶的首饰。

    这些琥珀正是虎踞山的石炭矿里出的。宁婉因先前的梦早知道了这东西,因此早令石炭场的管事们收了起来,现在已经攒了许多,有金珀、血珀、绿珀、蓝珀等等许多颜色,还有带了花草小虫气泡等等十分特别的琥珀。

    这些琥珀经了工匠细心琢磨,便将那蕴藏着的光华显出,成了十分精巧美丽的首饰。这些首饰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戴着十分轻巧,特别得宁婉的喜爱。但是在价格上的确比不了名贵的东珠。

    于是,宁婉就被周氏比了下去,便是那事先准备的二百两银子也相形见绌了。

    但是宁婉这次来是帮着钱夫人和三哥的,也是希望如她年少时一般的农家子弟能有机会识几个字能算帐,却不是与哪一个来攀比的。她虽然可以也学着周氏将头面首饰取下,再加些银两去与周氏争个高下,但却不打算如此,便只笑了笑,“我是要捐些的。”转身向盛儿道:“叫他们把银子送上来吧。”

    虽然可以拿银票,又轻巧又方便,但是当初宁婉与钱夫人商量时还是决定将二百两银子摆在大家面前。无它,银票放在桌上轻飘飘的一张,哪里能比得了直接抬来银锭激起人们心中强烈的震撼?她们正要靠这种震撼来让大家多捐些钱呢!

    今天来的女眷足有上百,便是每人多捐一两,就是一百两银子!

    突然间,卷棚里欢声雷动,将宁婉惊得抬起头来,却见先前安排送银子的两个兵士捧着两只红漆木盒走了上来,将盒子放在卷棚前面,盒子里闪闪发光的银锭映着日头,差一点要闪瞎大家的眼睛。

    二百两银子哪里有这样多?至少是一千两!

    果然是一千两,盛儿悄悄走到夫人跟前说:“听家里人传话,将军见备了二百两银子就说少了,让人拿了一千两送来。”

    东珠虽好,镶的首饰也贵重,但毕竟不是现银,尤其是在价值上压过首饰的现银更是惹人注目。崭新崭新的元宝形锭子都是细丝纹银铸的,成色是顶级的,那样的白那样的亮,在座的这么多人中倒有大半以上从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将家底网罗到一处也换不来这堆银锭!

    卢夫人这手笔也太大了吧!刚刚丝丝惊叹地人们再忍不住嘀咕起来,卷棚里一片嘈杂,比戏台上还要热闹。

    钱夫人兴奋得脸都红了,她这一次募捐再成功不过了!两位千户夫人各出了一千两,虽然一份是真金白银,一份是头面首饰,但都是实实在在地支持冬学,想来不止各镇的冬学能办起来,就是一些人口稠密的村子也能建个小小学堂——这政绩,在辽东绝对是第一份!

    且有前面的两份捐助,虎台县里其他女眷们倒不好意思小气了,大家拿银子的捐银子,没带银子的就捐首饰,反正大家今日赴宴头上手上戴的东西都是值钱的,一时间卷棚里女人们都在摘首饰,桌子上更是摆得琳琅满目。

    先前宁婉和钱夫人早请封少奶奶帮忙登记,她人品高洁,又是才女,字写得也好,且是典史家少奶奶,正合做这事。原以为很是轻松,不想此时竟忙不过来——大家捐的东西远超先前想像,而首饰之类的不比银钱容易计数,颇要费些笔墨才能描述清楚。

    申时前后,各样东西方才一一登记在册,大家又推举出了几人同掌捐资,钱夫人、许夫人、封少奶奶、胡古氏、徐家大夫人,当然还有宁婉,她本不欲管的,再三以要去虎踞山推让,但最终还是挂了个名。

    待宁婉出了县衙里坐上车,就先捏了铁石的大手放在眼前看,“真是能赚会花的,二百两银子都嫌拿不出手,非要送一千两银子给我撑场面!”又笑问:“你怎么知道周氏要与我别苗头?”

    卢铁石虽然深通韬略,但他哪里知道女人们今天会闹出捐首饰的事来?一早送媳妇进县城,只与钱县令打个招呼就回家了,此时方才过来接媳妇回去,闻言还不晓得刚才之事,就道:“我就是觉得二百两银子看着不大方,再者又是三哥的事,我们家自然应该多出些。”

    宁婉就也笑了,周氏可能事先打听过自己要捐二百两银子,但铁石哪里会关心许千户和周氏的事?原来就是误打误撞!就将方才之事讲给他听,最后便道:“总之,你就是有气魄的人!从手上就能看出来!”

    铁石便将宁婉的小手展开,“这手才漂亮呢!我娘还一直说你的手长得好,一点也不漏财,是以你嫁过来之后我们家的日子就越来越富裕了。”

    在辽东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女人的手指并拢后对着光看没有缝隙,那就是不漏财,能攒得下银钱。宁婉恰好长着这样一双手:每根手指都又长又直,上面的骨肉均停,并在一起后刚好严丝合缝,一点空隙都没有。

    宁婉也喜欢自己的一双手,平日一向用心保养,现在放在铁石的大手之上越发显得玲珑可爱,就笑着比了比,“如今家里有这个数了。”

    铁石亦是吃了一惊,“怎么会这么多?”

    “先前想着借石炭生意将宝藏拿出来用,不想定藏拿出来只是重新铸了却都攒了下来;石炭生意又生了许多利,我先前的铺子生意亦好,今年又开了一家作坊一家铺子,可不是就有这些银子?”

    “那你都放在哪里了?”

    宁婉就伏在他的肩上悄悄向他耳边说了,又道:“我其实也不是小气的,助学的银子我原想每年捐二百两,只是还没说出来而已。再有军中若是有什么用处,也只管说,随时就可以取用。”

    铁石被她热乎乎的气息在耳朵上吹得痒痒的,心里就更痒痒了,将人抱在怀里出主意,“明年钱夫人再募捐时,你还捐一千两,看许夫人再捐什么!”

    宁婉就哈哈笑了,“她这样再捐两年,恐怕就不能出门了——千户夫人总不好什么首饰都不用吧。”

第297章 团聚() 
诸事皆毕,夫妻俩儿算着就要回虎踞山了。

    先前宁婉并未多想,只觉得随着铁石来自然也应该随着铁石一同去,因此早将娘家还有各处亲友们都走遍了。但真到了行前,却突然又改了主意,晚上与铁石商量,“不如你先回吧,我陪着婆婆过了年再过去。”

    铁石原也只当媳妇能与自己一同回军中,现在不免有些吃惊,但他转念一想便也明白了,因此轻轻地抚着媳妇的后背说:“还是你想得周全。”

    “这些日子忙忙碌碌的,先是送洛大哥兄妹,接着又有宁清的事,我其实也没细想过,但今日看婆婆做肉干时却觉得我应该留下陪着她。”宁婉就轻声说:“我也想陪你,可是毕竟我们的日子还长久着呢。”

    卢铁石就笑了,媳妇有多舍不得自己他是最知道的,但是她还是想着老人家和孩子,说起来她都是替自己想着呢。“我这么多年,在家里的日子没多少,娘一个人果真很寂寞,幸亏有了你和槐花儿。可见我成亲成得真好!”

    “真是傻话,谁成亲不是这样。”

    “才不是,我媳妇儿最好,旁人都比不上!”

    两人就在被窝里笑笑闹闹了半晌,第二天宁婉就悄悄将铁石的东西单独收拾了,没几日送他出门。

    婆婆知道时儿子就要上马了,就埋怨他们说:“怎么不与我商量便自做主张!我带着槐花儿在家里也不孤单,倒是铁石一个人在山上过年多冷清呀!”

    铁石已经翻身上了马,拉着缰绳笑着说:“军中过年时一点也不冷清,好几百人在一起烤肉喝酒,比家里都热闹呢!”

    吴婶她们便都劝,“夫人陪着老夫人过了十五再到军中,不正是两便?且我们还能一起去县里看灯。”

    吴老夫人一向拿儿子没办法的,现在看着儿子骑着马一道烟地走了,便回房与儿媳妇说:“我还不是因为你,槐花儿眼见着就要两岁了,还没个动静。”说着瞄了一眼儿媳妇的肚子。

    宁婉有些心虚,她原来答应了婆婆的,却也没犟得过铁石。现在就红了脸说:“放心吧,等过了年我一定怀上!”

    这样的话若是别人家的婆婆定然不会轻信的,可是吴老夫人经了许多事早十分信儿媳妇,因此就笑了,“那好,过了年你赶紧去吧,再怀个孩子。”她口中埋怨儿子儿媳妇,其实并非真心,儿媳妇留下了家里越发地热闹喜庆,老人家如何不欢喜?

    不提卢家老宅年前的种种,只说腊月二十八午后铁石突然回来了。一身铠甲的他骑着大黑马猛然疾驰过来,将正在院门前陪着槐花儿放鞭炮的一家人都惊呆了。大家一则是喜,一则又担心,“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宁婉尤其紧张,立即想到“该不是夷人打过来了?”虽然她的记忆夷人南下应该秋天,但也许事情有了变化也未必可知,一时情急便跑上前去问。

    铁石见媳妇竟有这样的担心就笑了,“你怎么想到了这里?自多伦到虎台沿途有许多台站,真有军情消息岂不先传来?那时大家自然避到虎台县里,哪里要等到我过来呢!”

    宁婉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当年许千户不就是得了消息提前跑了?其实自己也有跑的机会,只是不愿意扔下一家老小罢了。随着梦中记得的时候将近,自己竟有些草木皆兵了。且就如其它事情有变化一般,夷人未必果真到来。

    此时卢铁石已经一转眼已经跳下马,“刚接到文书,朝廷册立太子,普天同庆。安平卫要在正月初六阅兵,招各千户回卫城,这个年我也能在家里过了!”说着笑了起来,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在媳妇的脸上扫过。

    宁婉看着他明朗的笑容,突然想起了他们当年在虎台县里的偶遇,脸上一热,赶紧抱了女儿挡在前面,“槐花儿,你爹回来与我们一起过年了!”

    槐花儿就拍着小手笑了,“爹回来过年了!”

    铁石上前将女儿接过放在肩上,与媳妇一同扶着娘回家,“今年过年我们家里人最齐全了!”

    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团圆,婆婆听了眉开眼笑,“可不是!”又道:“看来朝廷立太子果然是好事儿,我们家都跟着借光呢。”

    遥远京城里的太子,其实大家根本不认得,也不关心,但是现在借了他的光一家团聚,因此也被赞美了几句,只是接着就完全被抛在脑后,说起了自家里的小事儿。

    铁石虽说能回家过年,其实也不全是。这一次他带着两个百户的兵回来先在安平城外待命,初五未时要到安平卫与诸军集结成队阅兵,因此他便给大家放了假,带着几十个不能归家的兵士们到了卢家老宅,将大家安置在新宅——是以他虽然回家了,但也不是无事一身轻。

    可这样就已经足够老宅所有人万分欣喜了。宁婉就向婆婆道:“来了这么多人,都要算我们家的客人,晚上我们婆媳请大家吃酒吧。”

    婆婆就笑,“刚刚你不是说晚上要做羊肉锅子吗?索性也请大家也吃一样的锅子。所有的东西我出钱买!”说着便让吴婶去拿银子。

    老人家手里有钱最喜欢大大方方地请客,宁婉就笑着给婆婆捧场,“这主意不错,军中正好有大锅,做全羊锅再好不过了。既然婆婆出钱,我便出力。”

    全羊锅子是辽东人最常吃的锅子,味道极其浓郁,做起来也不难。家里人多,宁婉一一分派:买羊的、买鸡的、买各种材料的,留在家里的也各司其职。

    分派妥当后她便拿了一把刀切白菜。储存在地窖里的白菜放了几个月,外面一两层叶子已经枯萎了,但剥下去后便露出了里面莹白新鲜的菜,这样菜在存放的过程中水份比过去少了,却多了一种回甜,味儿比刚下来的鲜菜还好吃呢,尤其是适合做锅子用。一叶叶的菜摘下来洗净,她都切成三寸长的细长条,码在一处十分整齐。

    卢铁石早换了衣裳,看着用帕子包了头发,身上围了花布围裙,忙忙碌碌的媳妇儿不由自主地就露出了一个笑脸,进了厨房凑过去说:“你这白菜切得真好,与那边切成段的粉条一模一样。”

    宁婉就笑着说:“这白菜正是要切得与粉条段一样大小的,一会儿用水淖过铺在火锅底才能好看。”

    卢铁石就要接过菜刀,“我也能切得这样好,不如我来帮忙吧。”

    宁婉听毕婆子、万氏几个人在偷笑,就板起脸说:“家里这些小事儿哪里用你,刚刚婆婆还叫你过去问事儿呢,还不赶紧过去。”

    娘哪里叫自己了?卢铁石觉出了媳妇的难为情,就说:“我不过随口问问,”又道:“我看你的围裙带子有些松了,过来帮你紧一紧。”说着在媳妇的腰间摆弄了两下,悄悄捏了捏才去了上房。

    没一会儿工夫,他又扛着女儿进来了,理直气壮地向媳妇儿说:“槐花儿要来看怎么做羊肉锅子,娘就让我带她来了!”

    槐花儿这么小哪里知道看做菜,定是他挑唆的!宁婉想笑又尽力绷着脸,“既然槐花儿想看,你就带着她,千万别让她碰了刀子什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