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郭老爷子是不是真心实意,眼下的结果却是好的,因为罗双儿娘家离得远,在宁婉的记忆中,棉袄的事情还在很久之后才被罗家知道了,找到三家村时,郭小燕已经傍上了卢二少爷,罗家人哪里敢惹官家少爷的亲戚?便又灰溜溜地退了。

    现在郭小燕的种种不是被揭了出来,郭老爷再不好装傻,便“突然”之间发现了郭小燕竟穿着新媳妇的陪嫁,然后严厉地让她还给了罗双儿,并且对罗双儿异常和善。罗双儿有郭家一家之主的支持,一改过去的软弱,如今竟然敢教训郭小燕了。

    其实本来罗双儿就是嫂子,教训犯了错误的小姑子是应该的,但是先前在郭家却正好相反,小姑子欺负嫂子,现在不过是变回正常而已。

    宁婉虽然讨厌郭家的许多人,但却不包括罗双儿,在她的梦中,宁家大房固然是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对待,但罗双儿也是一样,甚至她还不比自家人可以离开三家村,她只能一辈子都在郭家受欺负。

    那时她们俩情份就好,只是因为郭家和宁家大房的关系不敢在人前多往来,彼此心里却都同情对方,偶尔就会在背着人的地方悄悄说几句心里话。

    当年自己和爹离开三家村的时候,宁婉便只告诉了罗双儿一个人,而罗双儿听了自己要走还伤心地哭了,还将她手里仅剩的几个钱硬塞给自己。

    如今因自己与郭小燕的事情发生了反转,罗双儿也受了益,现在见她眉眼飞扬,不再是过去小心翼翼的样子,宁婉不由得心里飘过了一丝特别的想法,“该不是罗双儿也做过那个梦?”见郭小燕走了,她便瞧着罗双儿的神色试探着问:“你的棉袄被小燕穿了许多日子,难道你爷爷才看到?”

    “我爷平日里哪会注意小燕和我穿什么棉袄呢?”罗双儿毫不在意地笑着,又拉了宁婉的手说:“你是不是还要收鸡蛋?到我们家收吧,我挑最大的给你拿,都是最近攒起来的新鸡蛋。”

    在梦中罗双儿是认识到郭老爷子偏心的,但那是要再过几年之后,在她和郭夏柱吃了无数的亏之后。眼下的罗双才嫁到郭家不久,只当长辈们都是正派人呢。

    宁婉瞧着罗双清澈的眼睛,也知道自己想多了,能做那样的梦本来就十分奇怪,不可能每个人都遇到,便笑了起来,在罗双儿轻轻摇着自己的手时点了点头,“好呀!”收谁家的没关系,只要鸡蛋好就行,而且她也愿意帮罗双儿的忙。

    罗双儿其实与宁婉不熟,因着两家的事只怕她会回绝自己,只是家里让她找宁婉买鸡蛋,因此只得硬着头皮来了,但不想宁婉自己却十分和善,因此便笑了,“你跟我回家,我一定不让你吃亏的。”

    随着罗双儿到了郭家。郭老爷子和郭老太太都不在,也不知是正好出门还是特别躲出去了。宁婉见不到他们倒也觉得轻松自己,她虽然讨厌他们,但是在三家村却还要见了面与他们笑着打个招呼,否则别人会说爹和娘没有好好教导自己。

    现在宁婉便拿出二十五个钱收了五十个鸡蛋。罗双儿是个老实善良的人,不但帮她挑了大个儿的鸡蛋,最后还多送了两个,“这两个是给你吃的。”

    宁婉不收,“你奶知道了会骂你的。”

    郭家有九只母鸡,每一只鸡哪一天下了蛋,家里共攒了多少鸡蛋,郭老太太都再清楚不过,绝不会错一个的。

    罗双儿好心多送自己两个鸡蛋,郭老太太哪里能轻易饶了她?

    可是罗双摆了摆手,“不会的。”又小声地说:“我爷现在不让她骂我了,而且这两个鸡蛋是我爷答应给我的,我就送给你了。”然后充满感激地向宁婉一笑。

    原来罗双儿把自己拉到家里收鸡蛋是有奖励的,而且同样因为自己将郭小燕做的坏事揭开,郭老太太在郭家的地位也不似过去,郭老爷子时常骂她,郭家小辈们心里也不再服她管了,大家都把郭小燕的错算到了她的头上,毕竟正是她一直宠着郭小燕宠到了如今的样子。

    因此郭老太太先前的混不讲理也收了几分,毕竟她再混下去,再没有人买帐了。就连最好欺负的孙媳妇罗双儿都不似过去一般随便揉捏。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当年自己受欺负,罗双儿的日子也不好过,自己反转的局面,罗双儿在郭家的地位也提高上来。看着罗双儿向自己笑得真心实意。宁婉便也笑了,一时忍不住好心地提议,“你们家养那么多只鸡,怎么不杀几只吃?老母鸡下蛋慢慢少了,吃了之后今年再重新养小鸡。”

    “那可不行,”罗双儿羡慕地看着宁婉,这些日子宁家大房吃了多少只鸡和鸡蛋呀,三家村的都在羡慕,当然大家也认为他们太败家了。罗双儿每次听奶说宁家大房早晚要吃穷时也只能应和着,但她也是馋的,郭家的日子过得太简省了,每天就是高粱米咸菜。

    但是罗双儿是懂事的小媳妇,因此不会向外人说自家的坏话,只摇头道:“我们家地少人多,正指望着这几只鸡下蛋换钱呢。”

    宁婉再不能深劝,将那两个鸡蛋收了一个,另一个还给了罗双,“我们一人吃一个。”

    罗双儿眼睛都笑得弯了起来,推让了一回便小心地将鸡蛋藏在袖子里送回自己的小屋,又悄悄告诉宁婉,“晚上我和夏柱一起吃。”一定帮着宁婉提着鸡蛋送她回了家。

    这就是缘份吧,宁婉觉得她们又成了与梦中一样的好朋友。

    就这样,宁婉将她的私房全换成了鸡蛋,足够娘吃些时日的了。

    至于阿胶也一定要买。宁婉悄悄劝爹,“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卖掉吧,这时候粮食是最贵的,先支持一段时间,等暖和后就有山货可以采了,再用山货换钱。”

    去年秋收后家里本就多留了些粮食,后来又有大伯还的粮,除了一家人的口粮还有不少剩余的,正可以卖了买些阿胶红枣,到那时候于氏的身子也就该好多了吧,宁梁听了便就点了头。

    宁家的粮食就放在东厢房里,所以事情再瞒不过于氏的,因此她十分不肯,“阿胶吃完了就不吃了,再下去不就成了无底洞吗?我只在炕上多歇着就行了。”

    宁梁此时却有了主意,“婉儿说得对,不说现在家里还有余粮,就是没有余粮借钱也卖地要给你养好身子。若是你有了三长两短,这个家不就散了吗?”

    于氏眼圈一红,她其实是宁梁买来的,但这么多年,宁梁待她特别好,这更让她内疚,本想说与其花钱给自己养身子,还不如留着粮食和钱将来再续娶一房。但看看丈夫,再看看两个女儿,怎么也舍不得,再说不出话来,只轻轻地点了点头。

    宁婉将手盖在娘的手上,温声劝道:“娘,谢大夫说了,你一定要开心才能养好身子呢,到时候给我们生个小弟弟。”

    这些时日二女儿要做嫁妆,幺女便将家里的所有活计都接了过去,还要时常安慰自己,逗自己开心,于氏看着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的女儿,心酸之后更是心慰,“娘懂了,一定要给你们生个弟弟,将来能给你们姐仨儿撑腰的!”

    宁梁和宁清听了这话也开心,毕竟在三家村,家里没有男丁是不成的,除了顶门立户、传承血脉,更实际的就是最繁重的农活儿只有男人能干得动。若是遇到了争地争水、替家里被欺负的出嫁女出气等等事情,都是要靠男人的。

    就比如眼下,要将粮食卖掉就要背到乡里,宁婉纵是想帮忙也帮不上,几斗的粮放在筐里她拎也拎不动,更不用说还要走上一个多时辰的山路送出去。

第21章 野菜() 
宁婉说眼下粮价最贵的话一点也不错,这时候的粮食比秋天时还要贵上两三成,宁梁卖了一天粮之后十分开心,进了家门就笑着说了,又道:“听说过些时候价又会落下,这两天我天天跑一趟,好多卖一些钱。”

    宁婉给爹端来留好的饭菜,也道:“明天我跟爹一起去。”

    “你去做什么?”

    “我挖了些野菜到镇上卖。”

    宁梁就笑了,“哪里会有人买那东西?”

    怎么没有?那时候自己在赵家住着的时候,天气刚一回暖,最新鲜的野菜就摆到了桌上,她看过帐,那价格不比冬日暖房里种的细菜便宜呢。

    乡下人吃野菜是因为没有别的菜可吃,可是富贵人家是为了吃个新鲜。镇子虽然不大,周围农田亦多,但是总有人不会自己去挖,而买别人的吧。宁婉一定要试试,她确实急于要挣点钱,因为这些日子她一直在花钱,手里真正连一文钱都没有了。

    宁清也笑宁婉,“原来说要采山货,现在已经等不及了,连野菜也要拿去卖了!”

    于氏其实也不信野菜能卖钱,但是她再舍不得笑女儿的,只是说:“婉儿挖了一整天的野菜,也不过挖了一篮子。”

    这时天气刚刚有一点暖意,只有最向阳最暖和的地方才有些绿意,野菜夹在青草间,还十分幼小,挖上半天才小小的一把。宁婉差不多把三家村跑遍了才挖了些野菜,自家只舍得挑差些的吃了,挑了又大又好的留着明天到镇上卖。

    第二日一大早,宁婉起来做好了饭菜果然就跟着爹出门,向三家村外走去。

    山路狭窄,宁梁背着筐子走在前面,宁婉挎着篮子跟在后面。

    清早的初春,虽然依旧有阵阵寒风,但是终究与冬日里刺骨的冷意不同了,父女两人又都身有重负脚步自然就快了,也不觉得冷。

    宁婉看着前面的父亲,因为背了沉重的筐子,身子佝偻着,竟有几分苍老的感觉,竟与几年后的父亲重合了起来。

    那时,娘已经卧床不起了,爹娘对子嗣再无希望,看自己到了十六岁,便与自己商量招赘。自己怎么能不答应?通常家里几个女儿没有儿子的,都是留着幺女不嫁招赘,生了儿子随娘家的姓氏,家里也就不算断香火了。

    宁婉就提了郭冬柱,她没有说的就是,郭冬柱其实早答应她了。还在他向自己示好时,自己就问他愿不愿意入赘到宁家,如果他愿意自己就点头,郭冬柱忙不迭地就答应了。现在爹只要托人说和一下,这亲事就能成的。

    爹娘也看上了郭冬柱,毕竟郭家儿子多,家里又不富裕,给上面的几个儿子娶了亲之后再没有力量给小儿子娶亲,给自家作女婿岂不正好?都是一个村的,婉儿不论相貌才干都配得起冬柱,而自家什么人品郭老爷子再清楚不过了,总不会亏待女婿。

    爹便托了余家老太太去说媒,郭老爷子一口就答应了,宁梁赶紧张罗着办亲事,想让娘看着高兴,可是才隔了一个多月,下聘时却被拒了回来,郭家反悔了!

    宁婉曾满心怒火去问郭冬柱,可是他什么也不肯说,只一再表白,“要么你还是嫁到我家吧,我不会亏待你的!”

    呸!若是自己想嫁人,怎么能看上郭冬柱!

    从郭冬柱第一次提起喜欢自己的时候,宁婉就说过自己不能嫁人的,她再不能把爹娘两个留在家里。郭冬柱那时一口答应入赘,又再三表白会对爹娘好,甚至为了让自己高兴,还把当年郭小燕藏着的羊骨头子儿拿出来还了她。

    当时宁婉还不大明白郭老爷子、郭冬柱为什么改变了心意,后来又过了一些时间,宁家大房再给自己招赘处处受阻时才明白了,原来宁家三房与郭家悄悄商量了,不许大房招赘,让大房成绝户,这样大房的产业就都成了他们的了!

    爹得知他们的黑心时,抱着头坐在炕沿上呜呜哭,他再想不到亲叔叔会四处败坏女儿的名声,图谋自己的家产,逼自己绝嗣。

    娘硬撑着从炕上坐起来,眼睛瞪得老大,向爹说:“典妻!我们就再卖几亩地也要典妻生个儿子!绝不让你绝了后!”

    爹百般不愿也只得又卖了几亩地典了一个好生养的女人,可是在那女人身怀六甲时,却在村子里摔了一跤,据她说是被一个小子从背后跑来推倒了,但是村里却没有人承认,都说是她自己摔的。

    这样的事情到哪里能查明白?总之,宁家大房寄以重望的孩子掉了。

    娘一气之下咽了气,她走之前百般放不下爹和自己,眼睛怎么也闭不上。

    办过丧事,宁婉狠下心来,悄悄去了胡家村,把自己家剩下的几亩地卖给了胡姓的人家,虽然是世仇,可他们买自家的地却没有像村里人压价压得那样狠,然后她就带着爹离开了三家村,那时爹已经得了痨病,留在三家村只有死路一条。

    “婉儿,把篮子给爹帮你拿吧。”

    宁婉正在回想梦里的情景,听爹叫自己,抬起头来一笑,“爹,篮子很轻,我拿着一点也不累。”

    山路难行,就是不拿东西也会累的,更何况满满一大篮子菜!宁梁瞧着乖巧的女儿笑了,“要么我们歇一会儿?”

    宁婉知道爹是照顾自己,“不用了,我们走吧。”越早些赶到镇里,才有更多的时间卖粮卖野菜呢。

    父女两个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镇子边上,这里逢初一、十五便有大集,平时的日子也常有来卖各种东西的,三家村人卖粮就到这里。此时不过晨时,却已经有了许多人,父女二人赶紧找了个地方放下东西,将粮食和野菜摆了出来,等着来人买。

    红通通的高梁米十分地饱满,却是粮食中价格最低的,要三四斤才能顶得上一斤白面,六七斤才能顶得上一斤稻米,因此马上就有人来问价。这时候要买粮的多是些穷户,青黄不接时家里吃不上饭了,因此讨价还价十分地激烈,不过,随着一次次的争论,粮食还是一点点地卖出去了。只是野菜却无一人问津。

    爹见宁婉守着一篮子野菜,却连一个问价的都没有,说不出的可怜,抽了个空劝她,“没有人买就算了,我们拿回去自家吃。”

    宁婉正在想为什么没有人来买野菜,明明这样好的野菜,每一棵都是她仔细挑出来的,将泥土都去了,干干净净,新新鲜鲜,一样样地摆得整整齐齐。

    可是,就是连一个问价的人都没有!

    这时又过来一个买粮的,穿着破旧的棉袄,与爹商量了半日从怀里哆哆嗦嗦地抠出几个钱数着买了三斤粮走了,宁婉突然醒悟了,来买粮的人再不能买野菜的!他们想的是吃饱肚子,怎么会舍得花钱买野菜呢,若是想吃,早自己去田里挖了,毕竟镇子不大,周围都是农田,挖野菜也不难。

    原来她的法子弄错了!

    想通了问题之所在,宁婉提着篮子向爹说了声,“我去街上卖野菜。”就跑了。

    宁梁想将她抓住,却抓了空,又因为有要买粮的走不开,只得向她的背影喊,“你认得路吗?”

    “认得,放心吧!”宁婉答应着,却想起了梦中她曾与爹在马驿镇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她们本是来投奔宁清的,当然她不会白吃刘家的,因此住下来后就接了浆洗缝补的活儿挣钱,每日收衣裳送衣裳还不要到处走?后来,因为宁清的冷淡才离开镇子去投奔了大姐。

    镇里的街道与她记忆中的一样,石板路踩上去与三家村的土路不同,不带一丝的尘土,她轻快地走着,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突然宁婉在一扇黑漆木门前停了下来,抬起手想叩门,可是在叩响之前还是放下了。

    听着里面隐隐传出的读书声,宁婉站了一会儿正要离开,那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位青年书生,青绸方巾,青绸长袍,手中还拿着一卷书,不想门前站着一个人,被惊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